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鋒八刀

2021-02-23 武者禪心

      

        「破鋒八刀」的創始人是滄州武術名家馬鳳圖, 「破鋒八刀」 是典型的雙手刀法,融會了明代戚繼光《辛酉刀法》、程宗猷《單刀法選》和清代吳殳《單刀圖說》等古典刀法的技法精華,包括埋頭刀、攔腰刀、斜削刀、漫頭硬舞等技法,動作簡捷精煉,大劈大砍,迅猛剽悍,具有明顯的軍旅實用特色,與現在以花法為主的表演武術有質的區別。

        馬鳳圖曾為西北軍編寫《破鋒八刀》和《白刃戰術教程》,並有 「破鋒八刀」歌訣 , 一句一刀,句句精華,刀刀致命!正應了那句練家子的老話「真傳一張紙,假傳萬卷經」! 全歌共八句:「迎面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跨步挑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  

       所謂破鋒八刀,就是使用大刀的八套刀法,其每招每式都乾淨利落,刀刀可中敵之要害,是專門針對日本鬼子擅刺的特點編制的。雖然現在就西北軍及二十九軍的大刀隊的一些戰例有一定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西北軍訓練出的大刀隊在抗擊日寇的戰鬥中確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八式16個動作分解如下:

西北軍大刀有它的獨特,西北軍大刀的刀身較寬,刀頭前銳後方,近似宋代《武經總要》中的手刀,但刀柄加長,而且似漢環首刀的刀環。所以,西北軍大刀是環首刀、手刀、雙手長刀等傳統刀的綜合。在使用時,西北軍的大刀是雙手握持的,這是一個十分顯著的特點。西北軍大刀的技術來源,是傳統的雙手長刀法。所以,刀身重、刀柄長的形制特點本身就是為雙手運刀所設計的。其次,西北軍大刀一般在4斤左右,在重量上講究「快馬輕刀」。「明代雙手長刀重1475克,腰刀為960克,而解放軍騎兵所用馬刀重1850克,但騎兵用刀,可以藉助馬飛馳的衝力攻擊敵人,所以馬刀偏重並不妨礙其殺傷力。由此可見,西北軍4斤重的大刀,是既能保證有效地砍殺敵人、又不致於過分消耗官兵體力的合適重量。」

駕馭這種大刀,需要非常好的身體素質。西北軍嚴格的選兵和訓練,保證了其官兵健壯的體格,而精悍的手槍隊官兵,更是身手不凡。而有了方便使用的大刀和優秀的士兵,還需要進行長期的刻苦訓練,才能使大刀最終成為戰陣制勝的有力武器。在民國將領中,馮玉祥是以善於練兵著稱的,西北軍每天下午4點半到6點訓練劈刀、刺槍和打拳。西北軍第二號人物張之江(1882-1966)的主持下,馬鳳圖、馬英圖等人編創成簡便易學的「破鋒八刀」,取代了舊有的刀術教材。1926年初,張之江代替馮玉祥主持西北軍全局,這一易學而實用的刀法迅速推廣到西北軍各部,形成了西北軍自成風格的著名大刀術。

西北軍之所以能以大刀術聞名,是因為一批優秀的武術家進入西北軍,參與軍隊的肉搏訓練,也是西北軍大刀片名揚天下的原因之一。馬鳳圖受命創立白刃戰術研究室,擔任室主任兼任會長。研究會中有不少滄州籍武術名家,如馬英圖、王子平、洪立厚、劉鴻慶、王桂林等人,分別來自八極,形意,八卦,劈掛等門派。這些武術家集思廣益,創編教材,將武術中格殺效果突出的技術用於軍事格鬥訓練,對於提高西北軍的戰鬥水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與此同時,在國術氛圍濃厚的西北軍中,有數量眾多的精通武術優秀官兵,是大刀片發揮威力的重要基礎:老資格的張之江、張樹聲、李鳴鐘等都是武術愛好者,佟麟閣、張自忠、趙登禹、吉鴻昌,董振堂、馮治安、劉汝明等高級將領,都是武林高手。

在1933年3月的長城抗戰中,西北軍系二十九軍在趙登禹指揮下,浴血奮戰於喜峰口,殲敵5000餘人,是「九一八」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勝利,大刀隊因此名聲大噪,其威名隨著一曲激昂雄壯的《大刀進行曲》而迅速風靡全軍、全國,成為中華民族抗暴禦侮的光輝典範。1937年,日寇挑起「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愛國軍民奮起抗戰,原西北軍系各部英勇善戰,幾乎參與了抗戰的每一場惡戰;在戰鬥中,大刀隊多次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抗戰勝利立下了卓越功勳。

               

                 視頻教學演示

關注武者禪心,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關注後點擊「防身資料」,免費贈送福利

相關焦點

  • 馬明達教授親自演示破鋒八刀
    在2015年深圳衛視的採訪中,電視臺錄下了爸爸演示破鋒八刀的部分鏡頭,大約在2分20秒上下的時候,與大家分享。
  • 日本鬼子化惡鬼,破鋒八刀砍之!
    他隨身帶著大刀,說我這刀砍了不少鬼子的腦袋,看他怕不怕。  晚上這刀放在屋裡,日本鬼的嚎叫依然在村頭村尾響起。團長急了,操起刀出去,對著嚎叫的方向就砍。會功夫的人,砍也不是亂砍,都有章法。奇異的是,他刀一舞起來,日本鬼馬上消停了。第二天他帶著村民去埋日本鬼的地方(村民說是不怕,但是也一直沒人敢再去那),挖出來一把火燒了。據說燒的時候,枯骨在火裡一陣陣哭聲。但是這也是咎由自取。
  • 八斬刀
    而詠春派中有兩句說話:「刀無雙發,棍無兩響」,也充分反映了他們的鎮派之寶――八斬刀、六點半棍的威力。黃淳梁大師練八折刀廣東詠春拳八斬刀用的是兩把一樣大小的「蝴蝶雙刀」,福建傳統詠春拳八斬刀則是單刀、雙刀都可以。雙刀為一長、一短的長短刀。《師傅》海報
  • 八張圖搞定漢八刀!
    前面學習了遊絲毛雕與毛刀刻,今天分享漢代玉器加工的第三種技法——漢八刀。一、漢八刀的名稱由來所謂漢八刀,應有兩層含義:1、形容刀功簡練、粗放,猶如八刀而就。2、用刀講求左右對稱,左右兩道線槽形成了「八」字撇捺的效果。
  • 玉雕裡神秘的漢八刀到底是幾刀?
    一個玉友說:有天晚上很無聊,正好手邊有個自己收藏的八刀蟬,就拿到手上數了數,看看它到底是不是八刀雕刻成的。誰知,這一數,就發現,八刀根本雕不完!最起碼也是十刀以上才能完成!資深玉友大都知道漢八刀是中國玉雕技法中十分有特色的技法之一,八刀不八刀不清楚,但是它確實叫漢八刀。而且不止一些剛聽過漢八刀的人,就是玩過一段時間玉的玉友,都很執著於了解漢八刀究竟是不是八刀。
  • 探秘「漢八刀」絕技
    玩玉的人經常會聽到「漢八刀」這個稱謂,但對於很多玩玉的新人來講,很多並不知道這個詞彙,即使知道,也只是知其名不知其意。那麼究竟什麼是漢八刀,它又有什麼特點呢?現在帶你探秘「漢八刀」。「漢八刀」為何稱為「漢八刀」 所謂的「漢八刀」,其中,漢是時間定詞,指漢代。
  • 八張圖搞定漢八刀
    本文來源於 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2、用刀講求左右對稱,左右兩道線槽形成了「八」字撇捺的效果。漢八刀技法,主要用於玉蟬、玉豬的製作。上圖玉豬以數對左右對稱的弧曲大坡面表現造型,溝槽表面刀痕盡化。下圖玉蟬以漢八刀技法勾勒,胸部梭形,雙翼收攏。線條工整流暢,溝槽中間粗重,端部尖淺鋒利,頗顯力度。
  • 詠春拳八斬刀是如何來的?
    而詠春派中有兩句說話:「刀無雙發,棍無兩響」,也充分反映了他們的鎮派之寶――八斬刀、六點半棍的威力。有人說,「兵器是手的延長部分」。意即,拿起武器,耍出某個套拳,一樣可以。但這句說話用在詠春八斬刀上,絕對不可以。懂詠春拳者,大不乏人,你可以試試,用套拳耍刀或用刀耍出套拳,是不是兩回事?
  • 失傳絕技「漢八刀」!
    在古代玉蟬的雕刻中,最赫赫有名的就是所謂的「漢八刀」了。
  • 標指、六點半棍、八斬刀
    在電影師父中的刀並不是我所學的刀,此刀應是北派刀被徐改名叫八斬刀的。至於另一種詠春的標誌性兵器,六點半棍,則更是很少見於大銀幕。儘管在《葉問2》和《師父》中,都出現了主角手持長竹竿退敵的場景,卻只是作為點綴情節一晃而過。
  • 「漢八刀」就是指雕刻只用八刀?
    那麼究竟什麼是漢八刀,它又有什麼特點呢?本文帶你探秘「漢八刀」。    「漢八刀」為何稱為「漢八刀」?     所謂的「漢八刀」,其中,漢是時間定詞,指漢代。清代中晚期,江陰姓陳名性字原心的人寫過《玉紀》,上面寫到:「更有古時含殮之器,謂之琀玉。不知者,遇舊玉,皆稱為琀玉者,非。更有音訛而呼為漢玉者,尤非。」這其實與中國地方大,人的口音多樣有關。
  • 漢八刀就是指雕刻只用八刀?
    寥寥數刀,給玉蟬注入了飽滿的生命力。簡約古樸, 粗獷豪放。用刀遒勁有力, 刀刀見鋒。壹撇壹捺間, 其開度有大有小, 觀之有寬有窄而已。回形紋飾 躍然其上,厚樸 穩健。漢八刀是指一種刀法簡練的工藝風格。《說文解字》釋「八」: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八分相背法刀法工藝, 一目了然的八字形刀法乾脆利落。所以說,「漢八刀」應有兩層含義。其一,形容其刀工簡練、粗放,宛若八刀而就;其二,因之用刀講求左右對稱,奏刀後左右兩道線槽形成了「八」字的效果。
  • 八斬刀傳說狠厲害,但不只是詠春門獨有.
    八斬刀在詠春中不只是刀型不同,就是叫法都不同。名稱:奪命雙刀、蝴蝶雙刀...刀型不同,決定應用性質不同。有以斬刀捅刀為主,也有以刺刀為主。       有不主張轉刀,有善用轉到近身抹頸。       有雙刀,也有單刀,單刀相對比較長。而且更有單刀和盾牌。
  • 漢八刀|工藝背後那些不知道的事!
    說漢八刀還得從古代的喪葬文化說起。死亡是生命某種意義上的終結,但在古代,很多人信奉「靈魂不滅」,認為死亡只是換種形式存在於另外一個世界。所以後代子孫就要做到「事死如事生」,對待去世的人要像他生前一樣,吃穿住用行都得準備周全。
  • 死神:八千流是劍八的斬魄刀嗎?從這一點來看其實並非如此
    光這一點,就已經證明了八千流身為劍八斬魄刀這一結論並不現實。從《死神》動畫中斬魄刀實體化篇可以看出,具現化的斬魄刀其能力與戰鬥方式都與主人一模一樣,還有就是具現化的斬魄刀是沒有「刀」可以使用的,只是將自身作為刀的載體來使用能力。其中戀次的蛇尾丸,也是由狒狒王驅使著蛇王化形的刀來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