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開展漢朝漆器的研究工作,發現一些細節,原來楚王是這種品位

2020-12-22 老王歷史閒談

考古學中,文物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在徐州楚王墓中,出土大量奢華無比的漆器;雖然這些漆器都已經腐朽,但是專家們通過殘片仍然可以想像,當時的楚王墓氣勢有多恢宏;在其中,專家發現一些細節,人們通過它們看到:原來楚王是這樣的品味!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按專業的說法,漆器的"空間位置"是徐漢社會的一個"細部"、一個"微觀情景",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整體宏觀情景"——漆器的製造者、使用者的背景;在地理空間上,徐州以平原為主,在徐州中東部存有少量丘陵,徐州漢墓基本集中於徐州市周圍的丘陵地帶;根據目前出土情況,徐州漢墓存有漆器的墓葬有,徐州楊莊鄉石橋村漢墓、徐州獅子山漢墓、徐州後樓山漢墓、徐州奎山鄉韓山村漢墓、徐州北洞山漢墓……這些漢墓呈四方丘陵高地空間地理分布,而且主要以楚王陵墓為主,可見漆器是漢朝帝王不可或缺的生活器皿;於是,漆器的"物體系"首先關聯楚王的生活情境、制度文化與思想特色;由於漢朝時期,封國"制同中央",特別是楚國這樣重要的封國,楚王的一切規制都和朝廷一模一樣;所以可以這麼說,徐漢漆器反映出漢王朝統治階級的宏觀生活情境、制度文化以及思想特色。

另一方面,漆器的"器型與材質"也是"情境考古學"理論中的一個細部;器型是器物製造時所遵循的形式模範,材質是器物製造時根據需要而採用的質地材料,它們共同反映器物製造者、及其使用者所推崇的形式思想與物質理念,也彰顯使用漆器的"儀式身份"。

在器型上,徐州漢墓漆器造型主要有仿動物形象、仿銅陶器以及適應生活器皿等,仿動物形象如徐州石橋村出土的漆尊,或奩足蹄形與熊形兩種;仿銅陶器如徐州北郊簸箕山五號漢墓中,出土的漆繪陶鼎器型青銅器、徐州黑山頭西漢劉慎墓出土遺物陶土質漆盤;適應生活使用漆器有,徐州市顧山西漢墓出土圓柱形漆眉筆等。

而漆器的材質作為"微觀細部"之一,不僅可以反映"宏觀社會情景";從這一方面還可以看出楚王以及王后的生活品位;這怎麼理解呢?

徐州漢墓漆器製作材料除大漆之外,主要有木、骨、玉、銅、金、銀、瑪瑙、綠松石以及纖維等;從出土漆器看,徐漢漆器多以木質與其他金屬物以及石料混合使用為多,如徐州東甸子西漢墓出土的漆眉筆硬木質,內有鐵芯,外刷漆;徐州石橋村出土的漆仗首為木製,鑲嵌材料有金銀、瑪瑙、綠松石等;徐州石橋村出土的漆案足及案欄為木質,裝飾材料則為銅質;而徐州東郊獅子山楚王墓中的漆器均為銅、木等質,還有絲織物等;多鑲嵌玉片、銀扣。

從以上例子不但可以看出,楚王等統治階級在生活方面,極盡奢華之能事;還可以看到其崇尚金銀、玉石的美學思想。

另外,漢代楚王還非常重視"創新"、"設計感";這點在漆器製作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比如漆器製作材料除了傳統的木以外,還大膽使用骨、纖維、漆布等;如徐州黑山頭西漢劉慎墓出土遺物一副六博棋,其整體施以大漆,邊飾與中央方框及棋子,均為骨質;再如徐州市大孤山二號漢墓,出土漆器均為紵胎,"紵"即麻布,是一種纖維材料,製作方法是,將紵與泥混合、晾乾成型之後,再刷漆;還有,徐州市翠屏山西漢劉治墓出土一個漆袋,為布質;即,將布料經過特殊處理之後,塗上漆;因為漆器有質感好、美觀、保存時間較長等優點;所以漆布在當時非常受歡迎!

綜合來看,徐漢漆器的器型與材質共同反映出楚王的形式美學理念;突出體現了他們喜好奢華、追求新穎的思想以及藝術品味。

【參考資料:《徐州漆器考》《文物》《兩漢文明》】

相關焦點

  • 記錄|一個「漢」字,道盡徐州根與魂
    我們常說的「大漢雄風」就包含著剛健有為的精神內涵,這種精神不僅千百年來推動著中國歷史的前進,而且在近代危難之際,激勵了中華民族浴火重生,今天我們說「擼起袖子加油幹」就包含著這種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  其次是「民為邦本」的民本思想得以推行。劉邦在建漢之初就採納陸賈的建議,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 漆器識別指南
    這一時期陶胎漆器「風靡」,源於漢朝奢靡之風盛行,大興土木,造成木材嚴重匱乏,影響了木胎漆器的產生,而以陶為胎的漆器華麗的登上歷史舞臺。 這種漆器,興盛於明清時期,故宮博物院舊藏就有多件精美的紫砂胎雕漆作品,這幾年入宮一直沒有注意漆器,有機會去一定要好好看看。 以紙為胎製作漆器,小夥伴們是不是覺得很神奇?薄薄的紙怎麼製成漆器?
  • 極致古玉——獅子山楚王墓玉器高清圖
    楚王陵玉棺玉片出土時景象除了金縷玉衣和黃金飾具帶之外,獅子山楚王陵還發現了一件很有代表性的楚王棺具。
  • 在光谷,明朝第七代楚王墓裡發現了啥?
    部分出土瓦當1月6日獲悉,龍泉明楚王墓群2019—2020年度愍王塋園考古項目,近日通過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北省文物局)組織的專家組驗收。另外,發現的外神道、碑亭、明塘、排水系統、房址等遺蹟,豐富了愍園的結構布局,為其他楚藩陵園今後工作提供了參考,也為研究明王朝其他藩王陵園制度提供了新材料。愍園附屬建築(F1)影像。牆體用方形長條磚雙層壘砌而成,地面用方磚錯縫平鋪,在靠近後牆的中央處有一磚砌供臺。該建築應是一處守陵祭祀建築。
  • 【大象視界|臺灣行】探訪雙清館主洪三雄的漆器王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紋飾稱得上是漆器中的一個經典題材,但是年代到元代又是大號的這種荔枝紋盤卻是絕難見到。最終,這件罕見的元代剔紅從150萬港元激烈競價到310.5萬港元成交,終於為洪三雄先生如願競得。
  • 中國城史之徐州:一城青山半城湖,九朝帝王徐州籍
    前段時間,微博有個投票,叫做尋找十二城,而最終,徐州名列榜首,可謂實至名歸。中國每一座城都有一段歷史和文化底蘊,而小編也去過不少次徐州,可是對徐州這座古城情有獨鍾,那麼,今天,我就帶著你們去探索這座美麗的城市。相傳大禹治水之時,把天下分為九州,而徐州為九州之一。徐州作為一個地理區域,範圍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東臨黃海,涉及山東、江蘇、安徽,地為紅色粘土。
  • 【大象視界】探秘德川美術館:日本傳世「唐物漆器」為何比中國本土還多?
    作為如此重要館藏機構的資深研究員,同時也是日本鶴見大學文化財學科的教授,小池富雄先生在漆器收藏研究領域極富盛名,其發表的文章在許多重要學術期刊和出版物上刊載,成為了如今學術、市場人士研究中國古代漆器的重要參考資料。我們跟隨小池富雄先生一起探訪位於名古屋的德川美術館,便能由此揭開,為何日本如今保存的「唐物漆器」甚至要超過中國本土的這一謎團了。
  • 被漢服裝點的城市與生活|徐州漢風文化的傳承新方式
    傳承漢文化在徐州討論和實踐已久,徐州在漢代考古、漢畫研究等領域取得了全國矚目的成果。2019年,國家機構改革中,文化和旅遊部門合併,文旅融合促生了徐州漢服推廣和漢服產業的發展,至今年7月,徐州舉辦的各種旅遊文化活動都少不了漢服的身影。漢服超模大賽海選、穿漢服免費遊景區、身著漢服進行的漢舞漢樂表演……漢服作為徐州弘揚漢風文化的傳播新方式,裝點了生活,更裝扮了城市。
  • 專家花10年找「楚王墓」,卻躲在農民家地窖中,挖掘結果震動世界
    說起江蘇徐州獅子山中的獅子山漢墓,想必也是有許多人應該了解的,獅子山漢墓是漢代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而且這座獅子山漢墓中的挖掘結果同樣也是震動世界的。
  • 《解憂公主》明晚將在央視八套播出,演繹「徐州女兒」的傳奇人生!
    在湖光山色間,在天光雲影的掩映下,徐州藝術館前的濱湖廣場,靜靜樹立著徐州十大歷史文化名人紀念碑。這十個人,是千古鄉賢中的精英,徐州五千年文明史的代表人物。而那個美麗的解憂公主,是十位鄉賢中唯一的女子,歷史星空的半邊天。
  • 徐州千古之謎——獅子山楚王陵的主人到底是誰?
    而早期的楚王有三位,第一代楚王劉交,其墓已基本確定,但尚未開發,可以排除。 剩下的第二代楚王是劉郢(一作劉郢客),第三代楚王是劉戊。 徐州學術界的爭論就在這兩人身上。 有的主張墓主為劉郢,有的則主張為劉戊。
  • 對漢朝歷史一些看法
    但是,像東漢那樣,掙扎出三國歷史,頗能說明一些問題。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最終建立西漢,鑄就了漢族宏大的氣象,影響千年。漢儒與其他朝代的儒家不同。氣象宏大,簡易練達。易經上說,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簡從。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就如鑄造模具,模具不一樣,器就不一樣。漢朝的建立,是經過大難的。削平大難。秦末農民戰爭,生民傷亡極大。前秦諸侯爭霸,生民傷亡前所未有。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 醬釉由於模仿漆器而產生?紫定產地定窯也產漆器
    、紫定小口瓶 宋江蘇鎮江博物館藏瓷器追摹漆器效果,在宋代定州應為定局。中國古代工藝相互影響是中國藝術大放異彩的途徑之一,就瓷器而言,仿金屬器(包括金銀器),仿漆器,仿木質器,仿石質器,仿皮囊器,凡其他材質容器,瓷器都願以己一抔土歷煉烈火,脫胎換骨,躋身高貴容器隊列。
  • 鑑賞:中國漆器之大美
    而光腦,則是梅克斯博士在研究矩陣模擬系統程序的時候,意外發現靈能晶石的特異之處,不同於光電等任何物質和能量,靈能晶石蘊含的能源本質類似於精神這種虛無飄渺的東西。   命一場, 或喜或悲,都是一次洗禮,一次歲月的歷練;或濃或淡,都是一抹綻放,一抹美麗的風景。春風得意時,不必張揚驕傲, 淡定從容一些,沒有人能永遠一帆風順。一切得與失、隱與顯,無非風景與風情。
  • 從北宋古墓發現的「過仙橋」閒說古代喪葬形式!
    近日,在湖南省寧鄉市壩塘鎮南芬塘村楊家灣,當地考古專家對一個古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的北宋時期的一個夫妻合葬墓。這個墓葬出土的文物不是很多,僅僅出土了四件釉陶罐,還有一些棺釘等,但是在這個看似普通的墓葬中,卻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細節:在兩個相鄰墓室墓壁的中間,留了一個小窗戶相通。
  • 漢朝的使者出使南越國,因為喝到一種美酒,悟到了奇襲該國的妙計
    可是在漢朝時期,有一位使者來到南越國,喝到了一種美酒,就悟到了奇襲該國的妙計。你可知道這是這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南越國的嶺南先民,不僅勤勞勇敢,而且善於經營創造,他們在南海等地開闢了以陶瓷為紐帶的交易圈,所以古時的南越國,就藉助出口漆器、絲織品、陶器和青銅器等物,到漢代時,廣州就已經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之地
  • 秦國丞相,也是末代楚王,找到他的真名用了兩千年
    但最終他背叛了秦國,成為楚王,甚至導致秦軍在統一前遭受了最後一次大敗,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後一個障礙。這裡要提前強調一點:常(又名)的名字在史書上已經消失了兩千多年,他的大部分事跡都被史書遺忘了。在這裡,我們結合史書和考古線索,以及學者的研究,梳理常平君的生平經歷。
  • 中國漆器的各種工藝
    中國古代漆器的工藝,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夏代的木胎漆器不僅用於日常生活,也用於祭祀,並常用朱、黑二色來髹塗。殷商時代已有「石器雕琢,觴酌刻鏤」的漆藝。百寶嵌這種技法在漢代已經出現,唐宋以後有了較大的發展,明清時期則更加趨於成熟。堆漆的做法有好幾種,一種是花紋與地子顏色不同,不同層次的幾種漆色互相交疊,堆成的花紋側面顯露出有規律的色層,效果極像剔犀;另一種是用漆灰堆起花紋,然後上漆,花紋與地子為同一色,具有浮雕般的藝術效果。明清時期,堆漆還出現了在堆好的漆灰上加以雕琢和上漆的做法,叫做「隱起」或「堆起」,這比單純的堆漆更富於藝術感染力。
  • 才剛剛進入徐州不久的劉備,卻被呂布給黑吃黑
    關於黑吃黑的橋段,大家應該在香港的電影中看過非常多,而在我國的歷史上也有一些經典的黑吃黑的名場面,其中不乏一些當時名將,比如三國時期的呂布,就因為劉備和袁術交戰時,通過黑吃黑而奪走了劉備原來的地盤,從而使自己由無家可歸,寄居徐州的客人,成為了此地真正的主人。