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想逃離北上廣,請先想好去哪

2021-02-21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每隔一段時間,「逃離北上廣」這個熱門話題就會爆發一次。對於漂泊在北上廣的人們來講,重要的不是逃離北上廣,而是逃離開之後,要去哪兒,要過怎樣的生活,是否就一定比北上廣過的更好,才是更重要的事。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個故事,主人公在逃離北上廣之後,不僅找到了一片適合自己的世外桃源,更重要的是,改變了自己命運的同時,造福了更多的人。

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吧,或許能對正在迷茫中徘徊的你,有所啟發。

我身後工位的東北青年Leo王,消失了一周。

 

他請了年假。但沒人知道他去了哪兒。

 

微信不回,朋友圈停更,連女盆友也一起消失。

 

老闆生怕他是想不開離職了,小心翼翼打去電話,得到了「沒事,都好,周一來」的回覆。

 

周一,這廝準時出現了。神採奕奕,卻沒有縱慾過度後的頹廢;精神矍鑠,就是渾身上下黑了一個色號。

 

「你到底幹嘛去了?」同事們打聽著。

 

「上我姥姥他們堡(讀作普)子裡種地去了啊。」Leo王挖著鼻孔。

 

逃離北上廣啊。

 

「咋這麼想不開?瞅你曬的。」我學著他的口音,「想度假,遠有大理,近有莫幹山,不行你還可以出國啊。」

 

「咋說呢,去度假,白天睡覺晚上酒吧,除了吃就…咳咳。也就新鮮一兩天。」Leo感慨的說,「我就想換一種生活。你不老說只想關心糧食蔬菜麼?糧食蔬菜你腳下,風裡面絕對沒有PM2.5味兒,低頭能看見棉花似的黑土,抬眼一望無際的莊稼,你就在離自然最近的地方,多好。」

 

聽他說的,我也有點恍惚——沒什麼鄉村記憶的我,對自然,卻總有這種印象:不能是純粹的荒山野林,太冷清;也不是民宿古鎮,疏離感太強;只有是農田,那裡是自然與人類社會的交界,給人莫名的歸屬感。

 

「那你怎麼回來了?」我開玩笑。

 

「鄉下哪能真比城裡好啊。」Leo一臉嘲諷,「但是偶爾,總想換換。」

我也想換換。

 

我認識一名索尼派駐中國員工。他老家很有名——在誠哥動畫裡被隕石砸了的飛驒市。他的假期,大多數消耗在跑到老家湖邊的小房子裡劈柴,餵雞,做木匠。

他跟我講,假期回到鄉下去,是日本白領的慣常做法。

 

有時,我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可一來我沒有鄉下親戚,二來真正的中國農村,也並不是那麼好去——比如廁所。

 

更重要的是,我們心中的田園牧歌,是一種奢侈的願望。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完全不可能有這樣的地方;而真正的自然,去一次的代價又過於昂貴。

其實,這對我們自己來說,還尚可接受;讓人真正難過的是,你無法向孩子解釋,真正的世界,不是鋼筋水泥,也不是觸不可及的森林荒漠,更不是城市中被馴服了的綠化帶。

 

所以,今天我要給你們說一個非常「貴」的地方。那裡有我說的一切——你想要的,只屬於你自己的無暇世界。重點是,這地方,離你很近。

 

就在上海,你信嗎?

 

從上海市區出發,向西南沿著滬渝高速走,不到60公裡,差不多50分鐘的車程,你就能看到它們——大片大片的水田。

 

這裡,是一個上海男人——老梅的精神角落。

梅雁航,曾經的哈藥集團三精製藥上海大區老總,現在,則是上海自在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總負責人,受上海市青浦區政府的支持,在上海水源保護地裡的一萬多畝土地上,種大米。

在這裡,老梅要用最天然的方式種出最天然的大米。

作為上海水源保護地,供給著上海兩千萬人口的飲水,禁止汙染嚴重的工業生產,農業要求也極其嚴格。從而,它滿足了你對「自然」的一切要求——乾淨的水,土地,空氣,同時,又是自然與人接觸最緊密的方式,農田。

更為重要的是,它就在你身邊。你去一次,車程不到一小時——可能比你上班時間還短。

老梅對這片稻田的要求極為苛刻。

「我在這裡種大米,是為了給孩子吃的。」老梅直言,「上海男人有三怕:老娘,老婆,女兒。前面那倆,我以為只要拼命賺錢,就算是回報他們了。可我女兒出生時我才發現,我錯了。」

十幾年前,老梅有了一個女兒。在欣喜的同時他發現,以一個製藥人的專業眼光審視,上海市面上賣的大米,沒有一款,他敢給孩子吃。

「你知道中國大米是怎麼長出來的嗎?從他們種下去第一天開始,就是不停的打藥,超量施肥。」

「我去考察安徽的一塊農田時,他們正好剛打完一遍農藥。」老梅說,「你在田裡面走,就能看到,滿地肚皮朝天的蟲子、青蛙,甚至是老鼠。」

 

「這還算好,畢竟是要保證產量,沒辦法。可工業汙染,尤其是鎘汙染,早就把中國的農業毀了。」

我清楚,他說的沒錯。長江流域,珠江流域,中國大部分的農業區,早處於一種被工業包圍的狀態。農村的空氣並不比大城市好多少,水源則更糟——近三十年電子工業的發展,讓鎘汙染富集在江河下遊——一種極容易被穀物吸收,可以在人體內潛伏長達30年的骨骼、神經、肺、腎多種奇怪疾病來源,卻極容易被穀物吸收。

想想孩子們每天吃的米飯,再想想老梅的話,我感到毛骨悚然。

 

這些,自然不是老梅想要的。他要把稻米,恢復成最原本的面貌。

不能有汙染——所以老梅選擇了這塊長三角最乾淨的土地裡最乾淨的那一塊,郊野公園。

 

不能用化肥——於是老梅把農業生產恢復到最原始的面貌,輪作綠肥加上農家肥。

 

不能用農藥——於是老梅從海南運來虎紋蛙,一種比本地青蛙體型大、吃得多的蛙類除蟲,並不忘越冬回收以防造成生物入侵。因此,他把大米取名叫蛙稻米。

十年來,老梅便成了上海的都市傳說:一個男人,為了他的三個女人,在郊野公園裡種大米,而且是手工除草插秧,青蛙除蟲,綠肥輪作的那種。這十年裡,人們發現,郊野公園以及周邊的生態環境,受老梅稻田的影響,愈發恢復——喜鵲、白鷺和各種說不出名字的鳥類成群結隊。

 

女兒吃上了他自己種下的大米,同時,他的大米熱銷於上海各大進口商超——沒人在意20多元一斤的價格——對於在上海近郊用那樣原始的方式種植的大米,這太便宜了。更多的人,對他是羨慕而嫉妒:近在咫尺的田園牧歌和一小時車程就能到達的私人農莊,誰,都想得到。

老梅的稻田裡,隨處可見的白鷺

 

但老梅並沒有想止步於此。

今年,上海市青浦區人民政府,向老梅的蛙稻米集團母公司現金投資近4000萬,給了他充分的政策支持,更是讓涉及蛙稻米流轉土地的練塘、金澤、朱家角三個鎮以農業合作社名義入股,成為蛙稻米一員,以保證整個蛙稻米項目的長久運行。

這,給了老梅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他能拿到更多土地了。

他清楚,每個人心中,其實都有這樣「不切實際」的願望——一片沒有工業和化學侵蝕的土地,一汪捧起就能直接飲用的水源,動物自由漫步,糧食和蔬菜以他們本來的樣子生長。而你,就安心地看著他們。

 

老梅決定,以3000元1/3畝(約等於220平方米)的象徵價格,「出售」郊野公園稻田一年的擁有權。

 

也就是說,你只需要用3000塊,就可以得到一塊,屬於自己的、乾淨的土地。同時,上面長著的水稻,也是你的。

 

每月平均消耗,不到300塊;得到,全上海乃至長三角最乾淨的土地、水源、空氣、大米。

 

你不用再尋找,就在上海,周末就可以帶著朋友、愛人,或者只有自己,一個小時的車程(可能比你上班短),來到這片瀰漫稻花香的土地。

 

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在地裡揮灑汗水。

 

你也可以在招待客人時,拿出一包上面有你專屬印記的大米,低調地嚇他們一跳。

 

老梅還打算在田地四周安放攝像頭,讓你隨時可以在家裡看到你的土地。

 

你想要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嗎?如果你也有那樣的想法,可以點擊閱讀原文或刷二維碼去看看。我想,你絕不會失望。


相關焦點

  • 「北上廣」悖論:為何我們會被吸引,卻又想逃離?
    「北上廣」,人們曾經趨之若鶩的目標,無數人背井離鄉來北上廣拼搏發展,可現在的人們,似乎有另一種呼聲,他們想要逃離「北上廣」,他們渴望回歸鄉村田園。「逃離北上廣」這個標題幾乎每隔幾年就會重回人們的視線當中,從當初人們都嚮往著去大城市大展拳腳拼搏一番,到現在的逃離「北上廣」現象,人們的心態思維似乎正悄悄地發生變化。「為什麼我們會被城市吸引?」
  • 被『逃離北上廣』吸引的人,基本上根本逃離不了北上廣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獎池的地方就有控制——不是說新世相出不起30張機票錢,也不是說運營人員就一定得把票給了朋友,誰都想讓自己的活動得到最大化傳播吧?要是能邀請梁朝偉參與了『逃離中環』,我估計新世相能直接內定一張倫敦的頭等艙往返送他去餵鴿子?30張機票要都給了中關村碼農不得哭死,在Github裡交流說走就走的感想嗎,反正在飛機上也能碼代碼?二.
  • 天天喊著逃離北上廣,我剛好多買了張機票,你最想去的目的地是哪?
    兩個月前,我在造洋飯書上發了一篇《天天喊著要逃離北上廣,為什麼我們不滾遠一點?》
  • 你逃離北上廣的時候,香港年輕人正忙著移民臺灣
    你逃離北上廣的時候香港年輕人正忙著移民臺灣-又到年關,多是離別。每年到這個時候,就有成千上萬的人選擇「逃離北上廣」,回到老家或者二三線城市,開始一段新的生活。當大陸年輕人逃離北上廣的時候,香港的年輕人,正忙著移民臺灣。臺灣,一直是香港人移民的熱門選擇。香港人移民臺灣的熱潮有幾個階段,一個是80年代末,那一年移民臺灣的香港人達到歷史高峰,3000多人。
  • 拒絕帶節奏,逃離北上廣真的有用嗎?
    還記得前不久(其實很長時間了)的逃離北上廣嗎?帶你去一個其他的城市,換一種方式看看別樣的世界。 我想了想,這根本不叫逃離! 有一位日本導演拍了一種逃離,拍得太好了。他就是矢口史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逃離東京,隊伍擠滿高速公路。
  • 那些在北上廣流浪的情侶,後來都怎麼樣了?
    「每天糾結在生存線上,你說哪還有什麼精力去愛?」現在人已經不再糾結「大城床or小城房」, 「逃離北上廣」這五個字,也不過是一種生活選擇和心理狀態,買一張火車票就能實現。今天,志醬收集了4個北上廣愛情故事,不知道在這些別人的故事裡,會不會有你的感同身受?
  • 逃離北上廣的那群人去哪裡了,這三個城市是首選,有你家鄉嗎?
    近些年來,一些新的一線城市成了年輕人的新目標,因此大多數年輕人紛紛逃離了「北上廣」,回到家鄉,並沒有選擇前往這三個城市,分別是杭州、武漢、成都,北上廣深是中國最繁榮、經濟發展最好的地方,但住在這三個城市的人是否快樂呢?
  • 逃離北上廣之後,你有勇氣繼續做戲嗎?
    編按:四天前,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中都出現了「逃離北上廣」這個標題。離開生活節奏過快的三個城市,而且還有人給你買機票,承諾幫你請假,好像是筆划算的買賣。但也有喜歡劇場的朋友無奈地說,如果離開了北上廣,可能就看不了什麼戲了——邀請的國外戲集中在北上廣,原創的國內戲很少離開北上廣,其他城市的劇場設施不完善,觀眾素質還未培養起來,能聊得來的劇場夥伴也很難找到。總結起來便是:我們擁有廣闊的土地,卻很少有人敢在一片荒蕪中開始耕種。
  • 天真的社畜,正從北上廣逃往杭州
    來源:穀雨數據-騰訊新聞(ID:guyudata) 撰文&數據:榆木、行者、陸不吝 一夜之間,逃離北上廣去杭州,成為了一部分年輕人新的潮流。 「上周還在約吃飯的北京朋友,這周已經堵在了西湖邊,倔強地發著『在杭州找回生活』的朋友圈。」
  • 你想賺錢,請先值錢!
    過去的終將過去,不用矯情的去懷念。未來的終將到來,不用矯情的去期盼。人的意志不會改變時間的步伐,命運只會也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2019年的主題只有一個,賺錢。其實,哪一年的主題不是賺錢呢?我們用最犀利的手法,透過現象抓本質,搞清楚賺錢之前的那個問題。
  • 在臺灣,你想好要去哪烤肉了嗎?
    又到了烤肉的季節,你想好要去哪烤肉了嗎?在經過網友們的熱烈推薦後,臺北最推燒肉店的名單出爐啦!一共有6間燒肉店上榜,不愧是有在關注美食的吃友們,推薦的每間小輯都覺得很可以,快來看以下名單有沒有自己的愛店,這個季節就來這吃肉吃起來!名氣響亮有多家分店的胡同,愛吃燒肉的人一定都知道,品項是採單點方式,還有貼心的桌邊服務讓你不用自己烤,真的只要動口就好!
  • 五一連休5天 你想好去哪玩了嗎?
    五一連休5天 你想好去哪玩了嗎?時間:2020-11-26 19:3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年放假安排出爐!五一連休5天 你想好去哪玩了嗎? 轉眼間又到年底了,還有三十幾天,我們就將迎來2021。
  • 做創業規劃創業前先想好準備做什麼 想創業,先鋪路
    俗話說得好:《要成功先發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瘋,而是充滿激情、不顧一切的去努力,去拼博。在拼博的途中,不管遇到多少風雨都要咬牙堅持,無論山有多高水有多深,都要咬牙前進,前進,再前進。面對困難,你不能考慮是否能走過去,而是不顧一切向前衝,你要堅信自己一定能過去,然後你才能過去。如果你沒有信心,底氣不足,那麼先輸給了自己還談什麼戰勝困難。
  • 《伯納黛特你去了哪》:林克萊特與女主角一次共同的逃離
    今年,林克萊特攜手「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帶著新作品——《伯納黛特你去了哪》和大家見面了。《伯納黛特你去了哪》以15歲小姑娘Bee的視角,講述了她媽媽伯納黛特在一家人準備前往南極旅遊之前突然神秘失蹤的故事。
  • 如果可以,我想請你來泰安逛一逛!
    平日裡往返於辦公樓和家之間,兩點一線的生活總會讓人疲勞,而旅行就像是生活的調味,短暫離開常居的城市,去感受另一城市的風景。如果可以,我想請你來泰安放空一下......
  • 我在微博上關注了幾個「微商」,從他們身上看到了「逃離北上廣」的曙光
    逃離北上廣去做微商@米酒夫人 馬豔輝在逃離北上廣這件事上的行動力,比大多數參加了去年新世相活動的城市中產都要高。師範大學畢業的她之前在上海做環保產品的銷售,主要是向工廠銷售有毒有害氣體的報警器。在上海的生活是冰冷而快速的,每天起床像打仗一樣的刷牙洗臉,然後擠上地鐵上班。兩點一線的交際圈除了公司的同事之外就只是工作上的客戶關係。
  • 《親愛的自己》陳一鳴「逃離北上廣」,是對是錯?
    其實在現實生活裡,所謂逃離北上廣,確實是很多年輕人所要面對的一個艱難抉擇。既然如此,如果陳一鳴當真離開上海回到老家,那麼在事業上的不適,也一樣會讓他後悔當初做出的選擇。
  • 繼逃離北上廣後,又逃離工廠,我們能逃到哪去呢?
    昨日,中青評論發布了一文:《寧送外賣不去工廠 年輕人「拋棄」的究竟是什麼?》,今日被人民日報轉載。當代年輕人陷入一個生態怪圈為什麼說是一個生態怪圈呢?咱們先思考一個問題:工廠希望年輕人去參加實體經濟建設,但是工資待遇如何他們心裡是有數的。但是當代社會年輕人的處境卻是很尷尬,因為絕大多數工廠的男性青年們都已經到了適婚年齡。
  • 聽說逃離北上廣的都去開客棧了?
    有個朋友留言說,小白,我再也不想整天忙忙碌碌,忽略了自己的生活,可是現在社會生活節奏這麼緊張,我們面對的壓力都很大,我的夢想是去山清水秀的地方開一家客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我不知道到底怎樣才能有勇氣放棄眼前的一切,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嗯~我覺得你的夢想真的特別好,我也很嚮往。如果你哪天真的開了客棧,記得一定要邀請我去住兩天。
  • 《解憂雜貨店》「新世相式」的營銷試驗:不用逃離北上廣,線上找到解憂人?
    作者/劉卉  編輯/曹樂溪從逃離北上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