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砂鎮心而安魂魄
有個人得了種怪病,經常徹夜難眠,無法入睡。
病人說,我自己感覺到總有一個人跟著我,衣食住行,形影不離。我跟別人說,別人都說我瘋了,可我確確實實能感到這人的存在。
老爺爺笑笑說,你的感受我清楚。
這病人眼中一亮,終於有醫生相信他了,知道他的感受了,便問,那大夫,我這病有得治嗎?
老爺爺說,小洋人兒啊,你看為什麼有這種幻覺呢?
小洋人兒說,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這些神魂層面上的疾病要治心。老爺爺點點頭說,沒錯,心為一身之君主,稟虛靈而含造化,具一理以應萬機,臟腑百骸,惟命是從,聰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
小洋人兒摸著病人,心脈虛數。
老爺爺說,虛宜補之,數宜鎮之。用人參、茯神補心,硃砂鎮心而安魂魄。
結果給病人用上這三味藥後,只服用了三次,晚上病人呼呼大睡,那種幻覺,去不復來。糾纏了他好幾年的怪病,就這樣好了。
隨後小洋人兒在小筆記本中記道:
《奇疾方》記載,凡人自覺本形作兩人,並行並臥、不辨真假者,離魂病也。用辰砂、人參、茯苓:濃煎日飲,真省氣爽,假者化也。
能殺惡鬼的硃砂
有個人晚上睡覺多夢,夢中都是各種各樣的惡鬼,一個接一個,經常搞得他不敢閉上眼睛睡覺。不睡又沒精神,睡了又被惡鬼嚇得心驚膽戰,形同沒睡,這樣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小洋人兒問,你平時是不是驚悚鬼片看得多了?
病人說,以前看,現在我都不敢看了。
老爺爺說,心脈虛弱之人,就要多看正能量的東西,絕對不要看那些鬼片,這樣心神受到動搖,很難恢復。
病人說,我試過不少藥,都治不好,大夫你看我該怎麼辦?
老爺爺說,小洋人兒啊,你知道為什麼《神農本草經》上第一味藥就是硃砂嗎?
小洋人兒說,心為五臟六腑之主,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而硃砂能鎮心安神。通過降伏心神妄動,而統治周身。所以《神農本草經》上講硃砂能養精神安魂魄,殺精魅降惡鬼,主身體五臟百病。
老爺爺點點頭說,人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血氣營衛,全都賴精神以統御之,而硃砂最善入心安神,這樣天君泰然,則百體從令,所以三百六十五種藥,硃砂排名第一。對於各種精神分裂不能凝聚,導致身體出現問題的,這硃砂能直接使精神凝聚,其病自愈。
於是老爺爺便教病人一邊用膠囊裝硃砂吞服,每次0.5克,一邊用硃砂做成一個小香囊,佩戴在身上,收攝心神,安魂定志。
這樣病人不僅晚上能睡沉覺,並且邪惡鬼也沒再來幹擾了。
老爺爺說,這世上本來就沒有邪惡鬼,惡鬼是人心神分裂的幻覺,就像你累了會看花眼,疲倦了會認錯人一樣,這時就要直接養精神,安魂魄。
所以不是說硃砂能主動去殺惡鬼,而是讓你精神自壯,這樣正氣存內,邪無從生。
隨後小洋人兒在小筆記本中記道:
《類編》云:錢丕少卿夜多惡夢,通宵不寐,自慮非吉。遇鄧州推官胡用之曰:昔常如此。有道士教戴辰砂如箭簇者,涉旬即驗,四五年不復有夢。因解髻中一絳囊遺之。即夕無夢,神魂安靜。
天王補心丹
有個讀書人,用腦過度,心意識停不下來,搞得晚上腦子仍然像開快車一樣,沒法安靜入眠,這樣時間一長,不僅學習效率下降,身體更顯得弱不禁風,形容枯槁,顏色憔悴。
讀書人說,有沒有藥可以幫我補補身子,我現在吃飯也沒什麼胃口了。
老爺爺說,急莫急於安神,如果神志沒有安下來,什麼東西都補不進去,就像你車子沒停下來,怎麼能加得進油呢?
讀書人恍然大悟說,大夫,可我也想讓腦子靜一靜,為什麼就是靜不了。
老爺爺說,心若浮躁,當安心放下,把心放在腳下,可以治癒你的頑疾。
原來老爺爺教他睡覺時把注意力放在腳下,平時赤著腳到沙地上去走路,靠肉體的刺激,讓心神能往下收。同時又給他開了天王補心丹。
小洋人兒問,爺爺,為什麼用天王補心丹呢?
老爺爺說,這天王補心丹就專治勞神過度,陰虛火旺,內熱擾心的不寐多夢症,這裡面有一派養陰血之品,配合硃砂為依,鎮心安神。李東垣認為硃砂能夠納浮越之火而安神明。這樣神志鎮定等於把車停下來,陰血充足等於加油,停車加油,等於休息養足精神,所以其寐立安,身體強壯。
果然病人一吃這藥後,心意識也能安靜了,晚上也能睡個好覺,隨後胃口就開,沒有用消食藥,也沒有用健脾藥,脾胃功能卻漸漸好起來,身體也沒那麼消瘦了。
小洋人兒說,原來不是一定要見招拆招,見病治病。
老爺爺說,上醫治神,中醫治氣,下醫治形。如果能在神的層面上去調治,那就比理氣高明,如果能夠在氣的層面上去理順,那就比調形高明。所以萬病不治,就必須尋到心神中去治理,方才有一條出路。
隨後小洋人兒在小筆記本中記道:
《天王補心丹的由來》(摘自網文) 金山寺有個和尚叫道藏。道藏自小出家修行,心誠意真。他才到寺裡時,砍柴、挑水、種菜、掃地,可勤快啦。後來,老方丈見他心地好,就教他念經識字。道藏是個有心人,做啥事都認真;念經過後,一有點空,就練習寫字,一來二去,天數多了,練就了一手好字。
後來道藏因耗費心血太多,得了一種病。他那病怪得很,也能吃,也能喝,就是睡不著,好忘事,有時拿起東西,放在那裡,一轉臉,就忘了。
道藏想多抄幾卷金剛經,就是提筆忘字,弄不成事。方圓幾十裡先生都請來治療過,也沒人能治好他那病,藥沒少吃,就是不見輕。一天,道藏又抄金剛經,他怕抄錯字,就念一字,抄一字,可費勁了。抄著抄著,他瞌睡了,就爬到桌上睡著了。誰知剛一合眼,忽聽「呼呼呼」一陣風響,「啪』的一聲從外面跳進一個金甲神,對他說:「給,按這藥方吃藥,你那病就好得快!」道藏心裡一歡喜,醒了,原來是個夢。
見手上有一張紙,拿起來一看,是張藥單,上邊寫著:柏仁、棗仁、天冬、麥冬、當歸、菖蒲、生地、元參、人參、丹參、桔梗、遠志、茯苓、硃砂、蜂蜜。道藏覺得奇怪,回想起夢中那個金甲神,仿佛在哪見過,後來仔細一想,噢!對了,是大雄寶殿上那個降魔天王!他趕緊跑到降魔天王像前磕了幾個響頭。
道藏按藥單抓藥,熬好一喝,嗨!果然有效,頭付藥吃過,就覺得神志清醒多了。連吃了幾劑,渾身舒坦,記性也好多了。後來他為了攜帶方便,按此方製成丸藥,效果也很好。因為這個藥單是降魔「天王」傳的,就把這種藥叫做「天王補心丹」。到後來「天王補心丹」傳入民間。雖過千年,至今仍然很有名望!
硃砂安神治頑固嘔吐
《蘭室秘藏》記載,硃砂安神丸,治心煩懊惱,心亂怔忡,心下痞悶,食入反出。用硃砂四錢,黃連五錢,打粉為丸,飯後吞下。
有個病人因為一次吃了大量的粽子後,覺得胸中煩熱,遂嘔逆不止,還吐出沒消化的食物。病人以為吐出來後就會好些了,可是連續幾天都呃逆,吃飯後就吐出,非常難受。
醫生給他用了小半夏湯,大黃甘草湯,發現還是嘔吐不止,呃逆不愈,連續一個月都沒好過來,搞得病人都沒法工作,也沒法睡覺。
小洋人兒正在想用什麼最厲害的降逆止嘔藥,腦子裡一下子出來旋覆代赭湯、橘皮竹茹湯。
老爺爺笑笑說,不要見嘔止嘔,你看他舌尖紅,本身就是心經有火,心火不能下達胃土,所以泛上作嘔。
小洋人兒馬上問,病人小便怎麼樣呢?
病人說,小便黃赤短少。
老爺爺笑笑說,諸逆衝上,皆屬於火,但你要辨明,是五臟何髒之火,不然就沒法治一個呃逆嘔吐頻頻發作。
小洋人兒再仔細地切了一下病人的脈,發現病人手少陰脈跳得特別亢盛,這樣的舌象、脈象跟病症同時指向心經熱火。
老爺爺說,既然降胃乏效,何不清心瞧瞧,隨用硃砂、黃連兩味藥,病人也知道硃砂、黃連是安神治失眠的,自己是嘔吐呃逆為主,用這治失眠的藥,這不是風馬牛不相及嗎?
老爺爺說,很多事情你看起來沒有什麼聯繫,是因為你沒有看到它本質,用安神的藥可以治嘔吐,用平肝的藥可以治失眠,用通腸的藥可以降血壓,用降肺的藥可以通大小便。這些你都必須明白臟腑氣機生克制化,方才能夠悟透其中的醫理藥性。
這樣病人還沒吃完一料的硃砂、黃連散,呃逆就好了,也沒有嘔吐了,心不煩,尿不赤,神清氣爽,非常舒適。
小洋人兒的思維又發生了一次巨大變動,看來不要僅從病症去思考,機械對應處方,一定要從臨床具體病人出發,從病機入手,從舌脈下藥,這樣方能真正做個以人為本,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中醫。
隨後小洋人兒在小筆記本中記道:
張澤生經驗 硃砂治頑固嘔吐奇案 戴某,女,21歲,某日食山芋幹,始覺脘次不適,繼則呃逆頻作,嘔吐未消化食物,醫投降逆之品,呃逆已止,然食後即覺胃氣上衝,每日必吐三次,漸至食入即吐。病經四月,中西藥治療未效,乃收住入院。
經鋇透,胃液分析及多方檢查,均未發現異常,迭投清火降逆之劑,如大黃甘草湯、左金丸、旋覆代赭湯、橘皮竹茹湯、大半夏湯等,效不著。改用酸苦辛通益胃等法治之,嘔吐亦不止。形體日瘦,面色蒼黃,食後即吐,吐多存少,水谷難容,服湯藥亦必吐出大半,大便乾結量少。邀餘診治,思及食入即吐,責之有火,又兼舌尖紅,便結。按證用清胃和中降逆之劑,尚合病機,何以竟頑固至此?回家查閱中醫驗方彙編,見硃砂散一方,可治頑固嘔吐.由硃砂、半夏、丁香、冰片、甘草組成。細究方藥,硃砂甘,微寒。《本草從新》曰:「硃砂瀉心經邪熱,鎮心定驚」,且又重墜,善止嘔吐。再思病者舌尖紅,乃心火偏旺。與方中述證尚合。清胃無效,何不以清心治之?即以硃砂30克,半夏15克,丁香6克,甘草6克,冰片3克,研為極細末,每日二次,每次3克,藥服半料,嘔吐即止,觀察月餘。亦未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