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美術 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
拉斐爾
Raffaello Sanzio
(1483-1520)
拉斐爾,義大利畫家、建築師
與列奧那多·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三傑」
拉斐爾所繪畫的畫以「秀美」著稱
拉斐爾於1520年高燒猝逝於羅馬,終年37歲,葬於萬神廟
《西斯廷聖母》(1513年到1514年)
現收藏於德國德勒斯登茨溫格博物館古代藝術大師館
在畫面上方,簾幕展開,聖母抱著小耶穌走來。
她的衣著有白、紅、藍三種顏色,分別象徵著純潔、愛和真實。
她清秀的臉上有一種柔和的凝重,這分明顯現著母親的憂鬱和無奈,也昭示了聖子的命運。
聖子受到母親的感染,似乎已經預知了自己肩負的使命,稚嫩的臉上顯出深沉的哀傷和憂慮。
他的右手有些畏縮地抓著母親的衣角,似乎表明著心中隱約的恐懼。
畫面左下方是公元3世紀的羅馬教皇西斯廷二世。
他身披法袍,抬頭跪向聖母。
一臉上露出急切和卑微的神氣。
他手的姿態說明著他的虔敬和懇切。
畫面右下方是聖女巴巴拉,她是基督教早期殉道的聖者。
雖然在理性上她有著和西斯廷一致的懇求,但是作為一個女性,她深知這個母親內心所受到的折磨。
因而她雖然跪向聖母,卻又側過臉,儘管面容恬靜,但仍然隱隱透露出內心的痛苦與矛盾。
最下方的兩個小天使,天真的臉上是疑惑的神氣,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在這裡,拉斐爾的匠心不止是讓畫面得到了充實,而且在意蘊上,也有了更為豐滿的表現。
在聖母身後,瀰漫的藍光構成了深處的背景,裡面是嬰孩的頭像。
這是一種喻示:聖母是神的母親,但同時也是人的母親,因為她的兒子耶穌是神子也是人子。
這幅作品塑造了一位人類的救世主形象。
聖母決心犧牲自己的孩子,來拯救苦難深重的世界。
該畫畫出了女性的溫柔與秀美,歌頌了聖母把愛子獻給拯救人類的偉大事業的崇高行動。
聖母的另一側是聖女渥瓦拉,她代表著平民百姓來迎駕,她的形象嫵媚動人,沉浸在深思之中。
她轉過頭,懷著母性的仁慈俯視著小天使,仿佛同他們分享思想的隱秘,這是拉斐爾的畫中最美的一部分。
人們忍不住追隨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終與聖母相遇,這是目光和心靈的匯合。
聖母的塑造是全畫的中心。
這幅畫中的聖母被世人認為是聖母畫中的絕品,畫中的聖母一掃中世紀以來的聖母像中那種冰冷、僵硬、不可親近的模樣,將聖母描繪成一個美麗、溫柔、充滿母性的義大利平民婦女,她的臉上洋溢著坦然的驕傲。
為自己手中懷抱著的基督,她的臉上又洋溢著深厚的帶有犧牲精神的母愛,因為她將要把心愛的兒子奉獻給人世。
點擊播放 GIF 1.1M
該圖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聖母、聖徒組成的三角形構圖,莊重均衡,聖母和耶穌的體態健美而有力量,表現了母愛的幸福與偉大。
從繪畫技巧看,拉斐適當地運用了短縮透視法,從而使人物之間留出了縱深感的空間,給人一種厚重和真實的感覺。
畫家簡短有力的素描風格也發揮得淋漓盡致,畫中的線條被處理得簡潔、壯闊,並有一種張揚的力量,比如聖母衣飾上的線條,西斯廷二世向右張揚著的長袍以及聖女芭芭向後飄拂的衣服褶皺,仿佛都被一種神奇的聖風吹拂著一樣。
而聖嬰和小天使的身體曲線都用了局部素描的處理手法,運用得恰如其分。
在色彩處理上,畫家運用了多種色彩,使人物物形象鮮明、靈動,達到了很好的色彩效果。
趴在下方的兩個小天使睜著大眼仰望聖母的降臨,稚氣童心躍然畫上。
據說,這兩個小孩是拉斐爾有一天在麵包房前看到的,兩個孩子曲肘作成天真的樣子,拉斐爾敏捷地把他們速寫下來,後來加在這幅畫上。
沒有人天生就是英雄,只是因為有人需要,才有人願意犧牲自己成為了英雄。同一片藍天,同一個夢,疫情隔離了我們的空間距離,卻拉近了我們心靈的距離。此刻,鏡頭下的這個天真稚嫩的小女生,是我曾見過「最美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