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楓橋以詩聞名
唐代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
描寫出這裡空靈而闊大的意境
使楓橋景區成為中外遊人嚮往之地
今天,跟隨姑蘇八點半
一起欣賞它那獨特的夜景吧!
景區介紹楓橋景區歷史悠久,隋唐以來由古運河孕育出繁榮的楓橋鎮;始建於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續至今;明代抗擊倭寇,留下遺蹟鐵鈴關,成為蘇州西大門的一道屏障。
特色景觀楓橋
明代高啟曾有詩云「畫橋三百映江城,詩裡楓橋獨有名」。楓橋在寒山寺北,距山門僅百步之遙,是一座橫跨於古運河上的單孔石拱橋。以其優美古樸的造型、獨特的地理位置在蘇州眾多的古橋中獨樹一幟。
鐵鈴關
鐵鈴關,又稱楓橋敵樓。與楓橋相依,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是蘇州人民抗擊倭寇留下的唯一較為完好的遺蹟,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橋關相連,是江南古關隘的典型,至今已很少見。登關遠眺,楓橋古鎮傍水而築,蜿蜓曲折,粉牆黛瓦,錯落有致。俯視運河,客船漁火,舟楫往來,古鎮風貌盡現眼前:小橋流水相依,古塔石橋相映,酒肆茶樓相倚,吳歌絲竹相聞。
楓橋夜景
楓橋夜景陳列展示了楓橋景區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化。恢復的宋代宰相王珪《楓橋夜泊》詩碑,為「張繼詩第一石」,極具欣賞價值。
楓橋古鎮
唐伯虎有詩云:「金閶門外楓橋路,萬家燈火迷煙霧。」楓橋古鎮位於大運河、古驛道和楓江的交匯處,它保持了粉牆黛瓦、石板街道、前街後河、錯落有致的古樸風貌。兩條工藝古街交會于楓橋鐵鈴關景點,是遊客觀光、購物、休憩的好去處。
寒山寺
張繼詩有:「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過楓橋古鎮的石板路小巷,或是站在楓橋橋頭,抬眼即可見碧瓦黃牆的寒山寺坐落在綠樹叢中,院內青松翠柏,曲徑通幽。
大鐘大碑苑
寒山寺大鐘大碑苑最主要的建築,是一座三層的中國古典鐘樓,鐘樓內懸掛著號稱「華夏第一法鍾」的銅鐘。
在鐘樓南側,矗立著高達近十七米恢弘的石刻大碑,石碑正面,鐫刻詩人張繼的名作《楓橋夜泊》,石碑反面,鐫刻著由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楓橋夜泊水上遊
楓橋景區開放楓橋夜泊水上遊,通過增加景光照明讓夜間「亮」起來,讓你全方位體現「楓橋夜泊」和「江楓漁火」的文化意境。
在欣賞美景的過程中,還精心準備了一份最具江南特色的點心。讓您邊賞楓橋夜景,邊嘗江南美食,在享受視覺盛宴的時候,也讓舌尖上味蕾得到充分的刺激。
(部分資料來源:蘇州市文廣旅局官微、蘇州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