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中的鐘聲真的來自寒山寺嗎?一教授的理解讓人意外

2020-12-21 小佛說史

最近一段時間有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啊,想必大家應該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吧,這個問題就是關於一直在課本的朱自清《背影》該不該刪除的問題。這個問題一直很受到大家的關注,各種的爭議聲也是層出不窮。這種說法最早最早是一個姓丁教授提出來的,這個教授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他對很多的文章詩詞的看法都和其他的學者不太一樣。就比如說是對於《楓橋夜泊》的一些相關的理解,咱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吧。

先來複習一下這首詩:《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關於這首詩丁教授提出了一些很獨特的觀點,他說:"詩中壓根就沒有寺、橋、山的專名"。這話說其實就是關於他自己對於這裡面的一些名詞的理解。先看看關於這裡的"楓橋"這個吧,關於這個丁教授書還發表過一篇文章,那就是說歐陽修其實沒有讀懂這首詩,這話雖然說聽起來很沒頭腦,但是這件事還真是真的。早年的時候這個歐陽其實就說這詩的最後一句他不理解,他本人覺得這個半夜敲鐘是不對的,一般大家都是白天敲鐘。但是其實事實是,蘇杭那邊確實存在半夜敲鐘的一個習慣。

我們再來說說丁教授的看法,關於這詩裡的這個"楓橋"其實他並不是這座橋的名字。一般來說我們會認為說是這個就是這座橋的名稱,但是根據後來學者的考究這個橋應該是在現在的蘇州市虎丘區,但是現在已經沒了。丁教授覺得是當時根本就沒有出現過這個,但是後來因為北宋時期的一個叫做王珪的人非常喜歡這首詩於是就把名字改了。這樣來看的話,這並不是一個專有名詞了,這座橋也只是當時一個有楓樹的普通小橋。還有寒山寺,想必大家的理解也和筆者一樣,認為這個寺就是這個城市的一個名寺,也正是因為這首詩,這個寒山寺才得以一直有名氣。但是教授的看法認為,其實當時這個寺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認為的這個寺廟,當時作者寫的時候只是寒冷的山上的隨便一間小破廟。

再來說說"愁眠",大家一般都是認為這個作者當時所在的地方就是愁眠山,因為當地有座這樣的山。這個教授不太同意,因為這是沒有什麼理論依據的,這樣去理解的話其實全詩就少了很多意境的東西。關於這些理解其實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關於寒山寺的理解其實筆者是有著不同的想法的。

其實把這個理解成是一個專有的詞,在整首詩的各個方面才能理解得過去。因為這首詩,宋、元、明、清的眾多文人,都在寒山寺留下了墨寶,難道他們都理解錯了嗎?顯然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關於教授的這種說法是可以信一半的。不過這種精神確實值得大家去學習,大家怎麼看?

參考文獻:《背影》《唐詩三百首》

文:追風少年

相關焦點

  • 寒山寺的新年鐘聲——日本人何以青睞《楓橋夜泊》
    在軟座車箱裡,這幾位年約40多歲的日本專家,按耐不住興奮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用日語朗誦起《楓橋夜泊》。經典就是經典,《楓橋夜泊》不僅在中國膾炙人口,在日本也幾乎家喻戶曉。然而,唐人七絕,佳作林立,為何獨此流傳日本幾乎婦孺皆習之誦之?在成千上萬的中國詩歌中,為何只有《楓橋夜泊》在東瀛流傳之廣?就此問題,請教幾位日本客人,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楓橋夜泊》的意境符合日本人的審美情感。
  • 千古絕響《楓橋夜泊》之疑點,夜半鐘聲是深夜敲鐘,還是凌晨?
    在歷史上,像張若虛這樣靠一首詩就成名的人其實並不在少數,好比唐代詩人崔護那故事般的浪漫事跡「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此外,張繼的《楓橋夜泊》也是如此。張繼的生平事跡皆不詳,出生死亡時間也只有推斷的大概時間,人們只知道他是約天寶十二年(約公元753年)的進士,和劉長卿相識,後者曾為他寫過悼詩《哭張員外繼》。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中寒山寺為何在半夜敲鐘
    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理解這個問題。第一,寒山寺的鐘質量怎麼這好,聲音可以傳如此之遠?寒山寺在蘇州閶門外的楓橋鎮,張繼一首《楓橋夜泊》捧紅了寒山寺。據說楓橋原叫封橋,因為這首詩改名楓橋,與寒山寺一起名聞天下。此外,還有就是這悠揚的鐘聲了。
  • 永不消逝的鐘聲——《楓橋夜泊》的誘惑有多大,生命力就有多強
    我之所以急於想去看寒山寺,毫無疑問,主要是因為唐朝詩人張繼的那首經典詩作《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一名趕考舉子落榜後,乘運河客船返鄉途中夜宿寒山寺,因苦悶而難以成眠,內心充滿著失意、失望、失落的無奈心境絕妙抒發和寫照。
  • 楓橋夜泊/張繼(轉載)
    詩的第二句接著描繪「楓橋夜泊」的特徵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之所以徑稱「江楓」,也許是因楓橋這個地名引起的一種推想,或者是選用「江楓」這個意象給讀者以秋色秋意和離情羈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裡傷春心」,「青楓浦上不勝愁」,這些前人的詩句可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中所沉積的感情內容和它給予人的聯想。
  • 關於寒山寺的歷史,不僅楓橋夜泊,你的誤讀可能還有很多
    「我中進士啦」說不清是寒山寺成就了張繼,還是張繼成就了寒山寺。總之,寒山寺既不是哪個宗派的祖庭道場,也沒有供奉什麼舍利,更不會武功。它就這樣因為一首詩,享譽中外,成為中國十大名寺之一。清人有詩曰「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用來描述《楓橋夜泊》這首詩再合適不過了。
  • 為何日本人獨愛《楓橋夜泊》這首詩?被編入教科書,還建立寒山寺
    可能光是這麼說很難讓大家對這份瘋狂有所了解,下面就給大家普及一下:《楓橋夜泊》是張繼唯一一首被收入《唐詩三百首》的詩,但在日本卻被編進了教科書,影響力甚至要大過李白、杜甫。2006年,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來到蘇州,直言「蘇州和蘇州寒山寺是我嚮往的地方」。日本人甚至還在東京也建造了一個寒山寺,在附近溪谷之上還架起了「楓橋」……那麼究竟為什麼日本人那麼喜歡楓橋夜泊這首詩呢?
  • 詩詞篇01 張繼《楓橋夜泊》
    從不遠處,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傳來了深沉的夜半鐘聲。楓橋江邊的碼頭,又迎來了趁夜而來的客船。 注釋 楓橋: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楓橋街道閶門外。有人說「楓江古為封江」、「楓橋舊作封橋」(宋周遵道《豹隱紀談》),也有人說,「舊把此橋誤作封橋,到王珪才改正為楓橋」(《吳郡圖經續記》),還有人說,「本為封江、封橋,王蚌改封為楓,人們震懾權勢,只得趨附」。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 《楓橋夜泊》,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詩是晚唐詩人張繼在姑蘇城外楓橋夜泊時所作,描寫詩人所處的幽靜環境與詩人的旅夜心情。宋朝大文豪歐陽修曾提出疑問表示:「詩人為了貪求好句,以至於道理說不通,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張繼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子雖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
  • 跟著姑蘇八點半,一起遊楓橋夜泊吧!
    景區介紹  楓橋景區歷史悠久,隋唐以來由古運河孕育出繁榮的楓橋鎮;始建於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續至今;明代抗擊倭寇,留下遺蹟鐵鈴關,成為蘇州西大門的一道屏障。特色景觀  楓橋  明代高啟曾有詩云「畫橋三百映江城,詩裡楓橋獨有名」。楓橋在寒山寺北,距山門僅百步之遙,是一座橫跨於古運河上的單孔石拱橋。
  • 品王崧舟《楓橋夜泊》,原來優秀語文課是這樣練成的
    ——【清】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詩人高啟就在一首詩中寫過這樣的鐘聲幾度經過憶張繼,月落烏啼又鐘聲。三、升:夜半鐘聲化愁眠在一片幽暗和朦朧之中,所有景物都已看不清,烏鴉的啼叫也以聽不到了只有寒山寺的鐘聲敲打著愁眠。展開想像,寫一寫鐘聲的訴說。
  • 現在才知道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為什麼是千古名篇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這首詩,通過夜泊楓橋時的所見所聞,描繪了楓橋一帶優美靜謐的夜色,抒發了詩人的羈旅愁思。全詩僅28個字,但組織在詩裡卻是豐富多彩的,其中有殘月、有棲鴉、有漁火、有楓林、有鐘聲、有客船。既有遠景和近景,還有有視覺和聲音。
  • 月落烏啼霜滿天——犯了致命錯誤的《楓橋夜泊》,為何能流傳千年
    張繼的《楓橋夜泊》因為意境優美,自唐代以降一千多年,幾乎「逢詩集必收錄」。這一首詩很多人小時候都背誦過,八十年代的時候,還被人編寫成流行歌曲傳唱。可是許多人不知道,這首詩中描寫了一些「可能是錯誤」的現象。因此自從宋朝時起,一直受到諸多文人指責和批評。
  • 楓橋夜泊——傳承千年的文化意境,至今讀來,濤聲依舊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今天,我們就來解析一下這首傳唱千年的上等佳作。解析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下詩人張繼和他創作這首詩時的時代背景。也正是在他遊歷大江南北期間,才創作了真正讓他揚名千古的佳作《楓橋夜泊》。所以這首詩有一種人在旅途的孤獨悽清之感,再加上中唐社會的風雨飄搖,讓人不知不覺間感到愁上加愁。歷史沒有記載具體是哪一年,總之是「安史之亂」期間的某一個夜晚,在蘇州城的西大門,一眼望去,儘是荒蕪。
  • 寒山寺外:夜泊楓橋(此生必遊古鎮系列-3)
    金閶門外楓橋路,萬家燈火迷煙霧。唐伯虎口中的楓橋距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早在5.6千年的新石器時期,楓橋的先祖就已在此地勞耕繁衍。後來,唐代世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更是讓楓橋名滿天下……。楓橋因楓溪而得名。楓溪屬於清秀的山間水溪,源頭是東源黃檀溪和西源白水溪,二者于楓橋南大竺園處匯合,名楓溪。在隋朝時期,府衙曾在楓溪渡口建橋設驛站,稱楓橋或楓橋驛。由此,楓橋地名便應運而生。在清代,楓橋為全國最大的米糧集散中心。「楓橋塘上聽米價」一句古語可知當時。
  • 《楓橋夜泊》不只是思家之愁,也是詩人逃難時的真實心境寫照
    《楓橋夜泊》固然是張繼寫自己一個人的心境寫照,但是在那種情況下,誰知道又有多少個同張繼一樣的人在逃難途中望月思家和話愁呢?可以預見數不勝數,雖然人與人不同,但是在大環境下,人的心理有時是會出奇的一致的。
  • 遊在蘇州之十:寒山寺
    詩碑文化是寒山寺的一絕,也是遊人千年懷古之處。《楓橋夜泊》最早的詩碑,可追溯北宋珣國公宰相王珪題寫的詩碑,已不存在,如今寒山寺王珪的詩碑是1996重刻的。明代重修寒山,文徵明為寒山寺重寫《楓橋夜泊》,然而寒山寺又幾次遭遇大火,詩碑損毀嚴重,僅存「霜、啼、姑、蘇」等數字,嵌在碑廊壁間。
  • 五上語文:21課《楓橋夜泊》知識點教學.jpg
    五年級上冊語文(五四制部編教材)21、古詩詞三首楓橋夜泊張繼(唐)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一、譯文:1、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 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2、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的寒山古寺, 半夜裡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 遊在蘇州之十:寒山寺(作者 高志明)
    詩碑文化是寒山寺的一絕,也是遊人千年懷古之處。《楓橋夜泊》最早的詩碑,可追溯北宋珣國公宰相王珪題寫的詩碑,已不存在,如今寒山寺王珪的詩碑是1996重刻的。明代重修寒山,文徵明為寒山寺重寫《楓橋夜泊》,然而寒山寺又幾次遭遇大火,詩碑損毀嚴重,僅存「霜、啼、姑、蘇」等數字,嵌在碑廊壁間。
  • 《夜宿寒山寺》
    殘月深秋寂漠天, 禪房夜讀與詩眠, 楓橋作伴寒山寺, 欲向鐘聲覓客船。詩人張繼在失眠的夜裡,聽著寒山寺傳來的鐘聲,他的愁似乎和江邊霜色水天融為一體,意境何其濃鬱,何其悠遠,從大唐而來,千年綿長,直至這夜,在無眠中便步《楓橋夜泊》之韻,即興作此七言絕句。 第二天與寒山寺秋爽大法師一起用晚餐。朋友向這位高僧讀了此詩,秋爽大法師非常高興,主動加我微信讓把這首詩發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