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碗熱乎乎、香噴噴的早餐擺在附近,你願意火速起床嗎?最近,第三季《早餐中國》開播了,還是熟悉的配方:每集幾分鐘,拍一家有當地特色的早餐店。這部曾經號稱要拍攝100集的紀錄片,終於快要實現當初的願望了。
沒看過這部紀錄片的你,一定和我一樣不解:早餐不就是一杯豆漿、兩個包子或一碗粥、幾碟小菜的事嗎,還值得拍成紀錄片,而且還拍了100集?是的,《早餐中國》不但拍了近百集,第三季豆瓣評分還創新高,飆升至9.1分,高於前兩季。一檔只關注早餐的美食類紀錄片,憑什麼口碑炸裂?
說到底,它的底座是中國,一個聞名於世的美食天堂。地域的遼闊、食材的豐富、口味的多元、烹調的多樣,決定了中華飲食文化不僅是一種生活,而且是一種美學、哲學。從東北到江南,從西北到中原,從華中到華南,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每一個地方有每一個地方的風味特色。即便是早餐,簡樸而不簡單、繁多而不繁瑣,不論是山西蔭城的豬湯、河北河間的驢肉火燒,還是黑龍江哈爾濱的豆腐腦、陝西渭南的豆腐泡,或是廣東汕頭的豬血湯、江蘇南京的皮肚面,都是當地人念念不忘的人間美味,伴隨許多人長大。早餐裡不僅有美味,還有人文關懷,一碗早餐就是一抹鄉愁,無論人在何處,只要見到家鄉的早餐,心靈就找到了家鄉。
紀錄片不僅從味蕾中激發人們對早餐的美好回憶,還戳中不少人的「痛穴」。許多年輕人,尤其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每天都非常忙碌,晚上工作到深夜,早上掐著上班的點兒起床,對早餐十分敷衍,甚至根本不吃早餐。很多人幾年都不吃早餐,快把早餐給忘了。都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要數早餐了,正所謂「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餐吃少」,不吃早餐不僅有損健康,更讓幸福感打折。從這個角度上說,《早餐中國》用人間煙火味喚醒年輕人,喚起他們對早餐的記憶,實乃好事一樁。
但願年輕人在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後,每天爭取早些起床,在早餐店前停下匆忙的腳步,感受每個清晨氤氳在美味早餐裡的溫情與幸福。
(廣州日報評論員 連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