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三代」接棒種茶:大陸真的有太多機會了

2021-02-27 海峽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

▲臺灣青年曾冠穎拿著自拍杆和手機走在自家茶園裡,錄製短視頻介紹「茶葉小百科」。張金川 攝

「茶葉一般來說,回甘都在這個芽點,香氣都在這個葉子上,大家可以看到我們採摘的標準就是『一芯三葉』,這樣香氣會非常充足……」拿著自拍杆和手機,臺灣青年曾冠穎走在自家茶園裡,錄製短視頻介紹「茶葉小百科」。

層層疊疊的茶園,幾棵蘆柑樹,一間名為「聯邦調茶局」的茶廠,還有正在玩耍的兒子,幾隻小狗幾隻雞……「茶農」的這些生活日常也出現在曾冠穎的短視頻裡。他已經錄製了200多期這樣的短視頻,以此打造自己的茶葉IP——「曾冠穎尋茶」。

「『聯邦調茶局』的名字是我爺爺取的,我不是『007』,而是『003』,因為我是登陸的第三代臺商。」曾冠穎對記者說道。

▲曾冠穎和父親正在茶園查看茶葉生長情況。張金川 攝

曾冠穎一家是臺灣臺中人。1996年,他的爺爺伴隨臺商「西進」潮來到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馬洋溪創業,批量種植臺灣優質水果。不幸的是,遇上兩次霜凍,他爺爺的所有心血化為烏有。

「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2004年,曾冠穎的父親曾永傑帶著他一起來到長泰「接棒」。曾永傑告訴記者,他的計劃是將「花果山」變成梯田茶園。

從起初的「不理解為什麼要這麼辛苦」來這裡,到看著父親的願景一步步變為現實,再到自己接棒掌舵家族茶企努力打拼,曾冠穎現在知道「父親是對的」。

在馬洋溪,600畝茶山上種植了東方美人茶、金白龍茶、紅茶等臺灣茶系列。曾冠穎說:「這份事業,爺爺傳給父親,父親傳給我,未來我也希望傳給我的小孩。」

「登陸」16年,曾冠穎不僅收穫事業,也收穫了婚姻。說起與妻子張文娟因2012年的第四屆海峽論壇結緣,曾冠穎自稱,他們是真正的「從兩岸一家親」變成「兩岸一家人」,是「兩岸融合的受益者」。

出生於漳州市雲霄縣的張文娟愛茶,也熟悉電商。當時,大陸電商正蓬勃發展,曾冠穎也想跨進去,但隔行如隔山,張文娟常和他分享相關的知識、想法。「我們一起探討事業,越聊越情投意合,最後走在了一起。」曾冠穎笑著回憶道。

夫妻倆發揮各自專長,在茶葉生產製作和營銷這一共同事業中相攜相助。2015年,他們以臺灣的「東方美人茶」為基礎,創立電商特供品牌「雅席敬品」,在海峽兩岸打開銷路。

近年來,曾冠穎的茶在網際網路銷售上取得不錯的成績。他常以自己的創業故事,鼓勵臺灣朋友把握機會來大陸就業、創業。不久前,他帶了十幾名臺灣青年到武夷山參加第十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

▲曾冠穎與妻子張文娟因2012年的第四屆海峽論壇結緣,2015年底結為連理。圖為曾冠穎和妻子、兒子一起錄製視頻。張金川 攝

「很多人不知道,臺灣茶是源自福建的,他們這次去都覺得很新鮮。」曾冠穎覺得,臺灣茶商若想在福建發展,首先要了解茶文化、茶的歷史;閩臺茶業融合發展,這是他參與兩岸交流的初衷,也是他認為對兩岸都有益的事。

在曾冠穎看來,武夷山市經營茶文化的理念成熟,這是業界有目共睹的,而臺灣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大陸的市場也是臺灣不可比擬的。他希望做一個茶文創基地,為島內從事茶業、農業文創行業的青年來大陸發展搭一個平臺。

「更厲害的是,茶文化可以藉由『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曾冠穎告訴記者,他的金白龍茶已經遠銷到俄羅斯、澳大利亞、烏克蘭,「大陸是一個跳板,我們的茶葉可以沿『一帶一路』走出去,輸出到世界各地,大陸真的有太多機會了。」

相關焦點

  • 【泰國《星暹日報》】「臺三代」「登陸」種茶 感嘆大陸機會多
    層層疊疊的茶園,幾棵蘆柑樹,一間名為「聯邦調茶局」的茶廠,還有正在玩耍的兒子,幾隻小狗幾隻雞……「茶農」的這些生活日常也出現在曾冠穎的短視頻裡。他已經錄製了200多期這樣的短視頻,以此打造自己的茶葉IP——「曾冠穎尋茶」。  「『聯邦調茶局』的名字是我爺爺取的,我不是『007』,而是『003』,因為我是『登陸』的第三代臺商。」曾冠穎對記者說道。
  • 「臺二代」接棒做實業 電商助力轉型
    【解說】福建漳州是臺胞重要祖籍地,越來越多的臺商選擇在此投資興業,近幾年來,不少的「臺二代」子承父業,接力經營,為臺企帶來新的理念,助推傳統企業轉型升級。  【解說】「必得」五金的展廳內,陳嘉鴻正在整理著公司近年來研發生產的新品。現年36歲的陳嘉鴻12年前從臺灣來到漳州,跟隨父親打拼,並逐漸接棒成為公司的董事長。
  • 「臺二代」紛接棒 福建漳州臺企深耕大陸
    紮根大陸17年,「臺二代」呂孟哲把自己說成了「地道」的「閩南人」。現年56歲的呂孟哲於2003年「登陸」,接力父親在福建漳州創辦的樂器產業。他感慨道,「大陸交通、生活愈發便利。」呂孟哲(右)向客人介紹他的樂器產業。 王東明 攝漳州是臺胞重要祖籍地,越來越多臺商選擇在此投資興業。
  • 臺灣曾氏三代的大陸創業故事:調出兩岸好茶味
    我姓曾,我驕傲,我自豪  講述曾家文化| 分享趣味生活來源:東南網7月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通訊員 王凱瑛)6月17日,在第九屆海峽論壇的兩岸婚姻家庭論壇上,「臺三代這源自他在長泰縣馬洋溪生態旅遊區經營的一家茶企——聯邦調茶局。過去的二十幾年間,曾家三代先後來到漳州創業,致力於以聯邦調茶局為平臺,引入臺灣茶文化,調和兩岸在茶飲方面的不同口味。如今,曾冠穎正試圖為兩岸茶業導入更多新元素。臺灣來的「局長」曾家老小與大陸的故事源自1990年。
  • 「臺二代」接棒拼實業:小小抹泥刀「刮」出大事業
    中新網漳州12月15日電 (張金川 龔雯)「我覺得大陸是最有機會的地方。」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來到大陸打拼多年的臺灣青年陳嘉鴻如是說。幾天前,陳嘉鴻攜公司的混凝土手工具產品,前往上海參展2020亞洲混凝土世界博覽會找訂單。
  • 【澳門《華僑報》】「臺二代」大陸接棒拼實業:小小抹泥刀「刮」出...
    「我覺得大陸是最有機會的地方。」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來大陸打拼多年的臺灣青年陳嘉鴻如是說。  幾天前,陳嘉鴻攜公司的混凝土手工具產品,前往上海參展2020亞洲混凝土世界博覽會找訂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國外的此類展會均已取消。  福建省漳州市是臺胞重要祖籍地,也是臺商投資密集地。
  • 「80後」臺灣青年紮根大陸:「臺二代」不止步於接班
    張金川 攝今年38歲的這位臺灣青年,如今不僅順利「接棒」父親的服裝代工企業——龍海萬裡川工業發展有限公司,還有了自己的創業項目——數碼服裝印花。這個月初,他參加福建漳州臺商投資區舉辦的海峽兩岸(白礁)保生大帝信俗文化節文創設計大賽,還獲得了銅獎。臺灣青年黃元澤(右)向參訪者介紹他公司生產的運動套裝。
  • (中國減貧故事)「臺二代」福建深山種茶 「扶貧茶園」風景獨好
    談及來長汀種茶的這十年,「80後」臺灣青年張元豪泡著自家茶廠生產的高山茶說,「臺灣青年來大陸,相對來說機會更多,市場也更大。所以不要猶豫,趕快過來。」  十年前,張元豪放棄穩定工作,跨海來到福建省長汀繼承父業。成立於2006年的臺資企業長汀泳綠茶葉有限公司,是張元豪父親張森桂一手創辦的。十年前,張元豪放棄穩定工作,跨海來到福建省長汀繼承父業。
  • 臺大學生大陸實習心得:大陸進步很快 收穫很大
    15日,一場集文創、美食、娛樂、公益為一體的「臺玩客」文創集市在福州開市,吸引了60多家海峽兩岸商家和企業齊聚一堂。來自臺灣大學、臺灣逢甲大學的四位臺籍大學生,第一次在中國大陸實習企業裡參與策劃、籌辦集市,他們感嘆大陸進步神速的同時,亦稱有機會要到更多的地方去看看增長見識,同時會建議自己臺灣同學和友人,有機會一定要到大陸走走看看,收穫很大。
  • 亞洲第一種三代戰鬥機--「經國號」
    「經國號」是當時亞洲第一款三代機,它1983年開始研製,1989年完成首飛,到1999年停產共生產130架。雖說是防禦性戰鬥機,可一開始它的定位就是跟大陸的殲-7/殲-8戰鬥機形成代差優勢和質量優勢,它的設計和飛控系統在當時的亞洲都是領先的存在。
  • 臺積大突破2納米超進度;代工廠積極布局非中國大陸產能
    臺灣經濟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表示,晶圓代工廠近期陸續要和客戶談最新一季價格,在新價格還未拍板之際,大陸IC設計公司便提早主動加價預定產能,甚至「抱現金」卡位,凸顯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盛況。有企業私下透露,凡在大陸境內設有工廠的代工廠,無論臺資或陸企,都希望能優先供貨大陸IC設計公司。
  • 臺知名茶飲「三點一刻」亮相京臺名品博覽會
    臺知名茶飲「三點一刻」亮相京臺名品博覽會 2012年11月23日 09:39:00來源:你好臺灣網 走進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新館,臺灣知名休閒茶飲品牌「三點一刻」再次以琳琅滿目的特裝展臺吸引了人們的眼球,那飄香的奶茶、花果茶、濃湯也誘惑著人們的味蕾!  今年年初,全球華人生活興趣分享小區chinaface網站選出了最受大陸網友歡迎的「十大上網零食」。
  • 臺團在大陸
    濁水溪是真的硬,除了日常在舞臺上罵髒話、砸樂器,還在藝術祭上用優酪乳灌過腸。成員左派、小柯因為放火燒學校、帶著臺大同學去墓地偷死人骨頭做裝置藝術被開除後,不久又重新考進了臺大的物理系和法律系繼續作。「農村武裝青年」真的來自農村,主唱阿達在樂生療養院表演時結識了剛出獄的楊儒門,這個被稱作「白米炸彈客」的楊儒門為了反對臺灣稻米的進口,維護本土農民的生活,在一年之內炸了臺北17次,每次都在爆炸物上放有抗議字條。阿達為了向炸彈客致敬,直接組了樂團「農村武裝青年」,製作了一張叫做《幹!
  • 1931總製作人陳耀川講述三代造星經歷
    後來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大陸,從陸毅到張杰,雖然有過耀眼的成績,也有不小的爭議,但作為和李宗盛、周治平等同一撥進入到大陸的資深音樂人,他也見證了大陸唱片業的跌宕和綜藝選秀時代的紛繁複雜。離開上騰娛樂之後,陳耀川曾經在第二季《中國達人秀》暫代評委,近期這位樂壇「大神」悄然來到廣州,頗有些讓人意外地推出了「養成式」偶像女團1931。
  • 大陸茶空間的「李曙韻模式」
    那時,她還在北京國子監,有一間小小的茶室叫「晚香」,裡面的陳設是很多大陸茶人從來沒有見過的,那種風格卻強烈地吸引著大家,一位在晚上和她一起喝老茶配著紅酒的茶人當時說:很特別的感受。而且「晚香」裡那些古樸的老器物,以前是不可能用於喝茶的,確實是第一次接受。這之前,大陸人喝茶沒有幹泡與溼泡之分,都是一個大茶海,不太講究於茶席的布置,甚至,喝茶的場所必須配有麻將室,生意才會火爆。
  • 解惑茶鋪:如何確保你買的是古樹茶、大樹茶,而不是臺地茶?
    開始思考、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古樹茶?大樹茶?臺地茶?自從「古樹」成了稀有、質優的代名詞後,我們對於臺地茶越來越羞於提起,而對於兩者的區別則越來越似是而非、混說不清。雲南絕大部分茶區的茶種,無論是古樹茶還是臺地茶,其種性都是喬木型的大葉種茶樹,只是臺地茶經過人工種植和修剪,強度採摘,改變了茶樹自身的生育條件,但茶樹的種性並沒有因此改變。
  • 臺灣「茶痴」的大陸茶緣
    新華社南京10月13日電(記者陸華東)「用一盞茶的功夫,了解茶的前世今生」「冷泡茶了解一下」「飲茶四大禁忌」「春花,夏綠,秋烏,冬紅」……翻看張洪瑋的微信朋友圈,大多數分享內容都與茶葉相關。  今年37歲的張洪瑋來自臺灣重要產茶區南投縣,現在是南京「我茶臺ONE味人文茶館」投資人,在南京擁有3家連鎖茶館。
  • 美國明年對臺軍售會有哪些「質的突破」?大陸要警惕什麼
    上述美媒日前的一篇報導則稱,其中的1260條款表達美國國會意見,確認「與臺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是美臺關係的基礎,美國應繼續提供臺灣必要的武器、與臺灣實施實際的訓練和軍事演習以維持臺灣必要的自我防衛能力、審視擴大讓臺灣軍事人員到美國受訓的機會、增加美臺防務官員的交流、擴大人道主義援助合作,以及國務卿、國防部長及其他聯邦機構主管應該針對如何執行這些政策發布新的指南
  • 「遷台歷史記憶庫」 搶救計劃發布暨三十周年茶會
    見證 . 30+ 「遷台歷史記憶庫」搶救計劃發布暨三十周年茶會 本會於今(2018)創會已滿三十周年,發願啟動「遷台歷史記憶庫」搶救計劃,尋訪遷臺一代、二代、三代人物,透過真實經驗的口述歷史影像記錄,第一個是…在我小學三年級 10 歲的時候,我家從新竹搬到臺北市南機場的眷村,隔了一片竹林就是東園街萬華的老小區,因為我的祖籍是福建漳州詔安,而閩臺一向被視為一體,所以我被眷村裡面的同學視為本省人,偏偏本省同學又把我看作外省人,這種夾在中間兩面不討好的處境,經常有被欺負孤單的感覺。
  • 美臺越紅線,大陸已亮劍
    按理說,美臺兩方狼狽為奸,已經多次越過了兩國關係的最後底線,中國完全有理由依法宣布展開武統,但是,毛澤東的後代接了他的代,他特別強調正義和非正義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核心因素,因此,他和他的後代,都希望一忍再忍,直到義理完全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