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國戲曲藝術,有『唱,念,做,打』四種表演功夫。在戲曲的教學上,對於四種表演功夫,都有一套較完整的訓練方法。凡是學習戲曲的學生,都必須受到這些基本功的訓練,將來才能擔負起舞臺上的創造任務。這本教材的編寫,是戲曲舞臺上『做功』的基本訓練。所謂『做功』,即是演員在舞臺表演時,所運用的舞蹈動作和靜止『亮相』的身段。它是舞臺上表達人物思想感情,刻化人物性格必不可少的重要藝術手段。
本教材是遵循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編寫的。其中各項訓練,是根據教學的實際內容進行編寫的。它包括以下內容;手腳的基本姿態,基本活動,基本位置,步法的訓練,腰腿功的訓練,以及跳轉功的訓練,共六個部份。通過這些訓練達到以下目的;一使學生解放周身的各部關節,達到腰腿柔軟,四肢靈活。二,使學生學會身段表演的基本動作,動作的基本規律,以及常用的技巧動作。三,使學生的身段動作,做到功架穩健,招式請楚,姿態優美;一戳一站,一轉一閃,一顧一盼,富有藝術上的感染力。
第一章;腳姿與腳位
在戲曲表演中,演員的腳所做的各種姿態,簡稱腳姿。人物一戳一站,兩腳所構成的各種位置,簡稱腳位。腳姿與腳位,是基本功的基礎,所以學生要先從站相的訓練開始。在這一章裡,我們主要介紹舞臺上常用的腳姿和腳位。通過對這些項目的學習,要求學生初步掌握舞臺上的最基本腳姿和站式,曾強他們在站式中腿部的控制能力,以及懂得在站式中如何運用兩面身型『即子午相。
第一節;腳姿
勾腳;腳跟踹出,腳尖,腳背用力往回勾起【見圖1】』。繃腳;腳尖點地,腳跟向上提,腳背繃直盡力往上頂【見圖2】.。kuai腳;腳背繃起,腳窩朝上,腳尖盡力往回kuai【見圖3】.
第二節;腳位
訓練要求
站立如勁松,雙肩切勿聳。
立腰收臀腹,氣沉丹田中。
正步式;雙手叉腰,兩腿站直並齊,兩腳併攏,腳尖朝正前方,目視正前方【見圖4】
八字式;準備姿勢,正步式。兩腳尖向左右分開成八字形,兩腳尖相距約自己的一腳之寬,腳跟靠攏,腿繃直,目視正前方【見圖5】。
丁字式;準備姿勢,正步式,左腳向正前方邁半步,右腳立即上半步橫站,右腳窩與左腳跟靠攏,兩腿繃直,身向右前方,目視正前方【見圖6】此式為左丁字式,又稱『左丁步』。若右腳在前,則稱右丁字式,或『右丁步』。
戳腿式;準備姿勢,右丁字式。右腳跟踮起,以腳尖點地,右膝稍彎曲,膝蓋稍向右掰。身向左前方,目視右前方【見圖7】。此式為右戳腿式。此式,若左腳在前戳腿,則稱左戳腿式。
踏步式;準備姿勢,八字式。右腳向左腳腳後方撤一步,右腳尖與左腳跟相距約半市尺,右腳掌著地腳跟踮起,左腳直立,右腳稍彎曲,將右膝掖在左膝後面。身向右前方,目視左前方【見圖8】。此式為右踏步式,又稱『右別步』。此式,若左腳在後踏步,則稱左踏步,或左別步。
存腿式;準備姿勢,左丁字式。左腳向前繃直伸出約一步遠以腳尖點地,同時右膝彎曲和左膝並靠,右腳滿腳著地。身向正前方,目視正前方【見圖9,側面圖10】。此式為右存腿式,又稱『右豎樁子』。此式,若左腿存腿,則稱左存腿式,或左豎樁子。
弓箭式;準備姿勢,八字式。左腳向前邁出一大步,腳尖向左方,左腿弓起,大腿平,小腿直,左胯要開,右腿要繃直。身向正前方,目視右前方【見圖11】.此式為左弓箭式。此式,若右腿弓起,則稱右弓箭式。
騎馬式;準備姿勢,正步式。右腳向右前方邁出一大步,兩腿相距約半米,兩腳撇成大八字,兩腿彎曲略下蹲。大腿斜垂小腿直,要開胯。身向正前方,目視正前方【見圖12】.
盤臥式;準備姿勢,右踏步式。雙腿彎曲下蹲,蹲至由如坐在矮凳上的高低為好,右小腿不要挨地,雙腿要掌握好重心,不要前傾後坐,身向右前方,目視左前方【見圖13】。此式為右盤臥式又稱『右踏步蹲』。此式,若左腳後踏,則稱左盤臥式,或左踏步式。
大掖步;準備姿勢,八字式。右腳向前橫上半步,腳尖稍向右方,右腿半弓,左腳向後掖去,左腳尖與右腳要在一條直線上,兩大腿要夾緊,向右擰身坐胯。身向右前方,目視左前方【見圖14】。此式為左掖步。此式,若右腿後掖,則稱右掖步。
前踮丁式;準備姿勢,八字式。右腳向右前方上一大步,膝蓋繃直,繃腳面腳尖點地,同時左腿繃直,左腳滿腳著地。身向左前方,目視右前方【見圖15】.此式為右前踮丁式。此式,若左腳在前踮起,則稱左前踮丁式。
後踮丁式;準備姿勢,八字式。右腳向前邁一步,膝蓋繃直,滿腳著地,同時左膝繃直,左腳跟踮起繃腳面腳尖點地。身向左前方【見圖16】此式為左後踮丁式。此式,若右腳在後踮起,則稱右後踮丁式。
本節,除正步式,八字式,騎馬式外,其它各式均要左右練習。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