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6歲被授少將軍銜,主席卻評價:此人不可重用,晚年結局怎樣

2021-01-17 網易

  在《大秦帝國》中,秦惠文王曾對自己的將士說:「壯哉少年時!」這句話說得真的大氣,讓無數秦國士兵為之癲狂。

  

  但是,年輕人有的時候也容易年輕氣盛,身處高位容易被人誘惑。以我國近代史為例,在開國評銜的時候,曾有一位36歲的少將,他是諸多開國將領中的年輕人,正可謂風華正茂。

  可惜這位優秀的年輕少將,不僅被主席評價為不可重用,而且更是因為自己的野心還陷入到了萬劫不復之中。這位少將是誰?

  都說兩湖地區多革命才俊,早些年武昌起義推翻了清廷,此後建國的偉人們也有不少出自於湖南。

  

  不過,竟然為了革命付出了這麼多的生命,那麼自然也會在犧牲之中走出很多的精英,甚至還成為開國的將領。

  在這些成功人士之中,就有一位叫江騰蛟的人,他就是這些鮮血之中走出來的少年,並且還成為了我國的開國少將。

  據記載,江騰蛟出生於1919年,是湖北紅安人。他的家境和大多數人一樣,非常不好,再加上當時國內動蕩不安,正處在一個黑暗時刻,因此所有的人想要活下去都很艱難。

  

  江騰蛟早年的經歷,真可謂是壯哉少年時,雖然只有11歲,但同樣也要幹革命,要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

  此後的日子裡,江騰蛟很快受到了革命的洗禮,首先是和國民黨的糾纏,親眼目睹槍林彈雨,然後又在各種艱難的條件下躲閃騰挪。他們不止一次為了活下去而艱難轉移,不止一次帶著部隊打擊國民黨部隊。

  部隊的一次次勝利,讓他堅定了紅色革命的熱情,再加上他本人頭腦非常聰明,因此很快就獲得了提升,先是成為兒童團隊長,後來又擔任了兒童局書記。

  

  那是一段很苦難的日子,國民黨的幾十萬大軍如同黑雲壓城一般,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絕望。但是,江騰蛟最終還是撐了下來,他不僅學會了作戰技巧,而且還培養了鋼鐵一般的意志,最終帶著部隊存活了下來。

  等到抗日戰爭爆發的時候,江騰蛟已經從原先的一個兒童革命者,成了一個意志堅定的革命老兵。然而這時候形勢又發生了改變,因為日寇入侵了。

  面對可怕的日本侵略者,江騰蛟很快調整心態,和原本生死仇敵的國民黨部隊合作。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江騰蛟由於政治工作做得極好,他幫助士兵團結人心,堅定戰鬥,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但也正因為這一次任命,結果埋下了江騰蛟後來悲劇的引子。因為這支部隊的領導人是林彪,這兩人最終走到了一起。

  

  正因如此,在1995年授銜儀式的時候,江騰蛟被授予了少將軍銜,當時他才36歲。36歲就能夠在開國將領中接受祖國的光榮,這可實在是難得,因此說他是壯哉少年時,絕對沒有任何誇張。

  而且,從他的年齡和成就來看,他的未來絕對會一往無前,似乎未來是屬於他的。

  但是,歷史的走向卻並未如此,相反還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很明顯,江騰蛟就是如此。當年搞革命的時候,他是滿腔熱血,一心想為新中國付出一切。

  但新中國成立以後,他就開始轉變了心態,他不再為偉大的理想而奮鬥,而是每天想著如何讓自己進一步升官。為了實現這些野心,他開始拉幫結派,甚至還開始惡意中傷革命前輩。

  據記載,當時江騰蛟還在南京軍區工作的時候,他居然就想要陷害許世友將軍。這件事情搞得很大,於是有被氣得七竅生煙,就連主席都得知了這件事情。

  

  主席的評論可謂一針見血,宛如當年劉備點評魏延一般,然而,這一切卻終究沒能阻止江騰蛟的衝動。

  之後,江騰蛟和林彪以及江青等人開始勾連,他甚至成為了這個反革命集團的主要成員。僅僅只是為了野心,居然走到這樣的地步,實在是讓人心痛。

  當反革命集團被打倒以後,江騰蛟不僅被撤銷了職務,開除了黨籍,而且在1981年的時候被判處了有期徒刑18年。

  

  不過,我黨始終還是眷戀老人,畢竟江騰蛟當年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再加上他本人也的確老了。因此,黨最終將他安排在山西地區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黨對於他的照顧還是很不錯的,不僅給了他房子,而且還給他發生活費,這使得這位少將晚年生活過得還不錯。

  雖然晚年終究還是有了一個保障,但這位少將恐怕過得也未必開心,畢竟一失足成千古恨,他的晚年都在反思和哀痛中。

  

  在國難當頭,每一個年輕人就應該挺身而出,為國爭光,為國奮鬥,這是對的。但是,當我們為國爭光,獲得榮譽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千萬不要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榮譽是國家對於我們的認可,但是,真正讓我們名流千古的,還是我們對於國家的貢獻。所以千萬不要本末倒置,最終誤入歧途。

  中華歷史幾千年,有多少人執掌大權?又有多少人能夠被歷史銘記?到頭來終歸是像包公關公這樣關心人民,為人民服務的人,流傳千古。因此,追權逐利不是本質,為人民服務才是根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此人是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主席卻評價他:不可重用!
    此人是最年輕的開國少將,主席卻評價他:不可重用!文|鑫鑫有這麼一個人,主席曾這樣評價:「他不可重用,但他是作戰勇猛,生生用手摳出子彈的將軍。」那麼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既然他作戰勇猛,為什麼又說他不可重用呢?
  • 李雲龍嫌軍銜低,他的老戰友才真委屈,堂堂縱隊司令員授少將
    ,這讓他大感不公平,認為自己的軍銜授低了,於是就找了老戰友孔捷和丁偉發牢騷,沒想到兩人也都只授了少將軍銜,這樣心理才稍微平衡了些。而且當時四大野戰軍,以東北野戰軍戰鬥力最強,所以綜合來看,丁偉授少將比李雲龍更委屈。
  • 伊朗的軍銜:國防部長只授準將,遇刺的旅長卻是少將軍銜
    關注伊朗此次活動的軍事愛好者注意到,接任蘇萊曼尼擔任「聖城旅」旅長的卡尼,其軍銜由此前的二級準將,已經升任至一級準將,但距離蘇萊曼尼的少將軍銜,仍然有較大的差距。
  • 亮劍:55年授少將軍銜的有802名,難怪李雲龍這些軍長會不服氣
    在軍事學院學習的這幾集也是挺有趣的,一群軍級幹部做起了學生,而授銜這一節也是一個亮點,李雲龍丁偉孔捷三人因為被授少將軍銜而不服氣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在55年授銜的那時候,將軍的確太多了,55年授銜,被授少將軍銜的有
  • 亮劍中李雲龍僅授少將,旅長卻為何被授予大將
    除此之外,人們對於劇中旅長的的角色,評價也是非常高的,飾演旅長的這名演員,其實只是劇組的一位工作人員,並非專業演員,但他卻把一個幽默風趣而又不失威嚴的旅長演活了,真的是令現在的小鮮肉們無地自容了。,對誰都不服氣,唯獨對這位旅長服服帖帖,每次見了他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
  • 《亮劍》丁偉的原型,55年授少將軍銜,聲稱要把勳章掛在狗尾巴
    而丁偉的原型就是鍾偉,在55年的時候被授予少將軍銜。鍾偉就如同丁偉一樣,開始發牢騷,抱怨自己的抗一顆星有點少。丁偉還算有點收斂,鍾偉可一點都不客氣,據說鍾偉還聲稱要把勳章掛到狗尾巴上。而且根據書中的一些細節,只有鍾偉可能是丁偉的原型,因為四野縱隊司令並不多,而且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更是少。作為四野的十二縱隊司令、四十九軍軍長,鍾偉在1955年的時候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對此他感到低了,所以大發牢騷,據說鍾偉還聲稱要把勳章掛在狗尾巴上。
  • 當年他是連長他是排長,29年後連長授少將,排長授大將
    他是我軍開國少將中資歷最深的一位,以他的能力和資歷完全可以授予大將,最差也應該是中將,因為那些在他手下當過兵的人,在1955年的時候大部分是中將,不過也有大將。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位少將和大將的故事。這位少將叫袁也烈,而那個大將則是許光達。
  • 《亮劍》丁偉的原型,55年授少將軍銜,聲稱要把勳章掛在狗尾巴上
    而丁偉的原型便是鍾偉,在55年的時間被授予少將軍銜。鍾偉就猶如丁偉雷同,開始發抱怨,埋怨本人的抗一顆星有點少。丁偉還算有點拘謹,鍾偉可一點都不謙虛,聽說鍾偉還聲稱要把勳章掛到狗尾巴上。並且依照書中的少許細節,只有鍾偉或許是丁偉的原型,因為四野縱隊司令並不多,並且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更是少。當作四野的十二縱隊司令、四十九軍軍長,鍾偉在1955年的時間被授予了少將軍銜。對此他覺得低了,所以大發抱怨,聽說鍾偉還聲稱要把勳章掛在狗尾巴上。當作縱隊司令,與他平級的黃永勝被授上將軍銜;當作四十九軍軍長,與他平級的梁興初被授中將軍銜。
  • 1955年授銜時,他覺得軍銜高了申請下調,毛主席並沒有同意
    1955年初,軍委發布了將軍授銜方案,不久,毛主席收到了一個人的信,在信中,此人極力的請求降低他的軍銜,本來是要授予他上將軍銜的,但是他請求授予他中將軍銜,對此,毛主席叫來了送信的楊成武,他對楊成武說:此人不可不授上將。毛主席說的人,正是抗日英雄董其武。
  • 55年授銜時,他是唯一外籍將軍,擬授中將,最後定為正軍級少將
    55年授銜時,他是唯一外籍將軍,擬授中將,最後定為正軍級少將在55年首次授銜的一千多名將軍當中,只有一位外籍人,這位在中國名叫洪水的將軍,兼有越南人民軍少將銜,是世界上少有的兩國將軍之一。首長在評價他時說,「洪水的性格是透明、執著的,這樣的幹部使用得好,是馳騁千裡的駿馬,否則就是愛尥蹶子的馬。」這段話,最好的概括了他光輝而又曲折的戰鬥的一生。
  • 授銜儀式後,主席看到這位「紅小鬼」,驚喜叫道:你也當上少將啦
    當主席看到一位上將的時候,直接走了過去,並且親切地拉住他的手,開玩笑的說:「哎呦,曾經的小少年也當上少將啦" 主席口中的少年正是開國上將黃煒華。 他在上世紀10年代出生,老家在福建省,在他16歲的時候就參加了紅軍,因為在戰場上表現出色,又文採斐然,所以很快在軍隊中受到了重用,還擔任了某個師的作戰參謀。紅軍長徵期間,他突發高燒,甚至連著好幾天都沒退燒,身體非常虛弱,甚至無法站立。組織看到他病得如此嚴重,就決定讓他好好治病,去後方醫院。
  • 陸軍舉行晉升少將軍銜儀式
    本文轉自【人民陸軍】;撰文丨虎琳雅、李曉婧 攝影丨王哨 12月17日上午,陸軍在北京舉行晉升少將軍銜儀式。這次晉升少將軍銜的11名軍官是:魏海鵬、陳祖華、曾祥明、高峰、曹和先、皇甫海濤、庫爾班·艾克木、劉琳、王楊、王升琪、趙巨峰。 劉雷代表陸軍黨委機關,向晉升少將軍銜的11名軍官表示熱烈祝賀,強調指出,晉升將官軍銜,不僅僅是黨和人民給予的最高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 毛新宇少將今年50歲,他從未見過主席?他說:我跟爺爺見過面
    說上述這番話的人是毛新宇少將。新宇少將出生於1970年,他今年50歲了。新宇少將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後在中國軍事科學院攻讀博士並順利畢業。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參軍入伍。2010年7月20日,軍委首長籤署命令,授予新宇少將軍銜。他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少將。
  • 梁興初調任38軍軍長後,是誰接替他任47軍軍長的?後授了啥軍銜?
    大家都知道,梁興初是被譽為「萬歲軍」的38軍軍長,開國中將,但他在任38軍軍長之前是第47軍軍長。1949年5月,梁興初調任第38軍軍長,那麼是誰接替他擔任第47軍軍長的?後來授了啥軍銜?當時紅軍隊伍裡,能斷文識字的人畢竟不多,第二年就到了紅四軍軍部秘書處,在主席和朱老總身邊工作,當然他們的任務就是寫標語,抄布告,宣傳紅軍政策。之後不久,曹裡懷調到連隊工作,先後擔任紅四軍二縱隊連黨代表、紅三軍軍部參謀、紅三軍七師作戰科科長、師參謀長、代理師長和少共國際師師長、紅五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長徵。
  • 他是正軍級:和皮定均搭檔多年,55年僅授大校,今年107歲!
    在無數革命英雄中,有一個很特殊的存在,那就是張力雄,他跟皮定鈞搭檔多年,後期成為正軍級的將領,如今107歲高齡,被稱為「最後的紅軍團政委」,當年在1955年的大授銜上,正軍級的他僅僅被授為大校軍銜,這是為什麼呢?
  • 後來都授了什麼軍銜?
    抗戰勝利後任中原軍區359旅719團團長、副旅長,西北野戰軍第2縱隊359旅旅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2000年7月8日去世,享年84歲。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1年10月10日去世,享年78歲。第19師續任師長是朱紹田,他是湖南桑植人,1912年生,1929年參加紅軍,歷任第二方面軍第4師政委、紅3軍第9師政委、紅二軍團17團政委、湖南模範師政委、第4師第10團政委等,參加了長徵。
  • 我軍除三個主力師外,還有九個留守警備團,團長授什麼軍銜?
    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呢?警備一團的團長是賀晉年,是陝西安定人,陝北紅軍創建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警備二團團長是周仁傑,湖南茶陵人,曾歷任紅軍班長、連長、副營長等職,1955年被授中將軍銜。
  • 閻紅彥:沒有參加長徵,授銜時已無軍職,為何主席執意授他上將?
    按照主席的說法,已經不再軍隊系統中工作的將領,不授軍銜,這大大減輕了參與授銜工作的人員的負擔。但是其中閻紅彥將軍例外,在授銜的時候,他已經沒有軍職,但是主席還是決定授予他上將軍銜,這是為何?閻紅彥的軍旅生涯1909年,在山西的安定誕生了一個男嬰,這個孩子就是閻紅彥。
  • 四野第41軍轄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為何就他授了中將軍銜?
    第41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吳克華,他從部隊成立不久就帶領著這支光榮的部隊,先後任第5支隊副司令員、第5旅旅長、第5師師長、第41軍軍長。第41軍成立之時,下轄有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蔡正國、左葉、周光、田維揚、江燮元、盧燕秋。一、第121師師長,先是由蔡正國擔任,1949年6月蔡正國調40軍任副軍長後,由152師師長左葉接任。
  • 軍銜體系裡士官有「下士」,為何軍官卻稱為少將?歷史文化的傳承
    所以各國普遍遵循的是軍銜的基本等級制度,而不是各自語言的字面和發音,尤其是東西方的稱謂和字面意思差距更大,這是首先要明確的一點。就級別來說,少將一般為副軍長和師長的編制軍銜,因而起初在一些國家稱少將為 「師將」,現在法文的少將仍由「將軍」和「師」兩詞組合而成 ,因此你讀不出來任何「少」的意思,這是種本質相同而外在不一的體系,別走進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