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影評

2021-01-09 王坤將知識

暑期一所政法大學內,未通過英美法課程期末考試的學生迎來補考。他們組成模擬西方法庭,分別擔任法官、律師、檢察官等角色,審理的正是一樁社會上飽受爭議的「20歲富二代弒父」案。12位學生家長組成了陪審團。這些人來自社會不同階層,有醫生、房地產商、保安、教授、保險推銷員等。他們在聽取學生法庭審理後,將對本案做出最終「判決。這12名陪審員互不相識,但按照規則,他們必須達成一致,才能結束審判。第一輪投票,就有11人認定「富二代」有罪,所有人證物證都指向這一結果的情形下,這位年輕的嫌疑犯離輿論上的死亡只有一步之遙。所有的線索都被逐一討論,隨著審判的進行,疑點出現,每個人背後的故事也浮出水面。簡簡單單的電影,卻勾起了我們心中的無限思考。

這是一部非常簡單的電影,一個舊倉庫,一張桌子,十二把椅子,十二個人,這部電影幾乎百分之98以上都在這個場景之下完成。但電影畫面的簡單不意味著它思想的簡單。相反,它是一部值得人們深思的電影。但當下,越來越多投資巨大,畫面華美的影視作品因為內容匱乏而撲了。這都在一點一點的告訴著我們,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亦越來越看重內容而不是外表。這是在說電影,亦是在說做人。

我覺得這部電影最重要的是在強調對生命的敬畏。在對生命做出任何審判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對每一個疑點抓住不放,哪怕再小,因為你的萬分之一是別人的百分之百。當你判斷一個無辜的人是兇手的時候,他在你的心中就已經死掉了,那麼你和兇手又有什麼去區別呢?當你帶上了主觀的想法時,所有的疑點加上你的想法等於的是四捨五入的真相,而所有的真相都不應該四捨五入得到,而應該是一定的,確切的。這種對真相的嚴謹的態度就是一種對生命的敬畏。

人們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兒子在努力學習的情況下仍然沒有考上大學,他因此對所有的外地人都帶上了歧視。其實就像他說的,他並不是真真正正的討厭著那些外來人員,只是人生的磨難讓他必須找到一個發洩口,來宣洩著自己的怒火,承載著自己的不甘。當人們遇到挫折或者說失敗的時候,人們總是習慣性的有一種自我保護意識,人們會將一切過錯推給外界,這便是他成見的由來。

「我們總是帶著偏見去看待這個世界,狹隘的不願退讓一步。」這審判不僅是對那個男孩,亦是對他們自己,對自己內心的一種審判。

相關焦點

  • 十二公民有哪些經典影評?
    答|百度派 @戎晶晶首先不得不稱讚徐昂這位處女作導演,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他的這部《十二公民》不僅是破解了我國主旋律電影的創作難題,同時為主旋律電影探索出一條國際傳播之路。據說,這部製作加宣發共1100萬的《十二公民》,已經通過國際版權售賣,早早收回了成本。這部翻拍自美國經典電影《十二怒漢》的《十二公民》徹底放棄了「主旋律」的固化套路,榜樣的樹立如春雨潤物,無聲間潛入人心,與此同時,不刻意迴避社會問題和矛盾焦點,「裡子」和「面子」的配合相得益彰。
  • 《十二公民》推薦理由!
    看完《十二公民》和原版,真是讓人痛快的經典電影!12位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帶著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要在一小時內判定一位極具標籤色彩的混子弒父罪是否成立且要全票通過。利益、目標、信仰各不相同的十二個人,從11:1的「證據確鑿」開始帶著各自的評判和文化素質展開相互「洗腦」,逐漸從對社會輿論的聽之任之到漸漸捲入深思其中(特別像諮詢中帶動來訪思考的過程,由淺入深由來訪剝開層層迷霧找到自己的信念)。尤其對每個人物性格形成以及觀點背後的故事呈現的感人至深。正義的信念:不能隨便宣布一個人有罪!
  • 影評|《十二公民》:對社會偏見開刀
    何冰扮演的8號陪審員力挽狂瀾關於《十二公民》這部電影的評價幾乎是兩極化的,喜歡者不吝讚美,厭惡者嗤之以鼻,以此口碑雖不能判斷電影的好壞《十二公民》最為人所爭議的部分,是何冰扮演的八號陪審員在電影最末亮出了檢察官身份,這種偉光正的形象不僅難逃諂媚主旋律之嫌,也讓整個故事在最後失去了我們期待的那種平凡的力量。
  • 《十二公民》公映 五大看點解析「富二代殺人」
    看點一:5月最強口碑 被譽為「提前鎖定年度最佳國產片」     犯罪懸疑巨製《十二公民》在全國上映,在影片先前的首映禮上,徐小平、張嘉佳、黃西等諸多業內外知名人士為影片聯名推薦,著名導演滕華濤說:「《十二公民》是大家在今年必須要去看的一部國產電影!」
  • 眾議《十二公民》
    一個月前,電影《十二公民》上映。也許《十二公民》在電影史上不會成為多麼傑出的作品,但它對當下中國電影的積極意義值得肯定。尤其是中國電影市場化以後,業內總為自己的全盤商業化尋找託辭,遠離嚴肅題材和社會現實,有種自欺欺人的逃避感。希望《十二公民》能對行業有所觸動,並產生出比票房成績更擴展的廣泛社會意義。
  • 十二公民,道出故事的真相,也道出人性的百變!
    今天給大家解說一部辯論題材的電影《十二公民》。改編自1957年的美國影片《十二怒漢》,由徐昂執導,何冰、韓童生、錢波、趙春羊聯袂主演的犯罪懸疑片。故事簡介: 《十二公民》講述的是以「富二代殺父」案件進行的辯論,全場12人來自不同行業,但是一個充滿實驗意味的虛擬法庭,將12個毫無聯繫並代表著社會各階層的普通中國人聚在了一起。
  • 《十二公民》
    《十二公民》是2015年上映的電影,由徐昂導演,何冰、韓童生等主演。
  • 悅讀丨專業吐槽《十二公民》是如此酸爽!
    好了,說完了《十二怒漢》為什麼好看,現在,再來談談,為什麼我覺得對這三層次結構囫圇吞棗的《十二公民》,有些讓人失望。二、《十二公民》的翻拍:電影主題不是法律,是「偏見」?跟俄羅斯和日本的版本一樣,中國的《十二公民》,也是對上述我所說的《十二怒漢》三重結構的完全拷貝。
  • 電影《十二公民》觀後感
    2020年2月14日 正月二十一看完電影《十二公民》,內心的波瀾久久不能平靜。社會,人物,人性被刻畫的淋漓盡致,人性中的自私、無私、黑暗、光輝、偏見、正義等等都是那麼的入木三分。社會,文化,職業,人性等交織出了一 場「對」與「錯」的大辨論。
  • 十二公民影評,每個人都有故事,你是怎麼看待的?
    《十二公民》是一部看了之後非常有感觸的電影,可以說是真實再現了現在社會狀態之下人們的各色形態,在短暫的時間裡面展現出了無處不在的人情關係,有時候我們總是本性的去厭惡某些人,又有些恭維畏懼某些人,有時候會抱怨別人憑什麼看不起人,但是換到自己身上有時候也都是在看人下菜碟,這是貧富不同的人群在對待問題的不同態度
  • 《十二公民》:偏見總是遮蔽了真相
    而這部改編自1957年《十二怒漢》的《十二公民》一經上映,有褒有貶,但是我處於中立的態度—-不能因為是改編就全盤否定,也不能過於讚揚,為了更清楚的說明我的觀點,我以《十二公民》為本,以1957年的《十二怒漢》為輔,談談這部改編作的優秀之處以及不足之點。
  • 《十二公民》今日公映 五大看點全面解析
    著名影評人嚴蓬認為《十二公民》在2015年度國產片排行中應該名列前茅。  投資了本片的著名電影出品人徐小平說:「現如今靠粉絲拿票房的片子太多,而像《十二公民》這種靠演技,靠故事打動人,而且反應社會的影片太少,《十二公民》難能可貴。」 他說,從《中國合伙人》到《十二公民》,他堅持投有追求、同時又好看的電影項目。
  • 你所不知道的《十二公民》
    它就是《十二公民》,如果你現在還沒聽說過,那就真OUT了。這部國產片從5月15日上映開始,就存在著先天不足的環境劣勢,卻憑藉自身實力一路走熱。排片少,但上座率第一遇上《復聯2》,《十二公民》的影院排片不管是從時間還是數量上都被強烈壓制,不是被排在早晨、下午,就是被排在接近凌晨,幾乎沒在黃金時段出現過。
  • 《十二公民》:符號化的特質與道具的意象性設計
    恰如《十二公民》的宣傳語「十二個中國人,十二億聲音」一樣,十二位陪審團成員所代表的正是其身後的十二億的聲音。影片參加羅馬電影節的時候,反響比較強烈,有人曾說在義大利也有這種現象,大家都充滿偏見,沒有人被真正的理解與尊重。
  • 當《十二公民》遇上體特生
    ——導演:鄭宇辰 在十二公民之前從未接觸過相關影視作品的拍攝,這一次通過這節課,翻拍了十二公民第一次有大家聚在一起團結的感覺,不管大家訓練的多麼累,都還是按時到場服從導演拍攝的進程安排,拍攝過程中不可預知的突發情況時有發生,也讓我懂得了每個鏡頭後的不容易拍攝其實也只是成品的一半,另一半就是後期的剪輯,成小時的坐在電腦前的工作人員真的很辛苦
  • 《十二公民》解析民意與司法
    今夏一部法律題材電影《十二公民》悄然上映,雖未斬獲票房佳績,但瑕不掩瑜,觀眾好好上了一堂民意與司法審判的必修課,令人回味深思。  該片改編自國外經典影片,加上成功的本土化加工,通過十二位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公民對一樁兇殺案的激烈爭辯,展現了中國社會眾生相,表達民眾對於正義的追求。
  • 《十二公民》這部電影的看點是什麼?
    中國也有本土化的《十二怒漢》,那就是今天羽蒙要跟大家嘮嘮的《十二公民》。整部影片沒有任何流量小生,全部主演均是實力派演員,最為亮眼的當屬最近因為《後浪》演講火了一把的何冰,他在影片中的表現,成功的說服了我,讓我願意像他一樣盡好一個公民的責任,謹慎,小心,負責的對待每一件不關己的事。
  • 《十二公民》不是一部合格的改編電影
    《十二公民》改編自西德尼呂美特的影史經典名作《十二怒漢》,原作一問世即震驚世界,先後有俄、日、美做了改編版本的拍攝,我國導演徐昂召集人藝十二位中生代藝人拍攝的《十二公民》是其改編序列裡最新作品。然而《十二公民》對《十二怒漢》來說,不僅不能說在精神有繼承和發揚,根本就是反動和背叛。《十二怒漢》首先講的是法律的程序正義。也就是說法庭上要辨別的只是證據的合法性以及以現有證據能否給被告定罪。並不需要追查出真兇是誰,甚至不需要證明被告並非真兇。這可以看作是在作為被告的個體和作為控方的公權力之間因為雙方資源的不對等而對個體的保護。這無疑是法律的巨大進步。
  • 首都劇場放映戲劇電影《十二公民》
    根據好萊塢經典電影《十二怒漢》改編的《十二公民》是北京人藝青年導演徐昂的電影處女作。該影片開創了戲劇電影的新類型,包含懸疑、推理、喜劇等多種類型片元素。影片中「十二公民」的扮演者均為北京人藝與國家話劇院的實力派演員:何冰、韓童生、錢波、趙春羊、米鐵增、高東平、張永強、李光復、王剛、班贊、劉輝、雷佳。
  • 《十二公民》-尊重生命,敬畏法律
    《十二公民》便是這樣的一部令人深思的電影。本片講述了一個模擬法庭陪審團共同討論一起關於「富二代殺父案」社會熱點案件的故事。一比十一,當所有人都投嫌疑人為有罪時,八號卻堅持投無罪,在他看來,這起案件不能因為讓自己的孩子們不掛科,就那麼草率的決定另一個孩子的罪行。 於是他引導其他幾位陪審員一起回憶該起兇殺案的過程,對裡面的一些細節進行了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