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愛玲② 張愛玲文字風格是怎麼煉成的?別光盯遺著,譯著也大有文章

2020-12-25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張愛玲百歲誕辰,除了整理出版她生前未刊出的書信集,系統再版她的作品,也是可以想像得到的出版社動作。比如皇冠出版社推出了「百歲誕辰紀念版」的張愛玲文集,一共18本。這套再版張愛玲文集的書名字體都是出自張愛玲之手。書的封面以素雅的白底配上燙金的張愛玲親筆繪製插圖,明淨大方。其中《對照記》收錄了最新發現的張愛玲英文散文。這篇散文稿是張愛玲英譯者金凱筠在賴雅遺物中發現,寫她在紐英倫小鎮的生活,有張愛玲和賴雅共同修改的筆跡。這一版《對照記》內容豐富,除了這篇珍貴散文,還有張愛玲遺稿《愛憎表》、張愛玲手繪插圖特別收錄其中。

張愛玲的作品之所以經久不衰,原因當然是多種,比如她的傳奇身世,愛情等等,但最核心的還是,她自成一格的高超文筆和獨到別致的眼光。這種文筆和眼光,除了來自她的天賦,還來自她的閱讀養成。從張愛玲的散文和小說中,可以看出,她博覽群書,知識面相當深廣,審美眼光相當早熟。

1979年,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在他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判斷張愛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張愛玲的《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自此助推張愛玲在華人世界走紅,甚而掀起「重寫文學史」的熱潮。他這樣分析張愛玲的文學素養來源,「張愛玲天賦靈敏,她所受的又是最理想的教育。她的遺少型的父親,督促她的課業很嚴,她從小就熟讀中國舊詩古文。她的文字技巧,實在得力於此。否則以區區二十幾歲的少女(她開始發表作品是在那時候),把中文運用得如是圓熟自如,是叫人難信的。她的父親逼她學中文,母親又很早把她帶人西洋藝術、音樂、文學的世界。」

《海上花列傳》就是張愛玲在父親的影響下讀到的。張愛玲在文章《憶胡適之》裡曾經就寫道,她的父親因為看了胡適對《海上花列傳》的推薦,特地去買了這套書來。所以張愛玲十三四時就開始讀《海上花列傳》,對這本書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也回憶說,張愛玲小時候讀《海上花列傳》,書中的對白有些地方看不懂,就硬纏著私塾老師用蘇州口語朗讀給她聽。

《海上花列傳》對白語言非常特別,全部是蘇州方言寫成。它曾被胡適稱為「吳語文學第一部傑作」,魯迅則曾稱讚它有「平靜而近自然」的風韻。張愛玲將《海上花列傳》視作《紅樓夢》之後傳統小說的又一座高峰,推崇備至。為了去除書中的吳語對白對讀者造成的障礙,她將之盡數譯為國語,希望能使更多人讀到並重視這部小說。

張愛玲晚年移民美國後,對《海上花列傳》念念不忘。1955年,張愛玲曾在一封給胡適的信中寫道:「我一直有一個志願,希望將來能把《海上花》和《醒世姻緣》譯成英文。」1967年,張愛玲找到了一個基金會的支持,開始翻譯吳語的《海上花列傳》,將小說翻譯成英文,但是這件事情一拖十幾年,英譯本的《海上花列傳》一直都沒有出版。又有一說該稿件已經丟失。但好在英譯《海上花》的同時,張愛玲又起意將這部吳語小說譯成國語。所以她1981年出版了國語本《海上花》。現在我們看到的國語本《海上花》一般分為上下兩冊,上冊叫《海上花開》,下冊叫《海上花落》。她不僅對書的吳語對白進行了翻譯,做了一些非常精彩的注釋,對書的內容進行了改寫和補綴的工作,刪除了四回閱讀性較差的章節。

《海上花列傳》是一部描寫清末上海妓院日常生活的長篇小說,旁及官場和商界等多個社會層面。「海上花」顧名思義,「花」是對妓女的代稱,「海上」既是指上海,在書中也有特殊的意思,寓意這些煙花女子身世沉浮,或一時富貴、或墮落沉淪,隨波逐流,不由自主。所以《海上花列傳》其實就是為上海灘這一眾煙花女子所畫的一幅群像。雖然描寫妓院,但寫得完全不豔情,相反內容十分日常,幾乎就是一群男人在不同的妓女家擺酒划拳吃茶嘮嗑的那些事。大家所想的妓女間爭風吃醋、男女間的情情愛愛、妓院裡的坑蒙拐騙,它也涉及一些,但是比重很小,或者說是所描繪的眾生相的一角。作者寫得栩栩如生,好像是他的親身經歷一般。視角遊動,猶如清明上河圖,隨著畫卷的展開所有情節不緊不慢上演,對結構和節奏的駕馭實在精妙。對妓院生活的描述著重日常,既無奇情,更非香豔。寫妓院而不豔情,這也是它非常特殊之處。

在張愛玲的文學素養形成過程中,除了大量西方優秀文化,還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學底蘊。張愛玲吸收《海上花》的營養,一定包括其高明的寫作手法,平淡而近自然的敘事風格,以及對白用吳語寫作的語言特徵。而這些,在張愛玲的文字特色中都能找到痕跡。

相關焦點

  • 「愛玲愛玲」年,我們為何依然懷念張愛玲?
    漸漸地,時光仿佛停滯,恍惚間還以為回到了愛玲女神曾經生活的年代。我心想,在座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衝著紀念張愛玲來的,她在南洋也有這麼多的粉絲嗎?但起碼我自己是真心為她而來。今年不僅是祖師奶奶誕辰一百周年,也是我讀張愛玲作品的第二十個年頭。
  • 重讀愛玲 張愛玲的港大「學霸」細節曝光:不缺課、歷史100分、拿兩...
    2020年9月,由香港大學文學院和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主辦的「百年愛玲,人文港大: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文獻展」在線上展出。展覽介紹說,「我們此番發掘和梳理的資料大多是第一次面世,將這些零散的文字和影像融合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到, 港大的人文教育以及香港之戰帶給張愛玲的衝擊,直接影響到她日後的一舉成名。港戰前的張愛玲是個安靜的、不太引人注目的年輕學生。」
  • 張愛玲:愛玲極豔
    她身穿一件桃紅單旗袍,只因為這個男人說「好看」;每次他來,在房裡她總穿一雙她去靜安寺廟會買得的繡花鞋子,因為他「愛看」。 世人皆以為張愛玲文筆蒼涼,性情應該也是如此。胡蘭成一句,——「愛玲極豔」,讓世人驚愕。(《民國女子》) 她只為這個男人綻放自己的豔麗。甚至可以委屈自己,「她想不到會遇見我。我已有妻室,她並不在意。
  • 張愛玲文字風格是怎麼煉成的?
    今年是張愛玲百歲誕辰,整理出版她生前未刊出的書信集,系統再版她的作品,是可以想像得到的出版社動作。比如皇冠出版社推出了「百歲誕辰紀念版」的張愛玲文集,一共18本。這套再版張愛玲文集的書名字體都是出自張愛玲之手。書的封面以素雅的白底配上燙金的張愛玲親筆繪製插圖,明淨大方。
  • 重讀愛玲③ 林青霞撰文「走近張愛玲」:「她的文字像是會發光似的」
    我估計三毛是從張愛玲早期的散文和胡蘭成的《今生今世》中汲取了創作靈感。三毛必定是非常欣賞張愛玲的,她是在向張愛玲致敬。我倒真希望我演的是張愛玲,就算沾到一點邊也夠我沾沾自喜的了,尤其是現在自己也喜歡寫寫文章。」
  • 紀念張愛玲誕辰100周年——透過她的目光,看這個「愛玲愛玲年」
    張愛玲,中國現代史上獨樹一幟的文學女神。2020年因適逢她的百年誕辰而被讀者親暱地稱為「愛玲愛玲」年。而今再看她的文字,寫的其實就是我們當下的生活。她筆下每一個無所適從的靈魂,都是我們自己,每一種複雜幽微的情感,都在我們心底。
  • 2020愛玲愛玲 | 來看看拿了真·大女主劇本的人生
    她是無可替代的張愛玲。 適逢她的百年誕辰,今年被讀者親暱地稱為「愛玲愛玲」(2020)年。在她的年,她誕生的9月,經皇冠出版社授權的#張愛玲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將為大家展示一個真實可愛的摩登才女張愛玲。
  • 愛玲愛玲年的讀書及其他
    圖片來自《南方都市報》年初重讀《傳奇》中的名篇,心中是一番新的驚呼連連——天才的作家是多麼難得,小說豐蘊著閱讀的快感和文字的滋養。《沉香屑——第一爐香》裡女人出賣青春換錢,又用錢葬送後輩女孩的青春肉體,買來陪伴和歡愉,這樣的故事即使有別人寫,也都不像這篇這麼好,人物的自願、絕望、虛弱的愛恨,後來者只像它的贗品。
  • 格非×止庵×張悅然:天才夢——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對談
    文章一開頭,19歲的張愛玲便給自己下了定義,以後見之明來看,這或許是關於張愛玲的文字中最為簡潔精準的:「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  感嘆「成名要趁早」的她23歲便發展了她的天才,憑藉文字紅極上海灘,第一部小說集《傳奇》出版四天即被搶購一空。
  • 2020愛玲愛玲:如煙花般寂寞的才女
    2020年對於喜愛張愛玲的書迷來說是特別的一年,書迷們把2020年諧音成了愛玲愛玲年,今年又是張愛玲誕辰100周年,逝世25周年。這個出生在上海名門,晚清重臣李鴻章的重外孫女,清末名臣張佩綸的孫女,畢業於香港大學的民國「奇才異女」,骨子裡帶著柔情與智慧,無需入紅塵,卻通曉世俗。
  • 終究是張愛玲錯愛了胡蘭成
    這句是出於張愛玲認識胡蘭成一個月後寫過的一篇短文《愛》,文章開篇直白一句:「這是真的。」可見,愛玲對胡蘭成之愛是真也是深。問世間情為何物,恐怕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荒野無涯的千萬年之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 2020—「愛玲愛玲」
    今年是張愛玲誕辰100周年,張迷們戲稱「2020年」為「愛玲愛玲年」。  在《自己的文章》中,張愛玲說:  一般所說「時代的紀念碑」那樣的作品,我是寫不出來的,也不打算嘗試。我甚至只是寫些男女間的小事情,我的作品裡沒有戰爭,也沒有革命。  她對自己的天賦所在有清醒的認識。在創作後期,張愛玲曾經試圖接觸新生的社會與制度。她應夏衍之邀請參加了上海第一屆文代會,甚至還到蘇北參加了土改。
  • 張愛玲&胡蘭成:今生今世終成恨,來生來世可團圓?
    愛玲:我身在忘川,立在屬於我的那塊三生石旁,三生石上只有愛玲的名字,可我看不到愛玲你在哪兒,原是今生今世已惘然,而我,終將是要等著你的……耳邊,似乎咿咿呀呀響起《夜上海》的歌,周旋略帶沙啞的聲音瀰漫而來,讓人的思緒不由回到老上海。那個春日,胡蘭成在《天地》上讀了張愛玲的文,竟被她的文字驚豔到了。他和蘇青要了張愛玲的地址,匆匆去見她。
  • 民國女子之胡蘭成寫張愛玲
    翻到一篇《封鎖》,筆者張愛玲,我才看得一二節,不覺身體坐直起來,細細地把它讀完一遍又讀一遍。見了胡金人,我叫他亦看,他看完了贊好,我仍於心不足。我去信問蘇青,這張愛玲果是何人?她回信只答是女子。我只覺世上但凡有一句話,一件事,是關於張愛玲的,便皆成為好。及《天地》第二期寄到,又有張愛玲的一篇文章,這就是真的了。這期而且登有她的照片。
  • 百年愛玲,重返「傳奇」的世界
    她時而不被「正史」所接納,卻一直是文學研究者和愛好者心目中的關鍵詞;對我們來說,張愛玲永遠是神秘的……時值愛玲誕辰百年紀念日,讓我們循著愛玲的筆跡,重返「傳奇」的世界,思索更多關乎生活與生命的議題。姑母是父親的親姐姐,年輕時任性地嫁給了一個比她大得多的香港商人為妾,父親認為這一行為辱沒了家門,於是大怒並與她斷絕了關係。後來,姑母成為寡婦,繼承了巨額財產。姑母的府邸可以說是香港的縮影。「各種不調和的地方背景,時代氣氛,全是硬生生地給攙揉在一起,造成一種奇幻的境界。」建築的外觀像一座摩登的電影院,白色的牆,仿古的碧色琉璃瓦與具有美國南部早期建築風格的柱子糅合為一體。
  • 張愛玲:傾城之戀,半生緣滅
    胡蘭成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深感時局對自己的不利,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早已和胡蘭成有一紙婚約的張愛玲,想過一種「夫唱婦隨」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日子,她千裡尋夫,卻是淚水漣漣。胡蘭成毫無掩飾,說他有了護士小周。胡蘭成與女人同賈寶玉與紅樓眾女子,一樣的疼惜,一樣的懂得。
  • 百年愛玲:做天才,做女人
    原本,她的初衷只是做「出名要趁早」的文藝女青年,靠文字創造「傳奇」在亂世謀生,不料陰錯陽差,她變成了不斷被經典化的大作家。前幾年有人統計,關於她的研究論文僅次於魯迅,最近甚至有超過魯迅的趨勢。於是,能夠滿足這種文化心理的作家像文化標本一樣被需要,他們描寫對象過於單一、語言風格缺少變化等等就都被善意地忽視了——缺乏變化甚至反而變成了風格優勢。天才的「小經典」或許正應了那句「國家不幸詩家幸」,張愛玲身處的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是一個文學群星閃耀的時代,作家集群性地出現,各自閃耀著天賦文採。
  • 張愛玲晚年在美國的生活為何不如意?
    《張愛玲百年誕辰:紅塵零落,紛紜人間》,9月30日為張愛玲誕辰百年紀念日,我們還將推出相關文章,敬請期待。)前者,從未出現在張愛玲的文學世界中,後者,正如張愛玲在另一封信中所寫的——「我一向有個感覺,對東方特別喜愛的人,他們所喜歡的往往正是我想拆穿的」。 然而,要在張愛玲的小說裡讀到這層感覺,前提是讀者必須對故事裡的社會規則、不言而喻的人際氛圍有所了解,這些只有在中國生活的讀者才能感受到。對歐美讀者而言,連真實的東方生活都並不了解,又怎麼能讀得出張愛玲在小說中的「拆穿」呢。
  • 張愛玲與賴雅的愛情
    除了早餐大家在一起外,其他的時間完全屬於個人掌握。為了充分尊重個人的生活習慣,文藝營的日餐是放在大廳的一個籃子裡,誰想吃了,誰就可以到籃子裡去取。下午四點以後,才是大家重新聚會的時候。這時的聚會就像酒會,有雞尾酒,有甜點,也有娛樂節目。說穿了,就是一個大型的文藝沙龍。  張愛玲在文藝營與其他的營員一樣,都有自己的工作室。
  • 百年愛玲:做天才,做女人-虎嗅網
    原本,她的初衷只是做「出名要趁早」的文藝女青年,靠文字創造「傳奇」在亂世謀生,不料陰錯陽差,她變成了不斷被經典化的大作家。前幾年有人統計,關於她的研究論文僅次於魯迅,最近甚至有超過魯迅的趨勢。於是,能夠滿足這種文化心理的作家像文化標本一樣被需要,他們描寫對象過於單一、語言風格缺少變化等等就都被善意地忽視了——缺乏變化甚至反而變成了風格優勢。天才的「小經典」或許正應了那句「國家不幸詩家幸」,張愛玲身處的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是一個文學群星閃耀的時代,作家集群性地出現,各自閃耀著天賦文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