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浮展訊 |《肉體與靈魂 —— 從多納泰羅到米開朗基羅》

2021-02-07 羅浮宮博物館

根據法國政府規定,羅浮宮博物館近期推出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雕塑特展《肉體與靈魂——從多納泰羅到米開朗基羅》暫時向公眾關閉。雖然無法親臨現場,但是大家仍然可以通過雲遊的方式探索展覽的精華,感受藝術超越時空的魅力!

《肉體與靈魂——從多納泰羅到米開朗基羅》展覽由羅浮宮博物館與米蘭斯福爾扎城堡博物館(Castello Sforzesco de Milan)共同舉辦。展覽匯集了超過140件展品,系統地展現了15世紀中期到16世紀初期,也就是文藝復興巔峰時期的義大利雕塑藝術。

在2013年,羅浮宮博物館以及佛羅倫斯斯特羅齊宮(Palazzo Strozzi)舉辦了《文藝復興的春天》展覽,聚焦十五世紀初期在佛羅倫斯開始的文藝復興初期藝術。此次展覽正是對《文藝復興的春天》展覽的再一次延續。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從佛羅倫斯開始,到威尼斯再到羅馬,不同的藝術風格在義大利這片土地上出現,並且得到了蓬勃發展。從多納泰羅(Donatello)到歷史上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這些偉大的雕塑藝術家們善於通過研究不同的肢體運動,創造出極具創新性的人體線條。

在那一時期,對表現力和情感的研究成為了他們藝術創作的核心。通過此次展覽,你也將有機會了解那些不為人所知的藝術家們,近距離欣賞那些因保存地點或展覽地點難以接近的藝術作品。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美惠三女神,植物與美麗之神,阿波羅的女伴。

Les Trois Grâces, divinités de la végétation et de la beauté, compagnes du dieu Apollon

2e siècle après J.-C.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美惠三女神,植物與美麗之神,阿波羅的女伴。

Les Trois Grâces, divinités de la végétation et de la beauté, compagnes du dieu Apollon

2e siècle après J.-C.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在古希臘神話中,美惠女神被認為是代表愛情與美麗的阿弗洛狄忒的隨身侍女。後來的詩歌或傳統文學將女神的人數定為三位,並為她們分別取名為歐佛洛緒涅(Euphrosine),塔利亞(Thalie)和阿格萊亞(Aglaé),代表嫵媚、優雅、美麗、永遠年輕。在藝術表現中,她們通常以裸體呈現。

 

從古希臘羅馬時期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美惠三女神早已成為西方藝術史上經久不衰的創作題材。從十五世紀起,這一主題成為了藝術家們心目中的高難度挑戰:既要完美詮釋美惠三女神無與倫比的美貌,又要精確把握比例與人體結構、還要呈現藝術品的敘事性和肢體語言等等。


《巴克斯和阿麗亞娜》

Bacchus et Ariane


巴克斯和阿麗亞娜

Bacchus et Ariane

Tullio Lombardo

Vers 1505-1510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圖裡奧·隆巴爾多(Tullio Lombardo)刻畫了兩尊極具美感的浮雕胸像,只見巴克斯與阿麗亞娜兩人的頭溫柔地向彼此傾斜,身體朝向正前方,他們疏離的、上移的目光仿佛在訴說著對不可觸及之物的無盡渴望。藝術家對頭髮光滑柔軟的刻畫,更加突出了臉部的光亮。一明一暗的對比,著重凸顯人物的內心世界。這類浮雕通常出現在貴族、收藏家與研究者的住所中。

《丘比特》

Cupidon

丘比特

 Cupidon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dit MICHEL-ANGE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丘比特

 Cupidon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dit MICHEL-ANGE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這尊丘比特雕像在1995年左右於紐約被發現,它展現了一位苗條瘦長的青少年形象。米開朗基羅從青少年的形體中獲得靈感,人物身體線條平滑。雕塑的軀幹碎片被保存在古羅馬收藏中。丘比特的姿勢體現了不平衡的運動美感,雙腿交錯,手臂抬起。這種不穩定性賦予了這件作品令人嘆服的動態感。


《反抗的奴隸》與《垂死的奴隸》

Esclave rebelle et Esclave mourant 


《反抗的奴隸》 與《垂死的奴隸》

Esclave rebelle et Esclave mourant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dit MICHEL-ANGE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反抗的奴隸》 與《垂死的奴隸》

Esclave rebelle et Esclave mourant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dit MICHEL-ANGE

Exposition Le Corps et l'Ame © Maëlys Feunteun

兩座雕塑表現了兩位姿態截然不同的奴隸形象。左邊的奴隸在劇烈的扭動身體,頭高高地昂著,肌肉緊繃,試圖掙脫束縛他的繩索;右邊的奴隸則像是沉淪在昏睡或死亡中。生與死,反抗與絕望,儘管兩座雕塑在形象表現上天差地別,但赤裸的光滑肌膚與大理石的粗狂鑿痕之間的反差卻如出一轍。

 

這兩座雕像是米開朗基羅為教皇尤利烏斯二世(Jules II)的陵墓而創作的。最初的方案包含四十餘件雕塑,而最終因為財力不足方案被擱置了。然而這兩座未完工的大理石雕像依然堪稱藝術珍品。米開朗基羅將他們送給了朋友羅伯特·斯特羅齊(Roberto Strozzi),後者轉贈給了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

以上便是此次展覽的部分精彩,

在無法相見的日子裡,

我們希望將藝術帶到你的身邊!

如果你有感興趣的主題或內容,

記得給我們留言呀!

相關焦點

  • 一個不開朗的米開朗基羅
    而當你問起他,他是誰的時候,他卻會說:「我不是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我是米開朗基羅· 博納羅蒂。」事實上,米開朗基羅宏偉的作品其實是充滿了浪漫與悲劇性的,那是理想與現實碰撞後的結果。米開朗基羅對於完美的追求是偏執而極端的,他在持續不斷的興奮中活著,而興奮的來源,就是幾乎晝夜不停歇的創作。
  • 文藝復興三傑-米開朗基羅
    接下來讓我們看一看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且先從《大衛》開始吧米開朗基羅《大衛》(1504)大理石 高434cm 佛羅倫斯美術學院美術館1501年米開朗基羅接受委託雕刻大衛像,而他面對的是一塊35年前已經動用過的大石頭。
  • 米開朗基羅《大衛》
    年輕的他,一等到自己的天賦在羅馬受到肯定,便希望能將自己的名聲傳播到家鄉佛羅倫斯,因此全副熱情地投入這件巨作的創造。瓦薩裡說:「這件人像讓古今所有雕像為之失色……當然,只要看過米開朗基羅的《大衛》,便不再需要看其他已逝或在世雕刻家的作品……」讓這件雕像格外受人讚賞的是,只有米開朗基羅能夠順利雕刻這塊大理石。
  • 米開朗基羅《創造亞當》的小故事
    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和傑出的通才,不僅僅是雕塑家米開朗基羅,他還是畫家、建築師和詩人米開朗基羅。《創造亞當》這幅畫是他經歷了四年才完成的。在這期間米開朗基羅不要任何助手。一個人躺在18米高的天花板下的架子上,終日仰頭作畫。
  • 【中外名人藝術▕ 名畫】米開朗基羅作品欣賞~
    這位藝術和學術活動的慷慨資助人邀請14歲的少年到自己的宮殿居住。此後,米開朗基羅每天和洛倫佐及圍繞在他周圍的一些知名人士共進午餐,接觸到許多思想家、藝術家。在與他們的交往中,米開朗基羅深受人文主義價值觀的影響,他們所崇尚的世俗之美帶給他強烈的震撼。他的少年之作《階梯旁的聖母》以聖母懷抱嬰孩耶穌側身坐在梯旁的姿勢,表現了當時雕刻中罕見的粗樸壯實的形象,展現了非凡的創作技巧。
  • 《被縛的奴隸&垂死的奴隸》(1)——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卻將聖母刻畫成一個年輕、貌美、恬靜、典雅的少婦,她默默地俯視著死去的兒子,沉思、哀悼,耶穌靜靜地躺在聖母膝上,面部表情安祥。整座雕像沉浸在肅穆氣氛中,並洋溢著人類最偉大的母愛情感。它已大大超出了題材的限制,將生與死、痛苦與慈愛化為一體,和諧統一,讚美了人的崇高理想和優秀品質。
  • 米開朗基羅
    Cosetta Lagani◎主  演 恩裡克·洛維索 Enrico Lo Verso       Ivano Marescotti◎標  籤 傳記 | 義大利 | 藝術 | 米開朗基羅
  • 你所不知道的隱秘詩人——米開朗基羅
    年僅22歲時,米開朗基羅就完成了震撼人心的《哀悼基督》。    這件雕塑作品堪稱完美,令年輕的米開朗基羅也不禁自滿地在聖母胸前的飾帶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然而,到了尤裡烏斯二世設計修建家族陵墓時,米開朗基羅為了工程進度求見教皇,卻屢次被拒,還要忍受委託方各種臨時修改和尾款拖延。    受到輕視的米開朗基羅憤而說出了這番宣言,也更堅定了自己對藝術的信念。    工匠跟藝術家不同,他們主要工作是完成僱主指定主題的藝術品,收到訂金後工匠們便會開始製作,做完後僱主覺得滿意才會支付尾款。
  • 你所不知道的文藝復興隱秘詩人——米開朗基羅
    1564年2月18日,一位偉大的藝術家逝世,享年89歲,他就是米開朗基羅。提到米開朗基羅,我們很容易就想到他的大衛雕塑和西斯廷天頂畫。但在他那「超長待機」的人生裡,他還曾以詩歌記錄下了曲折的命運。文藝復興三傑中,米開朗基羅比達·文西小23歲,比拉斐爾大8歲。
  • 米開朗基羅驚世畫作——梵蒂岡西斯廷穹頂畫《創世紀》
    1506年,教皇朱理二世為了紀念叔父西克斯圖斯四世,命令米開朗基羅重新繪製穹頂壁畫。米開朗基羅獨自一人於1508年開始設計創作此壁畫,並命名為《創世紀》,該壁畫於1512年最終完成。《創世紀》的問世,使當世最偉大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成為與達文西並峙的最偉大的畫家。在37歲時,他被世人尊為「神聖的米開朗基羅」。作為雕刻家的米開朗基羅,全身心地投入朱理二世陵墓的雕刻,創造史無前例的雕刻藝術之宮,這使教皇的總建築師勃拉曼特深感不安,如此下去必將奪去他在教廷的地位。出於妒忌,他極力阻撓米開朗基羅繼續陵墓雕刻,唆使教皇強令米開朗基羅去畫西斯廷禮拜堂的天頂壁畫。
  • 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天才——米開朗基羅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與壁畫繪畫上,我們熟知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創世紀》是米開朗基羅耗費四年多所完成的曠世巨作,而後又耗時六年於西斯廷教堂住祭壇後面牆壁繪製了《最後的審判》,它們成為了他最重要的繪畫成就從下至上,根據視覺和距離,米開朗基羅讓上方的人物比下方的大,讓仰視的時候人物比例更加協調,達到最佳的觀賞效果。
  • 看見藝術:孤獨的苦行者,不擅長繪畫的米開朗基羅
    第一期《看見藝術》裡,我們在聊到米開朗基羅時,將他形容成一位苦行者,事實上,這個詞並不能完全形容他的一切,米開朗基羅還有著許多讓人著迷的地方。謙虛到極度的話,轉變成極致的高傲,這些話,從這些人嘴裡說出來,讓人嫉妒的想笑。不過,在500年前,就有一位藝術家說過類似的話,那就是不擅長繪畫的米開朗基羅。 這位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位畫家,口口聲聲說自己不擅長繪畫的米開朗基羅,用一幅《創世紀》讓後代人頂禮膜拜。
  • 米開朗基羅:把靈魂交給上帝,把肉體遺給塵土
    文 | 高偉川(偶溪1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世界著名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曾如此說:「他「從駭怕的暴風雨中轉入甘美平和的靜寂」,達到其一生的目標,其遺囑寫著:把自己的靈魂交給上帝,把自己的肉體遺給塵土。「安息於神」的終局,是一生勞碌於創作的米開朗基羅的生命真正的價值和歸宿。人人都了解他的作品,也喜歡他的作品。在其作品中可以特別清楚地看到,米開朗基羅把藝術幾乎完全奉獻於頌讚基督的熱誠與榮光,如《十字架》、《殉難》、《受難像》、《哀悼基督》等等。
  • 《巨像騎士團》米開朗基羅圖鑑 米開朗基羅角色資料一覽
    當遇到超高物防(魔防):比如60關的傑克,米開朗基羅可以讓你愉快的炸飛那群哥布林。自爆哥布林的爆炸範圍為自身2格距離,安放時需要特別注意別炸偏了喲。 以上便是巨像騎士團中的米開朗基羅的技能介紹與角色攻略了,作為當前版本最熱門的騎士,他的強度非常的高,推薦大家進行培養使用。希望本篇文章能幫助到你,更多遊戲攻略盡在九遊網。
  • 周末來場電影【罪·:米開朗基羅】
    大師背後的人性,同樣是鮮活的,義大利與俄羅斯合拍的《罪:米開朗基羅》呈現了大師完美作品背後,其本人一系列不堪現實,滿身的粉塵、油彩,連續工作後酸臭的身體;又有藝術家特有的神經質,多疑多慮,與人交往簡單直接,不會做任何迂迴、應變,並且事事親力為之,結果往往是一團糟糕。
  • 道格拉斯 | 比薩灰/摩卡啡,像米開朗基羅般追求藝術的人生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與拉斐爾和達文西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米開朗基羅畫像米開朗基羅在他的一生中創作了無數輝煌的藝術作品。
  • 華裔藝術家王衍成獲頒義大利米開朗基羅勳章
    中國僑網11月11日電 據《歐洲時報》中東歐版微信公眾號「向東向西」消息,日前,華裔藝術家王衍成榮獲義大利米開朗基羅勳章,這也是首次有華裔畫家榮獲該勳章。 義大利國家藝術院院長克裡斯蒂娜·阿契蒂尼主持了儀式,並授予藝術家米開朗基羅勳章。
  • 米開朗基羅《創世紀》詳解
    有一天,跟一個90後聊天,她表示不認識米開朗基羅我當場表示驚呆了,不可能吧居然有人不認識米開朗基羅就算你不知道這個
  • 聖周默想:米開朗基羅《哀悼基督》03疏密對比
    宣召:詩篇142:1-7;獻詩:讚美詩383首《耶穌我來歌》上次我們通過《哀悼基督》2的整體結構進行了分享,今天,我們繼續通過米開朗基羅3 的這件雕塑來進行默觀,願我們能體會到天父那寬厚接納的愛耶穌曾經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此時,基督被天父擁抱在懷中。經過這場血的洗禮,聖三一的同工、同尊、同榮更加完美地契合,就像基督受洗的時候佇立在約旦河中一樣,正如基督自己說過的「我與父原為一。」因為,他們從來都是如此的契合。
  • 聖周默想:米開朗基羅《哀悼基督》01作品簡介
    1.近景:米開朗基羅接受這件雕刻時,正值薩伏納羅拉3 被教廷處以火刑,此事深深地震動了他的心靈,他決定將自己的憐憫和崇敬注入永恆的石頭。當耶穌還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曾經囑託門徒約翰代為照顧母親瑪利亞,(參約19:27)再後來,耶穌大聲喊叫「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於是氣就斷了,在安息日到來之前,亞利馬太的約瑟經過彼拉多的允準,帶著人將耶穌身體從十字架上取了下來,就在此時,瑪利亞將兒子冰涼的身體抱在懷裡,基督安靜地躺在在瑪利亞的膝上,聖母俯視著兒子,眼裡充滿了憂思與愛憐。整個氣氛陷入凝重的悲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