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之城"與"歡樂好聲音" 這些"音樂致敬梗"你get到了嗎

2021-01-10 人民網娛樂頻道

原標題:《愛樂之城》與《歡樂好聲音》 這些「音樂致敬梗」,你都get到了嗎

▲猩猩強尼、小老鼠麥克、豬媽媽羅西塔的「歌單」,都是根據角色性格選定的。

《愛樂之城》與《歡樂好聲音》這兩部正在電影院上映的「爆款」電影,都與音樂有著密切關係,二者雖然在藝術訴求跟表達方式上大相逕庭,但有一個優點卻是共通的,就是他們將「音樂致敬梗」用得恰到好處。《歡樂好聲音》的選曲看似混雜,但講究的是每首歌與片中角色的內心相契合;《愛樂之城》則是將對爵士樂的熱愛植入了男主角的骨髓,也是推動劇情的動力之一,所以多了解這些「音樂致敬梗」,你才能意識到主創的良苦用心。

A 能數出《歡樂好聲音》65首翻唱歌,你就是朋友圈大牛

大眾對歌唱類競技節目的熱情已經延續到了動畫片裡,《歡樂好聲音》除了讓大家感嘆馬修·麥康納、瑞茜·威瑟斯彭、塞思·麥克法蘭、斯嘉麗·詹森等都那麼會唱歌之外,片中的歌單也恰到好處的引發了觀眾的共鳴。儘管大多數都屬於耳熟能詳系列,但要細細數出片中翻唱的歌單並不容易,畢竟片中的翻唱歌曲多達65首。

英國知名作曲家喬比·塔爾博特擔綱音樂總監及負責歌曲編排,龐大的歌單從爵士、歐美流行金曲跨度到日本舞曲等,從火爆的搖滾到慵懶的爵士,從法蘭克·辛納屈和披頭四到水果姐和黴黴,都被巧妙地融入其中。最「大眾」歌單的算是有25個孩子的豬媽媽羅西塔的歌單,相信很多觀眾都能一下子能聽出《Firework》(羅西塔演唱)或《Bad romance》(羅西塔的舞臺搭檔韓特的登場曲目),更不用說豬媽媽的最終表演歌曲、「黴黴」泰勒·斯威夫特的《Shake It Off》了。不過也有例外,豬媽媽預演時選擇的,是上世紀80年代英國女子團體Bananarama(香蕉女皇芭)的歌曲;在超市的獨舞秀,那首吉普賽風味濃厚的倫巴舞曲名叫《Bamboleo》,來自法國的拉丁樂團Gipsy Kings(吉普賽國王)的成名作,看來豬媽媽的音樂品味也是「跨度很大」。

猩猩強尼的曲目包括約翰·傳奇的《All Of Me》和山姆·史密斯的《Stay with me》,他最後登臺表演的歌曲《I'm Still Standing》,來自於埃爾頓·約翰1983年的白金專輯《Too Low for Zero》。

考拉月伯樂給豪豬艾希制定的歌單中,有2012年加拿大女歌手卡莉·吉普森的網絡爆紅歌曲《Call Me Maybe》,而艾希顯然嫌棄這首歌太過濫大街了,最後艾希失戀後交出原創歌曲《I Don’t Wanna》,頗有黴黴給前男友寫歌的意味。

小老鼠麥克不是一個討好的角色,但他的標籤最為明確,就是9獲葛萊美獎的樂壇傳奇、爵士歌王弗蘭克·辛納屈,外號「瘦皮猴」。這位20世紀最偉大歌手之一,脾氣跟品行都不大好,但才華毋庸置疑。麥克的舞臺表演曲《My Way》大家也很熟悉,塞思·麥克法蘭為了演唱辛納屈的名曲,特別請來歌唱教練指導,揣摩辛納屈的唱腔。

儘管幾個動物歌手戲份比較平均,但小象米娜如何突破自我被視為重頭戲。米娜在劇院廢墟高唱《Hallelujah》,來自不久前去世的傳奇歌手萊昂納德·科恩1984年所寫的名曲,配合劇情頗有救贖意味。米娜登臺表演的歌曲,則是美國黑人盲人歌手史提夫·汪達1974年的暢銷歌曲《Don't you worry 'bout a thing》,同樣也是內心寫照。

此外,一些搶戲配角的選曲也絲毫不含糊。那群青蛙一邊跳來跳去一邊爭吵時,音樂是範海倫合唱團80年代的冠軍金曲《Jump》。來自日本的小熊貓少女組合,很多人第一反應是「AKB48被黑」,她們演唱的曲目中有一首來自日本「奇女子」竹村桐子2013年單曲,中文翻譯叫《忍者棒棒》,曲風堪稱洗腦。

B 來自《愛樂之城》男主角的教導:你是不是聽了「假爵士」

《歡樂好聲音》的音樂梗集中在近半世紀的流行金曲,相對而言,《愛樂之城》的音樂梗則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挑出了,光是「爵士樂是什麼」,恐怕就能夠問倒一些觀眾。有趣的是,作為資深爵士迷,導演開始不久就借女主角之口,吐槽大眾對爵士的一些誤解:爵士就是肯尼·基?是電梯音樂?或是辦雞尾酒會時打開的電臺背景音?

男主角塞巴的實力吐槽則可看做導演的附體,「說討厭爵士時,他們其實是不明就裡的……爵士絕不輕鬆,西德尼·波切特曾經朝一個人開槍,就因為他彈錯了一個音……你看看這些人,這裡的每個人都會作曲、編曲,會創作,也會演奏旋律。這既是衝突,又有妥協,每一次都是新的。每個晚上都是全新的,非常激動人心。」

第一個信息,肯尼·基是不入這些「真爵士樂迷」法眼的。第二,塞巴推崇自由爵士,而這也是導致他在餐廳工作屢被開除的原因。塞巴自我定位是一個嚴肅的爵士音樂家,想做純正的爵士樂,夢想是擁有自己的俱樂部 ,隨時可以演奏自己喜歡的曲子。

賽巴的崇拜對象都是那些爵士樂史大拿,他和姐姐蘿拉的一段對話滿滿都是「爵士梗」,塞巴叫姐姐不要坐在琴凳上,因為這是霍奇·卡麥可曾經坐過的板凳,是從「The Baked Potato」那裡撿來的。前者是著名爵士歌手、作曲家,後者是洛杉磯一家爵士樂餐廳俱樂部。蘿拉笑他「如果邁爾斯·戴維斯尿過尿的地毯你是不是就要了」,戴維斯是爵士史上傑出的作曲家和小號演奏家,酷派爵士樂創始人,也是最早演奏咆勃爵士樂的音樂家之一。

基本上,要列出《愛樂之城》的爵士梗,就可以出半本爵士名人錄。塞巴跟女主角談論俱樂部設想時提到了查理·帕克,外號「大鳥」的他是爵士史上最偉大的薩克斯風手;當塞巴圓夢開了爵士俱樂部,上臺介紹樂手時,每個樂手的姓氏都對應一個現實中的偉大音樂家:包括東尼·班尼頓(在世爵士樂大師)、魯本·岡薩雷斯(古巴爵士鋼琴家)、肯尼·惠勒(小號及柔號演奏家)、埃迪·希金斯(爵士鋼琴演奏家)等,對爵士迷來說堪稱滿滿致敬點,而對外行來說,按著這個名單一個個去找來聽下,也算能輕鬆入門了。

(責編:鄒菁、蔣波)

相關焦點

  • 再看《愛樂之城》與《歡樂好聲音》中的「音樂致敬梗」
    原標題:《愛樂之城》與《歡樂好聲音》 這些「音樂致敬梗」,你都get到了嗎 《愛樂之城》與《歡樂好聲音》這兩部正在電影院上映的「爆款」電影,都與音樂有著密切關係,二者雖然在藝術訴求跟表達方式上大相逕庭,但有一個優點卻是共通的,就是他們將「音樂致敬梗」用得恰到好處。
  • 《愛樂之城》致敬米高梅 重新定義歌舞片?
    米高梅的獅子吼廠標是時代的記憶,《愛樂之城》致敬《雨中曲》。而導演達米恩·查澤雷是學「爵士鼓」出身,最初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音樂家,後來他將對音樂的熱愛融入了他的電影中。赫維茨和查澤雷四年前就開始了《愛樂之城》的創作,而影片的構思則能追溯到五六年前。兩人對這部影片充滿了創作激情,他們希望這部影片能夠在若干年後,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歌舞片經典。
  • 深扒《愛樂之城》致敬梗!你能認出幾部經典電影?
    》在狂攬7項金球獎後,又在奧斯卡上獲得了14項提名,追平了《鐵達尼號》與《彗星美人》的紀錄……情懷的加持是《愛樂之城》成為頒獎季寵兒的一個重要原因,片中有大量對歌舞片名作及其它經典老電影的致敬與模仿,怪不得那麼多影迷都對它愛得不要不要的!
  • 我知道你為什麼還沒去看《歡樂好聲音》
    當時立即就記下了這個簡單地有點隨便的片名,叫:《Sing》熬過了海外院線的誘惑,春節過後,終於,這部等了好久的片子終於悄聲無息地(相對《愛樂之城》而言)登陸了天朝的大銀幕。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太好看了!這些千奇百怪的小畜生,個個惹人心動!
  • 美國影視音樂-《愛樂之城》
    組長:首推《愛樂之城》!組員 :啊,這。沒聽過,沒看過。能不能換一個?組長:什麼?該片奧斯卡,金球獎,格萊美三大獎項一個不落,沒看過?還想換?那不成。  組員:這麼兇?我就算是不做,沒分,被開除「祖籍」,我也不會看這部片!  若干天后..
  • 乾貨 【愛樂之城】幕後全解析
    」2.類型片中的歷史淵源而這一切的電影技術,都是源於沙澤勒拍攝《愛樂之城》的一個初衷,就是向自己熱愛的經典歌舞片致敬。從編舞到場景,從角色造型到鏡頭設計,各種細節不勝枚舉。前段時間,西班牙剪輯師Sara Preciado做了一段《愛樂之城》和經典電影對比的混剪,已經比較豐富到位了。
  • 電影愛樂之城歌曲有哪些? 主題曲《City of Stars》歌詞賞析
    不少網友看完電影《愛樂之城》之後,大讚裡面歌曲很好聽。據悉,電影《愛樂之城》講述一位爵士樂鋼琴家與一名懷揣夢想的女演員之間的愛情故事,裡面重複播放的主題曲《City of Stars》的歌詞是什麼?怎麼翻譯?
  • 《愛樂之城》中的這些迷影梗,你發現了幾個?
    《愛樂之城》將在2月27日角逐奧斯卡,1905電影網當日早8:00將全程視頻直播1905電影網專稿 達米安·沙澤勒寫了一封情書給好萊塢,這封情書就是2月14日在內地上映的《愛樂之城多個協會獎最佳影片、7項單屆金球獎、14項奧斯卡提名的紀錄讓《愛樂之城》收穫了頗多的讚譽。
  • 專訪《愛樂之城》導演:達米恩·查澤雷
    這次,《愛樂之城》「變本加厲」,以14項提名平了《鐵達尼號》和《彗星美人》兩部殿堂級電影保持的歷史記錄。這些,都源自於查澤雷對於經典歌舞電影的熱愛:《雨中曲》、《瑟堡的雨傘》、《柳媚花嬌》、《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對經典歌舞片的致敬橋段俯拾即是。
  • 知道《愛樂之城》這89個梗,你就能了解大半個歌舞片史
    你在燈塔咖啡屋對著90歲的老人表演,孩子們在哪裡?年輕人在哪裡?你執迷於肯尼·克拉克和塞隆尼斯·蒙克,這些人是革新者,如果你固守傳統,怎麼能成革新者?你抱著過去不放,但爵士講的是未來。」這是話中有話,影片也在借爵士樂去訴說歌舞片的未來。當代歌舞片不該默守陳規,應當在維繫傳統的同時去革新,使人呼吸新鮮空氣,帶來希望與榮耀,才能擁有閃爍、活潑的生命力,這才是它們曾經深受歡迎的原因。
  • 看「愛樂之城」必須解鎖的幾種「姿勢」
    作為電影迷來說,或多或少都能看出來《愛樂之城》埋下了不少梗,致敬了不少經典老片。如果深扒起來,絕對是個大工程。所以小十君今天特別邀請到一位「愛樂」的資深迷妹,來給我們講講電影之外的花邊和背後故事。當然重點還是那些可以漲姿勢的致敬部分。《愛樂之城》不僅僅是創造了一個畫廊,懸掛著那些受人推崇的經典作品。
  • 深扒《愛樂之城》的82個迷影梗,看完這篇你才完全看懂本片
    但是,有個無論如何都不能繞過的角度,就是片中的那些迷影梗。因為,這首先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而屬於電影的這部分,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要是聊起迷影梗,我覺得,最有資格的一定是我的友鄰大奇特,他對老電影以及迷影梗的關注,應該是我認識的人裡面最厲害的一個,而這篇準備了幾個月時間的文章,則整理了《愛樂之城》80多個迷影梗,絕對夠完整,料夠足。
  • 看《愛樂之城》你需要知道的520件事
    高司令的獨奏總讓秋褲落淚。今天,給大家帶來《愛樂之城》觀影攻略。看電影還有攻略?那當然,在電影院,有的人看的是電影,有的人看的是眾生,而有的人看的只是每秒24張的PPT。相信我,這會大幅提高你的電影觀感。
  • 這部瘋狂刷屏的《愛樂之城》你真的看懂了嗎?
    >《愛樂之城》在狂攬7項金球獎後,又在奧斯卡上獲得了14項提名,追平了《鐵達尼號》與《彗星美人》的紀錄……情懷的加持是《愛樂之城》成為頒獎季寵兒的一個重要原因,片中有大量對歌舞片名作及其它經典老電影的致敬與模仿,怪不得那麼多影迷都對它愛得不要不要的!
  • 電影歡樂好聲音影評:新鮮點子+動物角色+套路故事+歡樂主調
    所以,即便《愛樂之城》的宣傳營銷做得大張旗鼓,還把核心營銷點定位到了「愛情」,目前的票房也只是1億多。《歡樂好聲音》在北美是主打聖誕節檔期,現在登陸內地可能更受限制,你不能指望很多中國家長有多麼熟悉去年的美國熱門單曲,儘管電影賣點放到了暖心勵志之上,票房收成也是不夠理想。
  • 《愛樂之城》的音符是怎樣落在地上的
    ‍‍-------撰稿:達琳;審核/排版:仙女麥麥-------很多觀眾在節目上線後表達了對《愛樂之城》這首歌的喜歡,我們借著這個機會,和Lee A進行了一個深度的採訪,聊聊觀眾對Lee A好奇的問題和《愛樂之城》這首歌背後的故事。
  • 上流美 《愛樂之城》:深夜飲酒,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電影以致敬為底,以四季為節,娓娓講述一對懷著夢想的男女——男的是懷才不遇的爵士鋼琴師、女的是一心想出人頭地的小演員——在洛杉磯相識相戀,相扶相持走過困蹇的奮鬥之路,為實現夢想,他們必須學習面對挫折、取捨,甚至犧牲。《愛樂之城》的英文名La La Land,源自I was in La La Land,意為「我剛剛在神遊」。港譯《星聲夢裡人》,臺譯《樂來越愛你》,都要好過《愛樂之城》。
  • 74屆金球獎落幕,《愛樂之城》7項提名全中碾壓全場
    ▲《愛樂之城》成為最大贏家電影方面,獲得7項提名的歌舞片《愛樂之城》,連奪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影帝影后、最佳配樂、最佳原創歌曲等7項大獎,以百分百得獎的機率成為最大贏家,瑞恩·高斯林、艾瑪·斯通憑此片攜手摘得音樂/喜劇類影帝影后。
  • 《愛樂之城》裡的愛與夢
    愛樂之城上映前的大力宣傳以及各平臺眾口一致的好評再加上女主是石頭姐(艾瑪·斯通是我正在追的一部都市無限流小說的女主之一),姑且抱著試一試的念頭去了電影院。影片開始,《Another Day Of Sun》響起來的一瞬間,我就決定了要二刷這部片。導演在一開始就放上一個華麗的長鏡頭,足以彰顯他的誠意,或者說野心。而後來愛樂之城橫掃各大電影節的景象也認可了影片及導演的優秀。
  • 2016最好看的電影《愛樂之城》
    《愛樂之城》中,他選中了「石頭姐」艾瑪-斯通 Emma Stone 和「高司令」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這對高顏值CP擔綱主演,也邀請來了憑《爆裂鼓手》拿到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J-K-西蒙斯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