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此篇文章昨天首推,因標題和內容有一些小問題,所以重新編輯後再推送,原推文會刪掉。給大家閱讀造成不便,深感抱歉!
讀過金庸大俠《倚天屠龍記》的朋友,應該記得裡邊有一個橋段,那就是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這六大門派分別是少林派、武當派、崑崙派、峨嵋派、華山派、崆峒派,代表了名門正派。在國內玻璃纖維行業裡,也有六大門派。這六大門派憑藉自身超強的實力,控制了玻纖行業80%的產量。七顆龍珠一碰頭,可以召喚神龍。而他們一碰頭,基本也可以「呼風喚雨」。而振石集團的前身是桐鄉石門鎮東風布廠,1973年元旦前後拉出第一根玻璃纖維。經過20年努力,到1992年玻纖產量為1000噸。
從1973年的第一根玻璃纖維,到2008年產能(60萬噸)世界第一,巨石也足足奮鬥了35年。可見,帶頭大哥並不是一蹴而就,也要潛心苦練才能坐上冠軍寶座。(更多巨石解析,詳見:【長言】為何巨石玻纖的每一次漲價,都能一呼百應?原因是……)
試問有多少企業,可以像巨石一樣專注於業務,並為之付出35年+呢?
泰山玻纖全稱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是中國中材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以經營無鹼玻璃纖維繫列產品為主,總部位於泰安。
泰山玻纖的前身泰安市複合材料工程籌建處成立於1992年,1997年國內第一條萬噸無鹼玻璃纖維池窯生產線投產運行,2001年債轉股成立泰山玻璃纖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加入中材集團,中材股份成為全資控股股東。
泰山玻纖的產能佔比雖然不及老大巨石,但也達到了一半,有16%。簡單換算一下,2019年的產量大概有八十多萬噸,離百萬噸還有一丟丟距離。
泰山玻纖與巨石玻纖在市場上存在競爭關係,但深挖一下,他們還有一層非比尋常的關係。泰山玻纖由中國中材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控股,而中材股份和中國巨石的大股東,又同為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股權關係圖/(圖:長弓俠)
通過這張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巨石與泰山之間的關係,它們幕後的大股東其實都是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說巨石與泰山其實是穿同一條褲子的兄弟。由於兩者在玻璃纖維業務板塊具有重合之處,2017年曾傳聞中國巨石與泰山玻纖將進行重組合併。
官方回應/(來源網絡)
能否合併?目前看官方的回覆非常官方。但鑑於兩者業務的高度重合,又同屬一個大股東,在業務方面未來很大可能會做出調整。一旦整合敲定,對於中國玻纖行業來說又是一重大裡程碑事件,兩者的強強聯合一方面可以減少惡性競爭,但同時也將加劇行業的壟斷。
泰山玻纖是否會和中國巨石合併,板上釘釘還是不被看好?留給大家想像的空間……
重慶國際(CPIC)全稱重慶國際複合材料有限公司,名字帶上國際兩字,顯得特別有大格局。在國內的產能佔比也不賴,與泰玻一樣16%,就算走出國門也可以拿到10.2%,在世界產能比賽中與泰山玻纖並列第三。
CPIC前身為重慶玻璃纖維廠,成立於1971年。1986年引進國內第一條直接法生產玻璃纖維池窯,1991年重慶國際複合材料有限公司成立,重慶玻璃纖維廠持股70%。1999年重慶玻璃纖維廠將所持CPIC股權轉讓給雲天化,雲天化成為CPIC最大股東。
CPIC下設北美公司、歐洲公司和香港公司3家銷售子公司,在重慶、珠海、常州以及海外的巴西、巴林、美國建有生產基地,玻纖紗年產能突破90萬噸,玻纖布年產能達到2億米。
不管是規模、產能、產品性能及品牌影響力,CPIC確實對得起「國內三巨頭」這個稱號。
CPIC的大股東雲天化集團為A股主板上市公司,而CPIC作為雲天化的龍頭企業之一,一直有上市的打算。以目前CPIC的實力,確實有登陸資本市場的能力,至於何時會IPO,目前官方暫無公布。
有資本加持的CPIC,是否會更具有國際範,值得大家期待一下……
山東玻纖,有些朋友會把它和泰山玻纖混淆,因為它們都在山東。正所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山東玻纖全稱山東玻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大股東為臨沂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臨礦集團於1992年進入玻纖行業,最初用「坩堝球法」工藝生產玻璃纖維。2006年前後,總產能徘徊在1萬噸左右。
2008年1月臨礦集團整合多家企業,成立了山東玻纖複合材料有限公司,籌劃分三期建設四條「池窯法」玻璃纖維生產線。第一條3萬噸中鹼池窯拉絲生產線於2008年春開工建設,用時9個月,創造了當時玻纖史上工期最短、投產最快的記錄。
2011年山東玻纖與美國原絲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ECR高性能纖維生產技術,在產品差異化的基礎上,實現了技術上的高端化。
2011年起公司開始組織實施改制上市工作,於2013年12月22日召開股份公司創立大會,整體改制為山東玻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9月3日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資訊】又一家玻纖企業成功上市,市值高達28億,但上半年利潤卻……)
山東玻纖的佔比雖然只有個位數7%,但今年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加上近期玻纖行情一片大好,後續的發展非常值得期待。
四川威玻,全稱四川威玻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創立於1957年的威玻,當時還是威遠糖廠,專業製糖22年。隨後3年,又改成了造紙廠,然後才進入到玻璃行業。
1987年,威玻年產4000噸玻璃球生產線竣工。1994年,玻璃球年產量提高到10萬噸,成為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玻璃球生產基地。不知大家小時候玩過的玻璃球彈珠,是否出自這裡。
2002年,威玻第一條池窯拉絲生產線投產。隨後幾年,多條池窯生產線陸續竣工、投產,憑藉二十多萬噸的產能,一躍成為六大門派之一。
最近幾年威玻不單立足於國內市場,其玻纖及製品也遠銷海外市場,並於2011年在泰國建廠,主要生產短切氈。另外已經規劃在泰國建立5萬噸級別池窯,正在修建中。除了主業玻璃纖維及製品,威玻還有玻纖複合材料(frp)、玻璃球、改性工程塑料等眾多產品。
六大門派中,最會玩的當屬威玻。你絕對想不到,開始的時候,它是一家製糖廠。
長海股份,全稱江蘇長海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長海股份的前身是常州市長海玻纖製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於2000年5月,主要產品有短切氈、溼法薄氈、複合隔板三大類。
2006年成立常州市新長海玻纖有限公司,2007年3月新長海投資2500萬美元的「年產3萬噸特種玻璃纖維池窯拉絲」項目全面開工,同年11月正式點火,2008年3月實現正常生產。開啟了生產玻璃纖維紗的新篇章。
長海股份於2011年3月29日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成為六大門派中第二家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
2012年8月長海股份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取得天馬集團(原建材二五三廠)29.41%股份,隨後多次增資,最終天馬集團成為長海股份的全資子公司。
據其2019年的年度報告中披露,2019年玻璃纖維及製品產能是20萬噸,約佔全國總產能的4%,排名第六。
長海是從玻璃纖維製品,逆嚮往玻璃纖維發展。證明只要業務做得好,上下遊都可以開拓。
自2000年以來,我國的玻璃纖維一直處於高速發展。從上世紀50年代引入初期的一無所有,短短幾十年的發展卻後來者居上,成為了產量世界第一。其中,有不少先輩們付出異於常人的努力,才能夠取得今天如此驕人的成績。
雖然產量已經世界第一,但也應該看到某些產品技術含量的不足,如何加強技術層面的追趕,需要從業者們深思及努力。
隨著生產規模越來越大,前期成本投入巨大,加上技術要求越來越專業,而國家政策上又有一些限制,造成行業的入門門檻越來越高。生產的高度集中,造成了如今寡頭壟斷的格局。
排名前六的企業,產能佔比高達80%,再看「三巨頭」的產能佔比更是高達64%。
過度壟斷,會造成寡頭隨意操縱價格,從而導致下遊客戶毫無自主權。壟斷也會影響企業的發展,容易安於現狀,缺乏再度創新的動力,從而影響技術的突破。畢竟靠產量奪得的天下,很容易就丟掉的。
《倚天屠龍記》中,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名義上為各自門派中人報仇,實際上卻想探得金毛獅王謝遜的下落,奪得屠龍刀。登上權力的頂峰,號令武林。六大門派看似團結,實則各懷私心,最終一敗塗地。反觀明教,最終得了天下。
自古以來,得人心者得天下!
參考資料:
1、各企業官網及歷年年報
2、《新工業時代》——秦朔解讀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創業史
微信又更新規則了,為了防止社區的文章推送被埋掉,復材人看文章後記得順手點個「贊」和「在看」!記得設置星標!常讀歷史文章!
三連擊,不迷路。三連擊最新教程,戳→→→星標教程
始於2015,致力於複合材料技術的傳遞與分享。來了就是朋友,讓你有所獲,有所得。分享,讓知識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