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書信,用語太美了…

2021-02-18 書法考研

如今,微信、QQ、微博各種信息通訊層出不窮,聊天的速度也是一快再快。適應了聊天快節奏的你,有多久沒有感受」雲中誰寄錦書來」的那份期盼?你不知道的是在沒有微信的古代,卻有墨香書信。這些書信,連常用語都很美!

賀新婚

忽鳴燕賀,且祝新禧。

欣聞足下花燭筵開,奉呈薄禮,聊巹之儀。

附呈微物,聊佐喜儀,忽棄是幸。

近聞足下燕爾新婚,特此祝賀。

頃悉你不日西廂敘情,藍田得玉,天成佳偶,謹祝秦晉和歡,白頭偕老。

頃聞吉音,欣逢嘉禮,遙祝如魚得水,並蒂花開,嘉賀嘉祝。

祝壽

×日為先生××大壽,遙祝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恭祝延年壽千秋。

謹頌受壽家多,長命百歲。

喜賀福壽雙全,恭賀全家安好,壽星永照。

賀生兒女

聞育祥麟,謹此恭賀。

聞尊夫婦喜添千金,熱忱致賀。(賀生女)

弄璋之喜,可慶可賀。(賀生子)

弄瓦之慶,遙以致賀。(賀生女)

致謝

大示誦悉,深感勤勤懇懇誨人不倦之意。

厚情盛意,應接不遑,切謝切謝。

奉報先生殷殷之誼,當俟異日耳。

感荷高情,非只語片言所能鳴謝。

承蒙諄諄忠告,銘感五衷。

承蒙見教,獲益甚多,特上寸箋,以申謝忱。

承蒙惠贈各物,衷心感謝,不勝榮幸。

承蒙存問,且贈佳品,感恩不盡。

如此厚贈,實深惶悚,但來從遠道,卻之不恭,因即拜領。

致歉

惠書敬悉,甚感盛情,遲復為歉。

奉讀惠書,久未作復,罪甚罪甚。

惠書已悉,近因瑣務,未即奉答為歉。

數奉臺函,未暇修復,抱歉良深。

所詢之事,目前尚難奉復,敬請寬裕為懷。

前事有逆尊意,不勝慚愧,萬望海涵。

前事有負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見有睽異之處,幸在知己,尚希見寬降恕。

拜託

冒味唐突幹請,惟望幸許。

拜託之處,乞費神代辦,不勝感荷。

謹布區區,尚希鑑明,費神相助。

所懇之事,若蒙慨允,將不勝感激之至。

特瀝寸函布達,祈忽他言推諉。

為書請之,便中還請一詢為荷。

乞賜……,以志厚誼。

鑑於此情,望您能大解善囊,盡力相助。

人生友誼,唯君多誼,切望惠澤大諉,鼎力為之。

歲月悠悠,與君多誼,還望滋潤再三,澤被延綿。

致哀

驚聞××作古,家失棟材,悲痛萬分。

尊×猝去,深致哀悼,尚望節哀順變。

前聞令×逝去,為之慘然,人死不能復生,尚望節哀。

聞悉××仙逝,不勝傷悼,足下遭此不幸,傷感必甚,懇請寬闢哀情,善自珍愛。

死者已矣,生者懇請多多保重。

希高年珍攝,勉抑哀思。謹函馳陳,藉申慰問。

驚承訃告,悲悼不已,凡在相好,無不同深惋惜。

贈物

奉呈薄資,尚望笑納為幸。

區區小物兩包,聊供途中之需,即乞曬納。

所奉禮品雖微不足道,但物輕情意重,望勿嫌棄。

千裡鵝毛,聊表寸心。

微物奉上,聊祝吉安,幸祈笑納。

寄奉百元,聊佐薪水,為數甚微,將意而已。

請教

風雨同舟,願聞明教。

倘蒙見教,沒齒不忘,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倘承不吝賜教家,幸甚幸甚。

甚盼時賜物,匡我不逮。

得暇望時賜教言為禱。

一切懇請詳示,萬望莫以鄙陋而不堪教也。

苦有所得,祈隨時賜示為盼。

倘有所聞,尚祈見告,俾資改進,不勝為盼。

商討

愚直之言,尚祈嘉納。

蒙雅愛,瀝膽直諫。

叨稱至好,故敢緘阻,草瀝數行,請鑑納。

相見以誠,請恕不謙。

微開之言,幸無見闊,不勝大願。

叨在契末,鬥膽直陳,伏維朗照,不盡縷衷。

吾敬先生,尤愛真理,故秉筆直陳,希原諒之為禱。

緣承下詢,草復寸箋,種種尚須斟酌之處,尊意如何?

此等事本不累述,惟既屢承下問,慨然如感,遂略布鄙懷,萬乞曲矛諒察為幸。

相關焦點

  • 古人書信,用語太美了
    你不知道的是在沒有微信的古代,卻有墨香書信。這些書信,連常用語都很美!賀新婚忽鳴燕賀,且祝新禧。欣聞足下花燭筵開,奉呈薄禮,聊巹之儀。附呈微物,聊佐喜儀,忽棄是幸。近聞足下燕爾新婚,特此祝賀。頃悉你不日西廂敘情,藍田得玉,天成佳偶,謹祝秦晉和歡,白頭偕老。
  • 積累:古代常用的書信用語
    古代常用的書信用語1、足下:古代最初用為下對上的敬稱,後來書信中多用於同輩之間。2、膝下:舊時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親大人膝下」起首。3、垂鑑 賜鑑 鈞鑑 尊鑑 臺鑑:即古代鏡子,有審察的意思。用作書信提稱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
  • 文言書信書寫
    1)書信的格式和用語中國是禮儀之邦,文化歷史悠久,人們相互通信來往,一向注重格式和用語。通信既要講究修辭、文法,又要講究文明禮節、禮貌。如果能夠熟練使用書信的格式、用語,自然顯得高雅、生動、鮮明,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書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頭、分行、稱謂、結尾。所謂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稱謂寫於起首頂頭第一行。發信人的署名在全張信箋的二分之一以下。
  • 常識 | 古代常用的書信用語
    1、足下:古代最初用為下對上的敬稱,後來書信中多用於同輩之間。2、膝下:舊時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親大人膝下」起首。3、垂鑑 賜鑑 鈞鑑 尊鑑 臺鑑:即古代鏡子,有審察的意思。用作書信提稱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
  • 知識 ▌ 古文書信格式及用語
    稱謂後附提稱語,用於文言書信,如,運使學士閣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虹生十四兄親家年大人情右(龔自珍《與吳虹生書》);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臺鑑、母氏慈鑑、賢弟如晤,等。勳鑑 道鑑大鑑 英鑑 偉鑑雅鑑惠鑑對身居高佼、有功勳業績者,可用「勳鑑」。對道德君子、望重學者,可稱「道鑑」。大、英、偉、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義,宜用於友朋往來書信。「惠鑑」,就是賞閱的意思,但語意分量較「賜鑑」為輕,適用於一般書信,師長對已獨立的後輩學子,也可用此客套。慈鑑 愛鑑雙鑑芳鑑致母親,可稱「慈鑑」。夫妻,或情意親密的男女之間,可用「愛鑑」。
  • 讓文明用語成為新的流行語!
    讓文明用語成為新的流行語! 文明禮貌十字用語是什麼?請你好謝謝對不起再見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說一說文明禮貌用語,讓文明用語穿行大街小巷,為創城增添一份光彩!
  • 網絡社交時代應規範使用網絡用語
    人際溝通從結繩記事、口頭表述到書信、電報、電話等均有相對較長的歷史,尤其像書信,在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書信的寫作規則、禮貌用語已延續很久。以往的報紙、雜誌、書籍、電影、廣播、電視等傳播工具向相對眾多的人傳遞信息也以單向傳播為主,很難在即刻內得到回應。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6|古人自稱用語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古人自稱用語,大家記得收藏學習喔。我們在古代帝王稱謂專題的時候講過:古代王侯自稱常用「朕」、「寡人」、「孤」等,除此之外,還有為人臣自稱、一般人自稱、女子自稱等情況。【不才】本義為沒有才能的人,古人表示謙卑的自稱。【不肖】自謙之詞。如:故儀願乞不肖身而之梁。(《戰國策》)【賤子】謙稱自己。
  • 【文化】古人書信中的漢語之美,驚呆了
    來看看古人書寫書信之法,一起來品讀傳統書信的典雅吧~- 01 -中國傳統書信的構成示例××先生臺鑑(1):金風送爽,桂花飄香(2)。先生膺任新職,忽而業已三月矣(2)。惠書敬悉,遲復為歉(4)。(中略)寒暑不常,希自珍衛(5),順頌秋安(6).
  • 趣味小百科:古人如何刷牙,你以為古人都有口臭嗎?
    畫面簡直不要太美……但你不要小瞧了古人的智慧,隨著時代在進步,古人也將刷牙玩出了新花樣。 3、剔牙法 早在西晉就有關於「牙籤」的記載,陸雲在給其兄陸機的書信中有說:「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籤,今以一枚寄兄」。 用今天的話來說,大概就是:「兄弟,我今天在曹操那淘了件寶貝,有福同享,這根剔牙籤我就用順豐快遞寄給你了。」
  • 魚傳尺素:古代書信的風雅
    雙鯉魚並非真正的鯉魚,而是古人獨具匠心的信件。取木板兩塊,上面刻有鯉魚的模樣,然後把寫好的信紙,夾在兩塊木板之間,加以繞繩三圈,一個方孔,再糊上膠泥,膠泥上加了印信,以示保密。至於為何在木板上刻的是鯉魚,而不是別的動物,這也許還和一個傳說有關。據說,當年姜子牙垂釣於渭水,得一鯉魚,鯉魚肚中有書信,裡面告訴姜子牙以後會被封某地。
  • 古人寫信有哪些規矩?稱呼、格式絲毫馬虎不得
    不過,古人寫信規矩多,信件不僅僅是一種文字溝通,而且還處處透著一個「禮」字呢。書信往來,如何稱呼事關禮儀書信的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造紙術發明以前,人們就用竹簡、木牘、帛等做書寫材料。書信往來雖然人不見面,但我們的祖先就是在這一尺大小的書信上,通過文字表達及書寫規格等形式,將見面交談時應有的禮節躍然其上的。
  • 書信的寫作格式從宋代開始完善
    《宋四賢尺牘卷》中王巖叟所作《淳夫帖》,可見宋代書信格式。 方框處為乾隆印璽。 《宋四賢尺牘卷》中項元汴的跋文。 遼寧省博物館有一件由四封書信組成的手卷,為國家一級文物。 這四封書信的作者是宋代人,目前只能確定其中一人的名字,他是宋代名臣王巖叟。
  • 古人書信裡的風雅 | 時令問候、祝新婚、祝壽......
    書信常用詞語
  • 古代公文與書信格式:書面形式中的——人際關係象徵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公文與書信格式:書面形式中的——人際關係象徵,公文與書信,是人際交往的書面形式。從公文與書信的固定體系與格式中,我們也可以窺探出它在人際關係方面的象徵意義。本文開頭所引許廣平寫給魯迅的信,以及魯迅給許廣平的回信,其臺頭「魯迅先生吾師左右」和「廣平兄」都是頂格書寫,這是書信格式中具有象徵意義的重要規定。公文格式我國古代的公文,大致有典、制、詔、誥、敕、章、奏、表、駁議、檄、牒、狀等12種。其中典、制、詔、誥、敕、檄、牒等7種為指揮性公文,章、奏、表、駁議、狀等5種為報請性公文。不同性質的公文,象徵著帝王與臣下、官府與百姓的不同身份。
  • 你了解古人書信中「足下」是什麼意思嗎?
    古代書信及當今港澳臺、海外華人的書信中,常常用到「足下」一詞,它究竟是什麼含義呢?與腳有什麼關係?足下,在小編簡單的理解,從其本義看,就是「腳底下」的意思。如老子所言:「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如此看來,「足下」作為朋友之間的謙稱,早在《異苑》作者之前就已普遍使用,以至成了書信不可或缺的敬詞,是否真的與重耳的「足下」有關,還真不一定呢!你對足下有多少了解,歡迎留言和小編一起探討。
  • 古人聊天都說文言文嗎?專家:文言文太貴,白話文簡便
    我們現代在看網絡小說的時候,很多人喜歡那些「穿越」,但穿越到古代社會的人都需要注意至少一個特點,就是古人的文字怎麼書寫。當然,古人並非都是一開口就是「之乎者也」,他們日常的交流也是白話文,但古人的白話文發音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剛穿越過去的人基本無法正常的跟人溝通。
  • 人民日報總結中華禮儀用語大全,開口就能看出涵養,轉發收藏!
    雖然現在網絡語言越來越盛行,但在好多正式場合,我們還時常會用到傳統的禮儀用語,如果弄不清楚使用規則,結果會鬧出很多笑話。請看下面的例子:(1)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朱軍在訪談節目中競稱被訪者的父親為家父。(應為令尊)(2)某著名出版社在自己送出的檯曆上赫然印著「某某出版社惠贈」字樣。(應為敬贈)(3)某位外國人見到一對中國夫婦,他誇獎其中的女士漂亮女士的丈夫回答:「哪裡!
  • 【國學】古代書信文化常識
    尤其是在書信禮儀這個問題上,古人以'自謙敬人'為原則,字裡行間,揖讓進退之態不僅依晰可見,而且顯得更為溫文爾雅,彬彬有禮。學會寫信是一種文化素質和個人涵養的最基本體現。  我國的書信史源遠流長,戰國時期樂毅的《報燕惠王書》、魯仲連的《遺燕將書》、李斯的《諫逐客書》等,都已是傳誦千古的名篇。但先秦兩漢人寫信,形式比較隨便。
  • 語文老師談寫作(九):怎樣才能把書信寫好?
    具體說,就是通過寫書信的方式和長輩們交流。怎麼寫信呢?我們同學們或許學習過寫書信,在這裡,老師把寫書信的有些應該注意的細節,在這裡再和同學們談談。好吧,準備好了嗎?因此,寫書信是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會寫書信,包括學會寫信封,是每一個中小學生進行作文訓練的重要一課。03怎樣寫好書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