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在全國的戲曲管理單位中,始終能夠體現管理方面有效領導作用,並且在管理效果上因為諳熟戲曲規律,堅持基礎建設,立足長遠發展,他們總能創造出許多具有獨特性、實效性、開創性的管理舉措。2020年,在疫情肆虐期間,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領導更是積極因應演出暫停的現實,穩妥紮實推進多年開展的夏季集訓。最令人感嘆的是,他們不僅加大了練功的力度,而且又針對性地在各院團青年演員的相互學習與全方位提升方面有著極具智慧和責任心的探索,並結出了豐碩的成果。他們創造出的每年一次的夏季集訓,也給全國的戲曲管理演出機構提供了可貴的經驗,值得讚賞和弘揚。
當代生活的畸形忙碌化以及演員敬業精神的普遍退化,加上表演課題與要求的日益快餐趨勢,練功學習已經越來越成為許多戲曲院團和演員益發被動性的藝術生活內容。那種刻苦練功,自甘磨礪的藝術追求,似乎也只成為少數武戲演員的日常功課。劇團中練功刻苦風氣的淡化,已經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戲曲演出的質量,並無形中在銷蝕著戲曲人整體的藝術基因質量和能力的呈現。而另一種認為戲曲院團演出多就能過得好的認識誤區,似乎在關愛戲曲的同時,很危險地削弱著演員,特別是國家層面劇團演員潛心學習、體悟藝術,從而更好發展的必要積累與保障。每日疲於演出,缺乏高藝術要求的演出條件,使得許多國有院團演出質量越來越低,靜下心來的學習、體悟,竟然日益變成奢望。可怕在這種潛在的自我危機,似乎尚未引起業內的高度重視,甚至許多還毫無警覺!
因此,在全國普遍忽視戲曲演員對練功學習應有重視之際,深諳戲曲表演規律並敏銳地看到束縛未來戲曲發展瓶頸癥結的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領導,在上海市委宣傳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早就在幾年前率先創辦了夏季演出淡季的青年演員大練基本功、交流學戲的夏季集訓機制。2020年,更是發揚以往經驗做法,針對更有代表性的薄弱環節,開展了題為「不負韶華——2020年上海戲曲院團夏季集訓」,在上海大劇院,以「戲聚經典」為主題,集中展示了各戲曲院團夏季集訓的可喜成果。上海京劇、崑劇、越劇、滬劇、淮劇、評彈等院團的青年演員,用他們刻苦練功的實際效果和相互學習的堅實收穫,與廣大觀眾再次重逢。筆者看過演出確感精彩紛呈,令人驚嘆,演出效果與意義都是不同一般的。觀賞過後,驚喜多多,感觸很深,由此引出的聯想也頗為豐富。
及時抓住疫情演出停擺的時機,在上海各戲曲藝術團體中開展了一場宏大、務實的大練基本功集訓,是夯實戲曲的表演基礎,提升演員的表演能力,體現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領導尊重藝術規律,高度工作責任心的可貴作為。同一時期,全國有多少戲曲團體都處於放假狀態,而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則看到了戲曲演員練功一日不可鬆懈的規律性,敏銳抓住往日忙碌演出難得遇到的寶貴「空閒」時光。他們注重大家普遍忽視練習基本功和學習提升的現實短板,利用上海的戲曲資源,提出了「不負韶華」的口號,從而激發青年戲曲人的追求趕超意識。確實在精神上提振了大家的事業心,在實效上給予了大家學習收穫,在方式上調動了年輕人的比拼特質,從而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營造了很好的學習、練功風氣。其意義是足以長遠起到支撐和鼓足未來戲曲人才傳承、創新本領的根基與能力,可稱具有關鍵性、規律性、前瞻性、獨創性的藝術學習集訓。不僅在全國獨樹一幟,實效明顯,也給我們如何從根本上提振戲曲演員的表演素質與創造能力提供了極大的經驗與啟示。
筆者認為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的「2020年上海戲曲院團夏季集訓」,已經上升為很具經驗性,很有針對性,很富效果性,可以推廣到全國的戲曲人才集訓學習方式。
首先,尊重藝術規律,針對不同特點,是上海戲曲藝術中心2020年上海戲曲院團夏季集訓的有效創新。以我看到的情況感觸就很深,這次集訓我覺得最欣喜的在於集訓真正調動起了青年演員的練功、學習積極性,並使他們自身嘗到了甜頭,甚至反思起廢弛練功學習的不進則退,反思在日常演出中捉襟見肘的尷尬根源。比如,我在「上京公眾號」上看到上海京劇院的青年演員在老演員的帶領與督促下,以兩個隊的方式開展的幾場比拼擂臺,那種競爭和活躍的氣氛令我難忘。被稱為「大王」的奚中路先生是當下青年武戲演員的偶像,他不但戲好,而且練功精神與學習態度令人欽敬。在他的裁判下,上京兩組武戲演員依次技巧比拼。奚中路老師現場針對每個人的動作提示、指點,真是均為務實經驗之談。最感動的是「旋子」比賽,終勝者一氣擰六七十個,擰者固然可貴,但最讓我感動的是兩個隊不分彼此的鼓勵叫好。此外,聽到青年演員說起的練功體會,同樣為他們的藝術覺悟提升而高興,他們的語言很淳樸:「在戲校功很好,到劇團後練功少了,逐漸在臺上力不從心,現在通過練功,靈巧的感覺和許多技巧又找回來了,又能輕鬆完成了。看來不練不行啊!」
武戲《雁蕩山》劇照 來源:上海京劇院微信公眾號
其次,通過集訓,有的更好,缺的彌補,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是保證夏季集訓有實效有長遠益處的又一亮點。上昆、上京均為全國戲曲的翹楚團,青年演員人才濟濟、實力不凡。但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領導深諳「京昆不分家」的規律,更能針對演員長遠發展找到行之有效的學習課題。比如兩個劇種演員相互學一些對方的戲就是很好的方式。上海京劇院和上海崑劇團的演員既相互學習對方劇種的經典劇目,尋找演唱方面的差異,彌補相互的藝術短板。同時兩個單位又合作一出大武戲《雁蕩山》,強強聯手,精彩、驚喜、驚險的演出效果,達到了當下全國院團武戲演出無人能及的整體性與高質效果。上海淮劇團的《楊門女將》同樣令人耳目一新。集訓使演出質量因為演員的練功學習體現出的顯著技藝增長而大幅提升,其意義絕不在於一齣戲的改變,而必然影響到對今後劇種和青年演員整體表演素質和藝術條件的巨大促進。上海越劇院演員們苦練把子功和「手眼身法步」的視頻,同樣令人難忘。基本功在舞臺呈現上的基礎作用,其實是成就各劇種舞臺美和藝術質量的共同支撐。越劇新一代演員目前完成藝術創造能力,包括他們演出越劇劇目所具有的舞臺表現效果,都因為每年集訓的取長補短、借鑑兼容,而業已恰到好處地體現出時代審美的新變化。可見通過這幾年的夏季集訓,新一代越劇人在本領、能力上都已經令人非常驚嘆、折服。
淮劇《楊門女將》海報 來源:上海淮劇團微信公眾號第三,集訓不僅是練功,更在於追求青年演員學習與藝術視野的提升。因為沒有文化氣韻和對劇種的深刻了解與認識,表演起來、前行下去,則會必然缺乏堅實底蘊。因此,上海戲曲院團的集訓中都非常注重發揮許多老一輩藝術家的藝術親炙,邀請他們作極為務實受用的經驗講座,並成為集訓的一個重要內容。尚長榮、蔡正仁、陳瑜、孟莉英、何長秀、趙開生、奚中路、谷好好等各劇種的老中青名家,都手把手為青年演員集訓傳授、把關。其實這也是基本功,不過是經驗與知識的一次進補。其中,讓我很興奮和佩服的是上海京劇院舉辦的由著名琴師、京劇音樂家金國賢先生,給劇院舞美工作人員進行的京劇音樂講座,可以說這實在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京劇本體教育,針對的對象在別的劇院似乎沒想到,這就更有遠見和必要性。這種包括在各戲曲院團集訓中的神來有效之筆,使得2020夏季培訓意義更長遠、作用更明顯、內容更實際。
上海淮劇團《楊門女將》劇照 來源:上海淮劇團微信公眾號
說到戲曲藝術,練功和學習可以說是最基礎與最重要的表演支撐。沒有功的奠定,起碼的戲曲表演美則缺乏法本和根基;缺少功的磨練和嫻熟運用,那麼又何談舞臺之上的美與揮灑自如?更遑論所謂的精彩與創造了。因此,歷代戲曲人都極為重視練功和學習。前輩成功的戲曲大家,固然有著慧穎的過人才識,但他們更依仗超乎常人的過硬基本功,京劇大師程硯秋曾言:功「既可以看成是一種『定型化』的死套子,也可以視為一種現實主義的表現方法」。他從而特別強調:「一個戲曲演員只要能掌握住它,把它靈活運用起來,對自己藝術上的發揮,真是無往而不利的。」
須知,勤學苦練是戲曲表演之根,也是演員創造之本。儘管我們的戲體現為故事、人物,或者思想,但對這些內容的表現手段,無不是是源於用戲曲特有的表現方式演繹成鮮活精彩的舞臺效果,而若能保證舞臺效果的精彩、優美、獨特、引人,則離不開勤學苦練這個戲曲表演之本。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每年的夏季集訓之舉,不但體現了他們管理戲曲藝術的綱舉目張之智慧,更有著值得全國學習推廣的經驗貢獻。
崔偉 | 中國劇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