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的哀慟,永恆的喜樂 ‖ 八福人生

2021-01-17 禾場田園

暫時的哀慟,永恆的喜樂

《馬太福音》 5:3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馬太福音》 5:4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這裡的哀慟,是為何呢?

是從【虛心】而來。

『虛心』在原文指的是:心靈的貧窮,靈性的破產。

也可以指靈性的貧乏,認識到自己與上帝關係的疏遠,發現自己靈裡的缺乏,不足。

當一個人發現:自己的虧欠,認識到自己的罪惡,敗壞。

只能為自己的罪極度的傷心、哀哭切齒。

看到自己的醜陋敗壞,為自己的罪憂傷哀慟。

當我們對神的國覺醒

才會看到自己是多麼絕望

哀慟,是看到地獄驚恐的結果

也是悔改的真實表現。

 

為自己哀慟,為罪哀慟,為時代哀慟。

沒有對天國的覺醒。

就不會有哀慟。

當一個人認識耶穌的聖潔,就照明自己的汙穢。

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我們看到自己的不配,發現自己的敗壞,認識到自己的醜陋,等待的只有審判和絕望。

如此認識的人,有福了。這樣的認識,正說明在聖靈的光照下,否則,仍舊活在黑暗瞎眼當中。

因為,在這裡,有一個前提條件是:耶穌在對他們講道。

言下之意就是:你們遇到了我,就有了希望。

所以,當一個人悔改在神的面前,以認識耶穌基督,是有福的人。

當時,他們並不認識,耶穌基督就是拯救。並且,他們找不到拯救,被法利賽人的義自欺,迷惑,活在黑暗無光的靈性生活中。所以,當他們看到基督真光來到的時候。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只要認識到自己靈性的貧窮,因著認識耶穌就有福了。

所以耶穌說:哀慟的人有福了,他們必得安慰

在地上沒有安慰

這個安慰,是從神而來的安慰

也可以說,是得著神,得著神的救恩,被神所接納

只要真實的悔改就被神所赦免。

 

『哀慟』,就是極度的傷心,極度,哀求。

沒有人喜歡哀慟,也沒有人願意遭遇傷心和絕望。

一個擁有萬貫家財,衣食無憂、

以今生為自誇,以世界、自己為榮耀和滿足的人是不會哀傷痛哭的。

哀慟往往屬於那些受到傷害,絕望無助的人。

但這裡的哀慟,卻是生命的拯救。

地上的哀慟,憂愁,是叫人死,給人帶來愁苦。

在基督面前的哀慟,卻是引領人悔改。

一個沒有為自己哀慟的人,仍舊活在自義,滿足,對自己的肯定當中。

不會為自己哀慟的表現,就是剛硬,自以為義,這樣的人仍在固執,驕傲當中。

不懂得為自己反思,就不會看到需要主的拯救,也不會厭惡自己。

《約翰福音》 12:25 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只有真正的為罪,為自己痛悔,才會帶來真正的覺醒。

 

《路加福音》 18:9 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

《路加福音》 18:10 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

《路加福音》 18:11 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 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

《路加福音》 18:12 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路加福音》 18:13 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 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

《路加福音》 18:14 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稅吏的哀慟,得到了安慰。

彼得為自己所作所為,痛哭,正視自己的敗壞,就得到主的憐憫。

《路加福音》 22:61 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

《路加福音》 22:62 他就出去痛哭。

 

地上的歡樂只是暫時,是令人陷入更大的痛苦。而在基督裡的哀慟,卻是真正的喜樂與平安,靈性的覺醒和光明。

願我們時常在哀慟當中,就必得著真正的安慰。

為時代,為服侍,為心思意念,為所做所行,在基督的光照當中反思自己,痛悔仰望,需要主的拯救和憐憫,時常依靠在主裡面。

「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啟二一4)。

《以賽亞書》 61:1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叫我傳好信息給謙卑的人(註:或作「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

《以賽亞書》 61:2 報告耶和華的恩年,和我們 神報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相關焦點

  • 哀慟的人有福了 太第15講
    為了禰恩賜的每一口清新空氣,為了禰撒下陽光雨露,為了禰賜給我們永恆的生命,為了禰給我們美好的一切,我們心存感激,求主將祝福和恩典充滿其中,讓我們吸取屬靈嗎哪,生命不斷成長,靈性得以復興。讓我們信心剛強,凡事遵禰旨意行,因為我們是禰的兒女,凡我們手中所做的,口中所出的,只為傳揚禰的救恩,見證禰的美名。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 【聽】遊斌 | 聖誕默想第十五講:哀慟的人
    第四,「基督徒應當為什麼哀慟?彼得在雞鳴之後的哀哭,對於我們默想悔罪的哀慟有何意義?」    第一福,耶穌祝福貧窮的人,第二福,他祝福哀慟的人。第二福中,耶穌面對的是人的最基本的情感體驗,即上面所講的情感體驗中的兩頭,一端是喜,一端是悲。我們看到,耶穌所講的八福都是要在現在的處境和未來的命運之間製造張力,使他的聽眾在這樣的一種張力中反思生命的真正意義。
  • 生命的質素(二)——哀慟
    八福是要我們知道,人不能靠自己活出登山寶訓的教導。主耶穌在這裡向門徒講論登山寶訓並不是想給全人類樹立什麼道德標準,其中很大部分也確實不是世間行得通的準則,它也不為社會確立什麼模式。那麼登山寶訓所要帶給我們的到底是什麼?太4:23-25講到了主耶穌在加利利傳道時候的工作:教導(教訓人)、傳道(傳天國的福音)、醫治(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
  • 哀慟的人必得安慰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5:4),這是主在「山上寶訓」所賜「八福」的第二福。「山上寶訓」又可稱為是「天國憲章」,其主題就是天國的義,這是主耶穌基督傳講的天國信息,是天上君王的施政宣言,正像經上所記「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太5:1-2)」即賜下「八福」。從「八福」的精意中讓我們看到,我們這位天國的大君王所看重的,不是我們擁有什麼,我們會做什麼,而是看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因為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做什麼樣的事。
  • 你也可以擁有的九種福樂!
    基督徒的生命是滿有喜樂的生命,基督徒的人生是福樂人生。
  • 哀慟的人有福了
    弟兄似懂非懂地說:哦,這樣啊,那看來他們的福就是耶穌要安慰他們。也不盡然。哀慟並不容易。現代人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忙,我們很容易讓自己陷入忙碌中,以此就掩蓋了內心的聲音,當夜深人靜時,只需要簡單的加個班,看個劇,挑燈夜戰,亡者峽谷,有太多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免於哀慟,如此,就可以遠離真實的自己。
  • 基督《哀慟的人有福了》
    註:百度APP點擊[關注]右上角【耳機聽筒模式】就可以收聽了弟兄姊妹主內平安,今天讓我們繼續分享,耶穌在寶山教訓門徒們中的八種有福的人中的第二福《哀慟的人有福了》在分享之前我們做一個禱告:主耶穌,我感謝你,謝謝你每一天的保守,求你使我的心安靜下來,求你開啟我的眼睛,
  • 與主同在何等喜樂(含音頻)
    像這樣的團聚怎麼會覺得悲傷、哀慟呢?他們沒有時間可以哀慟,有的只是盡情的享受人生的樂趣。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這是指著主耶穌將被釘十字架說的,那時他們就適合禁食與哀慟了。若我們跟隨主耶穌,生命中卻被憂悶和煩惱所纏繞,那這是不正確的,與基督同行的人,是行走在喜樂的光輝之中。在耶穌面前,就會使生命中充滿著真正的喜樂與興奮。
  • 八福 第五十二講
    使徒約翰受逼迫,被充軍到拔摩的海島上,在那裡仰望神,看見天開了,知道了天上的敬拜,得到滿足的喜樂。     彼得因傳揚耶穌救贖之恩,被帶到公會,受到公會的責打,又禁止他們不可奉耶穌的名講道,就把他們釋放了。他們離開公會,心裡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
  • 【登山寶訓】哀慟的人有福了
    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這是不一樣的。「你們喜笑的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哀慟的人是快樂的,因為你將得安慰。」這與世界的觀點剛好相反。這是一個新的生活方式。這恰恰是耶穌在登山寶訓所教導的,不是嗎?他提供人一個新的方式去面對生活。這種新的生活方式譴責世界的笑聲和快樂,對那些哀慟的人,宣告祝福、幸福、喜樂、平安和安慰。
  • 喜樂的人生
    在生命的種種困難中,見證神賜的平安與喜樂。在我讀中學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對我傳福音,但當時的我,全不相信那看不見的神,還罵她是一個騙子。後來我到了加拿大升學,因為人生路不熟的關係,心想在大學團契可以找到一些朋友,於是就參加了。在那裡的年輕人都很有愛心和熱情,我也給他們打動了,開始了第一次真正接觸福音的機會。但是由於我生長在一個佛教的家庭,怕父母的反對,回香港以後就不了了之。
  • 蒙福人生的十個心態
    基督徒的人生是蒙福的人生,這個蒙福不單單是家庭生活、事業的蒙福,更是心靈的滿足和喜樂。
  • 八福 第五十五講
    第八福: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喜樂的冠冕。公義的冠冕。等等。多種多樣的冠冕,都是在主裡勞苦才能得到的。願神賜給我們力量,如同保羅最後宣告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 喜樂和不喜樂,都是正常的
    所以我在想,喜樂是一個選擇,但如果我們沒有力氣、沒有能力做這個選擇,人們也能不能覺得這是正常的?不是「不屬靈」,不是「有咒詛」,而是就像一年有四季一樣,人的心情就是會有高低起伏。就像我們被黑熊咬了一口,掉了一塊肉、露出了筋骨、鮮血直流…我們疼痛、我們後怕、我們大叫地流淚…這都是正常的反應。
  • 【喜樂,享受人生】15-謹守己心,學會知足,喜樂在神的恩惠中(音頻版)
    父神,求你幫助我一直走在這條靠你有喜樂的窄路上。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本文摘編自「竊奪喜樂的七件事」一書,作者:喬依絲·邁爾,劉如菁譯】閱讀其他系列文章【喜樂,享受人生】01-你可以天天都喜樂, 享受人生!(音頻版)【喜樂,享受人生】02-你一直在靠自己嗎?讓神幫助你吧!
  • 勃拉姆斯的 「哀慟」與「安魂」
    在這張唱片裡,「哀慟」充滿濃度,人聲似雷聲滾滾。其他版本,最為知名的是卡拉揚版與克倫佩勒般,兩位指揮大師同時使用女歌唱家施瓦茨科普夫擔綱人聲。施瓦茨科普夫容貌高貴,聲音條件雖不算出眾,但情真意切,歌聲深沉,極具魅力。克倫佩勒版於1961年錄製,百代公司出品。樂評家普遍認為此版最具德國味兒,契合勃拉姆斯希望表達的精神。
  • 八福 第四十九講
    第八福: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1、受逼迫的原因:2、受逼迫的情況:太5: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有福了,不是有禍了,不信主的人會說,這樣的遭遇是痛苦,是禍患,主耶穌說是有福了。
  • 禪心 希阿榮博堪布:苦樂參半、罪福同受的人生本身,即是福報
    為了讓自己的心獲得暫時與究竟的安樂,無論是否接受佛教作為自己的信仰,都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去了解佛教。人生中各種各樣的痛苦和煩惱,產生的原因,止息的方法,佛法裡都有清晰的解釋。——楊錦麟(時事評論員、著名專欄作家)寫於甲午仲秋我非佛徒,但佛的智慧,佛的自在,佛的喜樂,卻常常指引我,在每個經意不經意的細節裡,滋養我,祝福我。《透過佛法看世界》帶給我的不是文字上的驚喜,也沒有突如其來的震顫,而是平靜,平靜的哲學和平靜本身。世界最初和最後的答案都藏在這裡,無關氣候,波瀾不興 。
  • 喜樂安康,人生幸福的源泉
    因為這四個字就是人生幸福快樂的源泉……第一個字: 喜我希望自已可以擁有一顆「歡喜心」 來過好自己的每一天,雖然我們看透了生活的本質但仍然可以帶著喜歡的心情生活著。確實,一個人除了物質基礎之外還需要內心的安寧與溫暖,需要擁有一個可以讓自己的心棲息安住的地方,這是內心深處的後花園,更是心靈的家園,有了這些你才能找到勇氣來面對外界一切的困難,才可以讓自己無論在哪裡內心永遠都有一盞燈為你亮著,照亮著前方的道路,也在風雨兼程的路途中帶給你一份溫暖與溫馨……所以,心安一切安,心安是福。
  • 【喜樂,享受人生】17-靠著神所賜的喜樂力量,阻擋撒旦的一切詭計(音頻版)
    因著喜樂,我們可以勝過撒但宣稱我們無法勝過的問題,可以做到沒有人相信我們做得到的事。惟有失去喜樂時,我們才會失敗,聖經說:「要常常喜樂。」(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6節) 撒但希望你悶悶不樂,因為它曉得你若失去喜樂,就失去力量,而你若失去力量,它就可以佔上風了。但神要用喜樂把你舉起高過它,神所賜的喜樂,就是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