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1980年
1980年代,攝影師秋山亮二,用相機記錄了溫柔、純真的中國童年,並出版影集《你好小朋友》。
這本寫真集詳細記述了80年代昆明、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等中國各地兒童的日常生活。
其中乘著卡車去郊遊、在椅子上寫作業、做眼保健操偷偷睜眼、在少年宮圖書館看書、買白糖棒冰以及喝橘子水等生活情景令不少網友想起了逝去的童年。
遊戲
昆明滇池,小夥伴們正在湖邊撈魚。
小朋友們在老師的注視下玩遊戲
穿越時空的少女既視感
在路邊耍玩具槍的小男孩
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玩扮兔子競走遊戲
扮演交通警察
在海邊吃水果,看起來像是椰子
奔向大海
排隊爬梯
當時的日本媒體是這樣說的「 在中國孩子身上,我們看到了不知何時忘記了的樸素的笑容、率直的眼眸、那種融入風景的安詳而舒展的快樂 」。
課間
課間休息,男同學們都繫著帆布皮帶,
小紅花板報與植物角也是亮點
正在用鋁製飯盒和搪瓷碗吃飯的小朋友們
你是否也一樣,經常在做眼保健操時偷偷睜眼?
用老解放改裝的校車,
從車門字跡可知是昆明鋼鐵廠職工子弟學校的校車。
能被軍樂隊選中,
是一份莫大的榮譽,
但練習再緊,
休息的時候也要看會兒漫畫書。
那時候學校還有軍樂隊,
每年都要組織學校間比賽,
你可還記得指揮是誰?
真正的髮小,勾肩搭背是親密小夥伴的最愛。
課後
正在弄堂裡做作業的小朋友,
綠色的軍挎是那個年代人們的共同記憶。
少年宮圖書室,這個小女孩兒讓圖書室顯得更加的安靜與空曠
集體活動
練體操
跳馬,全都不在話下
桌球
畫畫
興趣小組活動
打太極
攝影師說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攝影家是美國街頭紀實攝影師李·弗裡蘭德(Lee Friedlander)。《你好小朋友》對人物對城市的捕捉正是「街頭紀實」風格。這種風格在上世紀70年代前後曾在日本攝影界佔據強勢地位。
其他
中國小朋友手持「中日兒童友誼萬歲」橫幅的照片提供了很多信息。1982年春天,當時只有八歲的兩位小朋友用毛筆寫下了「中日兒童友誼萬歲」的字跡,以示中日友好
三個小朋友在蘇州古運河石橋上玩鬧,
他們的穿著相比西部小朋友洋氣了許多
那時的孩子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
單純並美好
誰的爸爸,
還沒有件軍大衣。
苗族小朋友
跳山羊
買白糖棒冰
在廣州越秀公園划船的少女
作為一個不會中文、沒有在中國居住過的外國人,他在拍攝《你好小朋友》時,如何捕捉那個時代的細節,那些孩子的動作神情?「就是去觀察,去發現。」
「如何觀察?」
「就是告訴自己絕不輕易按下快門,但總帶著要怎樣拍才好的想法去看。」
「如何發現?」
「尋找拍攝對象嚮往的狀態。也就是看起來很幸福、很美好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