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誕生時間並不長,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試飛的飛機,被公認世界上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飛機。此後,飛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飛機在軍事上的作用日益顯著,空軍對陸海部隊的壓製作用越來越明顯。一戰期間,飛機的轟炸效果非常好,無論是精確度還是射程,都遠勝過地面的炮兵,受到參戰各國的青睞,到了二戰時期,日本海軍航空兵在珍珠港的優異表現,再一次展示了飛機在戰爭中的巨大優勢,戰爭中的巨無霸——航空母艦橫空出世。
老兵不死,掛載鷹擊12的飛豹根本就是航母殺手,難怪海軍如此重視。隨著飛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空軍越來越居於戰爭中的主導地位,空軍的質量和數量,已經成為衡量一國軍事實力的重要標杆,對於與中國而言,提升空軍實力刻不容緩。中國在韓戰中,吃夠了沒有空軍的苦頭,戰後軍界一致認為要大力發展空軍,然而,說來容易,空軍的技術含量非常高,不僅要求戰機技術指標優秀,還要求造價低廉,符合批量裝備部隊的需求。
最早的中國戰機,大多是仿蘇聯制式,隨著中蘇關係破裂,製造工藝掌握在他人之手,這讓中國非常擔心,掌握完全自主知識體系的飛機製造技術迫在眉睫。承載當時中國軍人希望的殲轟-7「飛豹」就這樣問世了,「飛豹」作為中國第一款完全自主設計研發的超音速戰鬥轟炸機,標誌著我國開始掌握自己的領空保衛使命,國產戰鬥機研發從此大踏步向前邁進。
「飛豹」是我國航空科技工作者的心血結晶,在技術上摒棄了前蘇聯的技術桎梏,更多的參考了當時歐美主流飛機的設計理念,在各方面設計參數上,也保障戰鬥機的作戰性能。看著「飛豹」在中國藍色的天空翱翔,中國軍人第一次有了定心丸,朝鮮戰場上,低著頭挨炸的屈辱歷史一去不復返,「咱們也能製造戰鬥機了!」觀看了「飛豹」矯健身影的中國人個個熱情高漲、興奮不已。
我國軍事建設,傳統理念是陸軍優先,畢竟我國幅員遼闊、周邊情況複雜,陸地生存環境安全,是我國戰略家優先考慮的問題。然而,經過一系列的自衛戰爭,來自空中的威脅越來越大,保衛領空刻不容緩。「飛豹」是一款戰鬥轟炸機,它可以通過機載飛彈對海對地發動進攻,火力強大,精確打擊,堪稱優秀的海面殺手,為我國海軍提供強有力的火力支持。在亞洲範圍,我國的海軍起步較早,曾經的清朝北洋艦隊,排名亞洲第一,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也在大力發展海軍,特別是經歷了金門戰敗,我軍認識到海軍的巨大作用。
進入現代化戰爭後,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更是成為了必需選項,而「飛豹」等戰機可以實現為海軍的火力加持。我國的「遼寧號」、「山東號」航空母艦相繼下水,我國的海軍發展邁入了新的一頁,艦載飛機的研發配裝也進入到了快車道,儘管「飛豹」綜合性能不如後來的殲-16、殲-20,但低廉的造價又使得它依然是中國空軍不可或缺的一員。其強大的掛載能力,完全可以攜帶鷹擊-12反艦飛彈出戰,大大增強了我軍對水面目標的精準打擊能力。「飛豹」翱翔,只為保衛祖國藍天的和平安寧,華夏兒女的共同心願,只為祖國團圓、江山一統的感人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