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姑蘇八點半,一起遊楓橋夜泊吧!

2021-01-18 網易

2021-01-15 15:34:07 來源: 姑蘇八點半總入口

舉報

  

  自古楓橋以詩聞名

  唐代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

  描寫出這裡空靈而闊大的意境

  使楓橋景區成為中外遊人嚮往之地

  今天,跟隨姑蘇八點半

  一起欣賞它那獨特的夜景吧!

景區介紹

  楓橋景區歷史悠久,隋唐以來由古運河孕育出繁榮的楓橋鎮;始建於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續至今;明代抗擊倭寇,留下遺蹟鐵鈴關,成為蘇州西大門的一道屏障。

特色景觀

  楓橋

  明代高啟曾有詩云「畫橋三百映江城,詩裡楓橋獨有名」。楓橋在寒山寺北,距山門僅百步之遙,是一座橫跨於古運河上的單孔石拱橋。以其優美古樸的造型、獨特的地理位置在蘇州眾多的古橋中獨樹一幟。

  鐵鈴關

  鐵鈴關,又稱楓橋敵樓。與楓橋相依,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是蘇州人民抗擊倭寇留下的唯一較為完好的遺蹟,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橋關相連,是江南古關隘的典型,至今已很少見。登關遠眺,楓橋古鎮傍水而築,蜿蜓曲折,粉牆黛瓦,錯落有致。俯視運河,客船漁火,舟楫往來,古鎮風貌盡現眼前:小橋流水相依,古塔石橋相映,酒肆茶樓相倚,吳歌絲竹相聞。

  楓橋夜景

  楓橋夜景陳列展示了楓橋景區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化。恢復的宋代宰相王珪《楓橋夜泊》詩碑,為「張繼詩第一石」,極具欣賞價值。

  楓橋古鎮

  唐伯虎有詩云:「金閶門外楓橋路,萬家燈火迷煙霧。」楓橋古鎮位於大運河、古驛道和楓江的交匯處,它保持了粉牆黛瓦、石板街道、前街後河、錯落有致的古樸風貌。兩條工藝古街交會于楓橋鐵鈴關景點,是遊客觀光、購物、休憩的好去處。

  寒山寺

  張繼詩有:「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過楓橋古鎮的石板路小巷,或是站在楓橋橋頭,抬眼即可見碧瓦黃牆的寒山寺坐落在綠樹叢中,院內青松翠柏,曲徑通幽。

  大鐘大碑苑

  寒山寺大鐘大碑苑最主要的建築,是一座三層的中國古典鐘樓,鐘樓內懸掛著號稱「華夏第一法鍾」的銅鐘。

  在鐘樓南側,矗立著高達近十七米恢弘的石刻大碑,石碑正面,鐫刻詩人張繼的名作《楓橋夜泊》,石碑反面,鐫刻著由乾隆皇帝親筆題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楓橋夜泊水上遊

  楓橋景區開放楓橋夜泊水上遊,通過增加景光照明讓夜間「亮」起來,讓你全方位體現「楓橋夜泊」和「江楓漁火」的文化意境。

  在欣賞美景的過程中,還精心準備了一份最具江南特色的點心。讓您邊賞楓橋夜景,邊嘗江南美食,在享受視覺盛宴的時候,也讓舌尖上味蕾得到充分的刺激。

  (部分資料來源:蘇州市文廣旅局官微、蘇州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楓橋夜泊/張繼(轉載)
    詩的第二句接著描繪「楓橋夜泊」的特徵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之所以徑稱「江楓」,也許是因楓橋這個地名引起的一種推想,或者是選用「江楓」這個意象給讀者以秋色秋意和離情羈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裡傷春心」,「青楓浦上不勝愁」,這些前人的詩句可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中所沉積的感情內容和它給予人的聯想。
  • 詩詞篇01 張繼《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楓橋江邊的碼頭,又迎來了趁夜而來的客船。 注釋 楓橋: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楓橋街道閶門外。
  • 寒山寺的新年鐘聲——日本人何以青睞《楓橋夜泊》
    唐詩張繼的《楓橋夜泊》,以其空靈曠遠的意境傳達出詩人清寂孤單的羈旅愁懷,不但在我國流傳極廣,在日本也稱得上是家喻戶曉。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使蘇州的寒山寺成為名寺古剎,被無數佛教弟子奉為聖地。據日本學者考證,早在日本南北朝時期,《楓橋夜泊》就風靡於當時的知識分子階層。
  • 《楓橋夜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這首詩是晚唐詩人張繼在姑蘇城外楓橋夜泊時所作,描寫詩人所處的幽靜環境與詩人的旅夜心情。宋朝大文豪歐陽修曾提出疑問表示:「詩人為了貪求好句,以至於道理說不通,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張繼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子雖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經過多人的實地查證,才知蘇州和鄰近地區的佛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也叫「無常鍾或「分夜鍾」。
  • 欣賞《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等三幅書法作品及創作特點
    一、行書作品唐 · 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作者:馮彬藏墨行書作品:唐 · 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作者:馮彬藏墨筆者今天帶來的拙作分別是唐 · 張繼《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詩、唐 · 劉禹錫《浪淘沙·其一》詩、近代毛澤東的《七律
  • 品王崧舟《楓橋夜泊》,原來優秀語文課是這樣練成的
    無意間看到他的教學視頻《楓橋夜泊》,被他那飽含深情的朗讀,舉手投足間透著的儒雅所吸引,不由感嘆「這才是語文老師,這才是語文課堂」,由衷地佩服他博古通今的深厚文化底蘊。他可以將一個小小的文字變成充滿無限意味的想像;他可以將短短的一篇古詩,變成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他可以將一間窄窄的教室,變成穿越千年的隧道,帶著孩子們縱情徜徉的那一片詩海之中。
  • 五上語文:21課《楓橋夜泊》知識點教學.jpg
    五年級上冊語文(五四制部編教材)21、古詩詞三首楓橋夜泊張繼(唐)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二、重點單詞:1、夜泊:夜間停船靠岸。2、霜滿天:空氣極冷。3、漁火:漁船上的燈火。五、《楓橋夜泊》賞析: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 現在才知道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為什麼是千古名篇
    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通過夜泊楓橋時的所見所聞,描繪了楓橋一帶優美靜謐的夜色,抒發了詩人的羈旅愁思。全詩僅28個字,但組織在詩裡卻是豐富多彩的,其中有殘月、有棲鴉、有漁火、有楓林、有鐘聲、有客船。既有遠景和近景,還有有視覺和聲音。
  • 楓橋夜泊——傳承千年的文化意境,至今讀來,濤聲依舊
    在大曆年間,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當洪州的(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相當於財政廳長吧。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而最著名的詩就是《楓橋夜泊》。也正是在他遊歷大江南北期間,才創作了真正讓他揚名千古的佳作《楓橋夜泊》。所以這首詩有一種人在旅途的孤獨悽清之感,再加上中唐社會的風雨飄搖,讓人不知不覺間感到愁上加愁。歷史沒有記載具體是哪一年,總之是「安史之亂」期間的某一個夜晚,在蘇州城的西大門,一眼望去,儘是荒蕪。
  • 寒山寺外:夜泊楓橋(此生必遊古鎮系列-3)
    金閶門外楓橋路,萬家燈火迷煙霧。唐伯虎口中的楓橋距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早在5.6千年的新石器時期,楓橋的先祖就已在此地勞耕繁衍。後來,唐代世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更是讓楓橋名滿天下……。楓橋因楓溪而得名。楓溪屬於清秀的山間水溪,源頭是東源黃檀溪和西源白水溪,二者于楓橋南大竺園處匯合,名楓溪。在隋朝時期,府衙曾在楓溪渡口建橋設驛站,稱楓橋或楓橋驛。由此,楓橋地名便應運而生。在清代,楓橋為全國最大的米糧集散中心。「楓橋塘上聽米價」一句古語可知當時。
  • 《楓橋夜泊》不只是思家之愁,也是詩人逃難時的真實心境寫照
    《楓橋夜泊》固然是張繼寫自己一個人的心境寫照,但是在那種情況下,誰知道又有多少個同張繼一樣的人在逃難途中望月思家和話愁呢?可以預見數不勝數,雖然人與人不同,但是在大環境下,人的心理有時是會出奇的一致的。
  • 千古絕響《楓橋夜泊》之疑點,夜半鐘聲是深夜敲鐘,還是凌晨?
    此外,張繼的《楓橋夜泊》也是如此。張繼的生平事跡皆不詳,出生死亡時間也只有推斷的大概時間,人們只知道他是約天寶十二年(約公元753年)的進士,和劉長卿相識,後者曾為他寫過悼詩《哭張員外繼》。據說張繼博覽有識,但他留下的可考事跡確實不多,全唐詩收錄的詩也只有一首,而正是這首成為千古絕唱的《楓橋夜泊》,才使得他的名字也被人們記了下來,要不是有這首詩,指不定現在就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了。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永不消逝的鐘聲——《楓橋夜泊》的誘惑有多大,生命力就有多強
    蘇杭遊覽,於我來說,最想領略的不是繁華的大都市和「天堂」美景,而是小小楓橋和小橋邊那座寒山寺。那是我久久地一個嚮往。幸而有了一次去蘇杭觀光的機會;幸而按照休養遊覽安排計劃,最先去蘇州。我之所以急於想去看寒山寺,毫無疑問,主要是因為唐朝詩人張繼的那首經典詩作《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一名趕考舉子落榜後,乘運河客船返鄉途中夜宿寒山寺,因苦悶而難以成眠,內心充滿著失意、失望、失落的無奈心境絕妙抒發和寫照。
  • 月落烏啼霜滿天——犯了致命錯誤的《楓橋夜泊》,為何能流傳千年
    張繼的《楓橋夜泊》因為意境優美,自唐代以降一千多年,幾乎「逢詩集必收錄」。這一首詩很多人小時候都背誦過,八十年代的時候,還被人編寫成流行歌曲傳唱。可是許多人不知道,這首詩中描寫了一些「可能是錯誤」的現象。因此自從宋朝時起,一直受到諸多文人指責和批評。
  • 《楓橋夜泊》中的鐘聲真的來自寒山寺嗎?一教授的理解讓人意外
    最近一段時間有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啊,想必大家應該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吧,這個問題就是關於一直在課本的朱自清《背影》該不該刪除的問題。這個問題一直很受到大家的關注,各種的爭議聲也是層出不窮。就比如說是對於《楓橋夜泊》的一些相關的理解,咱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吧。先來複習一下這首詩:《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關於這首詩丁教授提出了一些很獨特的觀點,他說:"詩中壓根就沒有寺、橋、山的專名"。這話說其實就是關於他自己對於這裡面的一些名詞的理解。
  • 為何日本人獨愛《楓橋夜泊》這首詩?被編入教科書,還建立寒山寺
    大家一定都聽過或者在學生時代學過《楓橋夜泊》這首詩,這首詩的作者張繼在進京趕考、名落孫山以後,在一個失意的夜晚寫下了這首詩,儘管被認為是唐詩名篇之一,但在優秀的唐詩裡面也算不上有多麼出挑。可就是這麼一首詩歌,卻在日本成了最為人們喜愛的一首唐詩,日本人民喜愛這首詩到了瘋狂的地步。
  • 古詩《楓橋夜泊》賞析,歌曲《濤聲依舊》就是由此詩創作而來
    也許我們現在的北漂,深漂,海外漂的底層漂泊者才能對這種心情理解一二吧?賞析詩詞,在下覺得最忌諱的就是一字一句苛刻地推敲研究,質疑作者當時的用詞用句。這樣沒有意義。也正因為此,筆者隨著年齡的加深,經歷過漂泊的日子,對這首《楓橋夜泊》表達出來的落寞遊子心情,實在是太有共鳴。聚焦小人物,底層人物的生活和心理,不一定比歌功頌德遜色吧?歌手毛寧可能也覺如此,以至於他唱的《濤聲依舊》至今成為中國風歌曲的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
  • 張繼的《楓橋夜泊》,從第一個字開始,就是個錯誤
    劉長卿官職的高下,絲毫不影響兩人的交情,他們共同把酒言歡,一起為別的朋友寫詩送別。兩人有個共同的好友,叫作鄒紹先,鄒遠赴河南之時,兩人都有詩歌相贈。——劉長卿《哭張員外繼》片段叄個誤會張繼雖然亡故了,但他的名姓歷千萬年而不衰,皆是因為那首大名鼎鼎的《楓橋夜泊》。
  • 特輯|夜周莊走進姑蘇八點半
    //2020年7月11日晚8:00,「夜周莊走進姑蘇八點半」 蘇州市場主體推介秀在觀前街新藝廣場成功舉辦。投身進繁華璀璨的都市夜色,零距離感受一場別具風格的唯美水鄉夜,從看大戲開始。夜識周莊 演出精彩紛呈姑蘇八點半,好戲夜周莊。
  • 關於寒山寺的歷史,不僅楓橋夜泊,你的誤讀可能還有很多
    清人有詩曰「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用來描述《楓橋夜泊》這首詩再合適不過了。根據史料記載,張繼是唐天寶年間的進士,也就是說當時他已經登科及第中了進士,官至鹽鐵判官,差不多就是今天國稅局的一個處長。當然這首詩寫作的背景也就不是什麼落榜考生半夜路過寒山寺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