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聊天都說文言文嗎?專家:文言文太貴,白話文簡便

2020-12-28 浩瀚的文史

我們現代在看網絡小說的時候,很多人喜歡那些「穿越」,但穿越到古代社會的人都需要注意至少一個特點,就是古人的文字怎麼書寫。

當然,古人並非都是一開口就是「之乎者也」,他們日常的交流也是白話文,但古人的白話文發音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剛穿越過去的人基本無法正常的跟人溝通。

所謂的文言文,是古人寫文章用的書面語音。

孔子的箸作《論語》就是用標準的文言文寫的

所謂的文言文,其實就是講商周時期的口語簡化後形成的,所以在春秋以前的文言文和口語白話文並沒有什麼區別,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文言文才定型,以至於在以後2000多年內都沒有什麼變化。

但口語白話文卻因為朝代的更迭和移民潮的影響導致了語言有所變化,唐朝之後因為遊牧民族入主中原,導致白話文和文言文區別更大,那時候的人們說話和寫文章完全就是兩回事了。

那麼,古人寫文章為什麼不用簡單易懂的白話文?

《東周列國志》是清末民初文學家蔡東藩寫的一套白話文歷史著作,因其通俗易懂深受讀者歡迎

我們要知道白話文雖然簡單易懂,但因為書寫時用字過多,同樣等量的信息用白話文會比文言文多出兩倍到三倍的字數。在古代沒有紙張之前,古人書寫的載體,基本上是用絲帛、竹簡或青銅器,這一些書寫材料在古代十分的昂貴,並且書寫過程也十分費勁。

聰明的中國古人為了省錢省力,才會在寫文章時惜字如金,而文言文這種精簡化的用語就體現出了它的存在優勢。

打個比方,如果一部書的字數在10萬字,用竹簡寫成,那麼它將接近30斤重,如果百萬字的長篇小說用竹簡寫成,這養的價格是一般人買不起的,所以古代人用文言文來書寫文章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節省成本。

東漢改進造紙術,唐宋普及印刷術,為何還用文言文?

造紙術的發明為白話文提供了存在的空間

文言文的作用就是把長篇大論複雜的文章進行精簡概述,這有助於表達優勢。另外,古人對於知識的掌控是極為自私的,這也是為了將知識分子和平常百姓區別開來,通過雙方文化的高低體現自身的優越感。

在古代封建社會,讀書人一直都是一種身份象徵,這種身份可以讓他們享受國家不同於平常百姓的待遇,而普通百姓別說看懂文言文,就連讀書的機會也是極少的。直到後來新文化運動倡導白話文後,那些看得懂文言文的讀書人的優越感才消失在歷史中。

宋朝時期,白話文書籍開始普遍

宋朝以杭州、成都、汴梁、建陽為代表的四大印刷中心,出版了不少白話文著作

宋朝時期開始興起一種新的文學形式「話本」,這其實就是說書藝人表演是所用的底本,說書藝人為了能夠讓民間百姓聽懂,所以他們在敘述時會用簡單易懂的淺近文言體,也就是白話文。

隨著民間白話文的流行,此後各種暢銷小說也開始用白話文,這用讀起來比較簡單易懂、貼近真實生活,當時四大名著就是這種小說的代表之作。

宋朝之後的白話文與現在我們平常人聊天其實差不多,歷史上記載過一段宋代官府的辦案對話,原因是一個夫人砍傷丈夫,這段對話就算現在不懂文言文的人也基本都能看得懂。原文是這樣的:「是你砍傷本夫?實道來,不打你

明朝朱元璋見過之後,國家百廢待興,所以他經常要寫聖旨來發布命令,而因為朱元璋並沒有讀過許多書,所以他的文化水平也只能讓他用白話文來手寫更簡單方便。

其中一道對抗倭寇的聖旨是這樣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告訴百姓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這樣簡單的書寫形式,即便是現代的小孩也能看的懂,所以比起文言文,白話文更易於溝通,不會艱澀難懂。

白話文在清朝,自官員階層到民間 都得到極大推廣,到清末已經逐漸過渡到現代白話文

清朝時期的白話文和今天的日常口語更是沒有什麼區別了,當時的雍正皇帝在給大臣硃批的時候還會經常的寫一兩句白話文,比如: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就是這樣的秉性、就是這樣的皇帝。有時候在他閒暇之餘還會以「你好麼?」這樣現代人打招呼的口氣與大臣書信溝通。

但是,儘管古人講話用的是白話文,可是並不是說你穿越回去就能聽的懂,因為同樣的白話文,每個朝代的發音和現在都不一樣,如果你沒有好好學,也是無法跟平常人溝通的。

相關焦點

  • 今天的文言文真的是古人所用的文體嗎?實際古人說的也是白話文
    對於高中生來說,高中語文學習量最大的通常是什麼呢,一般都會回答:文言文,全文背誦。「文言文」到底是什麼呢?大部分人估計會不假思索地回答:這就是我們老祖宗用的古代漢語啊。這個理解其實是不完全的,事實上中國從古到今,使用文言文的人都是極少數。那絕大多數人說的是什麼漢語呢?
  • 古人究竟是用文言文說話,還是用白話文說話?有什麼根據
    01-12 08:58:44 來源: 張生全精彩歷史 舉報   古代的底層老百姓究竟用的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
  • 古代人說文言文?錯!和我們一樣說大白話
    很多人在疑惑,一些古書古籍中都是以文言文書寫記錄,一些影視戲劇節目中表演也是子乎者也的交流,加之上學時必不可少的要學習文言文課程,那古代人是不是平時生活中都用文言文交流呢?文言文並不是日常交流語言可以明確,古人和我們現在說話沒什麼兩樣很多人都以為古人用文言文交流,其實這是個誤解,文言文是需要通過學習加以理解的
  • 文言文「不美」了?網友呼籲從語文教材中刪除文言文,真的行嗎?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這是現在學生自己歸納的「語文三怕」。「文言文」被排在「第一怕」,由此可見,對學生來說文言文的確是非常難學的內容。於是有人提議「刪除文言文」,把要學的文言文都翻譯成「白話文」來學習,這樣就好理解多了。然而,但凡對「中國文化」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精髓,絕不能從語文教材裡面取消!
  • 為什麼漢語有白話文和文言文之分?因為受到它的限制!
    世界上有很多的語言,大多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但是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不是很多。既有自己文字也有自己語言的民族都會有一些自己的民族歷史。這一些歷史往往是自己民族語言記載的,其中有政令、日常、文學等各方面的,或者說一些宗教書籍。
  • 網絡流行語及英文歌被翻譯成文言文引熱議
    比如「富賈,可為吾友乎」「寡人倍感愛之所失」……初見這幾句文言文,可能多數人不知所云,但如果對照網絡流行語「土豪我們做朋友」、「缺愛」……這些話的意思便一目了然。  登上文言文「大雅之堂」的流行語並非僅此幾句。還有「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被譯為「寡人與眾愛卿皆瞠目結舌」、「何棄療」被譯為「汝何如停療」,讀來令人捧腹。
  • 古人交流是否用文言文?漢朝人說漢語嗎,「雅言」是普通話嗎?
    大家在看一些歷史典籍或文獻時,都會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那就是這些書籍中的語言,全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體現出來的。 這就會讓很多人產生一個疑問,難道古代人平時說話也之乎者也嗎?他們平時交流的時候也說文言文嗎?
  • 2020年了,高考為什麼還要考文言文?
    文言文是眾多高三考生的心頭怕,讀不懂,也用得少,為什麼高考還要考文言文?什麼是文言文?文言文是相對於白話文(口頭語言)來說的,王力先生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
  • 高中公認最難學的文言文,生僻字很多,你還背得出來嗎?
    很多人在初高中時期都背誦過語文課本中的優秀文言文,比如「逍遙遊」,「離騷」等。相比於詩歌的押韻和郎朗上口,文言文由於篇幅較長,生僻字較多,成為很多學生的噩夢,基本上背誦一篇要花費好幾天的功夫。今天我們就要介紹這篇公認最難學的文言文「寡人之於國也」。
  • 「I love you」用文言文咋說?古人浪漫起來,現代人都得甘拜下風
    文言文能有多美,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很多現在的土味情話,換成文言文,馬上就失去了「土味」,並且,很容易就被人接受,用來撩妹的時候,拽上一句文言文式的情話,不僅使你逼格上升,更容易使對方心動。
  • 「我想你了」用文言文怎麼說?6句最經典的表達,現代人自愧不如
    漢語最妙的地方在於它形式多樣,同樣的一句話,可以用現代漢語說,可以用成語說,可以用俗話表達,還可以用書面的文言文展示。當然,「文言文」的概念是相對現代白話文來講的,古人並不覺得自己使用的漢語形式多複雜。文言文範圍很廣,特點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詩、詞、駢文都包括在文言文範圍內,使言文分離、行文簡練。今天我們就以「我想你了」這句話為例,看看古人用文言文怎麼表達它?
  • 【廣濟娛樂】文言文翻譯「神器」網友玩瘋 古漢語專業的福音?
    近日,多款文言文翻譯神器在網絡走紅,成為眾多網友爭相「把玩」的工具。如此「神器」到底好不好用?網絡熱傳 文言文翻譯器躥紅網友玩瘋了「誰知道『女漢子』翻譯成文言文咋說?竟然是『安能辨我是雄雌』。」1月6日,鄭州網友「貝蒂」朋友圈裡的微信,瞬間引來數十條回復。  隨著《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的熱播,漢語言文化成為大家關注和惡補的對象。
  • 盤點古人的文言文「髒話」,罵人變得文雅了,對方都不知如何回應
    許多老外學習中文都表示太難了,同一個字,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標點符號、不同的心境,意思都有著極大的差別,特別是文言文,字數精煉,涵義深遠,現階段流行的網絡用語和文言文真的無法相提並論。而且,用文言文罵人特別過癮,聽的人如果文學功底不夠深厚,可能還悟不出其中罵人的精髓來,大家知道哪些用文言文罵人的經典句子呢?
  • 古人說話是「文縐縐」還是「萌萌噠」?
    康熙至光緒硃批「知道了」。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主張「不摹仿古人」「不避俗字俗語」等,吹響「白話文運動」的號角,終於讓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成為了漢民族的共同書面語。這裡有個段子:胡適和黃侃打賭文言文和白話文誰更簡潔。胡適對學生說,前幾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給我發信,邀我去做行政院秘書,我不願從政,便發電報拒絕了。復電便是用白話文寫的,而且非常省錢。
  • 古代的底層普通老百姓,講的究竟文言文,還是白話呢?
    古代,底層百姓講的是文言文還是白話,得看是什麼時代。另外,講文言文還是白話,底層百姓和上層統治者沒什麼區別和禁忌。古代老百姓講的是文言文還是白話,得分時代。不同的時代是有區別的。先秦時代,也就是秦朝以前,漢民族語言,文言文和白話是基本沒什麼不同的。這裡說的文言文,指的是書面語,白話指的是口語。文言文本就是從口語來的。
  • 文觀 古人說話是文縐縐還是萌萌噠?
    [③]書面語和口語的雙軌發展:從合拍到脫節再到合拍首先,我們釐清四個概念:口語、書面語、文言文、白話文。書面語是在口語基礎上產生的,文言文和白話文都是書面語。只不過前者建立在先秦漢語口語的基礎上,而後者則建立在近代漢語口語的基礎上。
  • 文言文真正學懂了,能夠應用到寫作中
    學生的 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自然是高中語文教學環節中的重點,第一,每次考試書面表達 從來都是語文考卷中的重頭戲;第二,書面表達能力的強弱可以顯示出學生將課堂 知識向應用能力轉化的水平,或者說它是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體現。就考卷 而言,書面表達在現代文閱讀、詩歌鑑賞、開放性試題、寫作中都有體現;就實用 而言,寫作中則體現得尤為明顯。
  • 「對不起」用文言文怎麼說?看看這3句話,跟女友道歉的必備神器
    很多人表達自己感情的時候都是比較直白的,可是到了情侶之間道歉的時候,卻怎麼也講不出口,不知道該如何表示!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裡,有人把對不起當成了口頭禪,犯錯了就隨便說一兩句應付就可以了,想著矇混過關,以為別人已經接受了,顯得十分沒有誠意。那古人是如何表達歉意的呢?
  • 喜歡文言文翻譯風嗎?推薦三本歷史小說,第一本主角從酋長到球長
    有的作者文有古風,使人能夠融入其中;有的以白話文為主,方便讀者閱讀。其實,小說使用何種文風,只要符合作品的需要,都無可厚非。但是,有一些作品使用的「文言文翻譯風」,卻有較大的爭議。所謂「文言文翻譯風」,指的是小說中的對話既不是文言文,也不是白話文,還不是半文半白,而是文言文的翻譯體。舉個例子:「難道這也是可以的嗎?」
  • 要刪文言文課文?這個臺灣青年怒斥「臺獨」,句句戳心,稱「見鬼」了!
    對此,在視頻裡侯漢廷義憤填膺的怒斥:高中三年只讀20篇古文,這叫多嗎?這哪裡會影響到學生的適性適所的發展。如果高中讀20篇還要覺得好睏難,不要讀,到底是學生的智商問題,還是說這些話的老師有問題。對於聯合署名要求刪減文言文的臺灣一些作家的理由,侯漢廷的反駁更是句句針對,刀刀見血!「他說你增加文言文,會阻礙國民心靈的開展,所以現在連署這些人,當年是讀文言文長大的,這些人都是心靈有缺陷的,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