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慟的人必得安慰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5:4),這是主在「山上寶訓」所賜「八福」的第二福。「山上寶訓」又可稱為是「天國憲章」,其主題就是天國的義,這是主耶穌基督傳講的天國信息,是天上君王的施政宣言,正像經上所記「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太5:1-2)」即賜下「八福」。從「八福」的精意中讓我們看到,我們這位天國的大君王所看重的,不是我們擁有什麼,我們會做什麼,而是看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因為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做什麼樣的事。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哀慟」一詞的原文意思是如失去親人那樣的哀慟;文字解釋是極悲哀極痛苦的意思。屬靈的詮釋是指人對照神國的權能和神公義的標準時,對自己的軟弱、過犯所產生的憂傷哀痛之情;也可指為那些使神憂傷的事哀痛;為世人的罪惡、淫亂、殘暴、殺戮而傷痛。按照天國憲章,那些哀慟的人將從父神那裡領受安慰並「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這是天父的應許,是我們得福的確據。
透過聖經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人人都不可避免地會犯罪,無論是君王、祭司、先知皆不例外,因為我們都不是完全人。神所看重的是一個人對付罪的態度,犯了罪敢不敢承認、肯不肯悔改及悔改的程度如何,這才是主賜下第二福的真正屬靈的意義。
掃羅和大衛都是神膏立的以色列的君王,兩個人都犯過罪,掃羅犯了違背神命令的罪,大衛犯了淫亂並間殺忠良的罪,按照神的典章律法,這兩個人都犯了大罪,都不可饒恕。但結局卻迥然不同,掃羅被神廢棄,不僅丟了王位,而且在與非利士人的一次戰役中一敗塗地,三個兒子戰死,掃羅也中箭身負重傷,無奈自殺身亡,屍首被非利士人釘在城牆上示眾,其情景悲慘至極。而大衛則剛好相反,他不僅沒有被神擊殺,而且繼續做王,直到老邁,兒子繼位,壽終正寢。難道是神有偏心嗎?神不公義嗎?斷乎不是。兩者的區別就在於對待所犯之罪的心態上,掃羅犯罪以後,無痛悔之心不思悔改任意而為,且一再違背耶和華的命令,心胸狹隘嫉賢妒能,最後走上了自取滅亡的道路。而大衛則為自己所犯的罪痛悔之極撕心裂肺哀慟切齒,以致每夜流淚,褥子溼透、床榻漂起,全身心的俯伏在神的腳前,仰望神呼求神:「神啊,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除我的罪。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在你面前行了這惡,以致你責備我的時候顯為公義;判斷我的時候顯為清正。」「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51:1-17)神垂聽悅納了他的禱告,不僅罪得赦免,而且得了屬天的祝福。正像神所說:「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一1:9)。神的話是信實的,是永不改變的。
我們都是亞當的後代,都有罪性在身,都會犯罪。犯了罪以後,如何面對自己的罪,是至關重要的。在現實生活及信仰侍奉中,都會不同程度的流露出老肉體老本性,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缺點錯誤甚至犯罪,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絲毫痛悔之心,頑梗著頸項不認罪不悔改,推卸罪責任意而為,如此,不僅會加大犯罪的成本,而且會一步步走上被神廢棄的道路,自取滅亡。
按照聖經原則和天國憲章,能為自己的罪哀慟的人才能悔改,能為別人的罪、世界的罪哀慟的人,才能遠離罪惡,為罪哀慟的人,他的罪必得赦免,他也必得安慰。因為我們的神,是賜各樣安慰的神(林後1:3)彌賽亞來到世上的目的之一,就是醫治傷心的人(賽61:1)醫治為罪痛悔的人,神要為他們擦去一切的眼淚(啟21:4),他就會得蒙屬天的祝福。
(本文作者山西路堂聖劇組王毅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