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法國政府規定,羅浮宮博物館近期推出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雕塑特展《肉體與靈魂——從多納泰羅到米開朗基羅》暫時向公眾關閉。雖然無法親臨現場,但是大家仍然可以通過雲遊的方式探索展覽的精華,感受藝術超越時空的魅力!
《肉體與靈魂——從多納泰羅到米開朗基羅》展覽由羅浮宮博物館與米蘭斯福爾扎城堡博物館(Castello Sforzesco de Milan)共同舉辦。展覽匯集了超過140件展品,系統地展現了15世紀中期到16世紀初期,也就是文藝復興巔峰時期的義大利雕塑藝術。
在2013年,羅浮宮博物館以及佛羅倫斯斯特羅齊宮(Palazzo Strozzi)舉辦了《文藝復興的春天》展覽,聚焦十五世紀初期在佛羅倫斯開始的文藝復興初期藝術。此次展覽正是對《文藝復興的春天》展覽的再一次延續。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從佛羅倫斯開始,到威尼斯再到羅馬,不同的藝術風格在義大利這片土地上出現,並且得到了蓬勃發展。從多納泰羅(Donatello)到歷史上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這些偉大的雕塑藝術家們善於通過研究不同的肢體運動,創造出極具創新性的人體線條。
在那一時期,對表現力和情感的研究成為了他們藝術創作的核心。通過此次展覽,你也將有機會了解那些不為人所知的藝術家們,近距離欣賞那些因保存地點或展覽地點難以接近的藝術作品。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美惠三女神,植物與美麗之神,阿波羅的女伴。
Les Trois Grâces, divinités de la végétation et de la beauté, compagnes du dieu Apollon
2e siècle après J.-C.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美惠三女神,植物與美麗之神,阿波羅的女伴。
Les Trois Grâces, divinités de la végétation et de la beauté, compagnes du dieu Apollon
2e siècle après J.-C.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在古希臘神話中,美惠女神被認為是代表愛情與美麗的阿弗洛狄忒的隨身侍女。後來的詩歌或傳統文學將女神的人數定為三位,並為她們分別取名為歐佛洛緒涅(Euphrosine),塔利亞(Thalie)和阿格萊亞(Aglaé),代表嫵媚、優雅、美麗、永遠年輕。在藝術表現中,她們通常以裸體呈現。
從古希臘羅馬時期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美惠三女神早已成為西方藝術史上經久不衰的創作題材。從十五世紀起,這一主題成為了藝術家們心目中的高難度挑戰:既要完美詮釋美惠三女神無與倫比的美貌,又要精確把握比例與人體結構、還要呈現藝術品的敘事性和肢體語言等等。
《巴克斯和阿麗亞娜》
Bacchus et Ariane
巴克斯和阿麗亞娜
Bacchus et Ariane
Tullio Lombardo
Vers 1505-1510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圖裡奧·隆巴爾多(Tullio Lombardo)刻畫了兩尊極具美感的浮雕胸像,只見巴克斯與阿麗亞娜兩人的頭溫柔地向彼此傾斜,身體朝向正前方,他們疏離的、上移的目光仿佛在訴說著對不可觸及之物的無盡渴望。藝術家對頭髮光滑柔軟的刻畫,更加突出了臉部的光亮。一明一暗的對比,著重凸顯人物的內心世界。這類浮雕通常出現在貴族、收藏家與研究者的住所中。
《丘比特》
Cupidon
丘比特
Cupidon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dit MICHEL-ANGE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丘比特
Cupidon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dit MICHEL-ANGE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這尊丘比特雕像在1995年左右於紐約被發現,它展現了一位苗條瘦長的青少年形象。米開朗基羅從青少年的形體中獲得靈感,人物身體線條平滑。雕塑的軀幹碎片被保存在古羅馬收藏中。丘比特的姿勢體現了不平衡的運動美感,雙腿交錯,手臂抬起。這種不穩定性賦予了這件作品令人嘆服的動態感。
《反抗的奴隸》與《垂死的奴隸》
Esclave rebelle et Esclave mourant
《反抗的奴隸》 與《垂死的奴隸》
Esclave rebelle et Esclave mourant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dit MICHEL-ANGE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反抗的奴隸》 與《垂死的奴隸》
Esclave rebelle et Esclave mourant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dit MICHEL-ANGE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兩座雕塑表現了兩位姿態截然不同的奴隸形象。左邊的奴隸在劇烈的扭動身體,頭高高地昂著,肌肉緊繃,試圖掙脫束縛他的繩索;右邊的奴隸則像是沉淪在昏睡或死亡中。生與死,反抗與絕望,儘管兩座雕塑在形象表現上天差地別,但赤裸的光滑肌膚與大理石的粗狂鑿痕之間的反差卻如出一轍。
這兩座雕像是米開朗基羅為教皇尤利烏斯二世(Jules II)的陵墓而創作的。最初的方案包含四十餘件雕塑,而最終因為財力不足方案被擱置了。然而這兩座未完工的大理石雕像依然堪稱藝術珍品。米開朗基羅將他們送給了朋友羅伯特·斯特羅齊(Roberto Strozzi),後者轉贈給了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
以上便是此次展覽的部分精彩,
在無法相見的日子裡,
我們希望將藝術帶到你的身邊!
如果你有感興趣的主題或內容,
記得給我們留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