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一早還要參加業務集訓,然而時過零點,第77集團軍某旅連長張駿仍望著天花板輾轉反側,遲遲無法入眠。
熄燈前,張駿的妻子打來視頻電話,背景中穿著白大褂的醫生身影,讓他一下子繃緊了神經:昨天下午,張駿4個月大的孩子突發高燒。好在只是病毒性腸胃炎,經過醫院治療已無大礙,妻子這才有空聯繫張駿。
「要是你能在身邊,就好了。」妻子的一句無心之言,恰好戳中了張駿最不願提及的往事——3年前,張駿剛與妻子結束兩地分居的生活,次年卻因部隊移防,夫妻再次分居兩地。
細細算來,張駿和妻子結婚4年多,真正能陪在她身邊的時光,只有178天,期間去了哪家餐廳、看了什麼電影,都被這個情感細膩的軍人記錄在日記本裡。
「去年春節休假回家,我推掉了所有應酬,只為多一些時間陪她。」言語間,張駿嚴肅的臉上,透露出平日裡難得一見的溫柔。
同這座營盤裡上千名兩地分居的軍人夫妻相比,該旅保障部助理員劉存賓無疑是幸運的。去年春節,他的妻子辭去工作,隨軍來到了軍營。
不過由於少了妻子的收入,劉存賓明顯感到家庭的經濟壓力驟然增加。妻子多次提起要出去找工作,劉存賓都沒回應。這一天,他通過微信向妻子攤了牌:堅決不同意她出去找工作。
「當初咱倆不是說好了?你安心調養身體,我們爭取把孩子要了。再說,這裡海拔這麼高,哪有適合你的工作。」按下「發送」鍵後幾秒,他又補充了一段話,「母親做手術的錢我來湊,大不了我把煙戒了。」
在劉存賓和妻子隔空夜話的同時,某連指導員祁一帆剛剛送走了一名找他談心的戰士。不久後,又一名戰士推門而入:他因無法回家過年,和父親發生了爭執。
算下來,平均每天晚上,都有一到兩名戰士找祁一帆談心,其中聊的大部分是戀愛睏擾、家庭矛盾等煩心事。不過也有例外——一天,一名新兵在談心時蹦出灰心喪氣之語,讓祁一帆揪起心來,第二天一早就將情況報告給了旅心理服務工作室。
這讓祁一帆意識到,平日裡鐵骨錚錚的戰士,也會有脆弱的一面。而這些情緒,常常在黑夜中悄然醞釀,需要有人及時疏導。
「我熄燈後從不關門。」祁一帆告訴記者,「或許就是敲門這樣一個簡單的舉動,會讓戰士失去傾訴的勇氣。」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每次談心中,戰士們所流露出的種種煩惱,也很容易讓這名年輕的軍官聯想到自己面臨的困擾。每當夜深人靜時,祁一帆也經常很難入睡。
近兩年間,該旅軍醫韓雨春經歷了母親病逝、考研落榜和婚戀受挫。「就像是全部的不幸,都一股腦砸在我的頭上。」韓雨春言語間的表情,同連隊光榮榜上陽光帥氣的他判若兩人——去年年底,他因工作成績突出,被旅裡評為「優秀基層幹部」。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韓雨春笑了一下說,「要不是在夜裡,我或許不會跟你講這些……但煩惱歸煩惱,第一位的是必須把工作幹好。」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使用化名)
▲熄燈後,一名戰士找到指導員祁一帆吐露心聲。王 譚攝採寫完這組稿件,記者的內心久久不能平復——若不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這些發生在零點後的故事,也許不為人知;那些平凡的官兵,或許無法走入我們的視線。
是啊,一個普通的夜晚是多麼的平凡。但是,每當夜幕降臨、月上枝頭,有一種人必須出發;每當夜深人靜、燈火闌珊,有一種人必須守望;每當星星都在睏倦地眨眼,有一種人卻沒有夢鄉……他們就是堅守在崗位上的共和國軍人,是他們讓邊關醒著、讓鋼槍醒著,讓身後守護的親人們安然地睡著。
臨近春節,記者奔走在夜色中的軍營,記錄下軍營中最平凡的一群人。透過星光下的這些身影,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平凡而必須的堅守。
西南雄師權威發布,轉載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