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講述天才鋼琴家傳奇一生的電影《海上鋼琴師》時隔21年,又再次與觀眾見面,該片講述190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00(蒂姆羅斯 飾),他鋼琴方面的天賦讓人無不驚嘆,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鋼琴師找1900挑戰,全都鎩羽而歸。一直生活在船上的1900,從未踏足過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當船靠岸時,最期待下船登陸感受的他,卻停住了腳步……。這部經過4K修復版的《海上鋼琴師》,目前在豆瓣、貓眼的打分為9.7和9.4,這就是證明了,流金歲月中,一股不滅經典之作是不會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的。
1900這個謎一樣的男子,怎能如此幸運被賦予了如此高超的鋼琴造詣呢?是不是作為被遺棄的一種補償呢?在1900的生命中,一出生就在海上漂泊,跟隨著「維吉尼亞號」一同起航,那股汽笛聲和他的鋼琴聲相互回應,演奏出無與倫比的傳奇樂章。在1900的生命中,一出生就沒有了父母的關愛,雖然他被遺棄在頭等艙,但不代表他能擁有坐頭等艙的資格,因為他僅僅是被一名水手養大的孤兒,在資本主義的階級社會中,他註定成為底層,註定無法離海登陸!最終還是會被人遺忘,留下的只是一個傳奇,一個故事而已。
在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會經歷空虛、寂寞、孤獨的時候,空虛時,人們毫無追求,人生的目標已完成或是根本沒有;寂寞時,心中的一絲無奈,又何嘗不讓人既思念又惆悵呢?孤獨時,自我封閉,與世隔絕,總是消極面對生活。1900他孤獨嗎?他很孤獨,他的孤獨不是因為他是個孤兒,而是因為他高超的鋼琴技藝無人能超越的孤獨。其實,他並不孤獨,他周圍有著無數羨慕的眼光在看著他,他每次的演奏都會有律動的音符圍繞在他的聲旁齊聲歌唱,他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相比較,很多人的孤獨是因為自己的一事無成、自身能力不夠而造成的,過於自我、粉飾得太完美,缺少對自己正確的認識,是造成我們孤獨的主因。
當1900準備下船登陸時,他卻收回了腳步,是沒有勇氣嗎?當然不是。世界那麼大,而維吉尼亞號就那麼點兒,世界充滿著太多未知,1900隻願意呆在自己的「極樂淨土」,他沒有準備好接受世界,更不知如何在「新世界」尋找快樂,維吉尼亞號雖小,但是有1900的精心構築的家,有溫暖,有自由,有自己喜歡的鋼琴,這些零零總總,不正是印證了當時的時代變遷嗎?那時的歐洲已經失去魅力,美國才是世界「最好」的地方,可1900並不願意踏足新文明,仍然喜歡自己的文明。
每一種文明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因為文化的多樣性才讓這個世界有所不同,也正是多樣性的存在,讓個性與共性能夠和諧相處。回顧整個的《海上鋼琴師》,這樣的經典確實有流傳下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