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攝影師拍下30年前最真實的中國,網友:這才是我們的童年啊!

2021-02-17 飛樂鳥

那時候沒有網絡

一本小人書就能看得如痴如醉

那時候沒有空調

喜歡光著腳丫在小河裡摸魚摸蝦

那時候什麼都沒有

卻有我們最真實、最簡單的模樣

被歲月遺忘的一切

還好有泛黃的照片來記住

在那個異國攝影師的鏡頭之下

中國最純真的面龐依舊閃閃發光

本文轉自公眾號:

一條(ID:yitiaotv)

短視頻第一大號,歡迎關注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

近些年,

一組記錄70後80後童年場景的

攝影作品紅遍全網,

快來找找有沒有你的童年:

做眼保健操的時候偷偷睜眼睛;

夏日的午後大口地喝冰涼的橘子汽水;

臉上塗上鮮豔的胭脂參加兒童節表演;

扮成小動物玩遊戲;

放學後,趴在家門口的椅子上寫作業;

騎小三輪車去離家不遠的小公園;

拿著玩具槍打仗,身邊是熟悉的熊貓垃圾桶;

用蘸滿墨汁的毛筆勾出一隻奔騰的小馬;

教室的牆上,張貼著「我們都愛小紅花」;

春天到,一起擠進小卡車的後車廂出去郊遊;

這些沒有比劃剪刀手的質樸生活場景,

喚起了70後、80後對純真年代的記憶。

可大家都不知道誰是攝影師。

攝影師秋山亮二

2019年1月,

一條攝製組在東京採訪到了

這位拍攝了中國小朋友的攝影師秋山亮二。

與東松照明、森山大道、

荒木經惟等一代日本攝影師一樣,

秋山亮二出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

崛起於戰後五六十年代。

1974年,他們的作品曾一起

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

的「新日本攝影」展覽中展出。

1982年前後,秋山亮二接到了

「拍攝中國小朋友」的項目。

於是前後五次來到中國,

拍下了近8000張彩色照片,

整理出版成《你好小朋友》攝影集。

秋山說:

「看到孩子就看到希望!」

撰文   成卿

攝影師秋山亮二,今年77歲了。他與太太、女兒住在東京市郊的一棟和風小別墅裡。

父親秋山青瓷是個職業攝影師,從小家中就有許多照相機,受父親的影響,秋山亮二從學生時代也開始自己拍照。

秋山亮二的作品在1974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

(圖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官網)

大學畢業後秋山進入美聯社做攝影記者,一年後跳槽去《朝日新聞》,工作兩年後卻漸漸感覺自己不適合在機構裡工作,更想拍攝自己想拍的內容,在23、24歲辭了職,自由攝影師的職業,一做超過了半個世紀。

1982年,一家當時在日本賣攝影器材的大公司想在中國開拓業務,找到秋山去中國拍攝一組中國小朋友的照片,想製作成年曆做宣傳。

1983年版《你好小朋友》封面

說到拍照對象是小朋友,40歲的秋山很樂意,家中正好有念小學的一雙兒女,「不論在日本還是中國,背負著未來的就是小朋友們啊!」

為了拍攝中國小朋友,秋山前前後後去五次中國,每次兩到三周的時間,不僅走遍了北京、上海、廣州這些主要大城市,南邊還到了海南島,北邊去了內蒙古、新疆,在80年代初的條件下,進行了一場相當奢侈的旅行。

照片越拍越多,便做成了攝影集,取名就叫《你好小朋友》,還送去中國的各個少年宮。

秋山對人物、對城市的捕捉正是「街頭紀實」風格。這種平面攝影風格在20世紀70年代前後在日本攝影界佔據著強勢的地位。

練習民族樂器

少年宮的圖書館

 愛學習的中國小朋友 

拍攝中國小朋友前,秋山拍了一組東京小朋友們的黑白照片。

東京的小朋友們過著很忙碌的生活,每天上完學還要去補習班,回到家中還要寫作業,看上去比大人們還沒精神。這組照片,秋山取名叫做「不愉快的小朋友」。

到了中國,他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光景,中國的小朋友們,都各自拼命努力地在學習。

在空中練雜技的上海雜技團少女

上舞蹈課

在學校裡,秋山見到了好多熱情的小朋友。

在專門教授芭蕾舞、雜技的學校,拍下了小朋友練功時絲毫不懈怠的模樣。

借書攤

另一件讓秋山驚奇的東西是借書攤,馬路邊上支起的小攤鋪上琳琅滿目擺著雜誌、小畫冊,可以用很低的價格借著看。

不止是大人,許多小朋友都會去借書,就在路邊看起來。

「中國果然是一個文字的國家啊,小朋友們都愛讀書,真拼呀!」

在少年宮集合的小朋友

村裡的少女

 大城市和小鄉村裡的小朋友

秋山的整個拍攝得到了一位名叫齊藤的日本先生的照顧,齊藤的身份也有很有意思,在國共內戰的時候,齊藤還參加過解放軍,當時的戰友們也在新中國成立後成為了各地的領導幹部。

為日本小朋友寫書法的小學生

齊藤先生通過這些關係聯絡到了中國攝影協會的各地分部,哈爾濱分部,上海分部等等,方方面面便帶秋山安排好了。周到的安排卻也有讓秋山深感困擾的地方: 

「攝影協會收到了通知說從日本來的秋山先生要來拍照,常常為我準備好小朋友。

小朋友的父母們會特地給他們穿上好看的衣服,還會給化化妝、塗塗口紅什麼的。」

「雖然這待遇讓我很開心,但就自身而言,還是想拍小朋友們沒有太多修飾,自然的樣子。趁著大人們不注意,我會偷偷把他們的口紅給抹掉(笑)。」

走遍了上海、北京、大連、廣州、蘇州、昆明等等大城市:「果然城市的孩子是經過洗禮的,我背了大大小小許多相機,很多小朋友,直接從我面前走過,一點都不好奇。」

去海裡遊泳的小朋友

整個行程最為難得的是在30多年前,秋山去到了許多外國人不怎麼有機會能去到的地方:

去到了海南島,端著椰子、穿著泳衣、開懷大笑的小朋友,有一種夏威夷一樣的熱情。

市區內的伏佛山山頂

玩耍的內蒙古小朋友

在內蒙古,秋山拍下了下雪的樣子。雖然之前的路途中,中國司機走雪地不用防滑鏈,讓他心驚膽戰了一路。

到了鄉下的許多小地方,在那個拍照不普及的年代,背著兩三臺相機的秋山便會顯得特別扎眼,

「周圍經常聚集起來很多的小朋友們,他們會好奇這個叔叔在做什麼, 我大概就像外星人一樣的存在吧! 」

兒童節前夕正在彩排的小學生

作為一個不會中文、沒有在中國居住過的外國人,問起秋山先生是怎樣捕捉那個時代的細節,那些小朋友的動作神情?

「雖然語言不通,但是會笑著和他們搭話,教他們日本小朋友的遊戲,成為他們之中的一份子。然後在小朋友們沒注意到的時候很快地把照片拍好。」

來看婚禮的小朋友

「拍照的時候,被拍攝的對象對你產生了討厭的感覺就拍不成照片了。」 秋山說自己從不拍被拍者不樂見的照片,

「要傳達出自己並沒有在做什麼壞事的信息。事實上也沒在做壞事啊,一直抱著想要拍你好看的樣子的心情在拍照的。」

「我總是在尋找對方向往的狀態,看起來很幸福、很美好的瞬間。按下快門時,我和對方是融為一體的。「

 「誘拐」小朋友  

聊起拍攝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一次經歷,秋山指著攝影集的封面,開玩笑說:「就這次拍攝呀,我差點要被警察抓起來了!」

「在新疆吐魯番,水果很好吃的地方拍的。當時在市場的攤位上拍西瓜,旁邊有很幾個可愛的小朋友,比起市場的環境,便想去好看的大自然裡拍照,於是拜託同行的翻譯叫來了小朋友們,一起坐上小巴去了個景致很好的地方。」

「照片拍了大約不到1個小時,回到了市場上,然後就不好了,小朋友們的父母們都聚集過來了,說我誘拐了他們的小孩。」

「趕緊向大家道歉,通過翻譯和大家說明是去拍照的,當時也用拍立得拍了照,把照片給了小朋友們,大家也都很快理解了。「

「真的是做了很大膽的事情啊!只有這些照片是這樣特意去找了場地拍攝的,真是一組好照片呀!「

吃辣麵條的小朋友

 體驗最市民、最鮮活的中國生活 

秋山翻著影集,看到一張面容表情有些「猙獰「的小朋友:

「時隔許久我在整理這些照片的時候,發現這張露出「麵條好辣呀」的表情,之後後面還拍了十幾張照,但看起來麵條就沒有這麼辣。

其實我那個時候也吃了這個面,真的超級辣。所以在照片旁就寫下了這樣的說明文。」

太極拳

洗頭髮的女孩子

聊起對中國的印象,秋山的感受很樸素很瑣碎,卻又充滿了喜氣:

中國的菜很好吃;在有些小地方遇到飯館的杯子不乾淨,翻譯會賣力地給他擦;坐飛機機艙裡有蒼蠅,空姐會鍥而不捨地追著打;抵達北京之後的啤酒都是用壺裝的,喝起來格外爽。

故宮博物館前的父子倆

拍攝了北京的這個小朋友和他爸爸之後,秋山還自己去買了一樣的軍裝大衣,結果發現,淋了雨之後,衣服重得穿不起來。

他用著真實、溫情又頑皮的感官感受到80年代初改革開放後不久的一個市井的、鮮活的中國。

拍攝下中國小朋友的祿來相機

 照片的質量和數量沒有直接關係 

秋山在那個時候拍照使用的照相機是祿來相機(Rolleiflex)。對比現在可以拍幾千張的數位照相機,那時候的一卷膠捲只能拍12張照片,一下子就拍完了,需要更換膠捲。

「我來一次中國要帶200卷以上的膠捲。在20kg的行李箱裡塞得滿滿的,來一次就會用完一整箱,拍攝的一路都要拖著行李箱。」

談到拍攝中國小朋友的照片數量,秋山記不清了具體數量,估摸著拍攝了有600到700版照片。所以乘12張,達到了8000張左右。

「但拍出好的照片和拍了多少張是沒關係的呢。」

「現在的數位相機會帶來過度拍攝,隨意按快門會導致前期的觀察不到位。我很牴觸這種即興的大量拍攝,照相拍的是瞬間,為捕捉那一瞬間前期要做很多努力。」

秋山亮二與女兒在東京的家中

至今秋山仍在使用祿來相機拍攝,從不會用手機拍照片。他也不用社交軟體,不用手機郵件。

採訪結束與秋山分別時,他送給我們另兩本自己的攝影集, 繼續與我們開著玩笑:「你們這次來會坐新幹線(高速火車)吧,上了車隨便看看,下車前可以丟出窗外了!」

就是這樣明亮的、幽默的、充滿人情的秋山亮二,記錄下那個純真年代裡中國小朋友的真實、溫情。

編輯後記:

順著GPS導航找到秋山亮二的家,和風的小房子外有很漂亮的小花園。之前從照片中看到的秋山亮二有些嚴肅,但在冬日裡看到盛放的花朵的那一刻,我放鬆了,這應該是個很會生活、很有情趣的攝影師爺爺吧!

如猜想的一樣,和秋山亮二的採訪與拍攝非常的輕鬆與歡快,整個過程中他一直在與我們打趣、逗樂,發現可以用英文交流時,秋山立刻開始用流利且日本人少有的純正英語開玩笑,「我是1942年出生的,所以今年應該40多歲吧!」「拍這張照片的時候被警察抓起來了呢!哎呀,跟你開玩笑啦!」

秋山直爽又敏銳,拿著跟隨他幾十年的祿來相機手舞足蹈地比劃。拍攝快結束的時候,還為我們展示了一段自己練習已久的大提琴演奏。不難想像,當年被他拍攝的中國小朋友也是在他面前毫無戒備地展現自己的真性情吧!

雖然自己拒絕用手機拍照,在我們離開前,秋山亮二熱情地邀請了我們與他、他的愛犬「星期五」來了一張手機大合影。

圖片提供:青艸堂

Photos©Ryoji Akiyama

《你好小朋友》攝影集的復刻版將在今年出版,於6月1日正式發行

「在這本中國的攝影集裡出現的小朋友們,已經都是四五十歲的人了。現在成長為多麼優秀的人了呢。好想見見他們啊。」

30多年後,頭髮花白的攝影師

說起自己鏡頭裡的孩子們

語氣依然溫柔

再無歲月可回頭

但有相冊可翻,有故事可講

你還能記起自己童年時代

最難忘的那件事嗎?

部分圖片整理自網絡

如涉及侵權或對版權有疑問,請聯繫:

bd@feileniao.com

相關焦點

  • 30年前,一位攝影師用8000張照片,為中國小朋友留下最真實的童年!
    人到中年,這群00後眼中的「老阿姨、怪蜀黍」,孰不知也曾是祖國的花朵,充滿朝氣、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在37年前,一位叫秋山亮二的日本攝影師專門來到中國,給當時的孩童(現在的70、80後)拍了一本影集《你好小朋友》。
  • 37年前,一位日本攝影師用8000張照片,為中國小朋友留下真實的童年!
    在37年前,一位叫秋山亮二的日本攝影師專門來到中國,給當時的孩童(現在的70、80後)拍了一本影集《你好小朋友》。▲秋山亮二(圖片來源於一條)用真實的鏡頭,記錄下了中國孩子最純真的模樣!,日本一家叫「小西六寫真工業株式會社」的公司,為了把彩色膠捲賣到中國市場,決定委託攝影師到北京來拍攝「中國小朋友」。
  • 37年前,日本攝影師用8000張照片,為中國小朋友留下真實的童年!
    人到中年,這群00後眼中的「老阿姨、怪蜀黍」,孰不知也曾是祖國的花朵,充滿朝氣、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在37年前,一位叫秋山亮二的日本攝影師專門來到中國,給當時的孩童(現在的70、80後)拍了一本影集《你好小朋友》。
  • 日本攝影師用 8000 張照片,記錄了 38 年前的中國!網友:真實到想哭...
    這是獨屬於七零後八零後的時代,不再重來的黃金時代。但是好在日本攝影師秋山亮二的作品,讓那些三十多年前的生活又再一次回到了我們的視野當中。《你好小朋友》而大人最愛的,莫過於做在報刊亭看書讀報紙了。因為在當時能夠了解外面世界的渠道很少,很多也只能通過閱讀來滿足好奇心。就連秋山亮二也忍不住驚嘆:「不愧是文字大國啊,連小朋友都很愛讀書。」就算在前兩年,我爸媽去了也一樣,或許是一種特殊的儀式感。在那個時候,自行車是那時候最有牌面的物件之一。聽我媽說,那會兒的嫁妝四件套裡,鳳凰牌自行車還屬大頭。
  • 看了攝影師鏡頭下的日本生活,網友:簡單而樸實,緩慢而真實
    看了攝影師鏡頭下的日本生活,網友:簡單而樸實,緩慢而真實。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被一組攝影師鏡頭下抓拍到的真實日本生活圈粉了。儘管沒有使用多麼高端的後期處理技術,但是這樣的一組曬照勝在攝影本身的真實魅力。難怪網友朋友們在看後紛紛直呼:「這樣的日本攝影曬照,簡單而樸實,緩慢而真實」,從視覺上來看,能夠帶人走入一個真實的日本。
  • 他是日本廣告界的一代傳奇,花30年拍下中國的珍貴瞬間
    作為最早一批跑來中國拍攝的日本攝影師,30年前,他究竟與中國結下了怎樣特殊的緣分?01我要拍人,而不是拍衣服在大阪視覺藝術學校學習攝影時的上田義彥,喜歡扛著三腳架上街去。他常常把機子擺在街角,一動不動地坐上一整天,觀察街道的角角落落。這一行為被他稱作「對視」,並認為這是攝影的入口。
  • 這個日本人花30年拍下中國的珍貴瞬間,曾被懟「不適合幹這行」!之後成為攝影界傳奇!
    從最初被業內人斥責「不適合拍廣告」,到成為日本廣告界的一代傳奇,他究竟經歷了什麼?作為最早一批跑來中國拍攝的日本攝影師,30年前,他究竟與中國結下了怎樣特殊的緣分? 中國30年前的珍貴影像,回不去的時光  「最好的茶在中國!」接手三得利的廣告拍攝後,上田義彥就與品牌達成共識。他要去茶文化的源頭,去中國!
  • 日本攝影師曝光兒子私房照,背景卻意外走紅:這才是...
    日本攝影師曝光兒子私房照,背景卻意外走紅:這才是...,背景卻意外走紅:這才是我們嚮往的夏天!》路邊的雜貨鋪,是他最喜歡去的地方。誘人的零食滿目琳琅,流連忘返。滿滿收穫的兒子,在夕陽中,留下美好的剪影瞬間。走在哪兒,就拍到哪兒。這位牛到不行的攝影師老爸,總能把再尋常不過的場景,拍出大片的感覺。
  • 中國頭牌人像攝影師拍了他30年……
    肖全鏡頭下的崔健惺惺相惜一位20來歲的外來青年歌手,準備在成都自費發行,一張叫做《飄落的夢》的音樂專輯,急需一張宣傳照片用來製作卡帶和CD。於是,他找到了成都本土的一位青年攝影師,他就是剛拍完崔健的肖全。
  • 中國頭牌人像攝影師拍了他30年...
    於是,他找到了成都本土的一位青年攝影師,他就是剛拍完崔健的肖全。當年的這位青年攝影師叫做肖全,有人稱呼他為「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他拍過的人物有:三毛、楊麗萍、張藝謀、陳凱歌、姜文、北島、崔健等...
  • 日本人拍攝的30年前中國:圖3小孩子最喜歡,圖5物品買不起
    日本人拍攝的30年前中國:圖3小孩子最喜歡,圖5物品買不起!80年代的中國,吸引日本的攝影師來遊玩,拍下經典的照片。 北京街頭賣冰糖葫蘆的人迎來了顧客,作為老北京的特色美食,冰糖葫蘆小孩子最喜歡了。不過,現在賣冰糖葫蘆的人越來越少,愛吃的人也就少了。
  • 日本攝影師用一整個夏天拍下了這些照片, 堪稱「日本最美瞬間」,驚豔了!
    而日本的攝影師們也在這個夏天拍下了令人難忘的照片,被網友稱為「日本最美瞬間」,驚豔四方,帶大家感受一下…攝影師保井崇志拍下了深沉又充滿色彩的夏日日本之景。(twi:@_tuck4)攝影師koji對京都很偏愛,一年四季都會帶著相機來著這裡,這是他拍下的夏日京都。( ins:@hiilove)
  • 1980,日本人鏡頭下的中國小朋友,純真啊!看完就像洗眼睛...
    本文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圖文由牆藝術綜合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ID及二維碼Chūgoku no kodomotachi: Akiyama Ryōji shashinshū (你好小朋友 中國の子供達 秋山亮二寫真集)1980年代,日本攝影師秋山亮二,用相機記錄了溫柔
  • 【療愈空間】日本攝影師為了拍貓,花費7年,走遍50個地區,網友:被...
    【療愈空間】日本攝影師為了拍貓,花費7年,走遍50個地區,網友:被治癒了 不是《舌尖上的中國》 而是日本的貓片 《巖合光昭的貓步走世界》 豆瓣評分9.4,貓片頂流
  • 真實的日本:走近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醉美四季
    amatou(ins: amatou_0429)鏡頭下的日本。他的作品每一張都美的可以當壁紙,好想活在他的鏡頭下啊!欣賞著這些作品,內心分分鐘湧出立馬買機票飛到日本的衝動!摘自:日本村外教網攝影師保井崇志拍下了深沉又充滿色彩的夏日日本之景。(twi:@_tuck4)
  • 麥克山下:為《國家地理》工作30年的攝影師
    構圖、光線、色彩和主題都必須抓住觀者的內心,吸引住觀者一直盯著它看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的作品。Q:亞洲文化的哪一點吸引了你,讓你想把攝影的重點放在那塊大陸上?A: 30年前,我開始想到處走走。 非洲,南美,歐洲各地都是我的目的地。 但在亞洲拍攝給我一種莫名的幸福感,以至於我攝影生涯中的10年都停留在了亞洲,我想這和我是第三代日裔美國人有一定的關係。
  • 1980,日本人鏡頭下的中國小朋友,純真啊!看完就像洗眼睛......
    回不去的1980年1980年代,攝影師秋山亮二,用相機記錄了溫柔、純真的中國童年,並出版影集《你好小朋友》。這本寫真集詳細記述了80年代昆明、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等中國各地兒童的日常生活。其中乘著卡車去郊遊、在椅子上寫作業、做眼保健操偷偷睜眼、在少年宮圖書館看書、買白糖棒冰以及喝橘子水等生活情景令不少網友想起了逝去的童年。遊戲昆明滇池,小夥伴們正在湖邊撈魚。
  • 這個華裔攝影師,1983年開始漫遊中國,拍下了中國人最平淡的小日子
    攝影師王身敦說,照片也由心生,真正出自內心的照片,是有力量的。點開視頻,看看少年時代的他,因為看到一張照片而選擇做一生的職業。▼ ▼ 王身敦(Andrew S.T. Wong),獨立攝影師。高中時候,因在《生活》雜誌上看到了王小亭所拍的《上海南站日軍空襲下的兒童》照片,覺得自己要當一個新聞攝影師。
  • 把真實的武漢拍給全世界看!這位日本導演在中國拍紀錄片「火出圈」,他的初心令人感動→
    拍攝地點是一家老牌日本男裝店,主打高端市場的私人訂製。竹內亮看了看西服的價籤,「6000塊!」他有點驚詫,笑著說:「我從來不穿這麼貴的衣服。」店裡的電視正在循環播放日文版品牌宣傳片。竹內亮站在屏幕前看了一會,扭頭對店員說,你們沒有中文版的嗎?我們可以拍。店員找來遙控器,調至中文版播放。竹內亮看了一會,繼續爭取拍宣傳片的機會,這個拍得不行,應該找我們拍。
  •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80年代中國!20萬張老照片,平淡的畫面太打動人
    近日,在馬格南網站上發現了中國80年代的老照片,那個年代的彩色影像,而拍攝這些照片的攝影師,是個日本人!桂林的漁民們帶著訓練好的鸕鷀去捕魚,晨光熹微,江上的水霧還沒散,其中油燈散發的光,就好像一幅水墨畫的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