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從來都不是情侶之間的一捧鮮花或一頓浪漫晚餐,而是一個文化意義深遠的中國女性節日。
不得不說,在年輕人心目中,如今的七夕節真的越來越重要了。
誰要是在那一天忘了給另一半送花、買禮物或吃大餐,那當晚一場「腥風血雨」基本上是不可避免。
事實上,作為「中國的情人節」,七夕當天不但酒店的預約入住量達到了平時的3倍,就連微信都有意調提升了紅包的額度,以方便秀恩愛的情侶們發送520元的紅包。
能看到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居然能和其它洋節一樣受到年輕人的重視(沒錯,我說的就是情人節和聖誕節),這無疑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
畢竟,相比國外的那些洋節,七夕節才更能體現我們文明的縮影,也更能表現出我們中國人的精神內涵。
唯一讓人遺憾的一點是,年輕人好像把七夕節的主題給搞錯了。
畢竟,七夕節原本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其主題也和字面的意思差不多,只是古代女性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的日子。至於人們一直津津樂道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和七夕節壓根就沒啥關係,兩者只是湊巧趕上了同一天而已。
所以,年輕人們在七夕節這一天大張旗鼓的秀恩愛,約會、吃飯和開房,這顯然偏的有點厲害啊。
事實上,如果一定要說中國情人節的話,明明是古代的元宵節更合適啊。
要知道不同於現代社會的良好治安,古代社會的治安一直是個大問題,因此大部分的城市晚上就算不會宵禁,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人們自由行動。
而元宵節這樣的節日無疑是古代人們一個自由活動的好機會,尤其其獨有的燈會、踏歌、走橋和盜福活動,更是給了古代女性一個走出家門,尋找心怡的意中人的好藉口。兩相對比,元宵節無疑更能承載情人節的職責,也更適合成為中國情人節。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七夕節的地位也確實比較特殊。畢竟,古代女性由於種種的封建禮教,嫁給何人往往只能聽天由命,無法把握自己的幸福。既然只能任由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自然有的女性在乞巧時會夾帶點「私貨」,在希望自己心靈手巧的同時,也希望上天能賜給她一個好相公。因此,把七夕節的乞巧理解成祈求自己的幸福也沒啥毛病。
此外,儘管七夕節從來沒有被定義為一個男女約會的節日,但作為一個古代流傳至今的女性節日,它自然也是大家女朋友的節日。
因此,從這一角度來說,年輕人們把七夕作為一個取悅女友和告白的日子倒也合理。只是取悅女友固然是好事,但也別因此而誤解了七夕節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