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產反航母體系,多虧這架「鷹擊-12之母」,創下多項紀錄

2020-12-24 烽火大百科

最近隨著美國海軍計劃把LRASM隱身反艦飛彈、以及智能水雷、空射誘餌等新一代機載武器整合到P-8A反潛巡邏機上,「美軍轟炸機規模即將翻一番」的報導便不絕於耳。其實P-8A誕生時本就有著「多用途海上飛機」(MMA)之名,早在2014年就完成了AGM-84D「魚叉」空艦飛彈的首次實彈打靶,升級使用新型武器的難度並不是很大,媒體的報導更多帶有渲染成分。

▲「環太平洋-2014」中,美海軍VP-45中隊的一架P-8A發射AGM-84D實彈

同理,對於已經批量裝備轟-6K改進型平臺的人民海軍航空兵來說,掛載新型空艦飛彈也不需要對平臺大動幹戈。但在「戰神」尚未誕生之前,當我們還需要儘可能從第一代反艦飛彈轟炸機轟-6D(舊稱轟-6丁)的身上挖掘潛力,以應對分裂勢力當時最為囂張的挑釁時,事情就遠不像如今這麼容易了。

▲鷹擊-6及其改進型鷹擊-61有限的突防能力,在面對陸續形成戰鬥力、配備標準-1艦空飛彈的「成功」級護衛艦時,實際打擊效能已經較為有限

作為海軍航空兵的應急作戰裝備之一,按照一開始的要求,轟-6G既要作為新機投入生產,也計劃作為1999年停產的轟-6D的升級標準。只不過在轟-6G批量服役之後,轟-6D更多是在加裝加油吊艙後改為轟-6DU空中加油機使用,和空軍的轟油-6共同構成中國加油機部隊時至今日的主力軍。

▲儘管能力有限,但在伊爾-78僅有3架、運-20加油型還未大量裝備的時候,轟油-6/轟-6DU仍然是我軍空中加油訓練中最為常見的機型

而轟-6系列在九十年代後期的生產工作,主要是將轟-6(二代領航系統機)升級到配備INS+GPS自動導航系統和雷達告警系統、取消了過時的機頭航炮與機體下部炮塔、加裝箔條/紅外誘餌投放器、但仍只能臨空投彈的轟-6E,同時少量生產一些轟油-6和轟-6D,這些飛機顯然都不能完全滿足用戶的需求了。

根據西飛當時的生產安排,繼轟-6丁之後,轟油-6也將在交付空軍最後2架飛機之後停產,已經持續運轉了30年(當時)的轟-6生產線,即將全力投入空軍的「撒手鐧」——攜帶鷹擊-63的轟-6H空地飛彈機的生產。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連續生產了五個批次的轟-6H,確實成為了2004年前後空軍對臺加固目標「點穴」的重要手段。

▲當與俄羅斯談判引進34架伊爾-76+4架伊爾-78合同頗為順利的時候,決定停產性能並不如人意的轟油-6也是必然的事情,只是後來事情的發展有些出人意料

也正是由於轟-6H裝備需求的急迫性,在轟-6G進入工程階段前,曾有直接抽調部隊現役轟-6D作為改裝試飛平臺,不額外生產原型機的計劃。但隨著研製的深入,轟-6G增加的設備越來越多,需要在機體內加裝大量測試傳感器,用於記錄試飛參數;這樣一來,使用現役飛機改裝就有諸多不便之處。

最終經上級機關協調,西飛在轟油-6的尾單和首批轟-6H量產型之間成功「加塞兒」,生產出了首架轟-6G原型機,也成為了最早的「四掛架」轟-6。當然,「加塞兒」的規模註定有限,轟-6G只能靠這1架原型機實現全狀態,完成所有鑑定試飛科目;加之試飛周期卡得很緊等因素,轟-6G起初預定的改進內容,最終並未完全兌現。

▲轟-6G原型機089號2002年6月首飛,8月即轉場到渤海灣畔某場站投入鑑定試飛

例如,針對轟-6在海軍服役期間暴露出的高溫高溼高鹽環境下發動機壽命嚴重縮水,特別是1級渦輪盤封嚴圈裂紋情況加劇的情況,轟-6G原計劃採用上世紀90年代期間研製的渦噴-8改型——渦噴-8D發動機;但該型發動機最終並未實際量產,其部分技術後用於現有的渦噴-8III批次發動機的大修延壽。

▲作為一款「油老虎」,渦噴-8的耗油、推比和壽命均已嚴重落後於時代。但該型發動機仍將隨院校裝備的轟-6/6H,以及轟油-6等型號服役很長一段時間

由於動力仍保持不變,在飛行性能等很多方面,最終定型的轟-6G相比轟-6D確實沒有任何變化,外形上的主要區別也僅是增設一對掛架、去除所有航炮。這使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轟-6G被廣泛看做轟-6D的升級機,甚至有人懷疑是否真的有轟-6G這個型號。

▲轟-6G剛服役時非常有名的一張「爬牆圖」,其四個掛架在外形上與空軍的「四掛架」轟-6M(下)有所區別;另外轟-6M仍然保留了尾炮,機身下也有用於掛載數據傳輸吊艙的掛點

不過正如前文所說,轟-6G的主要改進都是在「內功」上,比如其對海探測使用的神鷹-1B雷達,就要求能夠原位安裝在轟-6丁的雷達罩內。該型雷達不僅對海探測性能相比轟-6丁的245型雷達更強,以支持射程達200千米的鷹擊-83K使用,還需具備和轟-6H相當的對地探測能力、地圖測繪能力等其他功能。

由於鷹擊-83K空艦飛彈早在2000年開始,就在殲轟-7的02批飛機上開展定型試射工作,因此轟-6G試飛期間只發射了3枚鷹擊-83K,其主要試飛架次都用在了雷達、慣導系統、電子戰系統、詢問應答機、以及對遠程海上任務較為重要的座艙環控系統等子系統的試飛上。

▲轟-6G原型機試飛,此時還是早期的「黃皮機」狀態,注意翼下外側掛載了一對電子幹擾吊艙,能有效提升面對艦載/機載雷達時的生存性,但也影響了載彈量

其實相對轟-6G的載彈量來說,鷹擊-83K的重量很輕,轟-6G翼下掛點的間距也足夠布置複合掛架,理論上完全可以進一步提升載彈量,增強單機火力。但同樣是由於任務急迫,技術任務書規定該機只需攜帶4枚飛彈即可,並沒有時間安排轟-6G需為掛載更多飛彈進行的額外重構型試飛和投放測試。

▲轟-6G掛載4枚鷹擊-83K訓練彈,從這個角度還看不出飛彈的小巧

正是這種「短平快」,使得轟-6G僅靠唯一一架原型機,就在兩年內完成了鑑定試飛任務,並於2004年底開始投產,很快成為面向東海和南海的兩個反艦飛彈轟炸機團的主力裝備。雖然隨著新「飛豹」殲轟-7A的定型裝備,載彈量與之相同的轟-6G顯得有些「大馬拉小車」之嫌,但大型機平臺的潛力終究有發揮出來的那一天。

▲央視軍事報導中,一架轟-6G發射鷹擊-83K

進入21世紀第二個10年,轟-6G完成了搭載鷹擊-12超聲速空艦飛彈的定型測試任務。這款當時只有轟-6G能夠掛載的飛彈,使得「機到中年」的轟-6G一下子有了獨特的使用價值,也催生了海軍專用的轟-6K改進型。除了增加鷹擊-12、鷹擊-83KH等新型反艦飛彈的使用能力之外,該機還對機載導航和電子戰系統進行了升級,以適應常態化遠海飛行的需要。

▲編號體系統一後的試飛院872號(原089號)轟-6G在測試鷹擊-12及其配套發射系統,注意下圖背景裡還有一架殲轟-7A

在轟-6K改進型形成戰鬥力之前,升級後的轟-6G仍然是鷹擊-12最可靠的發射平臺。在近年的重大演訓任務中,該機發射鷹擊-12的畫面屢屢(反覆)出現,雖然究竟哪個才是靶船被命中的畫面至今仍有爭議——畢竟關係到鷹擊-12的威力有多大;但據悉由轟-6G發射的鷹擊-12曾與火箭軍的反艦彈道飛彈聯合執行過打擊海上靶船的任務,考慮到轟-6平臺和東風-21平臺各自的悠久歷史,這也算是「老樹開新花」了。

▲2013年,升級後的轟-6G首次被「御用攝影師」拍到

▲這段比較清晰的鷹擊-12發射畫面,自然也是從轟-6G上拍攝

和其前輩轟-6D一樣,轟-6G雖然無緣歷次首都閱兵,但卻相繼參加了2018年和2019年兩次海上閱兵。隨著它們服役的時間陸續超過15年,除了少數飛機通過加裝通訊和救援設備,轉型為海上搜救機之外,更多的轟-6G終將被轟-6K改進型取代在一線部隊的位置,為培養新一代海航轟炸機部隊人才發揮餘熱。

▲轟-6G改進型編隊,注意機頭右側新增的白色天線

相關焦點

  • 轟炸機反航母戰術的新生,如此飽和攻擊美軍完全沒有遇見過
    轟-6G倒是沒什麼,這群美國慫蛋真正怕的是海軍航空兵的轟-6J轟炸機編隊。與以往勤儉節約的作戰風格不同,此次海軍航空兵祭出的反航母殺手鐧可謂是真土豪。 這種反航母戰術的主角就是轟-6J,它是國產大名鼎鼎轟-6K「戰神」遠程轟炸機的海軍型,目前還不知道其綽號叫什麼,其實應該給它取名「龍王」比較合適。
  • 臺媒:轟6掛4枚「鷹擊12」飛彈巡航臺海,有向美航母「亮劍」意味
    其中,解放軍戰機在9月18日派出轟6戰機在臺灣西南空域活動時,轟6上頭還掛載了4枚「鷹擊12」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射程長達400公裡,由於「鷹擊12」被稱為「美軍航母殺手」,頗有向美國亮劍示威的意味。「鷹擊12」為超音速反艦飛彈,目前已發展出艦射型丶岸射型與空射型等衍生彈種,空射型的鷹擊12飛彈號稱可達到300至400公裡,艦射與岸射型的射程更遠,對外宣稱可達到600公裡,是解放軍長程反艦飛彈的主力。
  • 掛載鷹擊12的飛豹根本就是航母殺手,難怪海軍如此重視
    飛機誕生時間並不長,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試飛的飛機,被公認世界上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飛機。此後,飛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飛機在軍事上的作用日益顯著,空軍對陸海部隊的壓製作用越來越明顯。
  • 海軍飛彈載機之:轟-6G掛鷹擊12反艦飛彈,是水面艦艇的剋星
    此外,轟-6G轟炸機,首次使用了國產新型慣導系統、GPS全球定位系統、數位化信息處理系統構成的全新綜合導航系統,導航精度較之轟-6D型轟炸機提高了400%,具備了在更遠距離上實施對海打擊的能力。
  • 12年霸主之夢成真,印度國產航母測試完成,揚言碾壓鄰國不在話下
    印度海軍航母一直以來印度都非常重視提升自己的軍事實力,特別是在前段時間與鄰國發生了邊境衝突之後,而最近印度隱藏12年的霸主之夢成真了,最近印軍發布消息稱首艘國產航母的首次港口系泊測試成功完成,這意味著這艘航母已經準備好迎來正式海試了
  • 飽和打擊不再是夢,新一代航母殺手亮劍南海,中國這次也不再隱藏
    ,最重要的是轟炸機的核打擊力量非常強,通過搭載核彈在空中直接對敵軍進行攻擊,而這次國防部首次透露的轟6J轟炸機,又給航母殺手家族增添了一位新成員。轟6是蘇聯圖16的國產改進款,距今已經服役了將近60個年頭,屬於一款真正的老爺機,雖說它服役的時間長但卻一直都處於改造和升級狀態,以保證能夠適應現代作戰環境,其中轟6G就是在多次改裝後才具備了搭載和發射國產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能力,據目前轟6J公布的信息來看也是改進款戰機,專門負責對海作戰的任務,是一款專用的反艦轟炸機,主要負責對敵軍的水面艦艇進行打擊
  • 鷹擊12終被超越!俄羅斯新飛彈速度達7.7馬赫,美專家:無法防禦
    如果鷹擊12打擊兩百公裡外的目標,以2.5馬赫的平均速度計算,只需要235秒就可以打擊到目標,這已經極大縮短了敵方預警時間。而鷹擊12在末端突防階段是以10米左右的掠海高度進行超音速超低空突防的,這幾乎已經處在探測雷達的死角。宙斯盾系統的雷達要想探測到它,起碼也得進入最後30公裡,那這樣留給他們攔截的時間只剩下不足40秒,沒有任何防空系統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組織起有效攔截。
  • 我海軍驅逐艦:裝備有鷹擊-12/18/83等,不同反艦飛彈的原因
    據此,國產反艦飛彈起步就非常快了,1984年10月1日,國慶35周年閱兵式上出現了外觀形狀與剛參與馬島戰爭不久,聲名鵲起的法制M-39「飛魚」反艦飛彈一模一樣的鷹擊-81反艦飛彈。
  • 外媒稱龍牙迅速成長:中國欲打造全能航母戰鬥群
    中國意在建立能確保軍事支援和在境外(包括在遠海)捍衛國家利益的美式全能航母戰鬥群。鑑於此,評估中國航母戰鬥群是否有能力執行可能面臨的典型任務是非常有意義的。作戰能力提升中國已將航母遼寧艦的主要技術設備換成了國產貨(特別是無線電電子武器、防空系統和動力裝置)。
  • 鷹擊-12曾經驚豔全場,會因為長劍100成雞肋嗎?終於有答案了
    鷹擊-12是中國發展的第四代重型超音速反飛彈,曾經憑藉超過400公裡的射程和4馬赫的突防速度驚豔全場,先後發展了艦載、岸基和空射三種型號,成為了「航母殺手」。長劍-100是中國發展的第三代巡航飛彈,擁有超過3倍音速的巡航速度和1500公裡的射程,同樣也可以攻擊移動目標。
  • 002航母即將掛上彩旗,雙航母編隊越來越近了
    很多軍艦如同下餃子一般,中國下水的軍艦有航母、055型萬噸大驅、054A飛彈護衛艦、052C、052D護衛艦、071型登陸艦、094型核潛艇等,總體上這幾年下水軍艦總噸位已經超過了美國。在海軍上我國已經成功擁有了建造航母的能力,我國的首艘國產航母002型也很快就會服役了。海軍中最厲害的武器就是航母了,航空母艦是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象徵。
  • 鷹擊18有多厲害?三臺發動機接力點火,造就「完美的反艦飛彈」
    中國有一支「青年創新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5歲,可是卻成功完成了我國新一代精打體系武器的研製,並且創造了4項核心指標,突破了40多項關鍵技術,十分優秀了。
  • 航母大國如虎添翼,12萬噸航母即將交付,一次性搭載75架戰機出海
    美國之所以能成為海上強國,主要就是因為手上掌握了龐大的航母編隊,不論性能如何,一旦傾巢出動,勢必有上百架戰機浩浩蕩蕩地起飛,奔赴目標所在地。眾所周知,美國強大的航母建造能力在二戰期間就有所顯現,當初面對日本來勢洶洶地攻勢,美軍被迫投入緊急生產當中,將商船臨時改造為航母參戰,據史料記載,僅在1941年至1945年間,美就打造了147艘航母,最瘋狂的時候一周就能下水一艘,實在讓人驚訝。據悉,美國近些年來一直致力於打造全球最強海上霸主——福特級航母,首艘艦「福特」號已經成功下水,只可惜故障頻繁,那二號艦「約翰·甘迺迪」號航母又將何時下水?
  • 百架殲16迎接陣風戰機,印度百思不得其解:被殲20這麼看不起
    沈飛打造的殲-16戰鬥機與大多數其他中國「蘇霍伊」系列戰鬥機一樣,被認為是蘇霍伊的仿製品。早前沈飛打造的殲-16戰鬥機被認為是俄羅斯蘇-30戰鬥機的國產複製品。殲-16戰鬥機於2015年推出。與俄羅斯蘇-30一樣,殲-16戰鬥機是一種能夠同時執行海上打擊任務的雙座雙引擎多用途打擊戰鬥機。
  • 這艘新型護衛艦出世,所用反艦飛彈並非鷹擊-18,軍迷表示意外
    前不久的熱點驅逐艦已被媒體詳細報導,近日,國產水戰艦艇又出新款,備受熱議。這款神秘的艦艇甫一出世,便備受關注,它的發動機,動力馬達,雷達,各種系統傳言滿天,網民們言之鑿鑿仿佛參與了它的製作過程,媒體也經過了闢謠,得到了更準確的說法,但對於其反艦飛彈,卻一直沒有實錘。
  • 加拿大偵察機直撲渤海,緊盯國產航母最新動向,雙航母已呼之欲出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我們的國產航母距離正式交付的日子也不斷臨近。根據目前從渠道上獲取的資料來看,我們的國產航母在近日有了新動向,社交網絡上已經有了國產航母開始吊裝救生筏的照片。眾所周知,救生筏是全世界各國水面作戰艦艇的標配設備。
  • 有了鷹擊12,中國為什麼還要研發鷹擊18?二者有何不同之處?
    鷹擊-18作為一款兼具射程與機動性的反艦飛彈,在中國軍隊還未官方宣布的時候,就已經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目光。英媒更是大膽地推測了這樣一枚飛彈可以直接摧毀美國海軍的「宙斯盾」。據悉,中國鷹擊-18的射程可以達到500公裡,遠超中國在2015年服役的鷹擊-12。
  • 轟-6J轟炸機首次公開 海航添新「航母殺手」
    這是國防部首次正式公開轟-6J新型轟炸機的存在,引發了外界的關注。這種能夠搭載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轟炸機將進一步提升海軍航空兵的戰力。  從轟-6D到轟-6J  轟-6大型中程轟炸機是一名從1969年起投入量產並服役的「老兵」了。
  • 054A型飛彈護衛艦目前已建4批次30艘,已可滿足航母編隊護航需求
    054A型飛彈護衛艦自誕生之日起,就與056A型飛彈護衛艦一起成為中國海軍這幾年「下餃子」的主力軍。目前054A型飛彈護衛艦已經建造完畢4批次30艘,其中27艘已經全部服役,剩下的「鹹寧」號和另一艘正在黃埔造船廠舾裝、「南通」號則在滬東造船廠舾裝中。
  • 甘迺迪號福特級航母交付,滿載排水量12萬噸,可搭載75架艦載機
    甘迺迪號福特級航母交付,滿載排水量12萬噸,可搭載75架艦載機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美國依然按照既定的時間表交付了 "福特 "級核航母 "甘迺迪 "號的第二艘艦艇,這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一艘12萬噸級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