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持續更新中)
語文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功用就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學生的 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自然是高中語文教學環節中的重點,第一,每次考試書面表達 從來都是語文考卷中的重頭戲;第二,書面表達能力的強弱可以顯示出學生將課堂 知識向應用能力轉化的水平,或者說它是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體現。就考卷 而言,書面表達在現代文閱讀、詩歌鑑賞、開放性試題、寫作中都有體現;就實用 而言,寫作中則體現得尤為明顯。
這裡說到學好文言文能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首先讓人想到的就是2001 年的高考中,江蘇南京市十三中的考生蔣聽捷同學用古白話文寫成的滿分作文《赤兔之死》。隨即,很多媒體給予了熱情關注。由於他首開先河,接著北京、甘肅等 地的學生中在隨後幾年的高考中出現了很多古文寫作的現象。這些學生在考場如此 緊張的氛圍中能用文言寫作,足以證明他們對文言的熱愛和他們深厚的文言功底以 及較好的語言駕馭能力。
當然,筆者並非在此倡導學生用文言寫作,畢竟現代漢語才是當今通用語言形 式,我們不能逆流而動,與時代背道而馳。但學好文言文而使筆下文字增色的例子 的確不少。
很多學生喜歡看小說,男生讀金庸,女生讀瓊瑤。其實武俠和言情小說作家比 比皆是,為什麼金庸和瓊瑤的小說最受人推崇呢?
仔細琢磨我們不難看出,這兩位 作家的古典文學底蘊豐厚,二人作品中古詩詞俯拾即是。就連瓊瑤的《碧雲天》、《庭院深深》、《卻上心頭》、《在水一方》、《月滿西樓》等等這些小說的名字,均取材於 古典文學作品。
「珠簾卷,暮雲愁。垂柳暗鎖青樓,煙雨濛濛如畫,輕風吹旋收。 香斷錦屏新別,人閒玉簟初秋。多少舊歡新恨,書杳杳、夢悠悠。」這是瓊瑤的小 說《煙雨濛濛》中引用的詩詞,選自歐陽修的《聖無憂》,她還在《卻上心頭》中 引用了李清照的《一剪梅》,《碧雲天》、《寒煙翠》中引用了範仲淹的《蘇簾幕》等 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金庸小說也不例外。《飛狐外傳》第十四回中的對聯「紅 蠟燭移桃枝起,紫羅衫動柘枝來。」就引自白居易的《柘枝妓》。
《笑傲江湖》第十 四回「論杯」中祖千秋提到幾句詩「玉碗盛來琥珀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 琶馬上催」、「紅袖織綾誇柿葉,青旗沽酒趁梨花」分別引自李白的《客中行》、王 翰的《涼州詞》和白居易的《杭州春望》,還有很多,在此就不再贅述了。我在這 裡所說的學好文言文對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理由有三。
首先,文言文簡潔流暢,少閒筆。現在的學生由於生活閱歷有限,自身寫作素 材積累不多,寫作時總是從遠古走來,入題慢、廢話多,堆砌辭藻以湊足字數,而 文言文就少了這一毛病。選入教材的《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因勢利導存鄭於危 難、《觸龍說趙太后》中觸龍循循善誘救趙於水火、《遊褒禪山記》的敘議結合闡述 人生哲理等等,它們都是文言文中短小精悍的代表:記事詳略得當,委曲簡潔;寫 人雖寥寥數語,卻栩栩如生。文言文的這些優勢教師都可以在講課時對學生進行遷 移訓練。
其次,文言文情真意切,少矯飾。作文,尤其是應試作文,學生為文造情的現 象非常嚴重。由於平時很少注意觀察生活,寫出的文章很多都是無病呻吟。記得有 一次月考讓學生以「面對生活」為話題作文一篇,很多學生選用的材料或是父親不 幸殘疾,或是母親重病,有的乾脆父母雙亡。開始閱卷時我們還沒察覺,後來越來 越多這樣的事例,才知道上當了。到課堂上一問,學生的答案是「我們沒有生活經 驗,只有編啊。」
而文言文中有很多語言優美卻又卻催人淚下的例文。比如李密的《陳情表》中, 他所面對的是眾所周知的虐君晉武帝,而他為了 「辭不赴命」選擇了要供養祖母這 一理由,動之以情,最後晉武帝不僅答應了他的請求,還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養 其祖母膳。「夫迷途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 是漏。將軍松柏不翦,親戚安居,高臺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 」 這是上文提到的丘遲的《與陳伯之書》中的句子,此書一出,丘遲即降。從這些優 秀的文言文中我們可以看出,文章應該以情動人。
還有,文言文句式整散錯落,詞採優美。比如《阿房宮賦》、《滕王閣序》、《過 秦論》等等。但是,這些文章的詞採優美並不同於學生的堆砌辭藻,古人在音韻和 諧,句式齊整,詞採優美的同時兼顧了內容的充實,所謂「文質兼美」。上述文章 均是此類的典範之作。
以上這些都是文言文中可供學生借鑑的地方。但學生雖是主體,教師終歸是主 導,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授文言文知識點外,更重要的是不能忽視文言文 作為「文」的一面,我們要加強引導,讓學生汲取精華,做到「取人之長,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