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曾氏三代的大陸創業故事:調出兩岸好茶味

2021-02-27 天下曾氏一家親

我姓曾,我驕傲,我自豪

  講述曾家文化| 分享趣味生活

來源:東南網

7月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通訊員 王凱瑛)6月17日,在第九屆海峽論壇的兩岸婚姻家庭論壇上,「臺三代」曾冠穎與福建新娘張文娟講述了自己的兩岸婚姻故事。5年前,二人在海峽論壇上,因電商議題而邂逅,最終喜結連理,攜手茶業電商創業。

在自報家門時,曾冠穎自稱「代號003」。這源自他在長泰縣馬洋溪生態旅遊區經營的一家茶企——聯邦調茶局。過去的二十幾年間,曾家三代先後來到漳州創業,致力於以聯邦調茶局為平臺,引入臺灣茶文化,調和兩岸在茶飲方面的不同口味。如今,曾冠穎正試圖為兩岸茶業導入更多新元素。

臺灣來的「局長」

曾家老小與大陸的故事源自1990年。當時,兩岸恢復民間交往沒多久,曾冠穎的父親曾允傑便赴湖南考察汽車工業。儘管投資計劃最終並未落實,但曾允傑由此看到了大陸的發展前景。

曾允傑的父親曾玉榮在臺灣嘉義經營農場。1997年,曾玉榮到大陸創業,在長泰後坊村開闢了近600畝果園,從臺灣引種芭樂、芒果等優質水果。沒有想到的是,1999年和2001年的兩場霜凍讓農場絕收。

也就是這時,曾允傑接手了父親的攤子。「我們都忽略了大陸型氣候和海島型氣候的差別,長泰氣候偏冷,不利於果樹生長,更適合種植茶葉。」作為農業門外漢,曾允傑找來臺灣農業專家把脈。

2004年,農場換上了新的招牌——聯邦調茶局。創意的背後,是曾允傑關於茶業的夢想。「調,即意味著調和。閩臺儘管有著一脈相承的茶文化,但在發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特性。」曾允傑說,他希望能夠將臺灣茶帶到福建,並在閩臺茶飲口味方面做出調和與平衡。

農場再造計劃由此啟動。新的茶園便在果園基礎上破土動工。曾允傑說,在長達四年的時間裡,自己一直在從事基礎硬體改造,「茶園的每一寸土地都經過重新翻整,臺灣的專家也相繼受邀前來指導茶葉種植與製作」。

閩臺茶飲口味調和者

在聯邦調茶局,茶種、種茶技術、制茶設備都源自臺灣。東方美人茶是主打產品。

衝泡後具有獨特蜜香的東方美人茶,最早源自臺灣苗慄和新竹一帶。「東方美人茶是鮮有的不經蟲咬就做不出好口感的茶。」 曾允傑說,茶葉的嫩芽經過小綠葉蟬吮吸後發生酵素作用,這也成為影響茶葉口感的重要因素,「為了營造出適宜小綠葉蟬的生長環境,茶園必須不施用農藥、不鋤草、勤灌溉,這也符合我們生產有機生態茶葉的初衷」。

但是,對於農業新人曾允傑而言,要製作出口味純正的東方美人茶並非易事。「茶葉生長周期與小綠葉蟬活躍期存在時間差,因此必須犧牲一定產量,在小綠葉蟬出現前,對長出的茶葉進行修剪,以保證嫩芽狀態的茶葉被小綠葉蟬吮吸。」曾允傑說,一年中適宜採摘東方美人茶茶青的時間不過15到20天,要精確地把握時間節點並不容易。為此,他花了足足兩年時間才摸索出門道。

另一個技術難題,在於如何平衡閩臺茶客的口感習慣。「我們發現,福建人喝茶更注重茶香濃鬱,茶味清淡;臺灣人飲茶則偏愛濃重口感。因此,福建人喝起臺灣茶,總會覺得發苦、發澀。」曾允傑努力在二者之間尋求平衡,讓臺灣茶獲得更多福建受眾。如今,聯邦調茶局出品的臺灣茶,也從以返銷臺灣為主,走向了更廣闊的大陸市場。

「003」們的大陸新生活

在曾允傑為茶事業奔忙的同時,他的妻孩也相繼來到福建,並逐漸融入了當地生活。小學四年級就來到漳州就讀的小女兒曾詩雅是聯邦調茶局的代言人(如圖)。這個月,就讀於廈大附中臺生班的她,剛剛參加了港澳臺聯考,並有望考取北京中醫藥大學。

她的哥哥曾冠穎和姐姐曾依翊,是長泰一中的第一批臺籍學生。如今,完成了在漳州科技學院的茶藝學業後,曾依翊返回臺灣攻讀茶飲料製作工藝,計劃未來讓聯邦調茶局的產業鏈得到延長。

作為聯邦調茶局的新「局長」,曾冠穎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制茶技術,並考取了高級評茶師職業資格證。作為年輕一代,他對臺灣茶在大陸發展有全新的規劃與嘗試。

2012年,曾冠穎參加第四屆海峽論壇,其間結識了雲霄姑娘張文娟。二人因為對電子商務的共同興趣走到了一起。2015年,二人步入了婚姻殿堂。茶葉電商品牌「雅席敬品」,是小兩口事業上的第一個品牌。「我們各展所長,在茶葉生產製作和營銷中相攜相助,共圓夢想。」曾冠穎說。

如今,國省幹線聯十一線即將開啟長泰通往廈門的第二通道,曾冠穎又有了新的願景。「馬洋溪生態旅遊區與廈門灌口之間隧道貫通後,將帶來更多人流,這為發展觀光旅遊提供了條件。」他說,希望能夠將臺灣成熟的休閒觀光業態導入聯邦調茶局。

相關焦點

  • 「臺三代」接棒種茶:大陸真的有太多機會了
    他已經錄製了200多期這樣的短視頻,以此打造自己的茶葉IP——「曾冠穎尋茶」。「『聯邦調茶局』的名字是我爺爺取的,我不是『007』,而是『003』,因為我是登陸的第三代臺商。」曾冠穎對記者說道。▲曾冠穎和父親正在茶園查看茶葉生長情況。張金川 攝曾冠穎一家是臺灣臺中人。1996年,他的爺爺伴隨臺商「西進」潮來到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馬洋溪創業,批量種植臺灣優質水果。
  • 臺灣青年曾冠穎的尋茶之旅
    曾冠穎是在福建漳州經營茶產業的第三代臺商,也是臺盟中央的老朋友。2018年他和妻子一同受邀參加海峽論壇故事匯,講述自己家族三代在大陸以茶為媒,追逐夢想並收穫幸福的故事。2019年,他參加臺盟中央「傳家國初心 走復興之路」兩岸青年座談會活動,與前來參會的臺灣青年一起交流對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推動祖國統一進程的感想感悟。
  • 【泰國《星暹日報》】「臺三代」「登陸」種茶 感嘆大陸機會多
    層層疊疊的茶園,幾棵蘆柑樹,一間名為「聯邦調茶局」的茶廠,還有正在玩耍的兒子,幾隻小狗幾隻雞……「茶農」的這些生活日常也出現在曾冠穎的短視頻裡。他已經錄製了200多期這樣的短視頻,以此打造自己的茶葉IP——「曾冠穎尋茶」。  「『聯邦調茶局』的名字是我爺爺取的,我不是『007』,而是『003』,因為我是『登陸』的第三代臺商。」曾冠穎對記者說道。
  • 臺灣曾氏宗親團回大陸懇親
    曾氏宗親團便是其中一對。  幾百年前,曾氏宗親因躲避戰禍,從福建永定遷往臺灣,從此在臺灣嘉義縣落戶成家。1997年,曾氏第75代河公後裔第30代子孫曾嘉治為完善家譜、尋根問祖,開啟了在大陸的尋根之旅。他多次往返大陸,終於尋到了自己的家鄉永定,還根據家譜中記載的「扶洋」二字和先人名諱,經多番考據,在2000年,找到曾氏的原鄉——上杭縣扶洋村。
  • 兩岸青年聚泉港新輝大 分享創業故事和心路
    主題活動特邀兩岸8位創業青年,講述各自在不同領域的創業故事,分享創業路上的心得。這8位青年的創業領域涉及農業、教育、文化等,分別是臺灣「壽豐印象」盧紀燁,玉順農創花園邱俊閔,「曾的東方美人」曾莉敏、曾鬱芳,東山制材廠楊潤中,泉州市新青年文化旅遊開發公司鄭植芳,泉州市辰星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劉芳芳,泉州市艾美社文化傳媒柯建興。他們真摯、真實的分享過程,引發了現場共鳴。
  • 臺灣青年陳怡廷:兩岸創業市場融合已成趨勢
    原標題:臺灣青年陳怡廷:兩岸創業市場融合已成趨勢   「與其在父輩的庇佑下順順利利地接過交接棒,臺灣青年不如尋找一個機會,逐夢大陸,在自負盈虧的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 2
    在投稿作品的踴躍支持下,第二屆兩岸徵文同樣獲得廣泛迴響,《旺報》援例選輯本屆優秀作品集結出書,希望透過這些真實的小故事、親身的感受,益增兩岸的大交流、大融合。 目錄:【推薦序】【大陸人看臺灣】臺灣!臺灣!
  • 臺灣「茶痴」的大陸茶緣
    新華社南京10月13日電(記者陸華東)「用一盞茶的功夫,了解茶的前世今生」「冷泡茶了解一下」「飲茶四大禁忌」「春花,夏綠,秋烏,冬紅」……翻看張洪瑋的微信朋友圈,大多數分享內容都與茶葉相關。  今年37歲的張洪瑋來自臺灣重要產茶區南投縣,現在是南京「我茶臺ONE味人文茶館」投資人,在南京擁有3家連鎖茶館。
  • 大陸、臺灣女創業家齊聚臺北,智慧連接兩岸!
    >第四屆知蜜海峽兩岸女性創業論壇及兩岸女性創業交流晚宴12月1日,@臺北即將開幕!12月1日,知蜜、知蜜臺灣分會聯合臺灣MinMax Digital Consulting 關鍵數位行銷,在臺北共同舉辦第四屆知蜜海峽兩岸女性創業論壇,共同探尋品牌之魂——「理念與表達」。知蜜將組織近20位大陸優秀企業家、創業者前往臺北,與近百位臺灣女性創業者交流、對接,分享大陸最新的品牌思維,也學習臺灣女性對品牌的細膩表達。
  • 兩岸開放交流30年,這11個故事讓人淚目......廈門衛視《兩岸新新聞》 年終特別節目《回家》今晚開播
    11個兩岸人物故事娓娓道來臺商掀起「投資大陸熱」李世偉也決定回鄉創業他和叔父在福州承包茶園在漳州辦茶博物院和茶學院還把家安在了廈門從投資大陸到融入大陸臺商李世偉的「茶味人生作為「臺灣老兵返鄉探親促進會」重要成員之一楊祖珺是如何帶著第一個探親團回大陸的?
  • 臺灣青年直播分享大陸創業經歷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盧興靖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陳強)6月12日晚,臺灣籍青年陳奕帆在廈門市啟達海峽雙創基地的直播間向兩岸青年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間的大陸創業經歷,並為那些想來大陸工作的臺灣青年答疑解惑。
  • 臺灣寫真:茶中「行腳僧」左如玉 創作制茶惠兩岸
    中新社臺中1月21日電 題:茶中「行腳僧」左如玉 創作制茶惠兩岸  中新社記者 路梅  臺灣中央山脈海拔1800米的密林深處,當地少數民族排灣人在冬日裡照例巡山,記錄天氣。他們看護的,是自然分布在叢林中的上萬株原生野茶樹。在制茶師左如玉的幫助下,這些茶樹成為當地少數民族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 臺灣制茶師左如玉:茶心融合兩岸(人物誌)
    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的這片50公頃密林在臺灣中央山脈深處,海拔1600到2000米,散落著數千株臺灣原生種野生茶樹,從不及膝蓋到一人多高,最老的茶樹推測有600多歲。每到清明後的採茶季節,當地少數民族居民需要翻山越嶺,才能採到這些茶樹的嫩芽。
  • 臺灣青年來大陸「充電」成兩岸交流新趨勢
    湖南中醫藥大學供圖 攝隨著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和兩岸經濟文化交流不斷深入,越來越多臺灣青年利用假期來大陸「充電」。這一現象成為兩岸交流的新趨勢。7月6日至11日,包括黃冠豪在內的百名臺灣大學生在湖南參加了2019百名臺灣大學生湖湘文化研學營。此次活動由中國教育部、全國臺聯主辦,湖南省委統戰部、湖南中醫藥大學等承辦。
  • 【臺青追夢在大陸之創業之星】林宗龍:我在大陸實現了在臺灣不敢想像的夢想
    最好的我們 the  best  timethe   best  wishes最好的青春2018年林宗龍創立了「臺北茶貳式
  • 臺灣民歌手VS好聲音歌手 兩岸三代將同臺演繹校園民歌
    臺灣民歌手VS好聲音歌手 兩岸三代將同臺演繹校園民歌時間:2015-05-14 17:46   來源:華東在線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民歌手VS好聲音歌手 兩岸三代將同臺演繹校園民歌來源:東方網-東方網 作者:張力韻 圖片說明:兩岸三代歌手將同臺演唱經典校園民歌 在同濟大學大禮堂舉辦民歌、名曲、
  • 從1萬到千萬,臺灣茶娘挺厲害!!
  • 後窗丨臺灣「尋三代」的大陸之旅:我們是兩岸飛行的蝙蝠
    今年四十歲出頭的她,在臺灣一家報社工作,從小在臺灣長大,可以講一口標準的臺語,只有提及家庭背景時,才會被發覺是「外省人」(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到臺灣定居的大陸人)。童桐的母親出生在長沙,父親出生在福州,外婆是安徽蕪湖人,「外省人」是三代人共同的標籤。「我外婆一輩子不屬於臺灣,她對自己的身份很清楚。」
  • 打造沒有陌生人的創業生態圈 2020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器高峰論壇成功...
    臺灣同胞應把握大陸「雙循環」和「十四五」規劃帶來的新機遇,共同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共創兩岸發展新局面。在峰會後舉辦這個論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為兩岸青年創業者、孵化器打造合作和交流的平臺。自2015年以來,國務院臺辦在20個省市批准設立了76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和示範點,涵蓋園區、學校、創業孵化器、企業和社會團體等各類平臺,為臺灣青年提供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舞臺,逐步成為兩岸青年交流的重要橋梁和臺灣青年來大陸實習就業創業的重要載體。
  • 兩岸三地文化差異:臺灣比大陸更「傳統」
    內地、香港、臺灣,胡洪俠、馬家輝、楊照,三個同樣生於1963年的男人,因著三地在歷史脈絡下的不同肌理,有著迥然不同的人生。30個共同的日常詞彙,三人分寫,說著故事,串起歷史。這就是本周由三聯書店推出的《對照記@1963》,該書亦在香港、臺灣同步出版。  大至談臺灣、香港、大陸,或是影響華人社會深遠的人物,如孔子、耶穌、瓊瑤;小到尋常生活中的火車、電車、男廁所、報紙,或談及少年時代的初戀、女老師、女同學……以這些詞語為題,三位來自三地的知名作家,展開了「對照」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