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埃米爾·利奧波德·史蒂文斯屏風前的少女》,布面油畫,美國肯塔基州速度藝術博物館
中國屏風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兼具實用性和精神性。屏風不僅是家具,同時也是繪畫的媒材,而在這「屏畫」之中,屏風又有何特別之處?其多變的角色和身份又給後來的藝術創作帶來了什麼契機和挑戰?
「畫融於形,形融於境」
▼
屏風不僅是一件家具,還是一種繪畫媒材。漢代以後,「屏畫」開始在繪畫中出現,圖像中繪有人物、山水和花鳥。中國古代許多精彩的繪畫和書法名品,原本都是裱於屏風之上用於室內裝飾。很多時候,屏風中的圖像內容為我們闡釋了屏風功能的多種可能性。
權利與威嚴的象徵
一直來,屏風具有多樣的角色和模糊的身份。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屏風是天子的專用器具,是權力和威嚴的象徵。
《明世宗坐像》,209.7×155.2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的副本
漢代《禮記》中記載,在正式禮儀場合裡,天子應該位於屏風前面南向而立,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中國末代王朝的覆滅。經過一段漫長時間的發展,屏風開始普及到尋常百姓家,成為室內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空間的劃分與延展
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一幅南唐官宦人家的真實生活場景。全卷分為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風為隔界,即聽樂、觀舞、休息、清吹、送別。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南唐
在屏風的作用下,每一段分別成章的同時又相互聯繫,整個畫卷得到統一。難以否認,屏風在起到構圖作用的同時營造了強烈的神秘感,吸引觀眾深入探尋。
馬遠《雕臺望雲圖》,絹本設色,25.2×24.5cm,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在馬遠的《雕臺望雲圖》中,屏風的透視引導我們關注畫中人眺望的方向,那人眼中的風景便成為我們在觀畫時所注意到的焦點。此時,屏風起到了對人物身後空間的阻斷作用,無形中更是延伸了畫面的空間縱深感。不難看出,屏風在做空間劃分的同時,通過對真實情境的重現引發了觀者對自然與生活的思考。
心境和意境的表達
到了宋代,「屏畫」開始變得富有詩意,其內容漸漸承接人們精神與情感的映射。由此,同樣的屏風因為圖像的不同,可能會傳達出不同的含義。
杜堇《玩古圖》,明
杜堇的《玩古圖》將屏風的多種功能融合在一起,前後屏風的內容和差異營造了彼此鬥爭又彼此消解的空間,具有濃厚的身份暗示和視覺隱喻。
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副本
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卷》中出現了「畫中畫」的構圖,畫中屏風內與屏風外的圖像均如真實存在一般,為觀者呈現了神奇的視覺效果和迷幻空間。
屏風從傳統文化的核心出發,暗含了中國人含蓄低調的處世哲學,同時表達了歷代文人墨客對政治與理想的訴求,其形態在衍化過程中體現出生長性、功能性和文化趣味性。
屏風的「海外生長」
▼
屏風在中國傳統文化歷史中具有獨特地位,對國外也很有影響。其良好的功能和強烈的裝飾效果在西方廣受歡迎,被視為東方風情的象徵。
日本長谷川等伯《松林圖屏風》,紙本墨畫,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日本屏風是在中國屏風文化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已經成為日本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松林圖屏風》描繪著浸潤在朝靄中的松林姿態,暗示了空間的悠遠,由此抒發深沉的情感。同時,其留白的創作手法流露出捨棄一切多餘的體悟境界。
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與她收藏的烏木漆面屏風
1910年前後,香奈兒女士(Coco Chanel)和她一生摯愛的亞瑟·卡柏一同發現了東方烏木漆面屏風,並被它的古典優雅所深深吸引,她先後珍藏了多達32面這樣的屏風。2018年,香奈兒全新臻品珠寶COROMANDEL系列是香奈兒首次呈現以東方烏木漆面屏風詩意世界為靈感的臻品珠寶系列。
屏風的現代設計
▼
以往,屏風主要起分隔空間的作用;如今,屏風設計在其基礎上更加重視裝飾性,既需要營造出「隔而不離」的效果,又強調其本身的藝術性。同時,屏風應結合當代空間語言,讓更多人樂於參與到這樣的空間之中,從而傳遞公共價值。
張永和&屏風
張永和《厚薄折》,2009年
觀察建築師張永和設計的屏風《厚薄折》,其厚度從一端的4毫米過渡到另一端的40毫米。光源透過時,屏風出現自然的透明度漸變,產生清晰又模糊的視覺效果,東方禪意蘊意其中。
2012年,張永和延續了他對四合院空間的研究,並在一座四合院的素食餐廳——「京兆尹」餐廳的設計中運用了屏風這一建築元素。屏風由黏土瓦的半圓截面製作,懸掛的八面體屏風創造出了親密飄淼的空間氛圍。
川久保玲&屏風
Comme des Garçons:Paravent no.12,1987年
1987年,日本服裝設計師川久保玲在跨界家具——Comme des Garçons的嘗試中設計了全曲面的椴木屏風,屏風在日式極簡風格的融入下體現了又一種氣質。
榮寶齋西畫館&屏風
在位於北京和平門琉璃廠西街的榮寶齋西畫館改造中,屏風展牆被作為基本語言。在室內現有柱網的限制條件下,空間得到了最大化的呈現。屏風與古典家具一脈相承,呈現出一片和諧、寧靜之美。
更多屏風
BCXSY(Boaz Cohen & Sayaka Yamamot)《三個木屏風》
《三個木屏風》由匠人田中一手打造,採用名貴日本柏木,在形式上採用無規則形狀,探索不同背景、不同工藝的融合,頗有偏離傳統的韻致。
Miranda Vukasovic《金色銅鏡屏風》
《金色銅鏡屏風》由九面銅製圓鏡組成,銅鏡分為粗糙和光滑兩面,可以沿水平軸線自由轉動,九面鏡子由此形成豐富的屏風組合。三個連在一起的可摺疊長方形框架能順應需求而變,成為空間的構成元素,營造出現代而又典雅的氛圍。
該屏風使用特殊的蒸鍍方法,使兩面都成為鏡子。當人站在隔離屏幕前面時,自己的形象和屏幕外的物體隨機反射,隨著觀看視角的不同而改變它們的外形。人在屏風前後行走,人、屏風、光影相互襯託,別有趣味。
nendo《半透明屏風》
屏風對中國古人的政治、文化和生活起著重要作用,有著豐富的內涵與象徵。究其根本,屏風所體現出來的功能和意境與中國人所崇尚的處世哲學如出一轍。
屏風作為千年文化的「見證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東方風情已傳至五湖四海。相信在未來生活中,屏風也將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精彩回顧:
為何日本建築師這麼火?
到底如何把家變得更藝術、更有魅力?
色彩、筆觸是他的生命之光,他畫得如此卓越,為何鮮為人知?
[編輯、文/謝曉玉]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