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紀錄片竟說「大米」是最糟糕的食物?!到底怎麼吃才對?

2020-11-17 健康界

前段時間,BBC一部2014年的紀錄片《The World’s Best Diet》突然翻紅,片中盤點最健康到最不健康飲食的50個國家,其中提到馬紹爾群島的島民超重和糖尿病發病率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並將矛頭直指他們日常飲食中的「大米」及廉價罐頭食品。

中國也是把「大米」作為主食的地區,據了解,大量食用會引起血糖驟升,好在國人飲食結構中包含了大量的蔬菜,才不至於在紀錄片中被「點名」。這個記錄片同時也讓我們正視一個問題:「大米」會是最合適的「主食」嗎?

血糖大幅波動會讓身體各部位受損

據祈福醫院內分泌科劉峰副主任中醫師介紹,我們人體的血糖一直在變動,尤其餐後1小時的血糖升高最快,隨後回落。血糖異常或糖尿病患者建議一天血糖最高和最低值相差 3 mmol/L 以內為好,超過 6 mmol/L則是血糖波動大。

血糖長期忽高忽低、不穩定會導致人體血管受損、腎臟和視網膜細胞受損、損傷神經、胰島 β 細胞分泌功能下降等,像糖尿病人出現低血糖就十分危險,會導致昏迷,誘發心梗、卒中等,救治不及時,還會有生命危險。

其中,餐後血糖急劇增高,餐前低血糖,就是導致血糖波動的主要原因。

控制血糖大波動,調整飲食很關鍵

控制血糖大幅度變動,首要條件是:控制飲食。從內分泌的角度,可將食物分為三大類:低血糖生成指數食物、中血糖生成指數食物和高血糖生成指數食物。低血糖生成指數食物是胃腸停留時間長、釋放緩慢、餐後血糖峰值較低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數GI<55。中血糖生成指數食物指餐後血糖峰值介於低血糖生成指數和高血糖生成指數之間的食物,55≤GI≤70。高血糖生成指數食物指進入胃腸後消化速度快,吸收完全,餐後血糖峰值高的食物,GI>70。

GI數值越高,升血糖速度越快。

從血糖生成表指數可以了解,大米的血糖生成指數(GI)是78~90,屬於高血糖生成指數食物。血糖異常(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他們本身胰島素分泌異常,血糖代謝紊亂,如果食用了高血糖的食物,並且達到一定數量,則可能引起血糖的大幅度波動,血糖長期不穩也會引起一系列的身體損傷。

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表

警惕:高GI、「假無糖」和「不甜的食物」

除了高血糖食物會引起血糖大動蕩,日常還藏著兩個高血糖的「隱型劊子手」,一個是吃起來不甜的食物,另外一個就是聲稱是無糖的「無糖食物」。

吃起來不甜,其實是高糖食物

有些食物本身吃起來不甜,卻是容易引起血糖波動的高糖食物,例如薯類食物,速溶的豆奶粉、藕粉、核桃粉等,精細米麵,酸味的果脯零食,還有部分水果如火龍果、獼猴桃、柚子等,這些食物雖然吃起來不甜,但不甜不等於低糖,例如獼猴桃含糖量達到10%。

現在正值冬天,大家喜歡圍坐一起打火鍋,糖尿病患者不要忽略火鍋帶來的血糖變化,應該儘量選擇清湯鍋底,醬料最好稀釋一下,少放香油、辣醬油等調味品,少吃含澱粉的丸子、土豆、粉條等,多吃蔬菜、菇類,也不宜吃太飽,碳酸飲料儘量不喝。

「無糖」食物不一定就安全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無糖食品一般指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葡萄糖、麥芽糖、果糖等的甜味食品,但可能含有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麥芽糖醇、甘露醇)等替代品。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無糖或不含糖」是指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於0.5克。

所以,無糖食品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糖」,吃多了同樣會引起血糖升高,此外,這類型糖醇包含在各類我們日常食用的精製米、面,餅乾、糕點等食物中,也是會引起血糖大變動的「兇手」。

要血糖穩如泰山這樣吃

很多血糖異常(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問,那日常該怎麼吃,才能保證血糖穩如泰山,劉主任說,主要是吃動平衡。

合理控制攝入能量

每餐碳水化合物攝入佔45-60%,脂肪佔20-30%,蛋白質佔15-20%,還要攝入豐富維生素及礦物質,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飲食上注意以下原則:

1.白米飯可以吃,但注意主食定量,粗細搭配,全穀物、雜豆類佔1/3;

2.多吃蔬菜、水果適量,種類、顏色要多樣;

3.常吃魚禽,蛋類和畜肉適量,限量加工肉類;

4.奶類豆類天天有,零食加餐可選堅果、酸奶等;

5.清淡飲食,每日食用鹽不超過6g,烹調用油25-30g,足量飲水,限制飲酒;

6.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注意進餐順序;

7.注意自我管理,定期接受個體化營養指導。

每天合理運動

可選擇太極拳、慢跑、快走、廣場舞等有氧運動,每天每次20~60分鐘。每周至少5次中等強度身體運動,避免久坐。

一進一出兩平衡,就不怕血糖「搞搞震」了!

相關焦點

  • 大米怎麼選怎麼吃更健康?記住這4種方法挑選好大米
    大米是中國人最常見的主食,然而很少有人會認真想一想:吃什麼米飯更健康?米飯怎樣吃才更健康呢?五個標準是什麼,這五個標準到底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只有標了這五個標準的大米才是好大米?大米怎麼選、怎麼吃才更健康?
  • 大米真的是不健康飲食嗎?
    近來,朋友圈、各種微信群都在傳一個「BBC紀錄片盤點全球最不健康飲食方式」直指「大米」是最糟糕的食物。
  • bbc出品紀錄片大貓,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
    bbc出品的紀錄片,往往都是花費數年時間打造的稀世精品,每一部都口碑炸裂,讓人大開眼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大貓。同樣是史詩級的作品。從世界最小的可以放在手掌上的鏽斑豹貓、膽敢單挑鱷魚的美洲虎,殘忍屠殺企鵝的美洲獅,以及喜馬拉雅山頂神出鬼沒的雪豹。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進來,絕對是一部鑑貓寶典,貓奴們的頂級盛宴。
  • 大米天天吃,怎麼儲存你真的知道嗎?
    對於南方人來說, 大米是我們每天必備的主食, 家裡囤著幾袋是常有的事兒, 不過廣東潮溼天多,食物容易黴變, 怎麼分辨大米是否變質?
  • BBC紀錄片《有序與無序 Order and Disorder》講述人類對能量與信息的認知史
    > 導演: Nic Stacey編劇: Nic Stacey主演: 吉姆·艾爾-哈利利 / Annabel Troost / Janet Anders類型: 紀錄片
  • 溫馨提示:你吃的東北大米不一定是五常大米!
    「太多人吃過五常大米卻又沒吃過五常大米。」這句話看似是病句,說的卻又是事實。很多人吃過產自五常的大米,但卻沒吃過真正的五常大米。畢竟「五常大米」是一個品牌,也是一個品種。而最主要區別特性的方面包括:產量、蛋白質含量、口感、支鏈澱粉、直鏈澱粉含量、適應性等等。稻花香2號我們詳細說稻花香2號,畢竟這個品種才是如今能扛得起五常大米名頭的。五常當地也有其他品種,但大面積廣泛種植的是稻花香2號,官方命名是五優稻4。
  • 超大福利|你最想要的BBC紀錄片資源
    網站:https://www.laojilu.com/category/bbc 而對於存在死刑的,到底是否應該尋求使犯人儘量無痛甚至愉悅的行刑工具? 這部紀錄片在全球各地取景,為的是模擬古生物最適合的生活環境,但是在06年那個時代可能技術不成熟(當然可能也是經費不夠),模擬史前生物的CG有種5毛特效的感覺……但這並不影響整部記錄片的觀感,整部紀錄片風格輕鬆活潑,每次找回古生物後都會有不同的小麻煩,他們會一起運用生物學相關知識帶領觀眾一起去解決,十分有趣。
  • 爆紅的「BBC人體實驗」,真相到底是什麼?
    Sugar VS Fat>到底說了什麼?》起因是一篇名為《BBC人體實驗:雙胞胎醫生一人吃糖,一人吃脂肪,最後誰變胖?》的文章在朋友圈裡熱傳,聲稱顛覆了全球對肥胖的認知。這部2014年由BBC出品的紀錄片,為何會突然爆紅中文網絡,實驗可信嗎?《較真》為你查證。
  • 口碑爆棚的BBC紀錄片,到底是怎麼拍出來的?
    正在騰訊視頻獨家熱播的三部BBC紀錄片《大貓》《假如動物會攝影》和《奇蹟之地》,備受好評。那麼接下來,我們還能看到哪些神片?前天的分享會上,有一個讓人驚喜的消息。4月份,又一部BBC力作《NaturalBornRebels》將於觀眾見面,年內還將有多部頂級BBC紀錄片獨家上線。
  • 五常大米市場價格,十幾塊錢和幾十塊錢,到底哪個公道?
    那麼五常大米市場價格,到底多少才是最公道的呢?關於價格方面的問題,這些年見過很多玩概念的大米。比如說富硒大米,比如說鹼地大米,比如說有機大米,比如說鴨田稻。只要沾上這幾個字,那這大米就不得了了,在五常大米的品牌上再胡吹一通,價格就上了天。少說幾十元一斤,多了的上百塊錢一斤,此類現象屢見不鮮。我真想問一句,這到底是做大米還是炒房子炒股票?那麼這些到底是什麼鬼?
  • 吃了30 年大米,才知道保存大米這麼簡單,放1年也不生蟲發黴
    大米是經過稻穀碾壓脫殼而成的,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是一種不可缺少的食物。我們平時吃的大米都是屬於細糧,但是這個大米根據長相還有大米粒的質量分為,粳米,秈米還有糯米三大種類。我們平時吃的大米就是粳米還有秈米這兩種。
  • BBC紀錄片盤點全球最不健康的飲食方式,中國人中了好多箭……這說的是你嗎?| 二馬薦賞
    (因為傷口幾乎無法自己癒合,只能把破損的手腳截掉)那麼這裡的人吃什麼呢?第一樣東西我們都很熟悉,那就是中國人最基礎的主食:大米。不過當然,並不是說吃米飯就會讓你得糖尿病、然後截肢,還沒那麼嚴重。馬紹爾群島的飲食問題還有很多其他方面。(但是大米確實不是一個很健康的食物,後面會講。)
  • 這部接近滿分的BBC紀錄片,到底是怎麼拍出來的?
    已經看過這些故事的人可能會疑惑:這些鏡頭到底是怎麼拍出來的?為了捕捉到這些珍貴的鏡頭,製作組也花了不少心思,他們花費了三年去撰寫劇本,其中所有內容都是有動物行為學作為支撐的。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頻繁被大家轉發的精彩鏡頭的幕後故事吧~小海鬃蜥逃脫蛇口這段被公認為這一季裡最精彩最驚險的畫面。其實在拍攝小海鬃蜥和蛇的時候,攝製組根本沒想到那隻已經落入蛇口的小海鬃蜥最終可以脫險,製片人伊莉莎白懷特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全程緊張,嚇得用手捂住了眼睛。當然,從蛇口順利脫險這種事是非常撞大運的,整個拍攝過程中,他們只遇到這麼一次。
  • BBC頂級紀錄片丨《人類宇宙》1~3集
    導演: Stephen Cooter主演: 布萊恩·考克斯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http://www.bbc.co.uk
  • 永遠的鄉愁|BBC 紀錄片《中國新年:全球最大慶典》
    今天伊秋水來介紹一部紀錄片,這是一群被中國春節震驚的老外的誠意之作,非常值得一看!★紀錄片2分鐘介紹連結:http://www.liontv.com/Our-Work/Specialist-Factual/Chinese-New-Year
  • 借一部紀錄片,帶大家「食物浪費」
    今天,魚叔就借一部紀錄片,帶大家「食物浪費」。《食物浪費的故事》Wasted! The Story of Food Waste一開始,影片就擺出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全球生產出來的食物,最終有三分之一都被浪費。
  • 武則天喜歡吃蟑螂?這部《糟糕歷史》所講述的歷史,真的很糟糕
    《糟糕歷史》預告圖澳大利亞華人看到的內容出自《糟糕歷史》2015年播出的第六季第二期。節目中有近兩分鐘時間的內容與中國相關——一段旁白引出了中國的內容,「……而在同時期的中國,人們供奉給女皇武則天的食物,怎麼形容呢?真是讓人難以置信啊。」
  • BBC神級紀錄片聚焦蝗災
    據媒體報導,此次蝗蟲入侵是肯亞7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也是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25年最大規模的蝗災。蝗災的場面到底有多可怕?在當下,國內已經鮮少見到大規模的蝗災。但在紀錄片《地球脈動2》中,BBC的製作團隊就用超高清4K攝影機,拍下了馬達加斯加的蝗蟲大軍。
  • BBC紀錄片 |《蘑菇的魔力 The Magic of Mushrooms》,帶你發現妙不可言的真菌世界
    官方網站: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41m6fh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4-04-25(英國)片長: 60分鐘又名: 菌類的魔法 / 蘑菇的魔力劇情簡介為蘑菇著迷的理察·佛提,探索神奇的真菌世界,揭開它們進化的神奇故事
  • BBC紀錄片盤點全球最不健康的飲食方式,一些中國人看完太心塞了...
    文 | 梅園西牆的王半仙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滬江英語」(ID:hjenglish),原文首發於2018年10月6日,標題為《BBC紀錄片盤點全球最不健康的飲食方式,中國人中了好多箭……這說的是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