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住在山洞裡的狂人,一個在寺院長大的棄嬰。一個搗亂,一個打飯,一個出家,一個做伴,一個去楓橋畔,一個在楊柳岸。
在我國民間信仰裡,有這麼一對蓬頭垢面「醜萌醜萌」的神祇,他們一位手持蓮花,一位手捧寶盒,民間稱他們為「和合二仙」。和合二仙一般被廣泛運用到民間婚禮上,可謂是實打實的「中國丘比特」,而他們倆卻都是唐朝年間的僧人,一位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
雍正十一年,皇帝下詔封天台寒山大士為和聖,拾得大士為合聖。從此,民間信仰的和合二仙終於得到了官方認可,雍正對和合二仙的冊封一方面是對民間信仰的追認,另一方面也是對寒山、拾得二人處世哲學的認可。
這兩個僧人又是如何成為民間婚禮必不可少的神祇,進而成為中國和合文化的代表的呢?
☉我國傳統婚禮中大範圍地將「和合二仙」作為寓意幸福美滿的神明(攝影/李金洋)
寒山和拾得大致生活在唐代中期,寒山是天台人,原本是一個有些學問的讀書人,但後來隱居在天台山寒巖,時間久了大家都忘記了他姓甚名誰,便叫他寒山子。寒山子行為怪異,經常腳踩木屐,頭戴樺樹皮做的帽子,時而高歌時而叫罵……是不是有點兒「竹林七賢」的既視感了?
寒山平時喜歡去天台山國清講寺「搗亂」,有時候在寺院裡對空謾罵,有時候趁著寺院的法師們講經,他就在旁邊大叫「咄哉、咄哉、三界輪迴」。有時候被法師拿著棍子驅趕,他反而拍掌大笑著離開。
拾得的人生更加悽慘,嬰孩時期就被父母丟棄在天台山小道旁,被路過的豐幹法師帶回了國清寺。拾得長大後就一直在國清寺齋堂做行堂的工作,也就在這時候他認識了長他幾歲的「怪人」寒山。
☉清朝畫家黃山壽所作和合二仙圖,畫面中出現的三足蟾蜍寓意「財源廣」,如果畫面中出現五隻蝙蝠,則寓意「五福臨門」(供圖/寒山寺)
寒山經常來國清寺的後廚幫忙做一些雜貨,把自己在山上撿的柴火送到國清寺,順帶換一些吃食。一來二去,寒山與拾得熟絡了起來,經常湊在一起聊天,但是周圍的人都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他們倆的聊天,最出名的恐怕就是以下這段了:
也正是因為寒山拾得這份處世哲學,讓他們成為了婚姻家庭幸福美滿的象徵。
有一次國清寺要舉辦一個大型的佛事活動,全國各地的信眾都來這裡朝聖敬香,這時候有一個母親帶著女兒來到天台上。可年邁的母親經不起長途跋涉的折騰,在天台山的幾天一直身體虛弱,好在有寒山、拾得一直幫忙照顧這才好歹撐過了佛事活動。可母親最終還是殞命天台山,臨終前她將女兒託付給寒山和拾得。
日子一天天過去,眼看就到了該成婚的年紀了,但是三個人懵懵懂懂還不懂愛情。直到有一天,寒山折了一支荷花送給姑娘,拾得撿了一個梅核送給姑娘。這一幕正巧被過路的書生看到,書生趕忙跑過來,邊跑邊叫「好夢!好夢!」
☉清朝畫家黃山壽作和合二仙圖,圖中沒有蝙蝠,沒有蟾蜍,就連荷花也換成了菊花,正是畫家在葵未年秋季,菊花正盛時所作,盒子裡的瓜果則寓意「多子多孫」(供圖/寒山寺)
原來書生來到國清寺求姻緣,夜宿寺院時夢見兩位仙人給了他荷花和梅核,寒山在旁解釋道:「因荷(和)而得藕(偶),有核(合)方為梅(媒)」。
姑娘有些害羞,轉身要走之時,書生道:小生姓梅,敢問姑娘芳名?
而姑娘也見書生一表人才,有了幾分好感,便答道:女子姓何叫荷花,越州人士。
☉「和合二仙」形象千變萬化,有時是長發禿頂的成人形象,有時是憨態可掬的兒童形象(攝影/李金洋)
寒山在旁瞭然二人心思,擔心荷花礙於母親遺言不肯出嫁,便決定離家出走。
寒山離開後,拾得也大徹大悟,趕忙離開天台山尋找寒山。當他走到蘇州時,聽當地人說前不久來了一個瘋瘋癲癲的人,在附近一座寺院出家了,拾得心知這就是寒山,便趕往那座寺院。
☉寒山到蘇州出家以後,拾得也趕來尋找寒山,並跟隨寒山出家為僧(供圖/寒山寺)
到寺院門口時,拾得看著自己兩手空空總覺得有些難為情,便在附近的池塘裡摘了一朵荷花準備送給寒山。而寒山在知道拾得到了寺院門口後,也趕緊去廚房用盒子裝了素齋來為拾得接風。
兩人見面後仍然有說不完的話,索性拾得也在這座寺院出了家,這座寺院就是現在的寒山寺。
而荷花等二人久等不來,後來在豐幹法師的幫助下,成功與當初那個書生訂親。出嫁前一晚,寒山、拾得託人送了荷花一支、寶盒一個,希望荷花姑娘的婚姻「和合美滿」,而荷花姑娘也將兩位哥哥的模樣用剪紙記錄下來。
新婚當天,書生在大門口寫下對聯:
因荷(和)而得藕(偶)
有核(合)方為梅(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