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星雲獎發起人董仁威:「原石獎」十部作品有很大希望影視化

2021-02-08 慢新聞

10月25-27日,第十屆華語科幻星雲獎超級盛典在重慶舉行。據了解,本屆大會是科幻星雲獎十周年大慶,匯集了諸多科學家、電影理論學者和著名科幻電影導演到場,一起暢聊「前沿科學與科幻」「科幻文學與科幻電影」「中國科幻在外國」等熱門話題。26日上午,科幻星雲獎發起人之一、科普科幻作家董仁威接受了記者採訪,談星雲獎十年曆程。

董仁威表示,華語科幻星雲獎走到現在十分不易。在全世界範圍,科幻文學獎項都是由科幻愛好者自己組織起來的獎項。在國內,很多類似的獎項通常在3-4年後就堅持不下去,而星雲獎一直舉辦到第十屆,把全國超過80%科幻從業者團結在一起,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本身就是一個「科幻」,離不開廣大科幻從業者、愛好者的共同努力與關注。

▲星雲獎三位創始人接受採訪。

星雲獎從單一的科幻文學獎逐步延伸,嘗試走向大眾化。第一是單獨頒發少兒科幻的獎項,專門面對青少年,目前看來效果很好。同時嘗試做數位化的科幻博物館,把科幻作品用AV、VR的方式呈現,第一部作品是劉慈欣的《超新星紀元》。

另一方面,著手將科幻作品影視化,星雲獎設立了科幻作品電影獎,在科幻文學和電影中搭建中介平臺,之後逐步發展成原石獎,把有潛力變成下遊產品(包括電影、遊戲、周邊產品)的作品集合起來進行評選。本屆星雲獎已評出了10部作品獲「原石獎」,目前已有很多影視公司已經開始接洽合作,這些作品有很大希望可以被影視化。

上遊新聞 重慶晚報慢新聞 記者 彭光瑞 文/圖/視頻

相關焦點

  • 第六屆科幻星雲獎揭曉:長篇金獎空缺 劉慈欣獲最高成就獎
    來自海內外十多個國家與地區的100多位華語科幻作家及上千位科幻迷參加了當晚的頒獎盛典。  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由世界華人科幻協會發起,獲獎作品通過投票和專家評審產生。在此次評獎活動中,全球科幻迷參與度很高,截至頒獎前共收到選票4萬餘張。
  • 破出界,得新生——回顧第十屆星雲獎並展望第十一屆
    中國工商註冊目前沒有科幻的分類,在內地很難辦,但剛好趕上海南宣布成為自由貿易港,那裡的開放程度達到世界前列,所以才有了這家公司。這又是一個大大的破界。中國其實是在不斷的「破」中崛起的。在宴會現場,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的主要創始人董仁威老師與甘總進行了少兒科幻星雲獎的籤約。這也是星雲獎年滿十周歲的一大創新,目標是要讓科幻更好地為青少年服務,重新從成人界跨回未成年人界。
  • 簡報 |《三體Ⅰ地球往事》沉浸式飛行影院劇本獲原石獎
    10月25日至27日,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在重慶舉辦。
  • 2019少兒​科幻星雲論壇和少兒科幻星雲獎創立
    聯合舉辦少兒科幻星雲獎籤約儀式(前排左起:壹天視界科幻董事長甘偉康、時光幻象董事長董仁威,後排左起:超俠、林燃、江波、石以、姚海軍、沙錦飛、何夕
  • 午間星聞|劉慈欣、王晉康、董仁威都來了!2018科幻高峰論壇暨第九...
    劉慈欣、王晉康、董仁威都來了!2018科幻高峰論壇暨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今在重慶揭幕3日上午,劉慈欣(右5)和全球華星雲獎創始人之一董仁威(右4)等一起宣布2018科幻高峰論壇暨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開幕。
  • 歡迎來到星雲獎(附活動流程圖)
    這裡不再有作者和讀者的區別,也不再有從業者和愛好者的等級之分。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同類。「雖然生活不是戲劇,未必每一個人都會因為看了科幻,而產生什麼驚天動地的改變,但至少,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會因為科幻而記得仰起頭注視星空;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裡,我們仍然珍惜心中那個奇妙而純淨的世界。」
  • 江波 | 星雲獎十年
    從2010年第一屆星雲獎開始到今年,已是第十一個年頭了,借這個機會,簡單回顧一下我所經歷的星雲獎。2010年我第一次參加科幻世界的筆會。因為2009年發表的《時空追緝》拿到了銀河獎,編輯大人劉維佳打電話給我,要求我去成都。在此之前,我沒有去過成都,沒有參加過筆會,也沒有參加過科幻圈的活動。我並不擅長社交,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和一群陌生人交流,想起來就覺得有些牴觸(恐懼)。
  • 24部榮獲星雲獎、雨果獎雙獎的科幻經典 榜單
    正式名稱為「科幻成就獎」(The Science Fiction Achievement Award),為紀念「科幻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Gernsback),命名為雨果獎。 雙獎:星雲獎與雨果獎二者合稱為「雙獎」,分別代表了專業人士和讀者的意見。
  • 科幻IP《火星孤兒》將改編電視劇 2021或成國內科幻劇集元年
    ,中國科幻電影首部現象級本土「破圈」之作,也由此揭開中國科幻文學影視化高歌猛進的序幕。近日,另一部國內科幻小說翹楚之作《火星孤兒》又傳出影視化消息。而隨著電視劇版《三體》的殺青、《流浪地球2》宣布定檔,以及多部科幻題材影視劇近期動作頻頻,即將到來的2021年或將成為中國科幻影視作品的「厚積薄發」之年。
  • 科幻IP《火星孤兒》將改編電視劇
    《火星孤兒》小說封面在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以絕塵之姿斬獲46億票房,成為影視作品商業化以來,中國科幻電影首部現象級本土「破圈」之作,也由此揭開中國科幻文學影視化高歌猛進的序幕。近日,另一部國內科幻小說翹楚之作《火星孤兒》又傳出影視化消息。而隨著電視劇版《三體》的殺青、《流浪地球2》宣布定檔,以及多部科幻題材影視劇近期動作頻頻,即將到來的2021年或將成為中國科幻影視作品的「厚積薄發」之年。
  • 第七屆星雲獎揭曉 金獎作品有望變中國版星戰
    合影網易娛樂專稿9月12日報導 (文/老張陽湯)11日晚,作為2016中國科幻季系列活動之一,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在北京揭曉,頒發出最佳長篇小說、最佳原創圖書、最佳科幻社團、最佳美術作品等10餘個獎項。
  • 中國科幻正在進行時 第八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
    「中國科幻走向世界」高峰論壇 第八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隨著上周末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的閉幕,韓松的《驅魔》、張嘉琪的《人類復活學院》、馬傳思的《冰凍星球》、蘭世韜的《十三層空間》等一系列科幻作品獲得大獎新鮮出爐,與此同時包括劉慈欣、王晉康、陳楸帆、劉宇昆、張雙南等科幻作家、科幻翻譯家
  • ​科幻IP《火星孤兒》將改編劇版 2021科幻劇集元年?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國產科幻劇項目儲備已超過66部,包括已殺青的《致命願望》、已備案的《紫川》,以及籌備中的《地球上線》《全球高考》《禁區左轉90度》《探索·三部曲》《就喜歡你看不慣我的樣子》《迴旋世界》《無主之地》等。就在近日,國內科幻小說翹楚之作《火星孤兒》也傳出將影視化的消息。國產劇對科幻題材的探索熱情從未止步。
  • 「全球票房前十的電影中,有6部是科幻片,大量科幻影視作品都來源於...
    科幻迷們都知道,在中國科幻圈,科幻銀河獎可謂是最高獎。自「銀河獎」創立以來,已經推選出1200多篇優秀中短篇科幻小說,先後有100多位作者登上領獎臺,不僅有劉慈欣、王晉康、何夕、韓松等中國首屈一指的實力派科幻作家,也有江波、夏笳、陳楸帆、張冉、索何夫等一大批年輕的科幻新生代作家。「銀河獎」逐漸成為中國科幻創作的「孵化器」和「發動機」。
  • 這部良心科幻大片終於來了!改編自「星雲獎」最佳長篇,原著曾打敗大火的《三體》
    其實兩者在評選對象上就有很大不同,「雨果獎」是1953年由世界科幻協會(WSFS)為紀念「科幻雜誌之父」雨果·根斯巴克而創立,面向世界範圍內的創作者。而「星雲獎」則是1956年由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SFWA)創立,參選對象是美國作家或者是在美國出版發行的作品,很顯然「雨果獎」的評選範圍更加廣泛。
  • 《鋼煉》等作品獲得日本星雲獎
    日本科幻愛好者團體聯合會於今年7月10日發表了日本科幻文學大獎「星雲獎」第42屆的獲獎名單,漫畫《鋼之鍊金術師》等作品獲獎。  「星雲獎」是日本科幻文學界最具影響力的評獎活動,始辦於1970年。該獎項的入圍作品在每年秋天的「日本SF大會」上由讀者投票評選產生,經過為期一年的評選後,於第二年公布獲獎名單。今年的第42屆「星雲獎」共設有9個評獎部門。
  • 第45屆日本星雲獎獲獎作品名單公布
    大步先生/文 2014年7月19日,日本科幻迷聯合會議在茨城縣筑波市中召開,由第53屆日本科幻大會舉行了第45屆日本星雲獎頒獎典禮。本屆頒獎典禮分別確定了日本與海外最佳長篇以及短篇科幻小說、影視、漫畫、藝術家、非小說類以及其他等9項獎項的獲獎得主。
  • 【鷹眼頭條】14部科幻劇待播,30餘部籌備中,誰會是劇集行業的《流浪地球》?
    今年8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科幻十條」來扶持科幻類型創作,給行業吃下定心丸。接著劇版《三體》開機,並於近日順利殺青,熱門科幻小說《火星孤兒》日前也傳出即將影視化的消息,令整個科幻圈熱血沸騰、受之鼓舞。眼下,數十部科幻劇項目如火如荼進行中,誰會成為劇集行業的《流浪地球》?
  • 銀河獎、星雲獎得主顧適推出首部科幻短篇集《莫比烏斯時空》
    近日,成都八光分文化與新星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一部科幻短篇集《莫比烏斯時空》。該書作者顧適,是國內目前炙手可熱的青年科幻作家,也是銀河獎與華語科幻星雲獎的金獎得主。而這本新書,則是她的首部個人作品集。新書面世後,得到國內外數位科幻大咖紛紛點讚打call。劉慈欣說:「她的小說既滿足了我們這些科幻迷的期待,也能讓對科幻不那麼感興趣的讀者樂在其中。」有趣的是,大劉還用了一個飯圈常用語來表達對顧適的期待,說她是一位有潛力「出圈」的科幻作家。
  • 「全球票房前十電影中,六部是科幻片,大量科幻影視作品都來源於...
    自「銀河獎」創立以來,已經推選出1200多篇優秀中短篇科幻小說,先後有100多位作者登上領獎臺,不僅有劉慈欣、王晉康、何夕、韓松等中國首屈一指的實力派科幻作家,也有江波、夏笳、陳楸帆、張冉、索何夫等一大批年輕的科幻新生代作家。「銀河獎」逐漸成為中國科幻創作的「孵化器」和「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