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行業未來監管政策須跟進

2020-12-23 中投顧問

   隨著電商直播的爆紅,各地針對這一職業的扶持政策也越來越多。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了網際網路營銷師等9個新職業信息,其中,在「網際網路營銷師」職業下增設「直播銷售員」工種,一經發布就備受關注。據記者了解,這是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頒布以來發布的第三批新職業。

  「人社部將『直播銷售員』設為新工種,間接反映了『直播帶貨』在後疫情時代推動經濟復甦起到重要的作用,更是摸索出區別於廣告營銷、電視導購的另一種互動性更強的銷售新模式,帶貨面更廣、受眾更多,也更受消費者歡迎。」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蒙慧欣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表示,新職業的開發和論證推動,對就業創業也會有帶動作用。

  相對於普通人直播,明星直播因其強大的流量一直備受關注,但是也要看到,網絡直播和傳統的明星代言還是有區別的,明星直播「翻車」也是普遍存在的。

  第一,直播帶貨是個專業技能。人氣值是否等於帶貨力?目前來看,明星、名人、大V直播帶貨「翻車」已不是新鮮事,將粉絲數、影響力轉化變現為亮眼的銷售額依舊是一門學問,吆喝不專業、產品不熟悉、帶貨感不強甚至不能及時轉換與觀看受眾的關係都是其面臨的難題。名人主播的直播目的不是為了凸顯自身名氣,而是快速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帶動銷量,發揮帶貨本質,給予商家更大的利益空間。因此,只有將自身定位轉換為帶貨主播,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包括前期產品選擇、中期宣傳、後期帶貨迎合受眾才能出成績。

  第二,直播帶貨不是「數字遊戲」,回歸理性是關鍵。動輒上億、上千萬的帶貨銷售量甚是奪人眼球,然而亮眼數據的背後,不少被質疑刷單注水。因此,作為主播,終究還是要靠過硬的帶貨能力,銷量注水只會「打臉」,砸了自己的「招牌」,失去消費者的信任,最終得不償失。

  第三,帶貨主播、品牌商收入「兩極分化」。一般而言,帶貨量決定帶貨主播的收入水平,而現在「坑位費」卻成為不少流量主播的主要收入。儘管名人帶貨本身是自帶流量,通過其帶貨不僅可以拓寬品牌的知名度,還可以為商家導流帶動商品銷售量,甚至可以打破品牌商遇到的「尋找流量」的瓶頸。但現在看來並非如此,「坑位費」大於銷售額,那麼是否打開品牌知名度也就成疑了。

  作為「口紅一哥」的李佳琦見證了一種新的工作從無到有,日益壯大。李佳琦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表示,電商直播這個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它發展也就是三四年左右的時間,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主播是參差不齊的,包括直播的形態也是參差不齊的。

  「從近期媒體曝出的抖音、快手、淘寶直播等直播平臺『亂象』來看,目前,直播帶貨行業監管尚未健全,不規範的操作、蜂擁而至的『名氣主播』只會讓行業『開倒車』,更會讓用戶群體流失,未來監管政策也會變得更加嚴苛。」蒙慧欣說。

相關焦點

  • 網絡直播行業迎來政策嚴監管!
    網絡直播行業迎來政策嚴監管!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官網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對頭部直播間、頭部主播及帳號、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帶貨活動進行重點管理,加強合規性檢查。在此之前,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
  • 網絡直播行業迎來政策嚴監管 李佳琦、薇婭們「不香」了
    網絡直播行業迎來政策嚴監管!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官網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對頭部直播間、頭部主播及帳號、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帶貨活動進行重點管理,加強合規性檢查。在此之前,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
  • 羅永浩說做直播如履薄冰 直播帶貨強監管規範加速進行時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羅永浩說做直播如履薄冰,直播帶貨強監管規範加速進行時招商證券在2019年底發布了一份直播電商行業報告,提到2019年直播電商總GMV(成交總額)約超過3000億元,未來有望衝擊萬億體量。
  • 直播帶貨下半場:監管愈加嚴格,行業趨於規範
    機遇之後,直播帶貨的風向出現變局 進入下半年,在不同的平臺之間,直播帶貨都出現了不小的問題,頻頻翻車、首秀即巔峰再秀一落千丈成為了部分流量平臺的直播常態。 直播帶貨,需要的是專業和規範 「直播帶貨」,除了具有主播職能,更有銷售職能,而作為主播就必須對消費者負責。直播帶貨的主播們除了學習播音主持等技巧,提升自身職業技能外,更應該在展現對外服務時,恪守職業道德,學習並遵守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
  • 多部門出臺新規劍指直播帶貨亂象 未來監管只會更嚴
    《工人日報》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直播帶貨市場背後暗藏「黑產」鏈條:點讚、評論、彈幕、轉發,這些流量數據都可以花錢「刷」出來,甚至還可以花錢買觀看量、修改銷量數據。  對此,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網信辦等部門已出臺了監管新規,劍指直播帶貨行業亂象,旨在引導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 央視曝光直播帶貨賣假貨,觸目驚心,行業亂象如何破解?
    有多少這樣的假冒產品通過直播帶貨的形式到達消費者手中。 2020年直播帶貨的熱潮席捲中國電商行業。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的電商直播有1000多萬場,截至3月,中國觀看網購直播的人有5.6億,比去年(2019年)6月增加了1.26億。
  • 專家:慎用《廣告法》監管「直播帶貨」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慎用《廣告法》監管「直播帶貨」近期,「直播帶貨」如火如荼,各大商家陸續進場,雖有商家遭遇主播「帶不動貨」的狀況,但總體上「直播帶貨」依然「火爆」。也正因為如此,也產生了很多新聞報導和分析文章,用《廣告法》來分析「直播帶貨」中各主體的法定義務和責任。
  • 《電子商務法》頒行兩周年 火爆的直播帶貨如何監管?
    不過,在《電子商務法》頒布後,隨著電商行業的創新發展,一系列新的問題也暴露出來,比如監管追不上企業發展速度,部分創新前沿領域存在監管盲區,監管模式與經濟發展的現狀不適應等等。在今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因為疫情而火爆的直播帶貨新業態。
  • 直播行業政策收緊洗牌加速 李佳琦、薇婭們「不香」了?
    網絡直播行業迎來政策嚴監管!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官網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對頭部直播間、頭部主播及帳號、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帶貨活動進行重點管理,加強合規性檢查。  在此之前,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
  • 直播帶貨「大躍進」這個行業的未來需要糾偏
    在為農戶打開了「生命」通道、銷售額「破億」等等強烈的宣傳下直播帶貨便開始了飛奔。的確,這裡也創造了無數的「神話」,前有李佳琪、薇婭的現象級帶貨、後有羅永浩、眾多娛樂明星的流量入局,一時間,直播帶貨風光無限。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電商直播超400萬場。
  • 監管下的直播帶貨還有戲嗎?
    經過大半年的火熱之後,直播帶貨問題頻出,隨著監管跑步入場,直播經濟的B面開始逐漸現於公開視野之下。從汪涵直播帶貨退貨率超70%,到李雪琴親歷直播帶貨造假,再到"糖水燕窩"之後辛巴6198.304萬元的賠償事故,直播帶貨這座"大山"隱隱有些側傾之意。市場監管「跑步進場」,直播帶貨還有足夠的想像力嗎?
  • 剖析直播電商行業:是一時風口還是未來趨勢?
    受疫情影響,從食品、旅遊、地產、家電到汽車等多領域上遊品牌商主動從線下轉入線上直播賣貨,比如復星聯手薇婭賣房、銀泰百貨CEO陳曉東主動直播、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抖音直播首秀等。政策層面,對於直播電商領域的監管基調從2019年的「嚴監管」轉向了「規範發展」。
  • 直播帶貨良性發展還需跨部門監管
    近年來,「直播帶貨」漸成網際網路經濟發展的新風口。據商務部統計,2020年一季度,世界電商直播超越400萬場,各大傳統電商和社交電商平臺紛紛推出直播帶貨模式。受疫情影響,2020年直播帶貨更加火爆。在紅火的背後,消費者反映虛假宣傳、售後無保障、假貨等問題出現,主播、商家、平臺,誰來擔責?直播帶貨中的亂象如何規範和監管?
  • 直播電商野蠻生長帶貨屢次「翻車」,監管趨嚴行業需良性發展
    近期,直播帶貨「翻車」的現象屢見不鮮,可謂前僕後繼。在辛巴承認銷售假燕窩後次日,「交個朋友」旗下主播羅永浩被指在直播間售假。《2020年黑貓投訴平臺涉及直播帶貨問題情況顯示》顯示,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與頭部主播相關的投訴案例就有不少,其中涉及辛巴57件、羅永浩84件、薇婭209件、李佳琦382件。
  • 在監管真空下野蠻生長,是時候給直播帶貨踩腳剎車了
    然而在直播帶貨火爆的同時,由於監管的滯後與缺失也造成了一些偏差,甚至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亂象。而整治直播帶貨行業的種種亂象,糾正這些偏差,關鍵就在於直播帶貨行業中的各個環節都需要被納入監管體系之中,只有監管體系完善,才可能保證大火的直播帶貨行業向健康正面的方向繼續發展。一、企業家、明星、素人紛紛下場,直播帶貨到底有什麼好?
  • 淺談如何勸直播帶貨「好自為之」?
    可以這麼說,馬保國在武術行業中不講武德,那麼虛假宣傳甚至售假的行為對於直播行業來說就是不講商德。 如何勸直播帶貨「好自為之」? 律師:明細責任劃分 購物時保留相關購物記錄 直播電商行業暴露出問題後,我們看到了涉事主體有諸如羅永浩、幸有志式的自罰三杯,但更多的則是投訴無路維權無門。
  • 熊律師說:網絡「直播帶貨」誰來監管?
    抖音、火山、小紅書等短視頻社交軟體等興起,又帶動了「網紅直播帶貨」行業的繁榮。最近「帶貨」的羅永浩開播帶貨3小時交上帶貨1.1億元成績單;更早成名的直播圈「王牌」薇婭同樣在4月1日晚直播,這次賣的竟然是火箭發射服務;另一位知名主播辛巴的得意之徒蛋蛋宣戰老羅,4月1日共計帶貨4.8億元……。我想,這些在先的「成功帶貨明星」必將引發新一輪的「帶貨」跟風。
  • 直播帶貨行業假貨頻出
    供應商這頭則稱,此次「售假」系倉庫操作失誤,錯將針織衫當羊毛衫發出,倉庫成了此次直播事故的「背鍋俠」。網際網路新業態下 直播帶貨賣假貨屢見不鮮隨著短視頻平臺的深入發展,加之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直播帶貨的熱潮席捲中國電商行業。
  • 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 三大舉措嚴打直播行業亂象
    處於風口之上的直播帶貨越來越受到監管和輿論的挑戰,直播行業不僅不是法外之地,更是加強監管嚴打種種直播亂象的聚焦點。近日,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表示將會遵守直播新規,對喜歡自己的消費者負責,更會對直播帶貨運營團隊嚴家規範。
  • 直播帶貨野蠻生長,如何遏止行業亂象
    2020年的大熱詞,「直播帶貨」一定在列。尤其在今年的新形勢下,「直播帶貨」在拉動內需、刺激經濟、創造就業崗位等多領域發揮了重要的正向作用。不過,在直播經濟野蠻生長的背後,行業亂象紛紛浮現,「直播帶貨」淪為「直播帶禍」:直播數據造假、產品假冒偽劣、主播素質低下……針對這樣的亂象,有序治理、規範行業發展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