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45次20萬張照片 日本攝影師拍80年代中國

2021-01-10 蜂鳥網

  日本攝影家久保田博二(Hiroji Kubota,1939—)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他的攝影曾經對中國攝影界產生過重要影響。早在「四月影會」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1981年1月15日,「久保田博二訪華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他那些紀實風格照片很好地啟發了處於沙龍風格的攝影青年向社會觀察的轉變。特別是1978—1985年的7年時間裡,他45次來到中國,完成對中國所有省份的拍攝和報導,在中國拍攝了20多萬張照片,並於1985年3月再次於中國美術館舉辦「中國——久保田博二攝影作品展覽」。

  作為馬格南唯一日本攝影師的久保田博二(Hiroji Kubota,1939—),並不像另一位馬格南攝影師馬克呂布那樣為人所知,但他卻是新中國第一位包機航拍的外國攝影師,還促成了當時新華社與柯達、富士膠片公司的合作。

·初識攝影的久保田博二

  1961年,馬格南攝影師雷內·布裡、波特·格林、艾略特·厄韋特來東京訪問,還在大學讀書的久保田博二因為出色的英語能力成為他們此次訪問的嚮導。之後,厄韋特還送給了他一本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徹底讓久保田堅定了職業的方向。「那些人使我著迷,而且他們讓我有了成為攝影師的想法。」第二年,他拿著僅有的500美元來到了美國,據說他的父親沒有給他一分錢。他曾在攝影師康奈爾·卡帕手下工作,這位美籍匈牙利裔攝影師是著名的戰地攝影師、馬格南圖片社創始人之一羅伯特·卡帕的弟弟。

  1965年他在芝加哥停留一段時期後,搬回紐約成為一名自由攝影師,同時詳細報導了「大紐約特殊教育計劃」,並開始與馬格南圖片社合作,從而成為這個著名機構的第一位亞洲成員。其攝影作品很有敏銳的政治嗅覺和尖銳的社會眼光,從記錄反映美國民權運動到越南戰爭,從追蹤中國的巨大變化,到獨家報導朝鮮問題,及拍攝他自己鍾情的祖國,他的照相機見證了過去五十年間世界上許多活生生的現實和歷史的變遷。

·為何來中國?

  久保田在一個採訪中曾說「毋庸置疑,中國是日本人總有一天想要去走走看看的國家。我也抱有這樣的想法。」然而直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他才有機會結識了西園寺公一先生。西園寺家族在日本是與近衛家族齊名的名門望族。他被委託幫忙製作贈送給中國訪日代表團的禮物——攝影集。在工作的過程中,他提出了想要前往中國的想法,但沒有音信。直到幾年之後,西園寺公一的秘書聯繫,問他是不是還想去中國,就這樣,事情又有了新的進展。他首先到的北京,新華社幫忙安排了那次的行程。新華社攝影局局長問他想拍點兒什麼樣的照片時,他回答:「全部的省。」

  在1979年,他首次航拍桂林。「當時我來中國是作為周總理的貴賓,所以獲得許可,我乘坐飛機拍攝」,他說後來他才知道那是軍用飛機。(註:久保田博二在1979年之前已經來過中國,那時候他的朋友是周總理的貴賓,他作為攝影師隨行。1979年他再次拜訪中國,當時周總理已經逝世,但人們還是把他當做周總理的貴賓對待。)

  久保田博二的中國影像,以一個外國人和東方日本人的視角,和瑪格南式的攝影風格對變革中的中國進行了比較全方位的觀看。他雖然不可能全面細緻的審視中國發生的一切,但他的眼光由於距離的設定,還是非常敏銳和獨特的。久保田博二的技術純熟,所用膠片長期堅持是柯達克羅姆,曝光色彩控制極佳。他的照片承載著一種耐人尋味的東方美學和現實情懷,有一直以來對世界樸實、敏感而詩意的一面。他能夠比較準確地抓取中國社會的變化,和變化之中的中國人,而且其態度和立場非常友好,這點是非常可貴的。

相關焦點

  •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80年代中國!20萬張老照片,平淡的畫面太打動人
    很多人在平時有翻老照片的習慣,會透過薄薄的相紙,回顧在記憶中已經泛黃的年代。近日,在馬格南網站上發現了中國80年代的老照片,那個年代的彩色影像,而拍攝這些照片的攝影師,是個日本人!拍攝照片的攝影師名叫久保田博二。從1979年到1984年,先後數十次訪問中國,在這段期間他一共拍攝了將近20萬張照片!
  • 他用20萬張照片,記錄了中國的80年代!
    ▌1979年,孩子們在上海豫園練著名的「少林拳」1978至1985年,日本一位攝影師先後45次來中國拍攝旅途長達1050天,累積拍下超過20萬幅照片,記錄了中國的80年代。作為馬格南唯一的日本攝影師,久保田博二並不像另一位馬格南攝影師馬克呂布那樣為人所知,但他卻是新中國第一位包機航拍的外國攝影師,還促成了當時新華社與柯達、富士膠片公司的合作。註:瑪格南圖片社成立於1947年,為了忠實呈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影像紀實而成立,創辦者都是當時知名的新聞攝影師。
  •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80年代!20萬張老照片,平淡的畫面太打動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原文標題: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80年代!20萬張老照片,平淡的畫面太打動人,網友:顛覆我的印象!我只拍普通人,普通人就是所有人。
  • 如廁︱20萬張底片,一個日本人記錄了80年代中國最全的影像!
    其實久保田博二與中國一直關係密切。1978至1985年,7年間久保田博二完成了一個現在看來仍顯龐大的項目,對中國所有省份的報導,累計拍攝超過20萬張照片。項目拍攝完成後久保田博二推出了經典的攝影畫冊——《China》。
  • 37年前,日本攝影師用8000張照片,為中國小朋友留下真實的童年!
    轉眼間,第一批80後已四十歲。人到中年,這群00後眼中的「老阿姨、怪蜀黍」,孰不知也曾是祖國的花朵,充滿朝氣、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在37年前,一位叫秋山亮二的日本攝影師專門來到中國,給當時的孩童(現在的70、80後)拍了一本影集《你好小朋友》。
  • 37年前,一位日本攝影師用8000張照片,為中國小朋友留下真實的童年!
    在37年前,一位叫秋山亮二的日本攝影師專門來到中國,給當時的孩童(現在的70、80後)拍了一本影集《你好小朋友》。 一位日本攝影師,為中國小朋友拍了8000張照片 20世紀80年代初期,日本一家叫「小西六寫真工業株式會社」的公司,為了把彩色膠捲賣到中國市場,決定委託攝影師到北京來拍攝「中國小朋友」。
  • 這些舊照片裡,有80年代小朋友最純真的回憶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拍照仍以黑白膠捲為主,幾乎看不到彩色膠捲,更沒有面向公眾的彩色衝洗服務。秋山清楚地記得,第一次來中國時,看到影樓裡風靡另一種彩色照片,但不是真正意義上彩色膠捲衝洗出來的,而是拍出黑白照片,再在單色基礎上著色,影樓喜歡把小朋友的臉頰都畫得紅撲撲的。那種彩色照片帶著濃濃的80年代烙印,幾乎每個城市的孩子都有類似的影樓記憶。
  • 日本攝影師拍下30年前最真實的中國,網友:這才是我們的童年啊!
    春天到,一起擠進小卡車的後車廂出去郊遊;這些沒有比劃剪刀手的質樸生活場景,喚起了70後、80後對純真年代的記憶。可大家都不知道誰是攝影師。於是前後五次來到中國,拍下了近8000張彩色照片,整理出版成《你好小朋友》攝影集。秋山說:「看到孩子就看到希望!」撰文   成卿
  • 30年前,一位攝影師用8000張照片,為中國小朋友留下最真實的童年!
    轉眼間,第一批80後已四十歲。人到中年,這群00後眼中的「老阿姨、怪蜀黍」,孰不知也曾是祖國的花朵,充滿朝氣、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在37年前,一位叫秋山亮二的日本攝影師專門來到中國,給當時的孩童(現在的70、80後)拍了一本影集《你好小朋友》。
  • 因為拍了這張照片 日本人懸賞5萬美元要他的人頭
    9月中旬起,這段紀錄片在美國各影院上映,並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當時估計至少有5000萬美國人和3000萬其他國家的人看了這段日軍轟炸上海南站的影片。  這張嬰兒在轟炸後的站臺上哭泣的照片,首先由坐落在紐約的赫斯特新聞社印刷了2500萬份,其他報紙也印刷了175萬份;隨後,其他報紙轉載印刷了400萬份。通過報紙傳播,在美國以外的國家,至少有2500萬人看到了這張照片。
  • 八十年代的中國是個什麼樣的時代?
    八十年代的中國80年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改革開放沒多久大量新鮮事物迅速湧入這個生機勃勃的國度新舊觀念在不斷衝突中交鋒社會更加開放多元自1979年中國陸續向外國人發放籤證後世界各地的攝影師紛至沓來用鏡頭捕捉了許多難忘的瞬間
  • 攝影師張金聯:用6萬張照片記錄城市發展
    攝影師張金聯:用6萬張照片記錄城市發展金羊網  作者:吳國頌  2020-08-26 「通過這些照片,不僅感受到了城市的模樣發生了巨變
  • 35張照片,重現攝影史.《徠卡100年》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探月計劃的第五次載人任務阿波羅11號發射,7月20日 Neil Armstrong(尼爾-阿姆斯特朗)和 Buzz Aldrin(巴茲·奧爾德林)成功登月。1945年2月23日,戰地攝影師 喬·羅森塔爾跟隨一支部隊成功登頂硫磺島制高點——折缽山頂,並拍下了這一經典的照片,這張照片隨即被媒體廣為宣傳,極大地鼓舞了軍隊以及美國本土民眾的士氣,成為了戰時最為知名的宣傳圖片,作者也憑藉這一經典瞬間,榮獲1946年的普利茲新聞獎。
  • 一顆長城上的「愛心」刷屏,這個東北攝影師火了!5年拍30萬張照片...
    圖片由楊東提供從2015年9月第一次拍長城到現在,這個「熱血少年」已經拍攝了30餘萬張照片,遼寧、河北、北京、山西、陝西、甘肅等地的長城,他走了個遍,目前遺憾的是沒來浙江拍過台州府城牆。許多人在微博上刷到過他的照片,也為他鏡頭下的長城驚嘆過,甚至可能在《開講啦》、《了不起的長城》等綜藝節目中看到過他,但對於楊東來說,這樣大規模的「出圈」,還是第一次。
  • 徠卡100年:35張照片,讀懂世界攝影史!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探月計劃的第五次載人任務阿波羅11號發射,7月20日 Neil Armstrong(尼爾-阿姆斯特朗)和 Buzz Aldrin(巴茲·奧爾德林)成功登月。1945年2月23日,戰地攝影師 喬·羅森塔爾跟隨一支部隊成功登頂硫磺島制高點——折缽山頂,並拍下了這一經典的照片,這張照片隨即被媒體廣為宣傳,極大地鼓舞了軍隊以及美國本土民眾的士氣,成為了戰時最為知名的宣傳圖片,作者也憑藉這一經典瞬間,榮獲1946年的普利茲新聞獎。
  • 中國頭牌人像攝影師拍了他30年……
    來自臺灣的男孩組合「小虎隊」,發行了第三張專輯《紅蜻蜓》,這張專輯創下了一個月大賣40萬張的紀錄。被稱為「搖滾教父」的崔健來到了成都,繼續他「新長徵路上的搖滾」巡迴演唱會。據說,當時15塊錢的演唱會門票被炒到了60元一張。
  • 日本攝影師用 8000 張照片,記錄了 38 年前的中國!網友:真實到想哭...
    但是好在日本攝影師秋山亮二的作品,讓那些三十多年前的生活又再一次回到了我們的視野當中。看著老膠片的年代色彩,現代人臉龐上鮮有的淳樸神情,仿佛跳進了時空隧道,去到了 80 年代初。沒有擺拍,也沒有剪刀手,全是這樣質樸的生活場景在網上也颳起了一陣懷舊風,喚起了不少人對那個純真年代的記憶。不少七零後八零後更是聲稱在照片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1880年代京都:失火前的金閣寺,古樸的八坂塔
    本圖集照片全部選自日本明治時代的攝影師小川真一所拍攝到的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京都的畫面,所有黑白照片全部經過作者手工上色。還原了150多年前的彩色京都。為了配合照片進行說明,本圖集特別加入了日本京都旅遊導覽圖進行說明。
  • 為夢想而戰:中國留學生擊敗數百日本攝影師
    可是為了追求夢想,我滿腔熱血,決定隻身一人來到日本打拼,「為了實現夢想,我什麼苦都能吃。」我向擔心我的媽媽這樣承諾到。當飛機開始飛入日本境內,我用當時僅有的傻瓜相機拍下這張照片,日本離我越來越近,而我生活了20年的祖國離我越來越遠。原來,離開家,是這種感覺。
  • 中國類似上世紀80年代末的日本嗎?
    中國的信貸總量/ GDP比率從2000年的105%上升到2012年的187%;而彼時日本的信貸總量/ GDP比率從1980年的127%上升至1990年的176%。從信貸增速來看,中國從2008年以來的信貸增速比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信貸增速更快。特別是,社會融資總量從2008年到2012年的四年間提高了56%。  兩個國家都是信貸增長伴隨著房價快速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