11月15日,時隔二十多年的《海上鋼琴師》將在院線以修復畫質再次上映。這部豆瓣評分在9.2的神作再次展現在觀眾面前,再次激起無數人心中的熱愛之情。同時這部影片的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用《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和《天堂電影院》,感動並徵服 全球的電影觀眾。
該影片講述一個天才鋼琴師傳奇的一生。故事發生在1900年的維吉尼亞號豪華郵輪上,鋼琴師天才以棄嬰的形式第一次登場,被一名爐工收養並取名1900。1900的父母,拋棄了他,奔向了美國,這一切如劇中&34;當1900慢慢的長大,他的鋼琴音樂天賦被凸顯出來。漸漸成為郵輪上受萬眾矚目的角色。原本可以輝煌的過一生,但是1900 卻選擇在船上度過了一生,最後與船一同沉入海底。
影片中我們可以回看1900的整個成長曆程都是在孤獨中度過,特別是船上的生活經歷讓1900一直堅持在孤獨中尋找自我,面對愛情於世界的召喚,他一直保持著一種倔強的生活態度。本篇文章我將從1900&34;談談他的倔強生活態度以及帶來的現實看法:
01、家庭原因:從小被父母拋棄的童年經歷,讓他在成長的路上暗淡無光
1900從小就被父母拋棄,被一位爐工收養,把他養在髒亂的燒煤房裡,細心的照顧著1900,陪伴著他成長。卻擔心1900會被別人帶走,就編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告訴1900外邊的世界是不美好的,我們要一直呆在燒煤房,才能安全。爐工的話讓童年的1900產生了心理陰影,他慢慢不再去探索這個世界。
但卻在一次意外的經歷讓1900接觸到了鋼琴,從此他的鋼琴天賦一發不可收拾。在那裡他可以像個正常人一樣享受生活,也有人讚美他的天賦,也許只有在那裡才能找到活下去的意義。可是這些卻打動不了他暗淡的內心,因為家庭對他的拋棄,讓他心靈受到創傷,寧願生活在暗淡無光的船上,也不願下船去感受更好的生活。
其實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最先來自於家庭,爐工看似在保護1900,不想讓他過早的去接觸這個動亂的世界,保護他讓他少受傷害,卻不知無形中讓他對這個世界缺少探索,缺少了解。但是1900 卻在成長的路上發現自己的優點與天賦,並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在現實中,家庭教育很重要,它關乎一個孩子是否健康成長。其健康包括心理和身體。正如《何以為家》中最後告誡我們的,沒有撫養孩子的能力家庭,請不要讓傷害這些無辜的生命。
02、社會原因:面對時代的更迭交替,讓他在成長的路上止步不前孤獨一生。
20世紀的主題,就是現代化和工業化。在這個時期,美國正處於轉型期。經濟一片繁榮,影片中大批的歐洲人乘船移居美國。我們在影片中經常看到衣著華麗的貴族或者破爛寒酸的窮人,在這輛駛向美國的船上,簇擁在1900的身邊,如痴如醉,翩翩起舞。這就是歐洲悠久的傳統最後留下的微光。
當有人大喊&34;美國到了,所有人一鬨而散,跑到甲板上歡呼,吶喊。只留下1900孤生一人。鏡頭中的1900很失落,眼神充滿迷茫,在他看來,別人歡呼、嚮往的世界他卻一無所知,此時,他就在想是不是自己的身份不會被世人所認同?他也想要見見這個世界,卻發現自己無法產生社會認同感,認識到了自身的缺陷。他害怕這個世界對他不友善,他寧願選擇止步不前,也不願放手一搏去享受船下的另一片天空。
確實20世紀是個經濟大轉變的時代。船上的乘客知道自己即將踏上美國的土地,而1900卻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否對他友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扮演,都會以想要的狀態融入到這個社會中,而1900卻不知道用什麼角色去融入這個社會。他發現自己心裡存在的問題並選擇面對。最後孤生留在船上。
反觀現實,很多人都抱有這種生活態度,他們好不容易爬上現在的位置,不願意放棄之前的努力去迎接一個新的挑戰。就算面對更大的誘惑,他們有賊心沒賊膽,依然選擇故步自封。說不定放手一搏還不如保持原樣呢。
03、自身原因:愛情的短暫與美好,讓他在成長的路上孤獨一生。
在船上,1900認識了一位歐洲女孩,這個女孩安靜、樸素、內斂,正如歐羅巴士地上的女人一樣。原來1900的世界不至除了音樂還有更美好的故事。他的目光隨著女孩激動,鋼琴聲也變得優美、浪漫。這一次他主動選擇下船,去追尋他心愛的姑娘。
當他在踏上通往陸地梯子上,看著眼前一幢幢高樓,遠處飄來的濃煙,他正視了對外面世界的恐懼。再次留在了船上。他內心的恐慌、害怕也是讓他最終留在船上的原因。
愛情是美好的、也是短暫的。讓我想到一句話:&34;我想說:也許這就是1900的愛情吧。1900短暫的怦然心動如夢一般,那麼朦朧,卻又那麼美好。最終,1900還是選擇留在船上,因為有太多害怕,太多忌憚。讓他即使遇到心愛的女孩也無法踏出那一步。
在現實生活在,也會存在一些忽如其來的愛情,面對這種愛情也會讓人手足無措。但是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做出決定,不管是像1900這樣的拒絕還是大膽接受這份真摯的感情。影片末尾,有人告訴他大陸上可以聽見歡呼聲,大陸上可以看見不一樣的大海,告訴他生活是無邊的。即使最後心愛的女孩讓他去找她,他也沒有選擇離開。
看法一:家庭很重要,但個人對世界的認知更重要
1900的世界太悲觀,他一開始不下船是因為自己對這個世界產生了極強的恐懼感。面對養父的突然去世,他失去個整個精神支柱,就像無頭蒼蠅一樣,無論望那個方向飛結局都是一樣。他沉溺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把鋼琴當成自己生命的所有,在這種虛無的個人世界自娛自樂。因為他不知道,人都是在生活的環境中不斷的改變,成長。他每天面對各型各色的人,卻沒有想到通過別人身上的優點去完善自己。他如果一味的保持對世界的恐懼,是沒法真正的去成長。
如果他離開了船,他的個人世界從此就要消失,他要面對一個沒有音樂可以寄託的世界,沒有觀眾再為他鼓掌,也沒有形形色色的人群圍著他轉。他害怕,害怕失去這一切,他恐懼,恐懼這個世界對他不滿。
看法二:堅持人生目標與夢想,不管在那裡都有自己的一片天
年幼的1900沒有出生證明,只能躲在黑暗的船艙地下,每天只能透過窗看見海面。他們雖然是社會的最底層,卻每天都帶著笑臉來迎接新的一天。後來因為養父的離開,1900消失在觀眾眼前,當他再次出現時已是一位擁有高超技藝的鋼琴演奏者。從此成為了維吉尼亞號上的一段傳奇。在船上他可以駕馭各種風格的音樂,受到來著不同地方的達官顯貴,有名之士的仰慕,讚美,這讓他更加堅定了他的音樂夢。
很多人都會問,有這麼好的才華為什麼堅持不下船去追尋自己的音樂夢?讓世界都聽到他的鋼琴聲不是更偉大嗎?在船上不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嗎?
我想也許是因為大陸就像沒有邊界的鋼琴,到處充滿選擇,充滿誘惑,一不小心就會奔潰。而船上的生活是有限的,鋼琴鍵也是有限的,他的音樂創作是無限的。這些對他來說也許就夠了。
1900給我最真實的感受就是簡單、潔白。他知道自己擁有什麼,沒有什麼,又或者那些是他沒必要擁有的東西。他不會讓自己陷入無盡的迷茫。可能有人會說這是一種,消極,懦弱,無能的表現。是對逃離現實的藉口。在我看來,他才是最後思想的人。他會為捍衛自己的天才鋼琴家的地位而與傑利大戰三個回合,他會為心愛的女孩彈奏出優美的旋律,這些無一不說明他是一個追求自我的人。只是他追求自我的方式更潔白,更純粹罷了。
正所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得到讚美,也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的到贊同。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有些質疑,嘲笑陪伴左右,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自己的生活態度,勇敢的向前,你的世界一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