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困惑?明明睡了一整晚,白天仍然覺得很累,精力不足?近日,上海長海醫院神經內科就遇到了這樣兩位患者。
54歲的張先生是一家物業公司的物業經理。家人發現他最近一年在夜間睡覺時,經常突然從床上坐起來。偶爾還會迷迷糊糊說幾句「閘關了沒」「剪刀怎麼不放好」之類的話後,才躺下繼續睡覺。張先生看似每天都睡夠了8個小時,但白天經常感到頭昏,精力不足,記憶力也受到影響,經常忘記自己剛剛說過的話。
在對張先生進行頭顱MRI、甲狀腺功能等檢查都未發現異常後,長海醫院神經內科為張先生進行了睡眠監測,最終找出了原因。神經內科醫護人員發現,張先生在睡眠過程中反覆出現覺醒(下圖紅箭頭所指空白處),而且微覺醒次數增多。早醒是焦慮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因此,神經內科為張先生進行了心理量表的評估。心理量表結果顯示,張先生HAMA15分(肯定焦慮)、HAMD14分(無抑鬱),被診斷為「焦慮狀態」。結合診斷結果,神經內科對張先生進行抗焦慮治療,經過治療,他的睡眠和記憶症狀都得到明顯改善。
與張先生一樣,35歲的王女士每晚「睡足」8個小時,但近一年來也反覆出現頭昏現象,而且多集中在上午時段。在對王女士進行頭顱MRI以及頭顱CTA檢查未發現異常後,長海醫院神經內科同樣為王女士做了睡眠監測。神經內科醫護人員發現,王女士在睡眠過程中頻繁出現腿動現象,且腿動之後還會出現微覺醒。經過統計,王女士睡眠中周期性腿動的指數為36次/小時。結合王女士日間功能受損等表現,神經內科將王女士的病症診斷為「周期性肢體運動障礙」。通過指導王女士夜間口服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後,其夜間下肢不自主運動頻次減少,睡眠質量得到改善,頭昏症狀也明顯減輕。
「人的一生,大約有三分之一時間在睡眠中度過,另外三分之二的覺醒時段,又或多或少會受到睡眠質量的影響。」長海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畢曉瑩教授表示,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顯示,睡眠障礙是腦血管疾病、痴呆、糖尿病等諸多疾病的重要「導火索」,也是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現。所以,早點發現睡眠障礙病因,並積極進行治療,對身心健康、生活、工作都有重要意義。
如何才能發現和確立患者睡眠障礙的病因?畢曉瑩表示,首先藉助的依然還是患者的描述,不過,這種描述往往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其次,依靠醫生的問診,尋找器質性疾病、情緒障礙、藥物等睡眠障礙的誘因;最後,可以藉助多導睡眠監測,記錄和分析睡眠。通過監測,睡眠會被賦予線條、形狀和色彩,成為一副超現實主義的肖像素描,睡眠障礙也就像是一枚枚形態各異「小痣」,躍然紙上,無處遁形。
「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如保持臥室安靜、整潔,規律作息,常運動等是保障良好睡眠的有效措施。如果通過上述方式,睡眠障礙仍無法得到有效改善,建議至專科門診就診。」長海醫院神經內科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