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古代常用的書信用語

2021-01-08 中政公考

古代常用的書信用語

1、足下:古代最初用為下對上的敬稱,後來書信中多用於同輩之間。

2、膝下:舊時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親大人膝下」起首。

3、垂鑑 賜鑑 鈞鑑 尊鑑 臺鑑:即古代鏡子,有審察的意思。用作書信提稱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

垂鑑、賜鑑、鈞鑑,多用於對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鑑,可用於尊長,也可用平輩。

臺鑑適用較廣,「臺」有「高」義,對熟識或不熟識的尊長、平輩,皆可使用。

4、惠鑑:就是賞閱的意思,適用於一般書信。

5、雙鑑:給友朋夫婦二人之信。

6、芳鑑:女子間往來書信。

7、禮鑑:給居喪者信。

8、共鑑:用於致團體或多人的信函,可於所列人名之後,書「諸先生共鑑」等。

9、道席:多用為學生對師長的尊稱。

10、啟辭: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

11、敬稟者:寫信人自稱是恭敬地稟陳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稟告的話,如「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12、拜啟者:用於友朋往來書信。

13、請對方回信:盼即賜復、翹企示復、佇候明教、萬望不吝賜教。

14、告訴對方不用勞神回信:謹此奉聞,勿煩惠答。

以下為常見祝辭:

15、用於平輩、友朋之間:即頌 即請 順效 順祝 即請大安

16、對尊長:恭叩 恭淆 恭頌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請 敬頌

17、平輩間,為強調敬意:恭頌 恭請 恭候

18、對晚輩:此詢 順祝 即問 祝(你)願(你)盼望

19、對祖父:起居永福

20、對父母輩:金安 福安

21、對尊長:康安 鈞安 崇安 履福 頤安

22、對女長輩: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23、平輩友朋間,按四時頌祝: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餒

24、逢年尾歲首,可賀:新禧(元旦)春禧(春節)年禧 歲祺 節禧(節日通用)新年快樂新春愉快

25、對女性可頌:淑安 妝安 閫安

26、對未婚女子:閨安

27、祝收信人全家:闊府康泰 全家幸福

28、祝收信人夫婦:雙安 儷安 儷祉

29、賀有喜慶事者:喜安 慶祺

30、賀新婚者:燕安 燕喜

31、賀生子者:麟安

32、對編輯:編祺 編安

33、對寫作者:著祺 撰安 筆健

34、對教師:教祺 教安 誨安 鐸安

35、對病人:痊安

36、對軍界:勳祉 戎安

37、對政界:政安 勳安 升安 公祺 鈞祺 崇祺

38、對工商實業界:籌祉 籌安 財安 吉利 贏祺 盈祺 發祺 運祉 事業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順 萬事順遂 百事稱心 諸事如意 盛利久發 財源茂盛 日進鬥金

相關焦點

  • 常識 | 古代常用的書信用語
    1、足下:古代最初用為下對上的敬稱,後來書信中多用於同輩之間。2、膝下:舊時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親大人膝下」起首。3、垂鑑 賜鑑 鈞鑑 尊鑑 臺鑑:即古代鏡子,有審察的意思。用作書信提稱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
  • 古人書信,用語太美了…
    你不知道的是在沒有微信的古代,卻有墨香書信。這些書信,連常用語都很美!賀新婚忽鳴燕賀,且祝新禧。欣聞足下花燭筵開,奉呈薄禮,聊巹之儀。附呈微物,聊佐喜儀,忽棄是幸。近聞足下燕爾新婚,特此祝賀。頃悉你不日西廂敘情,藍田得玉,天成佳偶,謹祝秦晉和歡,白頭偕老。
  • 知識 ▌ 古文書信格式及用語
    稱謂後附提稱語,用於文言書信,如,運使學士閣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虹生十四兄親家年大人情右(龔自珍《與吳虹生書》);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臺鑑、母氏慈鑑、賢弟如晤,等。膝下舊時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親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時常依於父母膝旁,家書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對父母的親愛、眷依之情。垂鑑 賜鑑鈞鑑尊鑑臺鑑鑑,即古代鏡子,有審察的意思。用作書信提稱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垂,含居高臨下之義。賜,上給予下叫做賜。鉤,古以鉤陶喻國政,後稱宦官多冠以鉤宇。垂鑑、賜鑑、鈞鑑,多用於對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 古代書信格式
    書信格式舉要      稱謂後附提稱語,用於文言書信,如,運使學士閣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虹生十四兄親家年大人情右(龔自珍《與吳虹生書》);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臺鑑、母氏慈鑑、賢弟如晤,等。
  • 【國學】古代書信文化常識
    至遲到魏晉時期,開始有人撰作「書儀」,就是各類書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寫信時套用。迄今所知最早的書信格式,是晉代書法家索靖書寫的《月儀》。  我國的書信文化經過歷代的傳承和發展,大體形成了為社會廣泛認同的書信格式。雖然現實生活中,我們已經很少以書信的方式溝通,但是在公務信件往來中,尤其是撰寫邀請函的時候,書信禮儀是否得體依然非常重要。
  • 古人書信,用語太美了
    你不知道的是在沒有微信的古代,卻有墨香書信。這些書信,連常用語都很美!賀新婚忽鳴燕賀,且祝新禧。欣聞足下花燭筵開,奉呈薄禮,聊巹之儀。附呈微物,聊佐喜儀,忽棄是幸。近聞足下燕爾新婚,特此祝賀。頃悉你不日西廂敘情,藍田得玉,天成佳偶,謹祝秦晉和歡,白頭偕老。
  • 文言書信書寫
    足下 古代最初用為下對上的敬稱,後來書信中多用於同輩之間。膝下 舊時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親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時常依於父母膝旁,家書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對父母的親愛、眷依之情。垂鑑 賜鑑 鈞鑑 尊鑑 臺鑑鑑,即古代鏡子,有審察的意思。用作書信提稱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垂,含居高臨下之義。賜,上給予下叫做賜。
  • 古代公文與書信格式:書面形式中的——人際關係象徵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公文與書信格式:書面形式中的——人際關係象徵,公文與書信,是人際交往的書面形式。從公文與書信的固定體系與格式中,我們也可以窺探出它在人際關係方面的象徵意義。本文開頭所引許廣平寫給魯迅的信,以及魯迅給許廣平的回信,其臺頭「魯迅先生吾師左右」和「廣平兄」都是頂格書寫,這是書信格式中具有象徵意義的重要規定。公文格式我國古代的公文,大致有典、制、詔、誥、敕、章、奏、表、駁議、檄、牒、狀等12種。其中典、制、詔、誥、敕、檄、牒等7種為指揮性公文,章、奏、表、駁議、狀等5種為報請性公文。不同性質的公文,象徵著帝王與臣下、官府與百姓的不同身份。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6|古人自稱用語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古人自稱用語,大家記得收藏學習喔。我們在古代帝王稱謂專題的時候講過:古代王侯自稱常用「朕」、「寡人」、「孤」等,除此之外,還有為人臣自稱、一般人自稱、女子自稱等情況。
  • 魚傳尺素:古代書信的風雅
    這讓我想起那個遙遠的古代,那時水闊山長,音信難成,想見你了,要走很久的路,寫很長的信,是那樣的複雜,又是那樣的鄭重。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漢樂府裡的主人公,捎託思念的信物,便是那一對「雙鯉魚」。雙鯉魚並非真正的鯉魚,而是古人獨具匠心的信件。
  • 古代書信的思慕語和祝願語
    至遲到魏晉時期,開始有人撰作「書儀」,就是各類書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寫信時套用。迄今所知最早的書信格式,是晉代書法家索靖書寫的《月儀》。我國的書信文化經過歷代的傳承和發展,大體形成了為社會廣泛認同的書信格式。雖然現實生活中,我們已經很少以書信的方式溝通,但是在公務信件往來中,尤其是撰寫邀請函的時候,書信禮儀是否得體依然非常重要。
  • 古代書信的思慕語和祝願語
    至遲到魏晉時期,開始有人撰作「書儀」,就是各類書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寫信時套用。迄今所知最早的書信格式,是晉代書法家索靖書寫的《月儀》。   我國的書信文化經過歷代的傳承和發展,大體形成了為社會廣泛認同的書信格式。雖然現實生活中,我們已經很少以書信的方式溝通,但是在公務信件往來中,尤其是撰寫邀請函的時候,書信禮儀是否得體依然非常重要。
  • 網絡社交時代應規範使用網絡用語
    「嗯」、「呵呵」、微笑表情、再見表情……一些之前在網絡社交中常用的詞語和表情,現在卻被有人認為是不禮貌的。網絡社交特殊禮儀還有哪些?你如何看待這種變化?隨著網際網路及移動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網絡聊天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已無處不在,以QQ、微信為代表的通訊軟體給社會帶來了無限便利。大眾習慣了在網絡環境下的交流,卻在很多時候忽視了人與人之間應有的禮貌準則。
  • 從前書信,連常用語都那麼美!
    你不知道的是在沒有微信的古代,卻有墨香書信。這些書信,連常用語都很美!
  • 日語日常用語1000句,超級簡單的日語萬能常用語
    日語日常用語1000句,超級簡單的日語萬能常用語 2020-12-09 18:38
  • 中國古代詩歌常用的典故,你掌握了沒有?
    中國古代詩歌常用典故 1、投筆:《後漢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後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如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裡,憔悴老邊州。
  • 現代日常用語和古代日常用語的不同叫法
    古代是一個較久遠的時間,給人的感覺就是很多東西都和我們現在的不一樣,很多日常的用語和叫法和我們今天的大不相同。今天來列舉一些日常常用語來看看古時候是怎麼說的或是怎麼來稱呼的。吃飯1.用膳,一般是皇家貴族使用。2.小酌。
  • 中國古代常用敬謙詞大全
    中國傳統的生活交流裡,經常會用到敬詞,那麼什麼是「敬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語,表示尊敬客氣的態度,也叫「尊稱」。
  • 新高一數學教材中常用邏輯用語內容的變化
    新高考新教材,高中數學教材改版後在必修課程中增加了預備知識部分內容,無論是A版還是B版教材都增加了常用邏輯用語,常用邏輯用語與老版教材比較變化的地方有:(1)刪減了命題及其關係——原命題、逆命題、否命題、逆否命題; 刪減了簡單的邏輯聯結詞 「或」、「且」;(2)增加了必要條件與性質定理的關係,充分條件與判定定理的關係以及充要條件與定義的關係。
  • 一封傳統意義上的書信,如何敬辭和用語?發簡訊可以借鑑
    一封傳統意義上的書信,如何敬辭和用語,至少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稱謂語、提稱語、思慕問候語、正文、祝願敬詞語、署名等。常用敬語--賜教、高見(高論)、高壽(高齡)、尊府(府上、尊寓、華居)、拜望、雅正、斧正(指正)。常用客氣語--恕、有勞、相擾、難為、勞神、失敬、失禮、失陪、留步。贈物答謝--奉呈薄資,尚望笑納為幸。所奉××雖微不足道,但物輕情意重,望勿嫌棄。千裡鵝毛,聊表寸心。微物奉上,聊祝吉安,幸祈笑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