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曾,我驕傲,我自豪
講述曾家文化| 分享趣味生活
來源:東南網
7月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通訊員 王凱瑛)6月17日,在第九屆海峽論壇的兩岸婚姻家庭論壇上,「臺三代」曾冠穎與福建新娘張文娟講述了自己的兩岸婚姻故事。5年前,二人在海峽論壇上,因電商議題而邂逅,最終喜結連理,攜手茶業電商創業。
在自報家門時,曾冠穎自稱「代號003」。這源自他在長泰縣馬洋溪生態旅遊區經營的一家茶企——聯邦調茶局。過去的二十幾年間,曾家三代先後來到漳州創業,致力於以聯邦調茶局為平臺,引入臺灣茶文化,調和兩岸在茶飲方面的不同口味。如今,曾冠穎正試圖為兩岸茶業導入更多新元素。
臺灣來的「局長」
曾家老小與大陸的故事源自1990年。當時,兩岸恢復民間交往沒多久,曾冠穎的父親曾允傑便赴湖南考察汽車工業。儘管投資計劃最終並未落實,但曾允傑由此看到了大陸的發展前景。
曾允傑的父親曾玉榮在臺灣嘉義經營農場。1997年,曾玉榮到大陸創業,在長泰後坊村開闢了近600畝果園,從臺灣引種芭樂、芒果等優質水果。沒有想到的是,1999年和2001年的兩場霜凍讓農場絕收。
也就是這時,曾允傑接手了父親的攤子。「我們都忽略了大陸型氣候和海島型氣候的差別,長泰氣候偏冷,不利於果樹生長,更適合種植茶葉。」作為農業門外漢,曾允傑找來臺灣農業專家把脈。
2004年,農場換上了新的招牌——聯邦調茶局。創意的背後,是曾允傑關於茶業的夢想。「調,即意味著調和。閩臺儘管有著一脈相承的茶文化,但在發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特性。」曾允傑說,他希望能夠將臺灣茶帶到福建,並在閩臺茶飲口味方面做出調和與平衡。
農場再造計劃由此啟動。新的茶園便在果園基礎上破土動工。曾允傑說,在長達四年的時間裡,自己一直在從事基礎硬體改造,「茶園的每一寸土地都經過重新翻整,臺灣的專家也相繼受邀前來指導茶葉種植與製作」。
閩臺茶飲口味調和者
在聯邦調茶局,茶種、種茶技術、制茶設備都源自臺灣。東方美人茶是主打產品。
衝泡後具有獨特蜜香的東方美人茶,最早源自臺灣苗慄和新竹一帶。「東方美人茶是鮮有的不經蟲咬就做不出好口感的茶。」 曾允傑說,茶葉的嫩芽經過小綠葉蟬吮吸後發生酵素作用,這也成為影響茶葉口感的重要因素,「為了營造出適宜小綠葉蟬的生長環境,茶園必須不施用農藥、不鋤草、勤灌溉,這也符合我們生產有機生態茶葉的初衷」。
但是,對於農業新人曾允傑而言,要製作出口味純正的東方美人茶並非易事。「茶葉生長周期與小綠葉蟬活躍期存在時間差,因此必須犧牲一定產量,在小綠葉蟬出現前,對長出的茶葉進行修剪,以保證嫩芽狀態的茶葉被小綠葉蟬吮吸。」曾允傑說,一年中適宜採摘東方美人茶茶青的時間不過15到20天,要精確地把握時間節點並不容易。為此,他花了足足兩年時間才摸索出門道。
另一個技術難題,在於如何平衡閩臺茶客的口感習慣。「我們發現,福建人喝茶更注重茶香濃鬱,茶味清淡;臺灣人飲茶則偏愛濃重口感。因此,福建人喝起臺灣茶,總會覺得發苦、發澀。」曾允傑努力在二者之間尋求平衡,讓臺灣茶獲得更多福建受眾。如今,聯邦調茶局出品的臺灣茶,也從以返銷臺灣為主,走向了更廣闊的大陸市場。
「003」們的大陸新生活
在曾允傑為茶事業奔忙的同時,他的妻孩也相繼來到福建,並逐漸融入了當地生活。小學四年級就來到漳州就讀的小女兒曾詩雅是聯邦調茶局的代言人(如圖)。這個月,就讀於廈大附中臺生班的她,剛剛參加了港澳臺聯考,並有望考取北京中醫藥大學。
她的哥哥曾冠穎和姐姐曾依翊,是長泰一中的第一批臺籍學生。如今,完成了在漳州科技學院的茶藝學業後,曾依翊返回臺灣攻讀茶飲料製作工藝,計劃未來讓聯邦調茶局的產業鏈得到延長。
作為聯邦調茶局的新「局長」,曾冠穎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制茶技術,並考取了高級評茶師職業資格證。作為年輕一代,他對臺灣茶在大陸發展有全新的規劃與嘗試。
2012年,曾冠穎參加第四屆海峽論壇,其間結識了雲霄姑娘張文娟。二人因為對電子商務的共同興趣走到了一起。2015年,二人步入了婚姻殿堂。茶葉電商品牌「雅席敬品」,是小兩口事業上的第一個品牌。「我們各展所長,在茶葉生產製作和營銷中相攜相助,共圓夢想。」曾冠穎說。
如今,國省幹線聯十一線即將開啟長泰通往廈門的第二通道,曾冠穎又有了新的願景。「馬洋溪生態旅遊區與廈門灌口之間隧道貫通後,將帶來更多人流,這為發展觀光旅遊提供了條件。」他說,希望能夠將臺灣成熟的休閒觀光業態導入聯邦調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