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喬的異想世界》:自由的人才會跳舞
近日,獲得奧斯卡六項提名並最終斬獲最佳改編劇本的電影《喬喬的異想世界》(原名《jojo rabbit》)登陸國內院線。這是一部關於二戰中的德國小孩一心要做完美納粹分子的黑色幽默劇情片,整片笑中帶淚、時而荒誕可怖、時而溫暖治癒,不失為一部優秀的二戰題材電影。
劇透警告:本文包含較多劇透,謹慎觀看哦~
劇情梗概:影片背景是二戰末期的德國,此時德國已經呈現頹勢,而喬喬(jojo)是一個十歲的德國小鎮男孩,與媽媽羅茜相依為命,他的爸爸在前線打仗(後來證明他的爸爸其實是反戰分子)。喬喬年紀雖小,卻對希特勒有著無比狂熱的崇拜,渴望成為一名完美的納粹,站在最高元首身邊。因此,他假想出了一個有些滑稽、和善的希特勒形象,把他當作自己的好朋友和人生導師。
假想滑稽版希特勒
喬喬努力參加小納粹訓練營,學習納粹士兵需要掌握的技能。然而,在一次殺戮訓練課上,教官看出喬喬的膽怯,於是讓他親手擰斷一隻兔子的脖子,以此鍛鍊他的兇殘與膽量。喬喬卻本質良善,無法下手,被其他小孩和教官嘲笑他是&34;,譏諷他像兔子一樣膽小懦弱,這也正是英文原片名的來源。
針對孩子的殺戮訓練
喬喬受到嘲笑後獨自一人在樹林裡生氣鬱悶,假想中的希特勒卻告訴他兔子並不懦弱,而是努力尋找食物,承擔自己的責任。喬喬受到鼓舞,勇敢地參加手榴彈課程,卻意外炸傷自己,被母親接回了家。
假想希特勒鼓勵喬喬
在家裡,喬喬意外發現房間的牆壁內有隔板,裡面竟然藏著一個猶太少女。他一直被教導猶太人是長著犄角的魔鬼,因此害怕極了,女孩卻稱是喬喬母親在幫助女孩藏匿,並威脅喬喬不要告訴任何人。
猶太少女威脅喬喬
因為一旦告發猶太女孩,喬喬的母親會被連帶處罰,所以喬喬放棄了告發。但他仍然對猶太人十分好奇和恐懼,他不斷與女孩談判,要求她告訴自己猶太人的有關事情,想要寫一本關於猶太人習性的書。在這個過程中,喬喬與猶太女孩的關係逐漸緩和。
喬喬要求女孩講述猶太種族
而喬喬的母親羅茜是一位魅力十足、嚮往自由浪漫的女性,她不認同喬喬狂熱的納粹情節,試圖讓兒子恢復一個孩童該有的天真爛漫,而不是大談殺戮戰爭。她事實上也在秘密為反戰組織工作,經常散發反戰紙條。
羅茜散發的反戰紙條
一日,蓋世太保突然來喬喬家裡搜查,猶太女孩假扮喬喬的姐姐英格騙過了蓋世太保們。(在身份證件出生日期上,猶太女孩記錯了,但負責審查的K上尉有意幫助他們)隨後,喬喬在街上發現母親已經被處以絞刑,自己成為了孤兒。原來,正是母親的暴露,蓋世太保們才會前往搜查家裡。
猶太女孩冒充喬喬姐姐
K上尉幫助猶太女孩
母親死後,喬喬和猶太女孩共同生活,關係親似姐弟。德國終於戰敗了,美軍佔領了小鎮,開始肅清納粹分子,先前幫過他們的K上尉假稱喬喬是猶太人,幫助他躲過了美軍的槍殺。
K上尉幫助喬喬躲過一劫
經歷了這一切,喬喬意識到他所狂熱的一切都是一場謊言,於是他和假想的朋友希特勒徹底決裂了。戰爭結束了,喬喬和走出牆壁的猶太女孩一同跳起了歡快的舞蹈,他們終於自由了。
影片分析:
劇情設置:
以一個狂熱的兒童視角反映戰爭能夠較大程度的引起大家的共鳴。在喬喬的視角中,納粹分子訓練孩子殺戮、大肆焚毀書籍、教導女孩子要好好學習怎樣為德國生孩子等狂熱行為都顯得荒誕又搞笑,使人們在歡笑之餘認識到納粹分子的狂熱盲目與當時德國社會環境的失控。
納粹訓練營女孩子的任務
角色分析:
我們再來談談影片中幾個重要角色。
斯嘉麗詹森扮演的母親是一個閃爍著人性光輝的角色。她反對戰爭愛好和平,熱愛生活,喜歡跳舞,通透智慧,美麗大方,她是一個自由又美好的靈魂,正是因為有她,喬喬才能在不懂事的狂熱中尋得一絲理性。
而K上尉也是一個亮點十足的角色,身為納粹訓練營的教官,卻幫助猶太女孩免受蓋世太保抓捕,又在最後關頭,保了喬喬一命。可見,K上尉本質上其實是一個良善的人,他還與喬喬母親交好,他之所以成為納粹,可能只是因為出生在狂熱時期的德國而已。
為本片貢獻最多笑點的當屬導演本人扮演的喬喬假想希特勒,這個希特勒不同於典型的兇殘變態希特勒形象,而更像是一個孩子的朋友,行為滑稽,不失為一大亮點。
猶太女孩則在喬喬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母親曾告訴喬喬,如果你遇到心動的人,你會感到有蝴蝶在肚子裡翻騰。喬喬在與猶太女孩的相處過程中便感受到了這樣的悸動。
喬喬對猶太女孩心動了
隨著與她的接觸,喬喬認識的猶太人並不是怪物惡魔,不會散發臭氣,也沒有滿目可憎,就和他們一樣是有憧憬有夢想的人。母親死後,兩人的關係則由心動變成姐弟般的親情。
兩人親如姐弟
色調與配樂:
本片的色調與配樂同樣饒有意味。按照常規思路,戰爭片應當是悲壯慘烈、陰鬱黑暗的色調,但本片卻大量使用明亮的暖黃色、綠色等輕鬆明亮的色調,僅僅在戰爭場面使用了灰色色調。這樣做的效果便是使得戰爭題材變得不那麼沉重肅穆,僅僅從小鎮男孩的生活出發,描繪了戰爭後方的另一面。
清新明媚的色調
配樂大量使用舒緩搖滾樂,聽起來很有格調,且與劇情的契合度非常高。個人而言,最喜歡喬喬母親死後喬喬在街上行走時的配樂《Everybody&34;Everybody&39;s gunna die."(眾生皆要活著,眾生皆會死亡),深刻地揭示出戰爭的虛無和生命的真實。
最後,來看看影片所反映的幾個主題和動人點所在吧。
其一,謊言和洗腦式狂熱教育對人的影響。喬喬只是一個十歲的孩子,他並不是真的喜好殺戮與戰爭(從他不忍殺死兔子就可以看出),只是社會氛圍如此,他是被納粹宣傳洗了腦。
不僅孩子如此,成年的納粹人也是如此。比如,那個女納粹護士認為猶太人是魔鬼、會催眠和控制術,這些明顯荒謬的言論,他們卻深信不疑,納粹分子當年的狂熱很大程度上就來自於傳銷式蠱惑和虛假的愛國情操。
成年人也存在對猶太人的妖魔化
其二,不帶偏見的友好與理解。喬喬一般的德國孩子懼怕憎惡猶太人,是因為他們不曾接觸過真正的猶太人。喬喬遇到猶太女孩後,知道他們長相併沒有什麼特殊(從假扮英格沒被發現可以看出猶太人沒有明顯差異)、他們也是有愛人、有夢想的人,想在巴黎生活,喜歡詩人與浪漫。
屬於猶太人的浪漫與憧憬
從這段經歷,我們該明白世上的人們並沒有高低優劣,不能依靠偏見認識他人,只有你接觸過,才能知道他們都是什麼樣的人。喬喬與猶太女孩形成了跨越種族的親情,正說明了這一點。
其三,不管生活多少危險,都要做自由美好的人。這點在喬喬母親羅茜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她收留女兒的猶太朋友,為反戰而奮鬥,喜歡跳舞與紅色鞋子,說我們應該跳舞感謝上帝賦予我們生命。她告訴猶太女孩成年女孩可以喝酒、去摩洛哥旅行、與老虎對視等等,說明她是一個浪漫且自由,感恩生命的人。
羅茜告訴猶太女孩成年生活的美好
在兒子不忍觀看絞刑架上的人們時,她把孩子的頭扭過來,要他正視這些努力抗爭的勇士,告訴喬喬他們已經做了他們能做的事。敢於直面殘酷,用愛與包容教導孩子,這才是最美好的事。
一出黑色幽默的荒誕喜劇,講述了德國納粹的狂熱盲目、理智之人的頑強抗爭、幼稚孩童的逐漸成長、戰後和平的美好溫暖,已然足矣。當藏在陰暗牆壁裡的猶太女孩終於能夠走出家門,看到明亮陽光時,還有什麼比自由起舞更美好的事情呢?
影片結尾,自由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