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文軒西南書城外景
方所(成都店)
毛邊書局·桃蹊書院舉辦的第十八屆全國民間讀書年會生動活潑
寬巷子的見山書局
「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這是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對西漢蜀郡守、公學始祖文翁在成都興學做出的評價。兩千多年來,成都形成了重視文化教育的傳統,還養成了百姓喜愛閱讀、喜歡舞文弄墨的習俗。
新千年以來,在書店,在茶樓,在各閱讀空間的讀書分享會上,不時傳來成都人搖頭晃腦的朗朗讀書聲,或面紅耳赤的學識爭論聲,讓人想起李白的「九天開出一成都,千戶萬戶入畫圖」。
安靜與喧囂,老牌書店兩副面孔
「如今,成都書店數量已居全國第二,博物館數量全國第一,這讓成都人為之驕傲」,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說,「因為書店和博物館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
西南書城是老成都人繞不開的集體記憶。它是成都第一家開在鬧市區的大型書城,至今仍是全國十大書城之一。大學期間,我從師大北大門坐38路公交車到市中心的鹽市口,步行五六百米便到達西南書城。買了工具書或某本文學書,順便去春熙路買件新衣買雙球鞋,再到青年路看場電影,基本構成了一個大學生的最美周末。若是夏日,西南書城就像一棵巨大的樹,遍地是坐著靠著半躺著的成都人,看書,歇涼,惟有雙手和眼睛在轉動,一整天的陶醉。
2001年10月,賈平凹在西南書城籤售新書《西路上——賈平凹手稿珍藏版》,愛湊熱鬧的成都人,老老少少早早擠在書城門口,人形長龍一直延伸至走馬街與學道街的交叉口。最壯觀的一次是韓寒籤售《三重門》,愛讀書的少男少女把書城的幾道門圍得水洩不通。
於是,西南書城猶如成都的刀削麵,削出了成都讀書人的鮮亮兩面:安靜,與喧囂。
那些年,西南書城、成都購書中心等老字號新華書店引領著成都人的讀書求知生活。他們邀請的,不是著名作家就是暢銷書作者,舉辦的籤售會或讀書會高端大氣上檔次,外來入駐的民營書店很難從熱門圖書市場分到一杯羹。
寂寞與堅守,書痴悄然改變成都
偏偏有個書痴,2002年從湖北十堰趕來,反其道而行,主攻冷門的舊書市場,一心想改變成都書店的格調,滿足讀書人的另類需求。
這人叫傅天斌,成都毛邊書局的創始人,後來的成都女婿。「什麼書暢銷就賣什麼書,我在十堰的新華書店幹過。然而,讓我更有成就感的,卻是把那些你想買但買不到的舊書送到你面前。你的驚喜,就是我的無窮滿足。」在十堰工作期間,他收藏的不少毛邊書甚至是舊書市場上的孤本,頗受學者類讀者歡迎。為贏得更多讀者,他幾乎跑遍全國的舊書市場,最後發現,成都才是最大最隱秘的一個。
成都學者、詩人流沙河早先在傅天斌手裡買到珍貴的歷史文獻古籍《東京夢華錄》,本存萬分感激,得知傅天斌要在成都開舊書店,爽快地贈送店招墨寶一幅。
雖說對生活的要求只是吃飽飯就行,傅天斌仍堪稱苦苦支撐,長期流連於清溪東路、玉林路等多個小區深處,守候在舊書堆裡。他一般凌晨三四點騎自行車,後來是電瓶車出發,去九眼橋、送仙橋等舊書市場淘書,在租來的家兼書局藏了10多萬冊舊書。
成都慢。老成都人一杯茶一本書一張報紙看半天的慢生活,不僅被大大小小的茶樓輪番複製,也在毛邊書局裡持續留影。
所謂「有志者事竟成」。2018年6月,成華區桃蹊路街道看上了傅天斌的豐厚藏書,雙方聯合創立了全國首家將政府公共文化資源與民間社會組織資源完美結合的高品質閱讀、創作場所——毛邊書局·桃蹊書院,面積達1200平方米。因為政府解決了場租、水電、安保費用,傅天斌那塵封的10多萬冊舊書又活躍起來。
今年10月,桃蹊書院還舉辦了第十八屆全國民間讀書年會,全國各地百餘位出版人、大學教授和讀書報刊主編等愛書人前來參與。可謂是「桃蹊柳陌好經過,鐙下妝成月下歌」。
書香與回味,盡在老街石巷深處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風起雲湧的讀書沙龍、滴水成海的詩歌朗誦會、爭論不休的學術講座和論壇,從「汶川地震」後的2008年6月開始爆發。在窄巷子開創六七平方米「散花書院」的廖芸,最先感受到旅遊、歷史、地理類圖書被瘋狂搶購的熱浪。做了16年圖書批發經營的廖芸,敏銳嗅到了紙在印刷廠歡快成書的味道。她聯動多家出版社策劃推出成都歷史文化叢書,生意火爆到12年來幾乎每年新增一家散花書院。特別是寬巷子的見山書局和文殊院、鐵像寺的散花書院,吸引了作家、評論家李敬澤,詩人歐陽江河等多位名家來參加讀書分享會、詩歌朗誦會。
廖芸賣書,也賣茶水,甚至配套提供多種成都風味的美食。與後來進駐成都的方所、言幾又、鍾書閣等書店的多元化經營不同,她更尊重老成都人一本書一杯茶的閱讀生活方式。
性格格外熱情的成都人最近兩年熱衷於去城南的新世紀城,探訪新書浩瀚的天府書展。數據顯示,為期5天的2020天府書展圖書零售總額達6300萬元,同比增長120%。截至10月20日12時,共有3452萬人次參與了阿來、曹文軒、楊紅櫻、酈波等文化名家出席的800餘場交流活動。在成都,才能看到讀者與作者的最熱情互動。
通借與通還,城市閱讀空間耀眼
無法忽略的還有雨後春筍般冒出的「城市閱讀空間」。
成都圖書館近年來卯足勁,開啟成都文旅融合閱讀空間新模式,讓本地市民和外地遊客通過手機掃碼在線讀書,聽成都名家專題講座,實現在酒店、在路上都能打開的全新閱讀生活。
2018年世界讀書日,成都圖書館在全市正式授牌20個「城市閱讀空間」。2020年世界讀書日,成都圖書館又攜手新華文軒BOOKS(九方店)、鍾書閣·成都店、言幾又(建發鷺洲店)、散花書院(鐵像寺店)、方所(成都店)、新華文軒軒客會(钂鈀街店)、言幾又(中糧鴻運店)、熊貓學習館、光華財經書城(同德店)、三聯韜奮·成都店、散花書院(文殊坊)、布克購書(交大店)、布克購書(蜀漢店)和新知圖書成都書城等品質書店,打造了15個面積不低於20平方米、座位不少於10個的「城市閱讀美空間」,圖書館向每處提供2000冊館藏圖書,每月流轉一次,市民讀者在「城市閱讀美空間」和全市所有公共圖書館之間均能實現通借通還。
「城市閱讀空間」升格為「美空間」,看似僅僅多出一個「美」字,實則是成都讀書人生活美學的提檔升級,無疑讓成都「最具閱讀氣質」的城市形象更為耀眼。據說年內,這種「城市閱讀美空間」還將延展到各區市縣,達到50個。
2020年10月26日,在成都圖書館借書可在四川省圖書館還書的消息傳出,全城書友又一次沸騰了。
在成都,每一間書店,每一家圖書館,每一個固定或者流動的閱讀空間,都滿溢著這座城市的悅讀基因和書友們的喜閱心跳。(作者彭志強系成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