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輝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追捧之後,人們對於直播帶貨的看法開始趨於理性,越來越多的信息開始直指直播帶貨的亂象,於是,一場有關直播帶貨的價值討論開始上演。這場價值討論是圍繞著直播帶貨是否真的如同外界所說的那樣神奇展開的,討論的結果就是直播帶貨本身並不像外界所報導的那樣神奇,很多所謂的銷售量僅僅參雜了太多的營銷成分。
既然直播帶貨本身並沒有這麼大的魅力,那麼,為什麼還是會有如此多的人願意參與其中,並且願意花錢買教訓呢,其實,這是人們這麼做的根本原因在於直播帶貨是在某種特殊條件下出現的現象級的事物。直播帶貨的火爆除了它本身有很大的市場需求之外,平臺在背後所扮演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樣是對人們造成誤導的關鍵所在。當人們在直播帶貨的身上遭遇困境,他們對於流量的迷戀和追捧將會被進一步擊垮,從而不得不選擇新的發展模式。
事實上,直播帶貨的底層邏輯是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更加直接,更加全面的商品展示的方式和手段而已,它與傳統意義上的圖文、短視頻並沒有太多的區別。直播帶貨究竟是否能夠帶貨關鍵還是取決於商品與用戶之間的供求能否達成一致,而不是流量的多少。在實際操作當中,人們把直播帶貨看成了一種商品銷售的方式,而不是商品展示的方式,於是,在諸多因素的推波助瀾之下,人們開始想當然地認為直播帶貨就是商品銷售,並且可以銷售出很多的商品。
很顯然,這其實是完全誤解了直播帶貨的本質內涵和意義的。對於直播帶貨的這種片面的認識所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人們簡單地認為直播帶貨就一定能夠帶來銷售,並且帶來很多的銷售。於是,當我們看到直播帶貨無法帶來我們心儀的銷售額的時候,質疑便開始產生。這是人們對直播帶貨從追捧開始懷疑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我們單純的把直播帶貨看成是商品展示或品牌推廣的一種便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因為商品展示或品牌推廣的目的是帶來傳播的最大化,而不是銷售的最大化。
直播帶貨從一開始在宣傳的角度和定位的角度上其實已經發生了偏差,我們看到有關直播帶貨的宣傳通常是將重點落腳在了銷售額上,動輒上千萬,破億,甚至幾十億的銷售額最終變成了人們對於直播帶貨的唯一印象。另外,直播帶貨還將它與流量相掛鈎,認為只要流量足夠多就可以帶來銷量,最終把直播帶貨變成了另外一個流量獲取的方式和手段。當越來越多的名人、明星開始在直播帶貨裡翻車,直播帶貨儼然已經成為檢驗名人、明星流量是否真實地試金石。
當人們開始將直播帶貨不斷神話,其實直播帶貨已經脫離了它本身應該具備的功能和作用,當直播帶貨無法帶來人們心儀的東西時,人們便會對它開始質疑。筆者始終認為,客觀理性地看待直播帶貨,正確給直播帶貨以定位,遠比把直播帶貨看成是一個流量獲取的方式和手段更加實際。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抵消人們對於直播帶貨的盲目樂觀,同樣讓直播帶貨本身的重點真正落腳在它應該落腳的地方。
有關直播帶貨的報導多半是和銷售額相關的,無論是平臺方還是品牌方都是如此。於是,人們開始簡單地認為所謂的直播帶貨必然可以帶來銷售額,而對於那些本身就坐擁海量流量的名人、明星同樣如此。除了名人、明星之外,產生於直播帶貨的網紅們更是如此,特別是以薇婭、李佳琦為代表的標籤化網紅的出現,更是讓人們開始將直播帶貨本身與流量和銷售量綁定在了一起,一場有關直播帶貨的神化過程開始上演。
如果我們僅僅只是把直播帶貨看成是一種全新的商品展示方式和產品推薦方式的話,其實,或許人們並不會對直播帶貨有太多期許,而一旦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將直播帶貨與銷售和轉化綁定在一起的時候,未來證明直播帶貨本身強大的帶貨能力,一場有關銷售額的角力開始上演。當這種以銷售額為終極目標的泡沫無法持續的時候,直播帶貨便開始跌落神壇。所以,我們在看待直播帶貨的問題上或許真正要做的是要回歸本心,回歸直播帶貨本身的意義。
直播帶貨的本質在於直播,而非帶貨
現在,很多人提及直播帶貨會不斷吹噓直播的帶貨能力,這其實對直播帶貨本身的發展來講並沒有任何的益處,甚至還有可能對直播帶貨的發展帶來傷害,當下直播帶貨遭遇到的質疑和困境,正是由於人們將直播帶貨本身與帶貨深度綁定在一起,而忽略了直播本身所導致的。真正讓直播帶貨回歸直播本身,讓帶貨變成一個衍生於直播本身的存在,而不是直播的終極目標,才是真正讓直播帶貨可以長期、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真正認識到這一點,我們還需要從直播帶貨本身說起。其實,所謂的直播帶貨,是人們探索直播商業化的一種方式和途徑,除了帶貨之外,直播其實還有很多的商業化的方式。只不過是我們將帶貨的這個功能進行了放大,所以,我們在看待直播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帶貨而已。其實,除了帶貨之外,直播還有很多的功能和屬性。
秀場、競技、深度體驗等諸多的行業其實都可以通過直播來呈現,因此,我們在看待直播帶貨的問題上應該從直播本身出發,真正通過直播來改變傳統行業的商業運作流程,創新新的用戶運營方式,實現線下和線下的統一和融合。當這一切完成之後,我們再去談直播帶貨,這個時候,直播帶貨其實就是擺脫了對銷售的依賴,真正回歸到了它應該回歸的位置上。如果一味地吹捧直播帶貨的能量,甚至徹底把直播帶貨變成了一種營銷的手段,所謂的直播帶貨或許已經失去了本心,開始被無限制地神化了。當直播帶貨被神化之後,所有的一切都會變形,甚至連它最基本的原始和奧義都被淡化掉了。
真正回歸直播本身,真正優化直播本身,真正讓直播變成一個多功能,多作用的存在,才是真正確保直播帶貨可以長久持續發展的根本。一味地強調帶貨,一味地吹噓銷售,忽略了對直播本身的優化和商業模式的探索,等到所描繪的美好藍圖無法實現的時候,所謂的直播帶貨或許只能淪為一個笑柄。
直播帶貨的本質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過程
直播帶貨的崛起和火爆,背後有很深的流量爭奪的邏輯存在。在很多時候,直播帶貨其實扮演了一個流量爭奪的工具。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到以淘寶、京東、蘇寧為代表的電商平臺與抖音、快手為代表的新流量平臺之間的暗自角力,在很多時候,直播帶貨其實變成了大型的中心化的平臺不斷將流量固定在自身平臺上的一種方式和方法。這其實是與直播帶貨的本質是完全相悖的。在我看來,所謂的直播帶貨其實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過程,它將原本聚焦在頭部平臺上的流量,下沉到了一個個B端用戶,甚至是小b用戶的手中,通過對他們進行賦能,實現了商品更好地轉化。
在直播帶貨的實際落地和應用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的是以直播帶貨為出發點的流量的新聚集和新爭奪,最後直播帶貨不再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過程,而是變成了一個再度進行中心化的過程。這一點,我們在不同的流量平臺,不同的商家之間所打的價格戰、營銷戰等方面可以看到一些端倪。這其實是完全背離了直播帶貨本身的本質奧義,可以肯定的是,這種方式必然會把直播帶貨帶入到發展的死胡同裡。
告別對於直播帶貨的神化,真正讓直播帶貨回歸到一種相對理性和客觀的發展階段裡,我們才能真正讓直播帶貨的功能和作用發揮到最大,甚至可以說,我們不再簡單地吧直播帶貨看成是一個衍生於電商的存在,而是真正變成一個打通電商時代和新零售時代的橋梁和紐帶。對於直播帶貨來講,這種發展方式或許要比單純地、狂熱地吹噓和透支流量更加長久。
直播帶貨的終點不在帶貨,而在於對產業上遊的深度改造
縱觀當下的直播帶貨行業,幾乎所有的玩家都把帶貨看成是直播帶貨的終點,因為按照他們的理解,只要把貨賣出去,直播帶貨的使命和任務就算是完成了。其實,按照筆者的理解,直播帶貨的終點絕對不在於把貨賣出去這麼簡單,直播帶貨把貨賣出去僅僅只是一個開始,以賣貨為切入點,我們對上遊的產業進行深度改造才是更加具有想像力的地方。
當產業的發展從消費網際網路時代進入到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階段之後,整個行業面臨的發展痛點和難題已經從改造C端用戶的消費行為和習慣轉移到了改造B端用戶的生產方式和方法的身上,真正找到改造B端的方式和方法比一味地撮合和透支流量更加持久。而藉助直播帶貨,我們可以真正實現B端和C端的無縫對接,上遊廠家可以知道他們的用戶真正需要什麼樣的產品,真正喜歡什麼樣的推廣方式。基於直播帶貨,B端用戶其實可以找到一條真正正確的發展方向,並且真正可以打開一個全新的發展新世界,通過對行業端進行深度改造來實現新的發展。
所以,直播帶貨的終點絕不在於帶貨本身,而是在於它對於產業端進行的深度、全面的改造。通過改變B端的生產方式和方法,我們可以找到一種更加貼合實際的發展道路。這才是直播帶貨真正應該扮演的角色。前段時間,我曾經在一篇文章當中把直播帶貨定義成為數智化的切入點,通過直播帶貨,真正意義上的B端用戶的數智化時代才算是真正來臨。
不要在一味地吹噓直播帶貨的帶貨能力,而是要尋找到對上遊用戶的改造方式和方法,或許才是直播帶貨真正擺脫電商時代的影子,真正進入到新零售時代的關鍵所在。對於一直苦於無法找到新零售的切入點的玩家們來講,以直播帶貨為切入點,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一味地神化直播帶貨,而是需要不斷給直播帶貨加入新技術的元素,不能讓直播帶貨是一個建構於傳統技術之上的存在,當我們不斷給直播帶貨加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元素之後,直播帶貨的意義才能跳出傳統電商的牽絆,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直播帶貨是一個綜合體,而不是獨立王國
我們在思考直播帶貨本身的時候,通常會簡單地把直播帶貨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存在,忽略了它與產業上下遊之間的打通和聯繫。從表面上看,直播帶貨是孤立存在的,實際上,直播帶貨是一個與外部行業深度融合和緊密聯繫的存在,更多的時候,直播帶貨並不是一個獨立王國,而是一個綜合體。
直播帶貨不僅有經銷商和消費者,還有平臺方、SaaS服務商等諸多元素,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理順這些元素和個體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將不同的元素和個體的功能和作用發揮到最大。當我們真正找到打通直播帶貨的不同個體和元素的方式和方法的時候,所謂的直播帶貨才能真正變成一個打通不同流程和環節的方式和方法,而不再是絞盡腦汁去收割用戶的方式。
當直播帶貨真正以生態化的角度來看待自身定位的時候,我們現在所強調的帶貨就會不再是一個營銷味道很濃重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真正可以滿足用戶新需求,真正破解上遊發展困境的存在。這個時候,我們便不會對直播帶貨有所神化,而是可以真正讓它回歸到真正應該回歸的角度和方向上來,從而真正讓直播帶貨不再只有帶貨,而是可以變成一個可以持續且長久發展的存在。
人們對於直播帶貨的質疑源自於人們對於它的不斷神化,最終把直播帶貨從簡單的商品展示方式變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的存在。當然,對於直播的功能和屬性的想像並沒有錯,錯誤在於我們為了獲得流量不斷誇大它的功能和作用。此刻,所謂的直播帶貨其實已經背離的它的本心,進入到了一個喪失自我的全新階段。真正讓直播帶貨回歸本心,並且在此基礎上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式和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將它和流量綁定在一起,只有這樣,直播帶貨才能跳出怪圈,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新階段。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行業研究專家。長期專注行業研究,累計發表財經科技文章超400萬字。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資訊,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