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骨遠端骨折佔所有鎖骨骨折的10%–30%,鎖骨遠端骨折不癒合率達40%,延遲癒合率高達75%。Neer和Craig依據骨折與喙鎖韌帶及肩鎖關節的關係將鎖骨遠端骨折分為三型。其中I、Ⅲ型屬於穩定型骨折,治療上已較明確,保守治療。
相對不穩定的Ⅱ型骨折,手術治療已證實為可行辦法。因鎖骨近端變形力與遠端小骨折塊限制固定強度,使得手術固定具有一定難度。文獻報導很多固定方法,臨床結果、術後併發症及翻修率不一。美國學者Peter S介紹一種固定Ⅱ型鎖骨遠端骨折新方法,發表在近期的J Orthop Trauma上。現編譯如下,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所需要固定材料:鎖骨遠端鎖定接骨板、suture-button(鈦質的)。
第1步:肌間溝神經阻滯麻醉後取沙灘椅位,沿皮紋取縱向切口自鎖骨上到喙突,長約5cm,皮瓣厚度至深筋膜;肩鎖關節上插入腰椎穿刺針,以免損傷肩鎖關節;三角斜方肌筋膜沿鎖骨長軸切開,暴露骨折端;剝離鎖骨上三角肌前束附著部,以能觸及喙突基底。
第2步:外展上肢,按壓鎖骨近端臨時復位骨折;放置鋼板合適位置並保證喙突上方處預留一孔,鋼板近端上一枚3.5 mm普通雙皮質螺釘固定,遠端暫不固定(如圖1)。
圖1
第3步:牽開器牽開兩側,注意保護神經血管,如腋神經、血管,肌皮神經、臂叢神經外側束等;2.4 mm導針通過預留孔自鎖骨上打入喙突基底,再4 mm空心鑽沿導針鑽入鎖骨與喙突基底部,取出導針,一根軟線(flexible wire)自喙突基底部穿過,空心鑽引導suture-button(如圖2)穿過骨隧道,確保懸吊小鋼板在喙突基底部固定可靠,紐扣位於鋼板上。
圖2
第4步:安放suture-button可靠位置後,再次通過上肢外展、擠壓內側鎖骨復位,牽拉收緊suture-button,使得紐扣緊貼鋼板表面,透視見復位滿意,打5個結固定suture-button(如圖3)。
圖3
第5步:復位鉗維持下遠端骨折塊鎖定釘固定,剩餘內側螺孔打打入普通皮質螺釘(如圖4),再次透視滿意後常規方法關閉切口。
圖4
術後懸吊制動6周,不允許主動活動上臂;術後2周開始被動活動包括前伸、外旋等;術後6周後限制負重(5 磅)直到12周,期間視骨折癒合情況決定主動運動。
作者採用上述方法治療6 例鎖骨遠端Ⅱ型骨折,平均骨折癒合9.6 周(8.4–11.6周),電話平均隨訪15.6 月,ASES、SANE、PSS評分均在95分以上,此外患者自覺肩部運動無影響;無一例患者出現術中、術後併發症。
僅1例患者因內固定疼痛但無後遺症要求取出內固定,2例患者有內固定疼痛,但不足以取出內固定;術後50%患者(3例)出現睡覺有些困難,但全部患者恢復術前工作。(如圖5)
圖5 28歲男性 患者術前,術後及術後12周X片
作者認為該固定手段可實現動態固定,而不用擔心鎖骨切割suture-button,此外無需常規取出內固定物,避免二次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