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寒山寺的歷史,不僅楓橋夜泊,你的誤讀可能還有很多

2020-12-21 慧眼看中國城市

導語:走馬看花的打卡是對旅行最大的浪費,行走的意義在於用一雙智慧的眼睛,穿越千年的廟門,看透歷史背後的滄桑起落,知道來處,知曉歸途。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在中國家喻戶曉的詩,讓寒山寺成了所有人提起寺廟都會想到的地方。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為這首詩的作者張繼是一個失意落榜的考生,這首詩也在描寫他落榜後的心境。但事實上,張繼不僅是個 進士,還是個小有名氣的文人。而他因為一首詩不僅名垂千古,也讓一座沒那麼大名氣的寺廟蜚聲東亞世界。

碩果僅存的寒山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你一定讀過杜牧的這首「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大名鼎鼎的寒山寺大概就是那碩果僅存的幾座寺廟之一。寒山寺始建於南朝梁武帝時期(502-519年)。沒錯,梁武帝就是那個最早篤信佛教、興建寺廟、最後被人活活餓死的文人皇帝。不過杜牧還是算少了,在梁武帝時期的南朝境內,寺廟遠遠不止四百八十座,而是多達2846座。寺院最初名叫妙利普明塔院。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蕩、大分散時期。在此前百姓已經經歷了近300年的動蕩。生活的不安與艱難讓更多人轉而關注心靈的平靜,以求獲得慰藉。同時皇權的推崇,讓寺廟成為一個不用納稅不用服兵役的獨立經濟體,時人有雲「寸絹不輸官府,升米不進公倉。」說的就是這一盛況。當時的百姓為了逃避徭役和賦稅,也紛紛選擇出家為僧寄居在寺廟之下。

到了唐貞觀年間,詩僧寒山到蘇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寒山寺也因他而得名。在此後的唐玄宗年間,著名禪師希遷在此創建佛塔和寺院,提名「寒山寺」。

寒山是誰,他比李白、杜甫更出名!

寒山寺因著名詩僧寒山而得名。寒山本人出身官宦世家,多次投考不中,隨後遁入空門隱居出家。而他也被胡適譽為唐代三位白話大詩人之一,他的詩詞平易通暢,時常將山林景色與佛教思想融合,流傳甚廣。早在元代,他的詩就已經傳入朝鮮、日本。明治維新後,寒山的詩詞在日本一版再版。甚至有日本作家寫了一部名為《寒山拾得》的小說。在歐美,他的詩詞甚至比李白、杜甫還要知名。

因為語言通俗白話,他的詩詞在當時可能被人嘲弄,詩人因此而寫下了「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的詩句,反而嘲弄那些動不動引經據典的詩詞傳統。以一個詩僧而命名,寒山寺也就這樣與詩詞結下了悠久的淵源。

和合二仙竟然是一對兄弟,難不成是斷袖之癖?

當年寒山隱身浙江天台山寒巖,結識了當地國清寺的和尚拾得。二人相識於微時,情同手足。據傳寒山住在寒巖上,忍受饑寒。好心的拾得身為廚僧,經常送一些飯菜給寒山,二人就這樣日久生情了……後人還杜撰了二人成為和合二仙的典故。因為愛上同一個女子芙蓉,寒山就遠走他鄉跑到寒山寺當住持,而拾得不遠千裡手持荷花尋找兄弟,寒山擔心拾得飢腸轆轆,又手拿飯盒去見拾得。「荷」、「盒」當然都是諧音梗。這個故事的可信度值得打一個問號。

但有一個人卻當真了,這個人就是雍正。寒山、拾得被雍正皇帝分別封為「和聖」、「合聖」。在民間,和合二仙通常也指代家庭美滿、恩愛無間。因此每年來寒山寺求姻緣,求家和的人們絡繹不絕。

不過寒山、拾得在文學、佛學上都有很高的造詣。「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如何處之乎?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這句著名的段子就出自二人的對話錄。

張繼有話說:「你才落榜呢,你全家都落榜!」「我中進士啦」

說不清是寒山寺成就了張繼,還是張繼成就了寒山寺。總之,寒山寺既不是哪個宗派的祖庭道場,也沒有供奉什麼舍利,更不會武功。它就這樣因為一首詩,享譽中外,成為中國十大名寺之一。

清人有詩曰「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用來描述《楓橋夜泊》這首詩再合適不過了。根據史料記載,張繼是唐天寶年間的進士,也就是說當時他已經登科及第中了進士,官至鹽鐵判官,差不多就是今天國稅局的一個處長。當然這首詩寫作的背景也就不是什麼落榜考生半夜路過寒山寺而作。

真實情況是在張繼考中進士後的第三年,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唐玄宗倉皇奔蜀,隨從就帶了一萬餘人。長安城裡剩下的一些達官顯貴、文人騷客,也紛紛南遷逃往江南富庶之地,張繼便是其中一位。《楓橋夜泊》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在詩人客居他鄉流亡的旅途中創作而成的。

寒山寺在古代就是文人墨客的打卡聖地

自從寫出了《楓橋夜泊》這首千古絕句,寒山寺就盛名遠揚了。連宋代大詩人陸遊也寫下了「七年不到寒山寺,客枕依然半夜鍾。風月何須輕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的詩句。而後世的文人墨客們,只要來到蘇州,也必然要在寒山寺打卡留念。據《寒山寺志》記載,寺內第一塊詩碑為宋仁宗時期的宰相王矽所立。

當然名氣最大的詩碑要數江南四大才子了。至今寒山寺裡還保留著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唐伯虎所書碑文的殘片。文徵明所書的石碑僅存「霜、啼、姑、蘇」等。如此說來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要發生也最有可能發生在寒山寺了。

在寒山寺內最醒目的一塊石碑當屬清代學者、書法家俞樾所題的詩碑了,該詩碑已成為寒山寺一景。在寒山寺內還有一位與詩人同名的張繼所刻石碑。該石碑刻於民國三十六年,據傳在刻完石碑後的第二天,張繼就與世長辭了。冥冥之中,好像是一個人的輪迴完成了他的使命。

夜半聽到鐘聲,畫面會不會很恐怖?

從夜半鐘聲到客船開始,寒山寺就與鍾結下了不解之緣。細究起來三更半夜寺廟怎麼會響起鐘聲,聽著也陰森森的。不過也有人說「烏啼」中的「烏」說的是太陽要升起來了,而華夏族自古就有關於太陽和三足鳥的傳說。月落烏啼其實已是黎明時分,晨鐘響起。

到了寒山寺,沒有聽到鐘聲難免遺憾。好在鐘樓上的鐘可以讓遊客們上去敲一敲,討個吉利。一般的香客敲鐘三下,即是增福、增祿、增壽的美好寓意。而「三」在佛教用語中,也經常表示無量無邊的意思。

鍾在佛門中是斷煩惱、長智慧、增福壽的法器。據傳寒山寺的鐘早在明朝末年就流落到了日本。如今寺廟裡的鐘是一位日本友人集資打造並捐贈給寒山寺的。

寒山寺內最大的一口鐘重達108噸,光是敲鐘的原木就有近30cm的直徑。寒山寺目前已收集了近三百口銅鐘,器型大小各異,真是將對詩詞的利用發揮到了極致。

每年到元旦的時候,寒山寺的鐘聲都會在前一晚的23:42:08秒準時響起。敲鐘108下,寓意著消除世間108種煩惱。

寒山寺的聽鍾石

在寒山寺不大的鐘樓前,豎著一塊聽鍾石。說來話長,相傳拾得法師在離開寒山寺後東渡日本,傳經授道建起了拾得寺。儘管如今的拾得寺早已不知去向,但深愛寒山寺的日本人在1930年又在距離東京不遠的青梅縣建立了一座同名的寒山寺,來安放蘇州寒山寺贈送的釋迦如來像。

如今鐘樓前面的聽鍾石,新年聽鐘聲的習俗,也是當年日本友人來遊覽時建議設立的。因為日本人相信,聽了寒山寺的鐘聲可以年輕十歲,不知道這個傳說與拾得的法號有沒有聯繫。

輕輕鬆鬆月入2萬當和尚?你不配呢

也許很多年前你就看過寒山寺高薪招聘和尚的廣告了,這讓很多人有了一個心理慰藉。以為在世俗世界混不下去了,就可以隨隨便便找個寺廟剃度出家。別做夢了。入世沒混好,出世不好混。話說佛門聖地沒那麼容易進,真要到寒山寺當和尚大部分人恐怕不夠格。首先你要剃度出家,就必須獲得父母的認可,同時還要有寺廟的僧人收你為徒。等你剃度成沙彌還要有一年的考察期,才能授戒成為比丘僧。

當然要去寒山寺當和尚條條框框就更多了,你要出家一年以上、獲得當地佛學組織的推薦才有資格報名參加考試。別驚訝,佛學院還要學習西方哲學史、心理學課程。你夠資格了嗎?

如今寒山寺前的江南運河依然靜靜流淌,運河上的楓橋和江村橋雖歷經數次戰火修復,依然矗立。說了這麼多寒山寺奇聞異事,下次去寒山寺打卡,別再說看不懂沒意思了!

相關焦點

  • 寒山寺的新年鐘聲——日本人何以青睞《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樣重複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曾經流行的歌曲《濤聲依舊》,把許多中老年人的懷舊思緒,像浪濤拍岸那樣拍響了無眠之夜的回憶。這首歌的歌詞,充滿了中國古典文學元素,既有唐詩《楓橋夜泊》的意境,又有現代歌曲詞作者的「鄉愁」情懷。
  • 《楓橋夜泊》中的鐘聲真的來自寒山寺嗎?一教授的理解讓人意外
    這種說法最早最早是一個姓丁教授提出來的,這個教授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他對很多的文章詩詞的看法都和其他的學者不太一樣。就比如說是對於《楓橋夜泊》的一些相關的理解,咱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吧。先來複習一下這首詩:《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寒山寺外:夜泊楓橋(此生必遊古鎮系列-3)
    金閶門外楓橋路,萬家燈火迷煙霧。唐伯虎口中的楓橋距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早在5.6千年的新石器時期,楓橋的先祖就已在此地勞耕繁衍。後來,唐代世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更是讓楓橋名滿天下……。楓橋的節慶活動有很多。要是你想參與感受一下當地民俗,可參考以下時間:正月15,元宵燈會。鄧尉探梅,農曆二月。百花花日,二月十二。曝書翻經,農曆六月六。
  • 跟著姑蘇八點半,一起遊楓橋夜泊吧!
    景區介紹  楓橋景區歷史悠久,隋唐以來由古運河孕育出繁榮的楓橋鎮;始建於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續至今;明代抗擊倭寇,留下遺蹟鐵鈴關,成為蘇州西大門的一道屏障。特色景觀  楓橋  明代高啟曾有詩云「畫橋三百映江城,詩裡楓橋獨有名」。楓橋在寒山寺北,距山門僅百步之遙,是一座橫跨於古運河上的單孔石拱橋。
  • 楓橋夜泊/張繼(轉載)
    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徵,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鐘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
  • 為何日本人獨愛《楓橋夜泊》這首詩?被編入教科書,還建立寒山寺
    大家一定都聽過或者在學生時代學過《楓橋夜泊》這首詩,這首詩的作者張繼在進京趕考、名落孫山以後,在一個失意的夜晚寫下了這首詩,儘管被認為是唐詩名篇之一,但在優秀的唐詩裡面也算不上有多麼出挑。可就是這麼一首詩歌,卻在日本成了最為人們喜愛的一首唐詩,日本人民喜愛這首詩到了瘋狂的地步。
  • 詩詞篇01 張繼《楓橋夜泊》
    從不遠處,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傳來了深沉的夜半鐘聲。楓橋江邊的碼頭,又迎來了趁夜而來的客船。 注釋 楓橋: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楓橋街道閶門外。有人說「楓江古為封江」、「楓橋舊作封橋」(宋周遵道《豹隱紀談》),也有人說,「舊把此橋誤作封橋,到王珪才改正為楓橋」(《吳郡圖經續記》),還有人說,「本為封江、封橋,王蚌改封為楓,人們震懾權勢,只得趨附」。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 月落烏啼霜滿天——犯了致命錯誤的《楓橋夜泊》,為何能流傳千年
    張繼的《楓橋夜泊》因為意境優美,自唐代以降一千多年,幾乎「逢詩集必收錄」。這一首詩很多人小時候都背誦過,八十年代的時候,還被人編寫成流行歌曲傳唱。可是許多人不知道,這首詩中描寫了一些「可能是錯誤」的現象。因此自從宋朝時起,一直受到諸多文人指責和批評。
  • 《楓橋夜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詩是晚唐詩人張繼在姑蘇城外楓橋夜泊時所作,描寫詩人所處的幽靜環境與詩人的旅夜心情。宋朝大文豪歐陽修曾提出疑問表示:「詩人為了貪求好句,以至於道理說不通,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張繼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子雖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
  • 品王崧舟《楓橋夜泊》,原來優秀語文課是這樣練成的
    無意間看到他的教學視頻《楓橋夜泊》,被他那飽含深情的朗讀,舉手投足間透著的儒雅所吸引,不由感嘆「這才是語文老師,這才是語文課堂」,由衷地佩服他博古通今的深厚文化底蘊。他可以將一個小小的文字變成充滿無限意味的想像;他可以將短短的一篇古詩,變成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他可以將一間窄窄的教室,變成穿越千年的隧道,帶著孩子們縱情徜徉的那一片詩海之中。
  • 現在才知道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為什麼是千古名篇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通過夜泊楓橋時的所見所聞,描繪了楓橋一帶優美靜謐的夜色,抒發了詩人的羈旅愁思。全詩僅28個字,但組織在詩裡卻是豐富多彩的,其中有殘月、有棲鴉、有漁火、有楓林、有鐘聲、有客船。既有遠景和近景,還有有視覺和聲音。
  • 永不消逝的鐘聲——《楓橋夜泊》的誘惑有多大,生命力就有多強
    我之所以急於想去看寒山寺,毫無疑問,主要是因為唐朝詩人張繼的那首經典詩作《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一名趕考舉子落榜後,乘運河客船返鄉途中夜宿寒山寺,因苦悶而難以成眠,內心充滿著失意、失望、失落的無奈心境絕妙抒發和寫照。
  • 千古絕響《楓橋夜泊》之疑點,夜半鐘聲是深夜敲鐘,還是凌晨?
    在歷史上,像張若虛這樣靠一首詩就成名的人其實並不在少數,好比唐代詩人崔護那故事般的浪漫事跡「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此外,張繼的《楓橋夜泊》也是如此。張繼的生平事跡皆不詳,出生死亡時間也只有推斷的大概時間,人們只知道他是約天寶十二年(約公元753年)的進士,和劉長卿相識,後者曾為他寫過悼詩《哭張員外繼》。
  • 楓橋夜泊——傳承千年的文化意境,至今讀來,濤聲依舊
    相信很多人都曾沉醉在歌曲古韻十足的意境中 。這首歌在當年的傳唱度是相當高的,從中學校園的莘莘學子到大街小巷的俊男靚女,從寧靜閒適的鄉間小道到車水馬龍的城鎮集市,到處飄揚著《濤聲依舊》悅耳動聽的旋律。好歌就是這樣,不論歲月的流逝和時代的變遷,那一絲絲淡雅的憂愁卻始終縈繞你我,久久無法忘懷。從當初的懵懂少年到如今的中年落魄大叔,變的是與日俱增的滄桑落寞,不變的是暗藏心底的懷舊情緣。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中寒山寺為何在半夜敲鐘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繼的名作《楓橋夜泊》,全詩如下:作者: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第一,寒山寺的鐘質量怎麼這好,聲音可以傳如此之遠?寒山寺在蘇州閶門外的楓橋鎮,張繼一首《楓橋夜泊》捧紅了寒山寺。據說楓橋原叫封橋,因為這首詩改名楓橋,與寒山寺一起名聞天下。此外,還有就是這悠揚的鐘聲了。張繼能聽到夜半的鐘聲,是因為客船距離寒山寺近,還是因為距離遠,但鐘的質量好呢?
  • 寒山寺,姑蘇城外的千年網紅是怎樣煉成的
    ▲大運河,鐵嶺關,楓橋以及寒山寺 藍色寒山寺在歷史上多次毀於戰火,關於它的來龍去脈學術界也一向充滿爭議。▲ 寒山寺內,寒山丈室關於寒山寺的得名,最著名的一個說法是源自唐代一位叫寒山的詩僧。歷史對他十分吝嗇,沒留下什麼確切的記載,但民間卻對寒山相當青睞。
  • 《楓橋夜泊》不只是思家之愁,也是詩人逃難時的真實心境寫照
    《楓橋夜泊》固然是張繼寫自己一個人的心境寫照,但是在那種情況下,誰知道又有多少個同張繼一樣的人在逃難途中望月思家和話愁呢?可以預見數不勝數,雖然人與人不同,但是在大環境下,人的心理有時是會出奇的一致的。
  • 五上語文:21課《楓橋夜泊》知識點教學.jpg
    五年級上冊語文(五四制部編教材)21、古詩詞三首楓橋夜泊張繼(唐)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一、譯文:1、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 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2、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的寒山古寺, 半夜裡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 遊在蘇州之十:寒山寺
    是真是假(還有很多的傳說)眾說紛紜。讓人們去遐想,去探究。也給寒山寺披上了神秘面紗。 寒山寺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一一519年),距今以有1500多年,初名為「妙利普明塔院」。唐貞觀年間,相傳浙江天台山名僧寒山來蘇州主持,更名寒山寺。
  • 欣賞《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等三幅書法作品及創作特點
    一、行書作品唐 · 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作者:馮彬藏墨行書作品:唐 · 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作者:馮彬藏墨筆者今天帶來的拙作分別是唐 · 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詩、唐 · 劉禹錫《浪淘沙·其一》詩、近代毛澤東的《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