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元帥陳毅之子陳丹淮將軍到革命老區扶溝縣參觀姜鴻起烈士紀念館

2021-01-09 中國軍網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繼往開來。8月27日,中國偉大軍事家、革命家陳毅之子陳丹淮將軍蒞臨革命老區扶溝縣姜鴻起烈士紀念館參觀,相信必將對我縣紅色文化發展帶來大機遇。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陳丹淮將軍一行到姜鴻起烈士紀念館,認真聆聽了姜鴻起烈士生前歷任彭雪楓將軍任師長的新四軍第四師機關報《拂曉報》編輯、記者,四師營教導員,豫、皖、蘇三地委秘書,扶(溝)太(康)西(華)城關區區委書記、政治委員兼扶溝縣白潭區區委書記等職。率部與國民黨地方土頑殘匪進行艱苦險惡的拉鋸戰鬥,維護人民群眾的勝利果實和新生的人民政權的英勇事跡。扶溝縣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秘書長許衛嶺,為陳丹淮將軍特意介紹1941年新四軍軍長陳毅接受《拂曉報》記者採訪,為《拂曉報》題詞,並向記者贈送親筆籤名的照片,當陳丹淮將軍看到這些歷史資料時感到無比的激動。

在姜鴻起烈士紀念館,陳丹淮將軍仔細觀看了館內陳列的烈士遺像、一張張歷史圖片、一件件珍貴文物,把陳丹淮將軍帶回到了父親陳毅元帥率新四軍戰鬥的歲月。他一邊看,一邊向姜鴻起烈士的侄子姜一平館長和隨行人員講述著新四軍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

他說,新四軍的歷史,是一部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史,是我黨我軍光輝歷史的重要篇章,值得我們認真回顧和發掘。扶溝革命老區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當時有一大批熱血青年參加了新四軍,湧現出了以姜鴻起為代表的革命英雄人物,他們為家鄉老區人民爭光,這是扶溝人民的驕傲。這些新四軍的歷史資料、研究成果,是愛國主義教育、弘揚革命老區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內容,必將激發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以嶄新的精神風貌投身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真正使紅色基因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切實體現出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奮力開創新時代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參觀結束後,陳丹淮將軍籤字留念,並在姜鴻起烈士紀念館前與市縣領導進行了合影。

(扶溝縣老促會 盧付昌 李偉)

相關焦點

  • 軍報副總編李鑫將軍蒞臨扶溝縣參觀姜鴻起烈士紀念館
    6月9日下午,解放軍報社副總編輯李鑫將軍一行到扶溝縣革命老區參觀姜鴻起烈士紀念館,河南省軍區辦公室參謀王根成,周口市軍分區政治工作處主任李楊,縣委常委、人武部政委閆忠玉陪同參觀。姜鴻起烈士是扶溝縣韭園鎮太康營村人,他18歲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
  • 豐碑長在 英魂永存 河南省扶溝縣姜鴻起烈士紀念館
    在河南省扶溝縣韭園鎮太康營村這個普通的豫東小村莊裡,有一座高大巍峨的建築,碧空如洗,紅旗招展,蒼穹之下更顯得莊重威嚴——這就是報人先驅之一,革命烈士姜鴻起紀念館。紀念館的館名是由原北京軍區政委谷善慶上將所題寫,現在紀念館是中央關工委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扶溝縣紅色教育基地,扶溝縣民兵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扶溝縣青少年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基地,中共周口黨史研究基地。這是烈士的墓碑,上面刻印了烈士的簡介及參加革命的事跡,「扶溝城永誌何莊碧血,賈魯水常喚烈士英名」,歌頌了烈士的豐功偉績,表達了扶溝人民對烈士的永遠懷念。
  • 弘揚革命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扶溝法院赴姜鴻起烈士紀念館開展...
    > 在建黨99周年即將來臨之際,為教育引導幹警堅定「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扶溝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趙四喜帶領部分黨員幹警赴姜鴻起烈士紀念館開展
  • 紅二代:陳毅將軍娶了18歲的妻子,後代子女今何在
    陳毅將軍39歲的時候,娶了18歲的妻子,相差21歲,後代子女今何在在1955年授勳儀式上,有著一個人,非常突出,他是十大元帥之一,
  • 姜鴻起烈士的故事:鴻飛霞起,鐵筆鋼槍
    父親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到吉鴻昌的部隊當了兵,家中生活稍有好轉,姜鴻起便到縣城伯父姜廷贊處上小學。三四年後,父親因病回到家裡,不久就離開人世,母親也因受到精神打擊而病臥在床,姐姐富妮當了童養媳。儘管伯父答應繼續供姜鴻起上學,但因要照顧有病的母親和幼小的弟弟,姜鴻起忍痛婉言謝絕,挑起全家三個人的生活重擔。他除領著弟弟討飯供養母親外,最大的心事就是給母親治病。
  • 他和開國元帥重名,是第一任文化部長,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他和開國元帥重名,是第一任文化部長,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文/號外歷史之澤宏 圖/網絡眾所周知,在1955
  • 【頭條】葉挺、博古、鄧發、王若飛、陳毅後代60餘人在呂梁興縣參加四八烈士殉難70周年公祭儀式
    興縣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劉世慶宣布公祭儀式正式開始,隨著國歌聲的響起,全場肅立,呂梁市軍分區司令員趙步道宣讀1946年毛澤東為四八烈士撰寫的祭文。隨後,少先隊員面向烈士紀念碑唱響《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表達了他們傳承革命精神的使命,當好接班人的志向。接著,全體領導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奏響《獻花曲》。公祭活動結束後,參加公祭活動的所有人員共同了瞻仰革命烈士紀念館。
  • 黨建之窗丨信陽中院組織開展「弘揚革命老區優良傳統,牢記法院幹警...
    」主題黨日活動信陽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許世友、李德生、萬海峰、尤太忠等百餘名信陽籍將軍從這裡走向全國。革命戰爭年代,老區人民堅定信念跟黨走,30多萬優秀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孕育了「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大別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大別山地區軍民在長期革命戰爭中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偉大精神,是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的精神實質,是流淌在大別山革命老區人民血脈中的紅色基因,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 歷史:葉重豪:【 徐向前元帥和紅安程維德祠堂的故事】
    徐小巖將軍情系紅土地 1990年秋天,徐向前元帥逝世後,正在合肥經濟技術學院讀書的程訓宣族侄程昌輝,懷著無比敬仰和悲痛的心情,向治喪委員會及元帥之子徐小巖同志發去一封唁函,代表程氏家族對徐帥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 革命烈士紀念館設計,如何講好「紅色故事」?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革命烈士紀念館如何講好「紅色故事」,這是當前革命烈士紀念館設計中所面臨的問題。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現代化革命烈士紀念館設計中,數位化技術的引入也快速地改變著傳統的展陳模式,把一個個 「紅色故事」講得更精彩、更有吸引力。
  • 開國戰將阮平魂歸故裡暨雕像揭幕式在廣西田東舉行
    主持紀念活動的右江革命紀念館館長全靜梅女士充滿深情地說,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也恰好是我們壯鄉英雄花正豔、芒果花開正飄香的季節。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舉行「紅軍夢·田東情——開國戰將阮平魂歸故裡暨雕像揭幕儀式」。紅七軍老戰士阮平同志,戎馬一生,英勇無畏,從他十四歲開始參加革命離開家鄉之時,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的牽掛和溫暖。
  • 葉縣葉邑鎮段莊村革命老區煥新顏
    河南縣域經濟網平頂山訊:(孫苗苗 通訊員 吳丁玲 楊沛潔)「俺村現在成旅遊景區了,大老遠的人都坐著大巴車來這參觀。」1月6日,在葉縣葉邑鎮段莊村的段莊革命老區紀念館門前,圍坐在一起聊天的村民高興地說。
  • 蕭鋒將軍之女蕭南溪重走來時的路(組圖)
    (中紅網布鐵威攝)三、蕭鋒將軍之女蕭南溪重走來時的路——蕭鋒將軍之女蕭南溪一行到泰和縣革命紀念中心參觀學習12月5日下午,蕭鋒將軍之女蕭南溪,蕭鋒將軍親屬、戰友後代、生前好友,社會各界朋友一行冒雨到江西省泰和縣革命紀念中心參觀學習。泰和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李軍陪同參觀學習。
  • 賀龍元帥"滿門忠烈":家族烈士超2000人
    賀龍元帥"滿門忠烈":家族烈士超2000人 2021-01-17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看《八佰》遊梅州,「將軍之鄉」約定您
    例如2017年9月22日上映的電影《捍衛者》,講述了淞滬會戰中,梅州市平遠縣人姚子青將軍率領600壯士死守寶山城,最終壯烈殉國的故事;2019年在興寧大坪鎮屏漢村羅屏漢故居開機的電影《生死堅守》,以紅軍留守革命根據地為故事背景,講述梅州革命烈士羅屏漢、張瑾瑜夫婦的英雄事跡。
  • 資歷最接近元帥的將軍,63歲授予大將軍銜,李宗仁向其鞠躬道歉
    1955年建國後首次立功大授銜時,63歲的張雲逸被授大將軍銜,是我軍中年齡最大的開國大將,因為在入黨前他就已經當上了少將,年齡比劉帥還大,所以在建國後,偉人就專門特批他的待遇,升一級享受行政三級,開國元帥的待遇。
  • 從奴隸到將軍是傳奇嗎?
    影片講述奴隸出身的羅霄為求生存和復仇參加軍閥部隊後,逐步認識到反動軍隊的黑暗本質,他接受了革命思想,投身於民族解放事業,最終犧牲在戰鬥前線,主人公羅霄的原型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級將領、軍事家羅炳輝。
  • 2020年僅有4位開國將軍還健在,他們分別是誰,有著怎樣的經歷?
    ——美國幽默作家威爾·羅傑斯 近代歷史,讓我們感到印象深刻的不僅是因為它距離現下最近,還因為所有的革命烈士為國為人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銘記歷史,也得為英雄叫好,據了解,我國開國時有十位元帥,十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1360位少將。到2020年,僅有4位開國將軍還健在,他們分別是誰,有著怎樣的經歷?
  • 信陽市優秀社科專家徐澤林參觀福建省古田會議舊址側記
    在歷時5天的緊張行程中,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了古田會議舊址、瞿秋白烈士紀念館、楊成武將軍紀念館、長汀博物館、長汀書院、中復村、松毛嶺戰役遺址及福建土樓等。目前已初步形成「紅色之旅」「客家之旅」和「生態之旅」等一批特色旅遊產品。龍巖是全國著名革命老區,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發祥地,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貢獻。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從事過偉大的革命實踐。在這裡,毛澤東同志寫下了《古田會議決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鄉調查》等光輝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