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無國界。愛電影的人,同樣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國家的優秀作品。
這幾年,以《何以為家》為首的小語種電影被搬上銀幕後,熱度與口碑皆不俗,也讓更多影迷對小語種類型片有了更多的期待。
同是以親情為切入點的土耳其影片《七號房的禮物》,已經於今日登陸大銀幕。看到名字,大家就知道,這是一部改編自韓國的同名電影。
難得的是,很多影迷看完後給出的評價是:土耳其版作為改編之作,與原版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偶然下,智力有缺陷的梅莫被指控為殺害小女孩的兇手,他被安排進七號房等待死刑。
七號房內,住著的是幾位真正犯過錯誤的罪犯,而梅莫用天真和善良,一點點感化他們。愛,是可以傳遞的,在見識過梅莫對女兒奧娃不顧一切的愛後,獄友們決定鋌而走險,讓梅莫與奧娃團聚。
只有6歲的奧娃還天真地以為監獄是醫院,便挨個詢問七號房的犯人們都得了什麼病。奧娃的出現洗滌了罪犯們曾經不堪的靈魂,他們也開始真正悔悟曾犯下的過錯。
阿斯克羅茲魯是七號房的老大。這對父女讓一直活在暴力思維裡的老大感受到久違的溫暖與美好,他在給予他們庇護的同時,也決定溫柔地擁抱世界。
他不再想著用拳頭解決問題,而是想著出獄後如何好好工作賺錢,好好和老婆孩子們生活下去。
重燃對新生活的渴望,是梅莫和奧娃帶給他最好的禮物。
這群獄友們曾經犯下過錯,但並不妨礙他們身上仍存有人性的溫暖。他們堅信梅莫一定是被冤枉的,所以不遺餘力在典獄長面前為梅莫說情,希望他能重新調查此案。
即便最後梅莫還是被判處絞刑,但有一位獄友,甚至願意以"狸貓換太子"的方式讓這對父女團聚。對他而言,這是一次自我救贖,也是一位父親對另一位父親的成全。
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獄友、典獄長和獄卒等人的努力下,人性之美好早已經衝破了強權,遍地開花。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是不折不扣的催淚炸彈,即便已經知道故事大概走向,卻還是會淚流滿面。是啊,人與人之間的善意最令人動容,片中的所有角色,無一不在傳遞著善意和溫暖。
作為原作沒有的角色,太奶奶一角是本片的點睛之筆。有了她的加入,就不難看出奧娃從小到大受到了多麼良好的家庭教育。
比如太奶奶告訴奧娃,爸爸和奧娃其實是同齡。太奶奶還用童話般的口吻,教會奧娃看待死亡,"這是離開的一種方式,離開的人會變成天使"。
奧娃的女老師,在太奶奶去世後主動照顧奧娃,還有寧願暴露自己身份也要為梅莫作證的逃兵…出於善良,片中的很多人物做出了最正確的決定,構成了一次次愛的接力。
善良、親情、友情都是永遠不過時的催淚主題,而本片把這些象徵放在最黑暗的角落,再像傳遞溫度那樣,持續輸出著溫暖和善良。
"人之初,性本善",《七號房的禮物》用一對充滿童真的父女,扒開了罪犯心底最柔軟的一片淨土,讓陽光照射進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版《七號房的禮物》不僅是催淚,它大膽改寫了原作的悲情結局,在傳遞真善美的同時,還對當時的土耳其社會進行抨擊,做到了最合理的本土化改編。
是這部電影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善良可以衝破一切。不如趁影片正在熱映,去影院感受善良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