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大躍進」這個行業的未來需要糾偏

2020-12-20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藍科技

如同漲潮般的直播帶貨,浪花拍擊迅猛卻也迅速衰退。

我們回看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直播帶貨成為了拯救眾多中小企業的「救命稻草」。在為農戶打開了「生命」通道、銷售額「破億」等等強烈的宣傳下直播帶貨便開始了飛奔。

的確,這裡也創造了無數的「神話」,前有李佳琪、薇婭的現象級帶貨、後有羅永浩、眾多娛樂明星的流量入局,一時間,直播帶貨風光無限。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電商直播超400萬場。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0億,較2018年底增長1.63億,佔網民整體的62.0%,預計2020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9000億元以上。

但是,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追捧過後,隨著疫情的不斷好轉,消費者購物選擇的多樣化以及人們對於直播帶貨的看法開始趨於理性,越來越多的信息開始直指直播帶貨的亂象。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在線電子商務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被調查消費者中有37.3%的消費者在在線購物過程中遇到產品質量問題,但只有13.6%的消費者遇到了維權投訴。

另外,在今年618購物節之後,中消協發布了一篇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報告顯示,在6月1日至6月20日共計20天監測期內,共收集「618」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6488460條,日均信息量32萬餘條,其中有關直播帶貨的負面信息就有112384條。

直播帶貨的「槽點」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直播帶貨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證照信息公示義務;部分主播特別是「明星主播」在直播帶貨過程中涉嫌存在宣傳產品功效或使用極限詞等違規宣傳問題;產品質量貨不對板,平臺主播向網民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直播刷粉絲數據、銷售量刷單造假「殺雛」;售後服務難保障等等。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出現,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直播帶貨營造的是一種衝動消費的氛圍,即便是頭部主播也有高達30%的退貨率,腰部主播的退貨率甚至高達70%,由於中小商家沒有高利潤率支撐,無法負擔頭部主播的要價,不得不選擇腰部主播,而腰部主播的轉化率較低,退貨率很高,導致「翻車案例」很多;另一方面,對於直播來說,現有的監管方式主要是事後監管,違法被追究的機率小,一些主播抱有僥倖心理,大肆銷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產品等。

也是基於此,隨著直播帶貨行業亂象的不斷顯現,直播轉化能效的不斷被質疑,直播帶貨也漸漸進入了下半程。在消費者購物選擇多樣化、網絡購物日趨理性之下,對於品牌、主播以及平臺來說,都要深刻認識到自身在這條賽道上的生存邏輯。

走偏了的直播帶貨

其實,對於直播到貨來講,在藍科技看來,其最主要的是直播而並非帶貨,帶貨不是直播的最終目前。雖然我們見證了很多通過直播帶貨所讓人們所熟知的主播,但是在對比千萬主播時,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所熟知的主播只不過是滄海一粟。而恰恰是這千萬分之一的成功,讓很多人在提及直播帶貨時都在吹噓直播的帶貨能力。然而,這對於直播帶貨本身並沒有任何益處。更會讓消費者在極大的希望之下,所承受更大的心裡落差,並對於直播帶貨這個行業越來越看扁。

另一方面,對於品牌而言,在直播帶貨方面,最主要的目的則是促進銷量進而盈利。但對於直播賣貨而言,促進成交的最終一步則是「價格」。因為,對於普通的消費者而言,能夠走進網絡直播間從而進行產品的支付購買,主播的個人魅力僅僅是第一步,最終促成交易並支撐銷量的完全是因為低價。

其實,在我們日常網絡購物進入直播間時我們會發現,「全網最低價」這幾個字是我們在主播以及直播間中最常見的字眼。不論是為交朋友的新晉主播羅永浩的第一次直播時,還是薇婭、李佳琪。之所以他們的人氣能夠如此之高且成交量極大,除了其個人魅力之外,也是因為,在他們的直播間可以拿到比其他渠道更低的產品。

但這對於品牌商家來說,並不是什麼好的事情。在直播間進行商品低價的售賣,對於品牌而言,雖然是一種很好的促銷形式,但絕不是長久之計。因為,對於品牌來講,商品的附加值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家品牌長期以低價的形式進行產品的售賣,必然對於自身的品牌形象的附加值產生嚴重的影響。畢竟,品牌的紅利往往都產生在溢價方面,而直播帶貨只是一種渠道。如果品牌只是在直播帶貨方面,賺到了銷量而損失了品牌溢價以及盈利,那為什麼還要選擇直播帶貨的方式呢?以百雀羚「爽約」李佳琪為例,這其中,自然有百雀羚自己的問題,但作為一家知名品牌,自然評估過直播帶貨的優劣,藍科技認為,上述的這些問題,也許也是百雀羚當初「爽約」的原因之一。

其實,不管直播帶貨有多麼火爆,最終都要以各方的利益得到滿意而收場。對於消費者而言,就是想用低價買到超值的產品;直播和平臺利用粉絲來為自身帶來收益和流量;品牌商家利用直播帶貨來獲得銷量、盈利以及品牌塑造。

然而,如今卻是消費者得不到想要的貨品、商家無法獲得相應的收益,只有主播憑藉銷量提成和坑位費,平臺收割了流量賺的盆滿缽滿。

正所謂,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在三方循環、兩方幽怨的直播帶貨上,究竟以後還能有多大的聲音呢?

 

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該投稿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千尋專欄立場。轉載請註明投稿人姓名並附上本文出處(千尋專欄)。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千尋專欄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行業未來監管政策須跟進
    「人社部將『直播銷售員』設為新工種,間接反映了『直播帶貨』在後疫情時代推動經濟復甦起到重要的作用,更是摸索出區別於廣告營銷、電視導購的另一種互動性更強的銷售新模式,帶貨面更廣、受眾更多,也更受消費者歡迎。」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蒙慧欣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知名藝人紛紛加入直播帶貨行業,你對直播帶貨怎麼看?
    隨著羅永浩,劉濤,汪涵等知名藝人紛紛加入直播帶貨行業,給直播市場增加了更多的可能。在4月1日晚,羅永浩為小米10手機,石頭掃地機器人等直播帶貨。在5月4日,汪涵為「春蕾計劃」做直播帶貨,效果相當好,「秒完」18萬斤荔枝。
  • 直播帶貨需「祛火」升級
    7月26日,正在工作室內研究直播帶貨方案的太原短視頻創業者孫啟夢笑著說。本月初,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了9個新職業,其中「網際網路營銷師」下新增的「直播銷售員」引起了關注,這意味進行直播帶貨的網紅們有了正式的職業稱呼。
  • 「直播帶貨」紅利期已過?下一個紅利行業是它,未來將成大趨勢
    現在直播行業興起,帶貨直播就是時代給予的風口。不管是最初開網店的那批人,還是最早開始做直播並且已經成為頭部主播的人,都是抓住紅利的代表,比如李佳琪和薇婭,都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並邁入了新的階層。大家都知道人都是逐利的,看到一個行業火爆之後,都紛紛湧了進去。
  • 直播帶貨下半場:監管愈加嚴格,行業趨於規範
    直播帶貨的興起,讓無數人湧入這個低門檻的行業,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20日,中國上半年電商直播超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40萬,觀看人次超500億,上架商品數超2000萬。 機遇之後,直播帶貨的風向出現變局 進入下半年,在不同的平臺之間,直播帶貨都出現了不小的問題,頻頻翻車、首秀即巔峰再秀一落千丈成為了部分流量平臺的直播常態。
  • 一場帶貨破千萬的家裝直播,緣何引發直播電商行業熱議?
    相比於薇婭等頭部帶貨主播,這一數據在其它快消品等行業看似平平,但其高達近900元的客單價,刷新了直播帶貨的客單價之最,在家裝、房產、汽車等幾乎被認為直播帶貨不可能成功的重度垂直行業裡,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以至於引發行業熱議,不少人驚呼直播要變天了。這一標誌事件也意味著行業在下一階段必然要升級至新的裂變。問題來了,這個催生新增長的方向是什麼?
  • 「直播帶貨」要涼?馬雲:2020又一紅利行業風靡,未來5年成趨勢
    每一次商業紅利,都是圍繞著人產生的,2000年,網際網路還沒有那麼普及時,只是開始興起,新的商機就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隨之而來的就是電商的出現,而近兩年來,最火的莫過於是短視頻及直播帶貨這兩種了,我們拿出手機隨便看些消息,都能看到短視頻的各種各樣的廣告。但這也不是一勞永逸的,當直播帶貨變得飽和之後,還會有什麼樣的「暴利行業」出現呢?
  • 告別鼓吹與神化,直播帶貨需要回歸本心
    如果我們僅僅只是把直播帶貨看成是一種全新的商品展示方式和產品推薦方式的話,其實,或許人們並不會對直播帶貨有太多期許,而一旦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將直播帶貨與銷售和轉化綁定在一起的時候,未來證明直播帶貨本身強大的帶貨能力,一場有關銷售額的角力開始上演。當這種以銷售額為終極目標的泡沫無法持續的時候,直播帶貨便開始跌落神壇。
  • 這個節目用25個明星「帶貨」經歷,揭示了直播行業的酸甜苦辣
    ,讓很多人開始眼紅「帶貨主播」這個職業。其實並不是,哪怕對於自帶流量的明星來說,直播帶貨也沒有普羅大眾想像的那麼容易。她們既然來到這裡,選擇「主播」這個陌生的行業和職業重頭開始,其實是很需要勇氣的。其實是指女性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應該活出自己的精彩,自己的人生,不需要被任何人定義。
  • 薇婭和李佳琦同框:與董明珠辯主播帶貨優勢 談直播帶貨未來
    對於主播行業的未來走向,李佳琦表示,如果主播所有人還是拼命只打最低價的話,那這是一個很容易被淘汰的行業。李佳琦認為自己是一個可以給品牌賦能的人,李佳琦說:「給品牌賦能就是一個產品從工廠,從一個企業家心目當中做成一個產品是從0到1的過程,那自己在做的事情是讓這個產品從1到N,因為我可以讓這個品牌一直走下去。」
  • 「直播帶貨」紅利已過?馬雲:又一新行業出現,未來5年將成趨勢
    網際網路還未興起的時候,人們的需求都集中在實體店裡;而從2000年開始,網際網路逐漸興起,於是商機和需求由線下轉移到了線上,電商的雛形開始形成;而近幾年,直播帶貨又逐漸成為了新的商業趨勢。那麼問題來了,當直播帶貨市場飽和後,下一個紅利行業又會是什麼呢?其實馬雲早就有所透露!
  • 「直播帶貨」下一步
    張生理了理思路說,對於企業店播的場景要做到有策劃、有故事、有內容,參與直播的主播,要懂產品、會互動、親和力好;對於達人直播則要求以內容策劃為先,單純的直播賣貨的形式是拒絕的;此外,還需要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互動平臺上增加與粉絲的互動。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做好產品外包裝的創意設計,儘量做到以創意驅動直播價。
  • 羅永浩都開始直播賣貨了,這個行業火大發了
    而後又逐漸增加了遊戲直播——廣告帶貨的模式,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講,這是一種「粉絲經濟」,買賣雙方都局限在一個特定的圈子內,消費行為也並非是直播時的消費,更多是一種視頻/直播完成之後的轉化,所以這種帶貨很難「出圈」,與目前的直播帶貨也具有極大的不同。
  • 明星帶貨頻繁「翻車」,還能看好直播行業嗎
    要問2020年電商界的行業熱詞,那麼直播帶貨一定是那個最火爆的詞。雙十一期間,薇婭直播間銷售額53.2億元,李佳琦直播間銷售額38.7億元。直播帶貨就像一個新鮮出爐的蛋糕,各路人馬紛紛加入了瓜分蛋糕的隊伍中,各大明星也逐漸開始直播帶貨。
  • 直播帶貨轉化差-直播間熱度差-你需要學習直播運營了
    2020年初的一場疫情加速了直播經濟的發展,在其他企業哀鴻遍野的時候,也有些企業和個人趁這個機會賺得盆滿缽滿。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直播帶貨的效果和力量,從傳統的點對點的面銷成功變成點對面的銷售場景。今後每個企業的直播也許都成為了標配。
  • 直播帶貨,窮途末路?
    前淘寶直播運營負責人趙圓圓說,「疫情催熟了直播,讓電商直播往前邁了一大步,但本來這個小孩就念初中念得磕磕巴巴,是小學生水平,你非要說他是個天才,去念初中他跟不上。」吳曉波認為,直播帶貨處於野蠻生長期,600%的複合增長,亂象叢生。
  • 屢屢翻車的網紅明星帶貨直播:未來的路還能走多遠?
    大家都知道,現在網紅和明星直播帶貨,已經成為一個新的銷售風口,一些大網紅和明星一場幾個小時的直播,銷貨動輒上億甚至幾個億,比一些中小型商場一年的銷貨額還要多,難怪現在那麼多人都投入到了直播帶貨這個行列。
  • 長紅學院一個新手怎麼做直播帶貨,抖音直播帶貨需要什麼條件,抖音...
    淘寶總裁在「2018看中國」論壇上表示「直播已經可以帶來年度千億級別的成交額,已經不是點綴,而是未來商業模式的主流 。」 抖音、快手直播也相繼發力,直播賣貨的案例一次又一次的打破常規。 除了草根主播、網紅主播,越來越多的明星也開始投身直播這個藍海市場,柳巖、李湘、王祖藍、胡可紛紛開始直播賣貨。
  • 央視曝光直播帶貨賣假貨,觸目驚心,行業亂象如何破解?
    調查發現,這些假冒商品主要流向網絡直播帶貨銷售個體和小化妝品店。 在行業迎來風口發展時,總會有人渾水摸魚,這些場景何其相似,十年以前的淘寶假貨泛濫,五年前的微商人頭竄動,如今直播時代的人生百態,總有人會為了追求快錢而無視法律底線。 另有網友更關心的是,帶貨的主播是誰?平臺有哪些?
  • 電視臺「直播帶貨」避免走彎路!
    傳媒內參導讀:當媒體行業也想要踏足「直播帶貨」這個領域時,我們必須思考,這真的是適合我們的創收途徑嗎?其實這只是一件「皇帝的新衣」,一場虛幻的泡沫!我們可以將它作為媒體服務的手段,卻不能當作創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