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愛樂之城》與《歡樂好聲音》 這些「音樂致敬梗」,你都get到了嗎
▲猩猩強尼、小老鼠麥克、豬媽媽羅西塔的「歌單」,都是根據角色性格選定的。
《愛樂之城》與《歡樂好聲音》這兩部正在電影院上映的「爆款」電影,都與音樂有著密切關係,二者雖然在藝術訴求跟表達方式上大相逕庭,但有一個優點卻是共通的,就是他們將「音樂致敬梗」用得恰到好處。《歡樂好聲音》的選曲看似混雜,但講究的是每首歌與片中角色的內心相契合;《愛樂之城》則是將對爵士樂的熱愛植入了男主角的骨髓,也是推動劇情的動力之一,所以多了解這些「音樂致敬梗」,你才能意識到主創的良苦用心。
A 能數出《歡樂好聲音》65首翻唱歌,你就是朋友圈大牛
大眾對歌唱類競技節目的熱情已經延續到了動畫片裡,《歡樂好聲音》除了讓大家感嘆馬修·麥康納、瑞茜·威瑟斯彭、塞思·麥克法蘭、斯嘉麗·詹森等都那麼會唱歌之外,片中的歌單也恰到好處的引發了觀眾的共鳴。儘管大多數都屬於耳熟能詳系列,但要細細數出片中翻唱的歌單並不容易,畢竟片中的翻唱歌曲多達65首。
英國知名作曲家喬比·塔爾博特擔綱音樂總監及負責歌曲編排,龐大的歌單從爵士、歐美流行金曲跨度到日本舞曲等,從火爆的搖滾到慵懶的爵士,從法蘭克·辛納屈和披頭四到水果姐和黴黴,都被巧妙地融入其中。最「大眾」歌單的算是有25個孩子的豬媽媽羅西塔的歌單,相信很多觀眾都能一下子能聽出《Firework》(羅西塔演唱)或《Bad romance》(羅西塔的舞臺搭檔韓特的登場曲目),更不用說豬媽媽的最終表演歌曲、「黴黴」泰勒·斯威夫特的《Shake It Off》了。不過也有例外,豬媽媽預演時選擇的,是上世紀80年代英國女子團體Bananarama(香蕉女皇芭)的歌曲;在超市的獨舞秀,那首吉普賽風味濃厚的倫巴舞曲名叫《Bamboleo》,來自法國的拉丁樂團Gipsy Kings(吉普賽國王)的成名作,看來豬媽媽的音樂品味也是「跨度很大」。
猩猩強尼的曲目包括約翰·傳奇的《All Of Me》和山姆·史密斯的《Stay with me》,他最後登臺表演的歌曲《I'm Still Standing》,來自於埃爾頓·約翰1983年的白金專輯《Too Low for Zero》。
考拉月伯樂給豪豬艾希制定的歌單中,有2012年加拿大女歌手卡莉·吉普森的網絡爆紅歌曲《Call Me Maybe》,而艾希顯然嫌棄這首歌太過濫大街了,最後艾希失戀後交出原創歌曲《I Don’t Wanna》,頗有黴黴給前男友寫歌的意味。
小老鼠麥克不是一個討好的角色,但他的標籤最為明確,就是9獲葛萊美獎的樂壇傳奇、爵士歌王弗蘭克·辛納屈,外號「瘦皮猴」。這位20世紀最偉大歌手之一,脾氣跟品行都不大好,但才華毋庸置疑。麥克的舞臺表演曲《My Way》大家也很熟悉,塞思·麥克法蘭為了演唱辛納屈的名曲,特別請來歌唱教練指導,揣摩辛納屈的唱腔。
儘管幾個動物歌手戲份比較平均,但小象米娜如何突破自我被視為重頭戲。米娜在劇院廢墟高唱《Hallelujah》,來自不久前去世的傳奇歌手萊昂納德·科恩1984年所寫的名曲,配合劇情頗有救贖意味。米娜登臺表演的歌曲,則是美國黑人盲人歌手史提夫·汪達1974年的暢銷歌曲《Don't you worry 'bout a thing》,同樣也是內心寫照。
此外,一些搶戲配角的選曲也絲毫不含糊。那群青蛙一邊跳來跳去一邊爭吵時,音樂是範海倫合唱團80年代的冠軍金曲《Jump》。來自日本的小熊貓少女組合,很多人第一反應是「AKB48被黑」,她們演唱的曲目中有一首來自日本「奇女子」竹村桐子2013年單曲,中文翻譯叫《忍者棒棒》,曲風堪稱洗腦。
B 來自《愛樂之城》男主角的教導:你是不是聽了「假爵士」
《歡樂好聲音》的音樂梗集中在近半世紀的流行金曲,相對而言,《愛樂之城》的音樂梗則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挑出了,光是「爵士樂是什麼」,恐怕就能夠問倒一些觀眾。有趣的是,作為資深爵士迷,導演開始不久就借女主角之口,吐槽大眾對爵士的一些誤解:爵士就是肯尼·基?是電梯音樂?或是辦雞尾酒會時打開的電臺背景音?
男主角塞巴的實力吐槽則可看做導演的附體,「說討厭爵士時,他們其實是不明就裡的……爵士絕不輕鬆,西德尼·波切特曾經朝一個人開槍,就因為他彈錯了一個音……你看看這些人,這裡的每個人都會作曲、編曲,會創作,也會演奏旋律。這既是衝突,又有妥協,每一次都是新的。每個晚上都是全新的,非常激動人心。」
第一個信息,肯尼·基是不入這些「真爵士樂迷」法眼的。第二,塞巴推崇自由爵士,而這也是導致他在餐廳工作屢被開除的原因。塞巴自我定位是一個嚴肅的爵士音樂家,想做純正的爵士樂,夢想是擁有自己的俱樂部 ,隨時可以演奏自己喜歡的曲子。
賽巴的崇拜對象都是那些爵士樂史大拿,他和姐姐蘿拉的一段對話滿滿都是「爵士梗」,塞巴叫姐姐不要坐在琴凳上,因為這是霍奇·卡麥可曾經坐過的板凳,是從「The Baked Potato」那裡撿來的。前者是著名爵士歌手、作曲家,後者是洛杉磯一家爵士樂餐廳俱樂部。蘿拉笑他「如果邁爾斯·戴維斯尿過尿的地毯你是不是就要了」,戴維斯是爵士史上傑出的作曲家和小號演奏家,酷派爵士樂創始人,也是最早演奏咆勃爵士樂的音樂家之一。
基本上,要列出《愛樂之城》的爵士梗,就可以出半本爵士名人錄。塞巴跟女主角談論俱樂部設想時提到了查理·帕克,外號「大鳥」的他是爵士史上最偉大的薩克斯風手;當塞巴圓夢開了爵士俱樂部,上臺介紹樂手時,每個樂手的姓氏都對應一個現實中的偉大音樂家:包括東尼·班尼頓(在世爵士樂大師)、魯本·岡薩雷斯(古巴爵士鋼琴家)、肯尼·惠勒(小號及柔號演奏家)、埃迪·希金斯(爵士鋼琴演奏家)等,對爵士迷來說堪稱滿滿致敬點,而對外行來說,按著這個名單一個個去找來聽下,也算能輕鬆入門了。
(責編:鄒菁、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