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託孤諸葛亮,曹睿託孤司馬懿,為什麼結局截然不同呢?

2020-12-20 劇透歷史

喜歡三國的朋友很多,對三國也有多種解讀。其中的一種看法是,同是託孤,諸葛亮和司馬懿一樣,也想著篡位,只是時機還未成熟,所以沒有行動。

這種觀點很荒謬,因為諸葛亮和司馬懿性情不同,抱負不同,他們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為什麼非要把一片丹心的諸葛亮解讀成包藏禍心的亂臣賊子?難道三國就沒有忠臣嗎?不說別的,就說名傳千古的《出師表》,將諸葛亮的志向表露無遺,這還不能證明他對於蜀漢的忠貞嗎?

寫《出師表》的時候,劉備早已駕崩,當初那些老將也基本過世了,諸葛亮已掌握了蜀漢的大權,無人能與他抗衡,因而用不著惺惺作態,他所寫的,正是他心中所想。

但凡他有一點異心,《出師表》都不會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那些言辭太過懇切、態度太過忠誠,讀來令人感動。換言之,他的話說得太滿了,今後要是有一點違背,就會被世人指責。

如果諸葛亮想在未來篡漢,他就不敢這麼寫,因為這將成為別人攻擊他的武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司馬懿,他可曾說過什麼效忠曹魏的名句?並沒有。

那時候大家說話還是比較負責任的。諸葛亮敢寫這篇《出師表》,就證明他忠於蜀漢,無二心。

事實上,諸葛亮篡位的難度比司馬懿小得多。

曹魏那邊,曹操、曹丕其實都在防著司馬懿,他們的態度無可避免的影響到老臣們,曹叡這一代,對司馬懿雖然信任,也還留下個曹爽制衡他。

曹爽是曹操養子曹真的兒子,和曹家關係緊密,佔了上風,司馬懿無法運用正常的政治手段成為朝中第一人,通過高平陵之變才獨攬大權。只要是政變,就存在風險,勝負是兩兩之數。

而且就算政變成功,司馬家也並沒有全面掌控朝政,曹家老臣太多了,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反抗司馬家。司馬昭之所以急著發動滅蜀之戰,也是想藉此戰樹立自己的權威,為篡位做準備。

反觀諸葛亮,這方面的阻礙很少。劉備是漢室宗親,他自己卻沒個兄弟子侄什麼的,家族勢力單薄。和他關係最為親近的結拜兄弟關羽、張飛都死了,活著的後代貌似也不怎麼出色。

也就是說,蜀漢宗室很不給力。而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宗室雖然有時候是毒瘤,有時候卻是最大的靠山,因為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利益一致。

大臣們也許能夠改換門庭承認新君,宗室卻是新帝剷除的目標。所以,宗室不得不保護皇帝。宗室不多,就代表缺少這股保護力量,至於外姓大臣們,關鍵時刻靠得住嗎?不一定。

劉備也知道自家的劣勢,很清楚如果諸葛亮想篡位根本沒辦法阻止,索性光明正大的說,如果劉禪不值得輔佐,「君可自取」。

諸葛亮是忠臣,聽了這話自然誠惶誠恐,一再表示誓死效忠。但如果他想篡漢,這句話就是現成的登基依據。先帝都這麼說了,誰敢不服?

可直到最後一刻,諸葛亮都沒起過異心。為什麼?當然因為他品性高潔,道德底線高,找到一個明主,便一生忠誠。

其實,諸葛亮和劉備、曹操和司馬懿,這兩對君臣的關係從一開始就不是一種性質。這大概也是諸葛亮和司馬懿選擇不同的原因之一。

劉備聞得諸葛亮的名聲,三顧茅廬態度謙卑,終於打動了諸葛亮,向他陳說三分天下之策,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對。可以說他們是雙向選擇的結果,劉備認可諸葛亮的才能,諸葛亮也認可劉備是值得跟隨的明主。

司馬懿對曹操卻一直很不感冒,司馬家是河內郡的大族,曹操為了把這個家族綁到自己的戰車上,徵召司馬懿到府中任職,但司馬懿裝病拒絕了。

曹操惱怒他不給面子,派人前去探查,司馬懿以卓越的演技過關了。

過了幾年,曹操當了丞相,再次徵召司馬懿為文學掾,還對使者說如果他再像上次那樣,便直接逮捕下獄。司馬懿無奈,只好應召。

從中可看出,司馬懿就是曹操強扭的瓜,不甜。後來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心存大志向,說他有「狼顧之相」,心生疑忌。所以,諸葛亮和劉備君臣相得,司馬懿和曹操從來不是一條心,後來篡位也沒什麼好奇怪的。要怪只能怪曹操,給後代留下這個大禍患。

相關焦點

  • 託孤司馬懿 曹丕和曹睿做錯了嗎?
    而且曹丕和曹睿還是很信任司馬懿的,臨死前還任命其為輔政大臣,就像劉備託孤給諸葛亮一樣,這司馬懿就相當於是託孤大臣了,試問曹丕託孤司馬懿還是情有可原的,這曹睿怎麼又託孤司馬懿,而恰恰是曹睿的託孤,才讓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曹魏才最終改姓司馬了。
  • 曹睿託孤給誰?曹睿為什麼沒兒子?
    曹家政權的巔峰時期,也就是從曹操、曹丕到曹睿這三代,為什麼曹睿去世以後曹家就開始走下坡路,最後還被自己的託孤大臣司馬懿給篡權了呢?
  • 劉備白帝城託孤,在囑託諸葛亮後,為何最後要將兒子託付給趙雲?
    劉備對趙雲的囑託,十分耐人尋味。他在託孤諸葛亮後,為何又要單獨囑咐趙雲呢?一、劉備託孤諸葛亮是無可替代的選擇。在整個白帝城託孤的過程中,劉備將江山託付給諸葛亮是重中之重。因為在當時的蜀漢政權,唯有諸葛亮還能夠主持大局。經過了荊州之戰和夷陵之戰的失敗,蜀漢元氣大傷。大批的精兵勇將戰死沙場,而且大批的軍政人才都喪失了。
  • 曹睿為什麼能讓司馬懿盡忠而不篡位
    但是司馬懿終其一生,也沒有奪權篡位。甚至在臨終之際,還諄諄告誡兩個兒子不可輕舉妄動,以免玷辱他的清名。受此約束,他的小兒子儘管「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在有生之年也還是沒敢奪權篡位。這是為什麼呢?  曹丕一直非常信任司馬懿,在他篡漢立魏的過程中,司馬懿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曹丕死後,將皇位傳給了兒子曹睿,司馬懿也一如既往地得到了重用,最後他官升至太傅,位極人臣。
  • 白帝城託孤的故事:劉備真心讓位諸葛亮?
    這就是著名的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故事,諸葛亮臨危受命,那麼劉備是真心讓位諸葛亮嗎?劉禪其實當時並不在場,所以感情的色彩實際上並不那麼濃厚,至少沒有了去抱諸葛亮脖子的角色;而劉備在託孤現場的言行就完全是針對諸葛亮和李嚴趙雲等人的,充滿了政治上的詭詐。且看這一段: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 【三國趣聞】聊聊託孤那些事兒
    前段時間《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熱播,讓我們從非正史的角度看到了不一樣的司馬懿。但是為何劉備託孤諸葛亮能鞠躬盡瘁,曹叡託孤司馬懿卻造反奪權?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跟諸葛亮交了心,劉禪能輔佐你就輔佐,不能輔佐就取而代之,留他一條命就行。諸葛亮哭著說,我一定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劉備還跟李嚴說,我兒子已經認諸葛亮為父,你好好看覷吾子。
  • 劉備託孤為什麼選諸葛亮李嚴而不用趙雲?
    漢昭烈帝劉備永安託孤,選擇了以丞相諸葛亮為主,尚書令李嚴為輔。
  • 【鏗鏘三國談】被曹操一家忌憚的司馬懿,曹睿託孤為何還要找他?
    此時曹丕對待司馬懿,似乎不如曹操那麼忌憚了,輔佐曹睿的託孤名單中,依然有他的位置。不過曹丕並不傻。 司馬懿始終受到強大的制衡,在其他三位託孤重臣中,最重要的軍權仍然牢牢掌握在曹休和曹真的手裡,就算是內政,還有另外一個豪門代言人陳群與司馬懿共同執掌。 然而時也命也,曹睿執政時期,曹休、曹真相繼離世,面對其他兩國不時侵擾,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司馬懿手握兵符,扛起了維繫曹魏江山的重任。
  • 劉備白帝城託孤,為什麼選李嚴,而不是國舅吳懿呢?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劉備託孤於諸葛亮和李嚴,夏四月二十四日(6月10日),劉備病逝,享年六十三歲。對於劉備的白帝城託孤,在託孤人選上可謂煞費苦心。就諸葛亮來說,被安排為蜀漢的丞相,並輔佐後主劉禪,至於掌握兵權的李嚴,作為武將在永安帶兵,以此實現兩位託孤大臣之間的互相制衡。不過,在很多人看來,劉備託孤給諸葛亮無可厚非,而就李嚴來說,實際上還有更合適的人選,也即吳懿。
  • 劉備託孤,是真想讓諸葛亮稱帝嗎?
    那麼白帝城託孤到底有著怎樣的歷史真相,這還得從託孤的背景說起。劉備自知不久於人世,將孔明和李嚴從成都召到白帝城,然後拉著孔明的手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是何等精明之人,他聽出了此話的嚴重性,於是,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
  • 諸葛亮李嚴兩託孤大臣權重一樣嗎?
    劉備臨終指定了兩個託孤大臣:諸葛亮和李嚴。後來,諸葛亮將李嚴調往漢中前線,再後來更是因為李嚴運糧不及而將其免職。對於這種結局,很多人認為這是諸葛亮在打擊排擠李嚴,為的是大權獨攬。那麼,諸葛亮和李嚴這兩個託孤大臣他們的權重是一樣的嗎?
  • 司馬懿為什麼害怕曹睿
    說不定司馬懿還在想如何舔這位狡黠人君屁股,給他兒孫謀個高位呢!當曹丕39歲早逝,司馬懿依然傷心欲絕,為自己今後的命運誠惶誠恐,誰也不知新主子對自己的用心!歷史上好像託孤大臣命運未必都好! 二、司馬懿從未怕過曹叡,只是假裝害怕,忽悠世人 1、曹睿集曹操現實與浪漫一身,如果按曹操的接班人教程訓導,極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個曹操!
  • 司馬懿為什麼害怕曹睿?
    說不定司馬懿還在想如何舔這位狡黠人君屁股,給他兒孫謀個高位呢!當曹丕39歲早逝,司馬懿依然傷心欲絕,為自己今後的命運誠惶誠恐,誰也不知新主子對自己的用心!歷史上好像託孤大臣命運未必都好!二、司馬懿從未怕過曹叡,只是假裝害怕,忽悠世人1、曹睿集曹操現實與浪漫一身,如果按曹操的接班人教程訓導,極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個曹操!那樣曹魏江山會萬裡長,也是說不定的事!
  • 李嚴與諸葛亮誰才是劉備真正的託孤對象
    現在網絡上說起劉備託孤之事,不少網友都會談論起諸葛亮鬥爭李嚴,燭影斧聲強調荊州派系矛盾,彷佛誤會李嚴為諸葛亮上司,曲解劉備重用李嚴勝於諸葛亮。劉備吩咐諸葛亮與李嚴託孤沒錯,但是封官給職卻完全不同,從前面官位高低比較,馬上立見真章,就算兩人接受同官同職,也可分出高低,即使東吳所設的左右丞相,左右亦分尊卑,實際上李嚴位不及丞相,與諸葛亮相比,不但不能稱之官位相同,甚至於反受其節制
  • 劉備白帝城託孤的真相
    後人對劉備白帝城託孤事件的認識就是以這兩段記載為基礎的。它為讀者營造出了君臣魚水情深的景象,鍛造了一段難得的佳話。
  •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是丞相,為何將兵權交給李嚴?
    當時,劉備的長子劉禪才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 劉備臨死前,選諸葛亮等人為大臣,協助劉禪。 一般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劉備供養孤兒的大臣。 但當時,劉備還安排了另一個重要的人作為託孤的重要大臣。 所有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他是李嚴。 三國時期,劉備臨死前,召見宰相諸葛亮,命令李嚴協助劉禪。劉禪登基後,諸葛亮和李嚴擔任重要職務,共同治理蜀漢。
  • 劉備在永安託孤諸葛亮,為何還要讓李嚴成為副手?難道是信不過?
    蜀漢王朝的創立者劉備,在經歷過夷陵之戰後逃到永安一病不起,最後決定託孤。而諸葛亮自然是不二人選,劉備還讓劉禪對諸葛亮侍之如父,可見是舉國相託了。但是,劉備卻又提出,讓李嚴來做副手,一同接受託孤之重。這一點,讓許多人心生疑惑,劉備為何要這樣做?難道是信不過諸葛亮嗎?
  • 三國故事|劉備託孤
    回到白帝城的劉備又氣又惱,最後一病不起。劉備生病以後,終於能夠冷靜下來反思當前的處境了。蜀國已經元氣大傷,儲君劉禪年幼不懂事,所謂知子莫若父,劉備哪裡放心得下。然而,此時蜀國內無論是資歷還是名望,除了諸葛亮以外,再也沒有人能夠挑起輔國的大任了。於是,劉備便派人將守在成都的諸葛亮找了回來,託付後事。
  • 歷史探秘:李嚴也是託孤大臣 為何總是和諸葛亮過不去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李嚴也是託孤大臣 為何總是和諸葛亮過不去呢? 史上最奇怪的對手,莫過於諸葛亮和李嚴了。諸葛亮完全稱得上是李嚴的最大政敵,就是評價諸葛亮和李嚴有故共戴天之仇,這句話也不過分。但是諸葛亮死了的時候,哭得最傷心的,卻恰好就是李嚴。
  • 讀史札記:劉備託孤是在使詐嗎?
    而《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形象,與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形象是大致相符的。劉備最為人們稱道的,除了他的愛民厚道之外,就是他的禮賢下士。著名的「三顧茅廬」的故事可為代表。這個故事因為太有名,這裡就不再贅述。下面主要說說他的臨終託孤。關羽被孫權殺死以後,劉備發兵攻打東吳,被陸遜戰敗。劉備又氣又惱,加上年高體弱就病倒了。他病倒的地方叫「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