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童瑤、江疏影主演的《三十而已》,詮釋了什麼叫高開低走。劇集以8.2開分,之後緩慢下滑,但是結局一出,評分便「飛流直下三千尺」,直跌到了目前的7.0。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編劇給顧佳的結局令觀眾失望。
劇集中,為了小家拼力奮鬥的顧佳,不僅遭遇了丈夫出軌,還要在煙花廠爆炸後,賣掉房子為這起事故收尾買單。
就連離婚,都是由許幻山提出。
而那個從出現就被罵到最後的「林有有」,卻只是挨了顧佳一記耳光,之後便離開了上海。
要知道,在正版結局出爐之前,網友們已經帶著無盡的怒火,為許幻山和林有有寫出了包括車禍、絕症、反目成仇、自相殘殺等各類結局。
這些網友虛構的結局,折射反映的正是她們內心的情緒和期待。但編劇偏偏走了另一條路線,不僅讓「林有有」全身而退,還要讓「顧佳」收拾一地狼藉。
不爽、憋氣,成了大多數觀眾看結局時的主要心情,也直接造成了劇集的評分大幅下跌。
對於編劇「林有有是喪失了所有尊嚴離開的。顧佳不是替許幻山還債,煙花公司顧佳也是公司創始人,顧佳需要承擔責任」的解釋,有網友用瓊瑤劇《一簾幽夢》中那句「你只是失去了一條腿,但紫菱失去的是她的愛情」來反諷,稱「顧佳只不過是喪失了車子房子煙花廠,背了一身債,而小三卻喪失了所有尊嚴啊!」
但其實,這個結局才更加貼近現實。網友所期待的「惡有惡報」,不過是「爽劇式」的情緒發洩罷了。
這一點,從一位網友發起的投票就可以看出。
這個「看了編劇回應後,你滿意這個結局嗎」的投票,參與人數約40萬。其中,票數最多的是「不滿意,我還是比較喜歡爽劇」,投票人數達12.9萬。
而持「結局挺現實」觀點的網友,票數約9萬,居於第二位。
換個角度來說,與其說《三十而已》爛尾,倒不如說它「打開的姿勢不對」。
編劇一開始,便用了相當多的篇幅,來鋪墊渲染顧佳、王漫妮、鍾曉芹這三位女主角的與眾不同。她們或者能力出眾、雙商過人,或者自強堅守、有著自己的道德和原則,或者竭盡全力、寧可犧牲夢想也要成全小家。
尤其是童瑤扮演的「顧佳」,漂亮、優雅、堅強、有頭腦,還有為了事業肯拼可搏的決心和勇氣。
拼事業、做賢妻、遭遇挫折而不放棄、撕小三……太颯了,成了觀眾對這個角色的觀感。
這些或「總結」或「劇透」的情節,都給了追劇觀眾一個錯覺——《三十而已》是部爽劇,女性角色將在劇中突破生活的桎梏,成為渾身閃耀著成功光芒的贏家。
當觀眾的觀劇感被引到這個方向時,後面發生的一切就必定會讓他們意外、不滿。
他們無法接受那麼颯的顧佳,怎麼會接手煙花廠的爛攤子,還要等許幻山先提出離婚。那個讓屏幕前的觀眾都恨到想「手撕」的林有有,也那麼揮揮手離開,從此開始新的生活。
按照前面部分裡顧佳的人設,她不該是沉著冷靜,看似按兵不動,實則部下奇局,讓渣男和第三者抱圓兒出戶,聲名財富全部都得不到嗎?之後,顧佳在事業上一路扶搖直上,再遇到一個門當戶對、志同道合的伴侶,夫妻攜手共攀高峰。
最好再安排一場「路遇」,讓事業愛情雙得意的顧佳,偶然間與窮困潦倒、滿身狼狽的許幻山、林有有再相遇。
這樣的結局,好像才是包括那12.9萬票在內的網友們認為正確的、想看的。
因此,《三十而已》的問題,就是前半部分時編劇把人物「架」得太高,埋設的伏筆又不夠有力,致使落差出現時,顯得前後斷裂、邏輯混亂。不僅讓人覺得人設崩塌,結局也讓人意難平。
但話說回來,「顧佳」這個人物整體是統一的。
她有抱負,所以才會為了夢想竭盡全力;
她並不清高,所以為了進入太太圈也會用小手段;
她有家庭觀,所以才會在拼事業的同時,也不忘妻子的本分;
她有真正文化人的克制和操守,所以她再憤怒,也做不出把人逼迫到無路可走的事,即使那個人在大多數人眼裡都是罪有應得;
她有責任感,所以才會在煙花廠發生事故後,扛起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
甚至,最後許幻山提出離婚,也是因為他知道,顧佳做不出這種「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的事,因此離婚只能由他來說。
這一點,證明了顧佳有情。
不得不說,《三十而已》中的「顧佳」,的確是近年來國產劇中極具魅力的一個女性角色。如果編劇在前半部分能稍微「收」著點,或許劇集的口碑不會是現下這般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