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八光分文化與新星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一部科幻短篇集《莫比烏斯時空》。該書作者顧適,是國內目前炙手可熱的青年科幻作家,也是銀河獎與華語科幻星雲獎的金獎得主。而這本新書,則是她的首部個人作品集。
新書面世後,得到國內外數位科幻大咖紛紛點讚打call。劉慈欣說:「她的小說既滿足了我們這些科幻迷的期待,也能讓對科幻不那麼感興趣的讀者樂在其中。」
有趣的是,大劉還用了一個飯圈常用語來表達對顧適的期待,說她是一位有潛力「出圈」的科幻作家。
「出圈」的意思,是某個明星、某個事件走紅的熱度,使其不僅在固定粉絲圈中傳播,還能被更多圈外的普通人所知曉。簡而言之就是知名度極高,超越了在其小圈子的影響力。
科幻文學一直被認為是小眾的圈子,劉慈欣和他的《三體》,應該是迄今為止中國科幻界一個最著名的「出圈」明星了。很巧的是,劉慈欣「出圈」之前是電廠的高級工程師,而顧適目前的本職工作,則是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高級城市規劃師。
今年34歲的顧適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自己可以說是從小就對科幻充滿興趣,「最開始應該是初二的時候,我在語文作業的周記本上寫小說。當時好像是地理課教了地球內部的結構,我就開始想像或許有一個地底的斷層,裡面也有人類文明。在他們的世界裡,天空是巖漿火焰,腳底下是另一片大地……」
顧適認為自己很幸運,遇到的語文老師都很寬容,甚至會鼓勵她寫這些「對中考毫無用處的玩意」。她也不負老師們的期望,考入名校同濟大學,走上城市規劃設計的職業道路。
從2011年起,顧適開始在《科幻世界》《超好看》《新科幻》、Clarkesworld、XPRIZE等國內外雜誌和平臺上發表科幻小說,正式啟動了自己的科幻寫作生涯。
顧適源頭多樣的靈感,也充分反映在這部科幻作品集《莫比烏斯時空》中:15個科幻故事,題材涵蓋人工智慧、記憶存取、人體冬眠、腦機接口、基因編輯等前沿題材,豐富多彩,引人入勝。
但她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自己最熟悉的城市規劃題材,在創作中卻少有涉及,「可能正因為與自己的專業直接相關,想像力反倒被限制住了,容易束手束腳,反而發揮不出來。」
不過據她透露,現在有一些2050年的遠景規劃,已經在請科幻作家來參與討論了,「或許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吧」。
莫比烏斯環又稱莫比烏斯帶,是一種拓撲學結構,只有一個表面和一個邊界。這個結構可以用一個紙帶旋轉半圈再把兩端粘上之後輕而易舉地製作出來(如下圖)。一隻小螞蟻可以一口氣爬遍這個紙帶的正反兩面而不必越過其邊緣,很有意思。
莫比烏斯環
顧適說,或許時間真的是一個循環,而這個世界就是莫比烏斯時空。「我們與未來的距離,和我們與過去的距離是相同的。只是人類個體壽命有限,整體忘性很大,總是不記得發生過什麼。」她也鼓勵大家:「2020雖然有一個魔幻的開端,但可能只是這十幾年中比較魔幻的一年,更糟糕的、更可怕的,人類歷史上早已都曾經歷過,而我們的生活也會繼續在艱難中前進。」
紅星新聞記者 喬雪陽 圖據八光分文化 編輯 李學莉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